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舊住宅小區因建成年代久遠,火災防控面臨諸多挑戰。聚焦老舊住宅小區火災防控問題,分析其現存隱患,包括消防設施、建筑結構、電氣安全等方面的隱患,并探討影響防控成效的因素。為提升火災防控水平,建議全面完善消防設施,加強消防安全教育,明確物業管理職責,健全消防管理制度。通過多管齊下的措施,逐步消除老舊住宅小區的火災隱患,保障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區穩定。
關鍵詞:老舊住宅小區;火災防控;消防設施;消防安全教育
中圖分類號:D631.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6-1227(2025)03-0077-03
部分老舊住宅小區因建成年代久遠,部分基礎設施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出現不同程度損耗,存在一定的火災風險。一旦發生火災,極易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有效提升老舊住宅小區的火災防控能力,不僅是保障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的迫切需求,也是維護社區穩定的重要任務。本文通過對老舊住宅小區火災防控現存問題的深入剖析,探討其影響因素,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提升對策,旨在為改善老舊住宅小區的消防安全狀況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議。
1 老舊住宅小區火災防控現存問題
1.1" 消防設施老化隱患
在老舊小區消防檢查中,消防器材的老化與配置方面暴露出一些隱患。就滅火器而言,部分小區存在滅火器過期、損壞的現象。按照規定,干粉滅火器的有效期一般為10年,但在檢查中發現,一些滅火器使用年限超期,出現瓶體腐蝕、閥門損壞等情況;部分滅火器因維護不到位,內部滅火劑有結塊傾向,可能對正常噴射產生影響。
消火栓系統同樣存在一些功能性問題,如水壓不足[1]。根據GB50974—2014《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技術規范》的規定,室內消火栓栓口的動壓不應低于0.25MPa。然而,在對部分老舊小區的檢測中發現,部分消火栓的動壓不足0.1MPa,難以滿足滅火時的水壓需求。此外,消火栓部分零部件老化、生銹,閥門開啟存在一定難度,偶爾會出現漏水現象;部分老舊小區的消防水帶存在破損,水槍有丟失的情況,對消火栓系統在火災發生時的正常發揮有一定的負面作用。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在老舊小區的覆蓋程度有待提升,即便有安裝,但因損耗出現性能下降的情況,致使其早期預警和滅火功能難以充分發揮。
1.2" 建筑結構隱患
從疏散通道來看,其狹窄程度嚴重影響人員逃生。依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住宅建筑疏散樓梯的最小凈寬度不應小于1.1m,但在不少老舊小區中,疏散樓梯寬度僅有0.9~1.0m,而且部分樓梯間還被居民堆放雜物,實際可通行寬度狹窄。這在火災發生時,人員難以快速疏散,存在擁擠踩踏風險。防火間距上,部分老舊小區存在不足的情況。規范要求多層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6m,部分老舊小區,由于建筑布局較為密集,部分樓間距在3~4m之間,甚至存在部分建筑直接相連的情況[2]。此類布局使得火災發生時,火勢通過熱輻射、飛火等途徑蔓延至相鄰建筑的風險增加。另外,不少老舊小區建筑采用磚混結構,該結構耐火性能相對較差。一旦發生火災,建筑結構在較短時間內可能遭受破壞,從而加大救援難度,提升人員傷亡風險。
1.3" 電氣安全隱患
一方面,部分老舊小區存在線路老化現象。由于建成年代較早,小區內電氣線路長期使用,出現絕緣層老化、破損的情況。電線銅芯因氧化逐漸變細,電阻增大,通電時會產生較多熱量。若熱量不能及時散發,便可能引發火災。另一方面,私拉亂接電線現象仍有發生。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各類電器設備逐漸增多,電力需求不斷增加,原有的電氣線路設計難以滿足當下實際使用需求。部分居民為滿足日常用電,私自拉設電線用于電動車充電、增設電器設備等[3]。這些電線未經專業設計與敷設,未穿管保護,直接暴露在外,不僅容易受外力破壞,還存在短路風險。此外,在一些老舊小區,電表箱老化、容量不足,難以承載日益增長的用電負荷,時常出現過載跳閘的情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電氣火災發生的可能性。
2 影響老舊住宅小區火災防控成效的因素
2.1" 人員消防安全意識
一些居民對火災的危害性認識不夠全面,未能充分意識到日常生活中某些行為可能帶來的火災風險。例如,在電氣使用方面,部分居民對不同電器的功率限制了解不足,習慣將多個大功率電器連接在同一插座上。按照家庭用電安全標準,普通插座的額定功率一般為2500W左右,但一些居民家中同時連接的電暖器功率為2000W、微波爐功率為1000W以上,總功率遠超插座的承載能力,容易因過載引發火災。
在燃氣使用方面,部分居民缺乏定期檢查燃氣設備的意識,對燃氣膠管的正常使用壽命(一般為18個月)了解不足。超期使用的燃氣膠管容易出現老化、開裂等問題,從而增加燃氣泄漏的風險。此外,部分居民雖然掌握了一些消防安全知識,但在日常生活中未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一些居民習慣在樓道內堆放雜物,堵塞疏散通道。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的要求,疏散通道應保持暢通無阻,但在老舊小區,樓道內常被家具、紙殼等雜物占據,有的通道寬度甚至不足正常寬度的一半,這嚴重影響了火災發生時人員的疏散逃生速度。
2.2" 物業管理
在物業管理工作中,部分物業公司對消防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仍有提升空間,各崗位的消防責任劃分不夠清晰明確。按照相關規定,物業應配備專門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員,但在一些老舊小區,平均每500戶僅有1名兼職消防管理人員,這一配置水平與實際需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在消防設施維護方面,物業在履行定期檢查和維護職責上還有待加強。以消火栓為例,正常情況下應每月進行一次檢查,但實際操作中,部分老舊小區的消火栓檢查周期延長至幾個月甚至半年一次。由于缺乏及時維護,消火栓零部件損壞情況較為常見,閥門生銹無法正常開啟的比例較高。部分老舊小區的消防通道,物業管理措施也有待完善。按照規定,消防通道寬度不應小于4m,但一些老舊小區的消防通道被私家車占用,實際寬度不足2m,這給消防車在緊急情況下的通行帶來了困難。此外,物業在消防安全宣傳方面也需進一步強化,目前組織居民開展消防知識培訓和演練活動的頻率較低,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居民在面對火災時的應對能力。
2.3" 消防管理制度
在部分小區的消防管理工作中,巡查制度的執行情況有待進一步規范。巡查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可能存在未完全按照規定路線和時間間隔進行巡查的情況,這使得一些消防隱患未能在第一時間被發現和處理。同時,消防設施維護保養檔案的管理也有待加強,部分檔案存在缺失或記錄不完整的情況,給設施的維護情況追溯和管理帶來了一定困難。此外,火災應急預案在內容上還有提升空間,例如,職責分工不夠清晰、疏散與滅火措施不夠具體。演練次數也有待增加,且演練后對預案的評估修訂工作尚未形成常態化機制。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居民和物業人員在火災發生時的應對能力,進而對火災防控的整體效果產生了制約。
3 提升老舊住宅小區火災防控水平的對策
3.1" 全面完善消防設施
針對老舊住宅小區滅火器過期、損壞等問題,應依據小區規模和建筑布局合理配置滅火設備。多層住宅每層至少配備2具4kg以上的ABC類干粉滅火器,且每個設置點不超過5具。更換時需確保新滅火器符合國家標準并附質量檢測報告[4]。消火栓系統優化包括檢測水壓,必要時安裝功率在5~10kW的增壓泵以保證合適的動壓,并檢查更換閥門、水帶及水槍等部件。推薦逐步為符合條件的老舊小區安裝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噴頭間距應根據危險級別確定,探測器則按房間面積和高度布置,確保有效的火災防護。這些措施能有效提升老舊小區消防安全水平。
3.2" 加強消防安全教育
首先,每季度至少舉辦一次消防安全講座(時長60~90min),內容涵蓋火災成因、危害、預防及初期火災撲救方法,并通過案例分析和消防器材使用演示增強居民的學習興趣。其次,在社區宣傳欄、樓道公告欄張貼消防安全海報,確保每單元至少張貼2張,每月更新,展示火災隱患及預防措施。再次,利用社區微信群、公眾號等平臺每周推送2~3條消防安全信息,如消防小貼士和警示案例,便于居民隨時學習。最后,每年組織不少于一次參觀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的活動,讓居民親身體驗火災危害,學習預防和逃生技能。這些措施有助于全面提升居民的消防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3.3" 明確物業管理職責
要清晰劃分物業各崗位的消防責任。對于物業管理人員,按每200~300戶配置1名專職消防安全管理員的標準進行,負責日常巡查、設施維護及居民溝通。物業經理作為第一責任人,每月至少召開一次消防工作會議,統籌管理。消防設施維護方面,每周對消防設施的外觀進行檢查,如消火栓和滅火器的狀態;每月對消火栓進行全面檢查,滅火器要每季度保養一次[5]。在消防通道管理上,設置明顯的標識并噴涂警示字樣,保證遠距離可視。這些措施有助于確保消防設施完好,通道暢通,增強小區整體消防安全水平。
3.4" 健全消防管理制度
為確保小區消防安全,需建立完善的巡查制度,要求巡查人員按規定的路線和時間間隔(不超過4h)進行巡查,重點檢查公共區域、樓梯間、地下室等場所,內容包括消防設施狀態、疏散通道及違規用火用電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記錄上報,并在24h內完成整改,對于重大問題,要立即采取措施,并在3~5天內解決。同時,實施消防設施維護保養檔案制度,詳細記錄每一項設施的相關信息并定期更新。制定火災應急預案,明確職責分工、疏散與滅火措施,并每年至少舉行一次有居民參與的火災應急演練,通過模擬真實火災場景,提高居民和物業人員的應急處置能力,演練結束后還需對預案進行評估修訂,持續完善。
3.5" 消除電氣安全隱患
電氣安全隱患是引發火災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有效防范電氣火災,需從多方面采取措施。針對老舊住宅小區普遍存在的線路老化問題,應組織專業人員對電氣線路進行全面檢測,對絕緣層老化、破損的電線及時更換,避免因電阻增大產生過多熱量引發火災。同時,加強對私拉亂接電線行為的監管,加強對居民的消防安全宣傳教育,聯合物業、城管等部門加大執法力度,禁止居民私自拉設電線,對于已存在的私拉亂接電線進行整改。在小區內合理規劃電氣線路,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用電需求。此外,對電表箱進行更新升級,選用具有過載保護、短路保護、漏電保護等功能的新型電表箱,確保其能夠承載用電負荷,減少過載、跳閘現象,降低電氣火災發生的可能性。
4 結束語
老舊住宅小區的火災防控工作任重道遠,關乎居民生命財產安全與社區穩定。面對現存的消防設施、建筑結構、電氣安全等方面的問題,以及人員意識、物業管理、社區環境等制約因素,應完善消防設施、加強安全教育、明確管理職責、健全管理制度,多管齊下,有效提升火災防控能力。只有持續推進這些措施,才能逐步消除老舊住宅小區的火災隱患,為居民打造安全的居住環境,保障每一位居民的生活安寧。
參考文獻
[1]楊帆.老舊住宅小區消防安全現狀分析及應對措施[J].安徽建筑,2020,27(7):197+199.
[2]陳小青.淺談油田老舊住宅小區消防安全[J].江漢石油職工大學學報,2020,33(2):109-110.
[3]王琛.老舊住宅小區用電安全改造探討[J].住宅與房地產,2024(4):136-138.
[4]葉青銳,段禮會,董維平.居民住宅小區消防安全管理對策研究[J].河南開放大學學報,2024,37(2):44-47.
[5]王洋.高層住宅小區火災風險及預防措施探析[J].消防界(電子版),2023,9(2):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