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外托管機構通過提供托管服務,在緩解家長實際困難、滿足社會需求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調研發現,其同樣存在諸多不同類型且不容忽視的消防安全等問題,亟須立足實際,予以優化應對。基于此,界定了校外托管機構消防安全的主體責任、監管職責與參與責任,并結合實踐經驗,從多個維度探討該類機構火災隱患排查整改協同機制的構建路徑。
關鍵詞:校外托管機構;消防安全;隱患排查
中圖分類號:D035.36"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6-1227(2025)03-0086-03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家庭教育需求的多樣化,校外托管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服務模式,逐漸在各大城市普及,其在為社會提供便利服務的同時,也潛藏著諸多消防安全隱患。近年來,因消防安全措施不到位而導致的火災事故時有發生,因此,加強機構消防安全責任體系建設,完善火災隱患排查整改的協同機制,對于保障學生安全、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校外托管機構消防安全職責界定
1.1" 校外托管機構消防安全主體責任
校外托管機構法人或主要負責人是消防安全責任人,全面負責本單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應明確專兼職消防安全管理人員和相應的消防安全職責,在明顯位置公示消防安全責任人、管理人及其工作職責,向社會公開承諾場所消防安全,接受群眾監督。學生校外托管機構應依法建立健全并落實各項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配齊配全必要的消防設施、器材,組織落實防火檢查巡查、消防設施器材維護、宣傳教育培訓、滅火逃生演練、火災隱患整改等工作[1]。應當組織工作人員開展經常性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增強消防安全意識。工作人員應當經過崗前消防安全培訓,懂得本場所、本崗位的火災危險性和防火措施,會報火警,會使用滅火器,會組織疏散逃生[2]。
1.2" 相關職能部門監管職責
各職能部門應依法履職,市場監管部門負責指導校外托管機構根據托管學生人數配備工作人員,對工作人員、托管學生進行登記造冊,與學生監護人簽訂校外托管服務協議并明確消防安全責任,注銷不符合要求的校外托管機構營業執照。教育部門負責收集匯總校外托管機構及其托管學生、托管從業人員等情況,并通報相關職能部門。住建部門負責檢查新建、改建、擴建校外托管機構是否依法辦理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消防驗收、備案手續,燃氣設施是否符合要求,明確消防安全疏散寬度和安全出口數量等消防技術要求。消防救援機構負責開展對校外托管機構的消防監督檢查,重點對消防器材、疏散通道、逃生障礙物、違規用電等消防安全隱患開展檢查。鄉鎮(街道)負責將校外托管機構納入日常安全管理,協助負有校外托管機構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對校外托管機構進行安全監督管理,配合綜合執法部門對設置在違章建筑內的校外托管機構予以查處。
1.3" 社會力量的參與責任
社區、社會組織、志愿者團體、企業等社會力量是校外托管機構消防安全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可協助政府相關部門共同構建校外托管機構的消防安全屏障。其中,社區應積極開展消防安全宣傳教育活動,提高校外托管機構負責人、員工及家長的消防安全意識,并鼓勵社區居民參與監督,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圍。社會組織與志愿者團體可邀請消防安全專家、消防員等為托管機構提供技術支持和培訓,幫助提高員工消防安全技能。此外,企業可參與隱患排查,確保消防通道暢通、設施有效,媒體加強宣傳增強公眾意識,政府牽頭聯合多部門開展整治,與社會力量形成合力,共筑消防安全屏障。
2 校外托管機構火災隱患排查整改協同機制的構建路徑
2.1" 協同機制構建原則
校外托管機構火災隱患排查整改協同機制涉及多環節、多部門,需要遵循系統性原則要求,全面考慮各個環節和要素,使工作機制覆蓋托管機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職責、火災隱患排查、整改措施等各個方面。協同機制應具有清晰的層次結構,各個環節和要素應相互關聯,以在火災發生時能夠迅速響應并有效應對。同時,應遵循高效性原則,滿足火災隱患事故的響應要求,通過準確判斷識別火災隱患的性質和嚴重程度,為后續整改措施提供科學依據。此外,現代科學技術的創新發展與運用,為托管機構火災隱患排查整改協同機制的構建提供了多元化的技術支撐,使傳統技術條件下難以取得的協同效果更具實現可能,因而可實施智能化監控、自動化報警和信息化管理。
2.2" 嚴格規范場所條件
校外托管機構服務場所選址應嚴格遵循安全防護距離要求,嚴禁與危險物品相關場所共用同一建筑物。所在建筑須經專業機構鑒定符合安全規范,嚴禁設置在地下(半地下)空間或易燃可燃夾芯彩鋼板搭建的違規建筑內。建筑外窗及疏散通道門窗嚴禁安裝影響應急逃生的固定式金屬柵欄等障礙物,確因需要設置的必須配置符合消防規范的內部緊急開啟裝置。重點區域應配備全覆蓋、無死角的視頻監控系統。對于消防安全疏散寬度和安全出口數量等未明確的,可參考如,以海南省為例,參照《海南經濟特區旅館業管理規定》,允許該類場所設置在合法住宅內,依據《海南省家庭旅館消防技術規程》的要求,區分設置在公共建筑和自建房、住宅內的不同要求,設置在單個安全出口內的場所,限制使用樓層位置、面積和使用人數,控制可燃易燃裝修材料的使用,對樓梯間與使用房間、廚房與其他區域、樓板之間等進行防火分隔,控制房間至樓梯間疏散距離,增設過濾式消防自救呼吸器、簡易自動噴水系統等設施設備,明確每個有人員住宿的房間設置至少1名安全員,明確在各學校內配套設置住宿和課后輔導場所建設完成之前,允許繼續經營使用。
2.3" 實施多部門協同
2.3.1" 建立健全責任清單機制
根據相關規定,由市縣人民政府建立校外托管機構監管責任清單,通過“雙隨機、一公開”聯合監管機制開展常態化監督檢查,實現“綜合查一次”聯合監督。依托政務服務平臺建立監管信息公示專欄,定期通報違規行為查處結果,切實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效能。為確保“雙隨機、一公開”聯合監管機制的有效實施,可建立統一的監管對象名錄庫和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在隨機抽取檢查對象和執法檢查人員時,應確保抽取過程的公平、公正、公開,避免人為干擾。檢查過程中,各部門按照既定標準和流程,對校外托管機構的各個方面進行全面細致檢查,詳細記錄檢查結果并及時上傳至政務服務平臺。
2.3.2" 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機制
制定該類機構監管信息共享工作規程,規范信息采集、審核校驗、動態更新等業務流程,確保監管數據真實準確、互聯互通。細化信息共享流程規范,明確信息采集、審核、發布、接收和反饋等環節,各類信息須具有準確性和時效性,避免信息滯后或失真。托管機構應積極配合監管部門的檢查和信息采集工作,及時提供所需信息,而各部門之間則應保持定期溝通與對接,就信息共享中遇到的問題予以協商解決。拓展信息共享范圍,將托管機構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經營范圍,以及滅火器、煙霧報警器、消火栓等消防安全設施的配置情況納入其中。
2.3.3" 創新構建隱患管控體系
整合市場監管、教育、公安、住建、消防等部門監管數據,構建校外托管機構消防安全風險動態評估模型,如制定《校外托管機構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指引》,明確單位主體責任、場所安全設置、危險源管控、疏散條件要求、日常防火巡查、宣傳和教育培訓、嚴禁違規行為7類情形,建立“紅黃綠”3色風險等級標識制度。推行“隱患發現-整改督辦-驗收銷號-復查回訪”全流程閉環管理機制,依托“海政通”平臺開發隱患治理模塊,實現隱患錄入智能分析、整改任務自動派發、超期未改實時預警功能。探索建立消防安全信用監管機制,將托管機構違規行為納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對存在重大火災隱患且拒不整改的機構實施聯合懲戒。
2.3.4" 完善部門聯動督辦機制
建立由屬地牽頭,市場監管、教育、住建、消防等部門組成的聯合檢查工作機制,按職責分工制定檢查計劃。重點圍繞校外托管機構的消防管理制度落實、人員配備、消防設施器材配備、疏散通道暢通、裝修材料安全及電氣線路敷設等關鍵內容開展檢查,記錄問題、隱患位置及性質并通報結果。對火災隱患分類列明名稱、位置、性質、整改期限及責任人,下發整改通知。機構整改后申請復查合格后反饋結果并銷號[3]。對逾期未整改或整改不達標的,依法采取停業整頓或吊銷證照等強制措施,進而在多部門協同工作條件下實現消防安全隱患的閉環管理。
2.3.5" 強化消防安全教育實訓
構建校外托管機構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培訓體系,重點開展消防安全“四個能力”建設專題培訓,系統設置消防法律法規、消防設施操作、應急疏散逃生、初期火災處置等必修課程。依托線上培訓平臺覆蓋面廣、靈活性強的優勢,開發標準化網絡教學課程;組織消防安全專家開展“送教上門”服務,通過情景模擬、實戰演練等方式提升從業人員應急處置能力。建立多部門協同的應急聯動機制,定期組織托管機構開展“全要素、全流程”消防應急演練,重點檢驗火災報警響應、人員疏散引導、初期火災撲救等關鍵環節處置能力。
2.4" 保障措施
2.4.1" 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法律法規
成立由教育、消防、市場監管、公安與住建等多部門組成的領導小組,定期召開聯席工作會議,針對校外托管機構消防安全存在的問題商議解決方案,實時更新工作動態,確保信息暢通。將排查整改工作分解為制定檢查標準、組織檢查隊伍、開展檢查、提出整改建議、跟蹤整改情況等若干具體步驟,每個步驟均應明確具體部門和責任人。采用隨機抽查的方式,對托管機構進行不定期檢查,發現潛在問題。針對特定問題或事件進行專項檢查,深入排查隱患。完善校外托管機構消防安全管理的相關規定,細化日常巡查、應急演練與人員培訓方面的具體操作規范,為全面消除火災隱患提供基礎保障。嚴格執法,對違反消防安全規定的托管機構及其負責人予以處罰。
2.4.2" 加強科技支撐,引入智能化手段
首先,智能監控部署,在校外托管機構的關鍵區域安裝智能監控攝像頭,結合煙霧探測器、溫度傳感器等物聯網設備,進行24h不間斷監控。建立數據分析中心,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及時發現火災隱患或異常行為。其次,應用智能檢查工具,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檢查App收集的數據進行智能分析,輔助執法人員判斷隱患的嚴重程度,提出更精準的整改建議。實施遠程監控與指導,由專家在線對執法人員的檢查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最后,在教育、消防、市場監管等部門之間搭建信息共享平臺,建立校外托管機構消防安全數據庫,記錄每家機構的消防設施配置、管理制度執行情況、人員培訓記錄等信息,提高協同作戰能力。
2.4.3" 加大資金投入,強化監督考核
將校外托管機構消防安全管理和整改工作納入政府預算,為法規宣傳、培訓教育、執法檢查、設施改造等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拓展資金來源渠道,鼓勵社會各界積極捐贈,要求托管機構積極自行籌集資金。制定詳細的資金使用計劃,嚴格資金使用審批、分配與使用,防止資金被濫用或挪用。對資金效益進行跟蹤評估,形成客觀公正的評估結果,并以此為參考對資金使用進行優化和調整,提高資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根據校外托管機構消防安全管理的目標和要求,開展定向和定量監督考核,以激勵先進、鞭策后進。邀請第三方機構對校外托管機構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進行評估,提供客觀、專業的意見和建議,幫助機構發現不足并改進。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加強校外托管機構消防安全職責的界定與落實,完善火災隱患排查整改的協同機制,是保障學生安全、促進校外托管行業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因此,相關部門應摒棄傳統陳舊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基于高度協同的消防安全責任體系,以協同化的方式開展火災隱患排查,在特定范圍保持信息動態交互與共享,高效進行應急處置聯動,為全面提高校外托管機構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奠定基礎,為保證社會穩定和諧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海南省人民政府.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明確校外托管機構場所有關要求的通知[EB/OL].https://www.hainan.gov.cn/hainan/szfbgtwj/202503/e701d2fca6fb40dbbd72159cebda0cfb.shtml
[2]吳勇強.試析大型商業綜合體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有效對策[J].今日消防,2022,7(4):55-57.
[3]郭晨怡.中小學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監管困境及對策探究:以W市為例[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