餐廚廢棄油脂具有資源和污染物雙重屬性,是生活垃圾管理中的難點。餐廚廢棄油脂是生產生物柴油、硬脂酸、油酸和日用化工等產品的優質原料,具有較高的再生利用價值,但也為餐廚廢棄物的處置帶來很多不利影響,如影響處置過程中微生物的活性、降低處理效果等。正確處理餐廚廢棄油脂可變廢為寶、化害為利,有效解決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近年來,國內各城市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地溝油”治理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7〕30號)要求,不斷加大打擊力度、強化源頭治理。為進一步完善餐廚廢棄油管理長效機制,應研究完善引領餐廚廢棄油脂全鏈條管理的標準體系,為加強餐廚廢棄油脂資源化利用的精細管理、降低碳排放提供標準支撐。
國內各城市根據垃圾分類推進的需要,逐步形成較為完善的餐廚廢棄油脂管理體系。比如,北京市實施的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明確了廚余垃圾中廢棄食用油脂的管理要求,并配套多個規范性文件;上海市建立了以《上海市餐廚廢棄油脂處理管理辦法》為統領的政策體系推進精細管理;廣州市2021年印發了《廣州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逐步加強餐廚廢棄油脂規范化管理;成都市成立了“成都餐廚垃圾與廢棄油脂資源化利用協會”,推進“標準化”管理。
在各城市法規政策實施過程中,在餐廚廢棄油脂分離、收集、轉運、處理、資源化利用各環節,標準作為管理依據發揮了重要的支撐性作用。以上海市為例,2013年施行的《上海市餐廚廢棄油脂處理管理辦法》第十五條關于對產生單位的設施設置要求中,明確提出油水分離器的技術規范應當符合《餐飲廢水隔油器》(CJ/T 295—2008)的要求,是地方層面首次在政府令中明確引用標準促進餐廚廢棄油脂精細管理。
截至2024年12月,通過公開渠道搜集到餐廚廢棄油脂管理和技術標準共21項,其中,國家標準3項、行業標準12項、地方標準3項、團體標準3項,標準內容涉及術語和分類、源頭分離、收運處理、資源化處理和利用、監管評價等環節(表1~表3)。此外,餐廚垃圾經處理后產生的泔水油作為餐廚廢棄油脂的一個類別,還涉及餐廚垃圾收集、運輸和處理的相關20余個標準,本文不再列舉。國家、行業、地方和團體標準共同構成協調配套的體系,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驅動、社會參與、協同推進的標準化格局,為推進餐廚廢棄油脂精細管理提供有力支撐。
在某一領域構建完善的標準體系是運用系統論指導標準化工作的一種方法,是該領域加強行業精細化管理、編制標準制修訂計劃的依據。餐廚廢棄油脂全鏈條管理涉及生活垃圾管理、能源管理、市場監管等多個部門和行業,建立邊界清晰、范圍恰當、層次適當、劃分清楚的餐廚廢棄油脂標準體系,是建立餐廚廢棄油脂全鏈條精細化管理體系的重要基礎。
餐廚廢棄油脂管理標準體系應覆蓋分類、收集、運輸、轉運、處理、資源化處理和利用全環節,包含基礎、產品、工藝、檢測試驗方法和安全、環保等技術標準以及管理和工作標準。根據全鏈條管理需要,研究形成餐廚廢棄油脂管理標準體系結構圖(圖1)。基礎通用類標準應系統解決餐廚廢棄油脂分類統一、術語準確、定義清晰等問題;源頭分離類標準應覆蓋餐飲單位隔油裝置配置要求、產品質量要求等標準;收集轉運類標準應涵蓋收集容器配置和技術要求、收集運輸的車輛技術要求和作業要求,以及暫存中轉設施的建設、工藝、運行管理等標準;加工處理類標準應包含處理設施的建設要求、工藝技術要求、運行管理等標準;資源利用類標準應包含資源化產品的質量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等;碳排放核算標準應主要包含核算邊界、方法及數據清單、核算報告等。實際工作中,應充分發揮標準體系對提升餐廚廢棄油脂管理的依據、引領和標尺作用,促進餐廚廢棄油脂管理水平提升。
經深入研究分析體系中標準的條款和內容,實地調研全鏈條各環節實際運行情況,分析我國現有的餐廚廢棄油脂管理標準存在以下需要改進的方面。
《餐廚廢油資源回收和深加工技術標準》(GB/T 40133—2021)、《廢棄油脂分類標準》(NB/T 34058—2017)、《生物柴油工業名詞術語》(NB/T 13011—2017)、《餐廚廢棄油脂收運技術規范》(T/JX 007—2018)四個標準各自對餐廚廢棄油脂的分類較為明確,但標準間仍存在對煎炸油、地溝油、泔水油、凝析油等分類和定義不完全統一的情況,易造成行業管理基礎概念不清、界限不明、分類不準等問題。
餐廚廢棄油脂收集和轉運是全鏈條中極為重要的環節,但在行業標準層面還缺少對全量化收集和規范化轉運的標準要求。例如,在餐廚廢棄油脂分類的基礎上,應按類別提出收集作業的規范性要求;應明確餐廚廢棄油脂收運中轉設施的建設、作業和管理標準,用以指導設施規劃選址、建設和運行。
餐廚廢棄油脂處理設施的建設、工藝、運行管理、環保方面標準欠缺。例如,多地將地溝油預處理成毛油(含油量≥95%)后運至外地生產生物柴油,預處理設施屬于處理設施還是轉運設施尚不明確,其建設及運行管理標準尚
無;餐廚廢棄油脂制備烴基生物柴油的工藝已經出現,但欠缺相應的建設及運行管理標準。
餐廚廢棄油脂產生端硬件配置類標準是廢棄油脂全量收集的關鍵設備。但在餐飲單位建設驗收、垃圾收集回收等環節,收集分離餐廚廢棄油脂的隔油分離設備、收集存儲餐廚廢棄油脂的收集桶/車等標準的執行情況還不完全到位,比如收集桶沒有實現只進不出、沒有電子身份識別標簽等。
我國的餐廚廢棄油脂標準建設仍處于發展階段,在研究、實施方面還有提升空間。在標準建設中,應注重加強行業管理研究、關鍵標準先行制定和標準實施情況評價幾個關鍵點,以促進建立更具有引領性的標準體系。
應開展各類別餐廚廢棄油脂產生情況、油水分離設備安裝和使用情況、收運作業合同簽訂情況、收運作業場景對設備和車輛的技術要求、轉運和處理設施建設與運行等基礎性調研,開展各類別餐廚廢棄油脂基礎特性檢測,開展餐廚廢棄油脂處理與再利用技術路線研究,搭建適應城市特點、區域特點、覆蓋“產、運、處、利”全鏈條的管理體系。
研究并統一餐廚廢棄油脂的定義和類別,為分類管理提供基礎依據。基于垃圾分類管理的要求,完善收集和暫存餐廚廢棄油脂的垃圾桶技術標準,分類統一產品規格、技術性能、收集量計量監督、收集桶防盜、存放區域識別等技術要求,為分類且全量收集餐廚廢棄油脂提供支撐。加快完善運輸餐廚廢棄油脂的收集運輸管理和技術標準,統一收運作業要求、計量稱重、運輸車軌跡監控、轉運處理設施建設與運行管理等技術要求,為促進運輸作業、轉運處理設施運行規范性提供依據。加快制定餐廚廢棄油脂管理處理碳排放核算標準,明確核算邊界、建立核算清單、統一核算方法等。
標準的閉環體系包括制定標準、實施標準、監督標準。目前在實施標準環節仍存在“有標不依、執標不嚴”等問題。用標準管理是餐廚廢棄油脂科學管理的基礎。為有效推進標準的貫徹和落實,應深化標準實施情況評價,掌握標準實施狀況、及時發現標準存在的不足,促進標準落地生根,為加強標準及體系建設,提升標準適用性和先進性,解決交叉重復不協調等問題,發揮標準基礎性、引領性和戰略性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標準體系構建原則和要求GB/T 13016—2018[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8.
[2]魏泉源,吳樹彪,閻中,等.城市餐廚垃圾處理與資源化[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9.
(責任編輯:張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