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小火亡人”火災事故時有發生,基層消防救援大隊火調工作愈發重要,調查清楚每一起亡人火災事故的原因,是每一個基層火調人員的重要職責。通過剖析一起典型的“小火亡人”火災案例,分析火災事故教訓和預防對策,總結“小火亡人”火災調查的注意事項,旨在為同類火災事故調查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火亡人;事故教訓;預防對策;火災調查
中圖分類號:X928.7"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6-1227(2025)03-0122-03
當前,“小火亡人”火災事故調查及防范已成為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內容。“小火亡人”火災事故具有過火面積小、財產損失小,卻又造成人員傷亡的特點。對“小火亡人”火災事故進行深入調查,剖析事故深層原因,總結事故教訓,對火災事故防范具有普遍指導意義。
2024年3月22日17時11分許,四川省攀枝花市一民房發生火災,接到報警后,119指揮中心調派2個消防救援站力量迅速處置。該起火災堂屋、環房整體過火,過火面積約28m2,主要燒毀家具、家電、房間裝修材料等物品,火災共造成1人死亡[1]。
1 起火建筑基本情況
起火建筑為兩層磚混結構房屋,房屋呈“L”型布局,未配備消防設施。起火住宅位于2樓2-1號,分為東、西兩間臥室和客廳、廚房、衛生間。住宅內的常住人員為鄧某、陳某夫妻。死者鄧某于2005年起患有腦出血,并于2023年病情加重,導致生活不能自理,其妻子陳某平時在家照料。
2 現場詢問
火災發生時,陳某出門辦事,只留有鄧某一人在家客廳的沙發上看電視。17時11分許,同村居民發現火災并撥打“119”報警,同時立即下樓呼救,發現火災發生時火勢從鄧某家中客廳的窗戶處向外蔓延,并伴有濃煙。消防部門到場處置后,發現起火住宅房間臥室內沒有明火,客廳內物品已基本被燒毀,整個住宅內煙霧非常大,消防員在住宅客廳發現死者鄧某。
3 調查認定
火災發生后,所在地的區政府立即成立火災事故調查組,主要由消防部門、公安部門協同開展調查。公安部門重點對鄧某的生前活動軌跡、家庭背景和社會關系進行調查,并對尸體進行了檢驗;消防部門重點對起火時間、起火部位、起火點、起火原因進行調查。
3.1" 起火時間的認定
調取起火場所網絡數據發現:網絡掉線中斷時間為3月22日17時12分,調取用電信息顯示:斷電時間為3月22日17時10至15分。結合現場痕跡判定該現場起火時間相對較長,經歷了較長時間的陰燃過程,結合火災發展規律,判定該起火災為3月22日16時許。
3.2" 起火部位的認定
經現場勘驗,該住宅內東西側兩個臥室、廚房、衛生間均表現為大量煙熏痕跡、未過火或者少量過火痕跡,客廳整體過火且客廳內燒損嚴重。因此,認定起火部位為住宅客廳。
3.3" 起火點的認定
經現場勘驗,客廳南側墻面燒損程度最重,部分磚體裸露,其余部位多為抹灰層脫落。南側墻體中部沙發位置為整個房間物品燒損最嚴重區域,且現場復原沙發殘余痕跡后呈現沙發西北側燒損最重。整個房間墻體、物品均呈現由客廳南側沙發部位向四周蔓延痕跡明顯。因此,綜合認定起火點為住宅客廳南側沙發西北處。
3.4" 尸體檢驗有關情況
死者鄧某被發現時身體已大部分炭化,仰臥于客廳南側沙發西北角處,頭朝南腳朝北。由于家屬未同意對尸體進行尸檢,且死者尸體全身炭化,氣管燒毀、胸肺部外露,故法醫只出具了尸體檢驗記錄。
3.5" 起火原因的認定
主要依據有:經調查了解鄧某因身體原因生活長期不能自理,只有一只手可以簡單活動,且鄧某長期有吸煙習慣,并從家屬處得知其曾因吸煙導致過著火的情況發生。經現場勘驗,于起火點客廳南側沙發西北處1#物證(打火機殘骸)、2#物證(煙盒燒損后殘余物)、3#物證(煙盒燒損后殘余物),物證位置與起火點相吻合。根據起火住宅火災燃燒特征,可判斷該起火災經歷陰燃產生大量煙氣后起火部位遇充足氧氣后充分燃燒特征。綜合以上情況,判定該起火災系死者鄧某于客廳南側沙發吸煙不慎引燃沙發及其周邊可燃物導致起火成災。
4 事故教訓
4.1" 報警時間晚,錯失救援良機
火災發生后,鄧某未能及時報警,且由于門窗緊閉,周圍鄰居也未能及時發現火災,是造成人員死亡的重要原因。應提升老弱病殘人員的火災監測、報警手段,設置多重技術防范的保險措施,確保發現早、處置早,最大限度提升滅火救援生存率。
4.2" 消防宣傳的針對性不夠
對老弱病殘等生活不能自理的居民群體,安全用火用電知識的宣傳仍需加強。這類人群在火災發生時疏散逃生困難,是消防安全重點關注的對象,以往消防部門側重于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的監管,對居民住宅中的老弱病殘群體的消防宣傳教育,更多的是依靠鄉鎮街道組織入戶開展,需要賦能科技,多管齊下,拓展消防宣傳教育的途徑,提升消防宣傳教育的質效,增強老弱病殘群體及其監護人的消防安全意識。
4.3" 鄉鎮街道缺乏消防安全“明白人”
各地鄉鎮街道雖在探索設立消防安全辦公室,招聘消防專員,但相關人員的消防專業能力有待提升,部分人員未能有效排查突出的火災隱患,也未充分指導村(居)委會開展群眾性消防工作。需要探索建立鄉鎮街道擇優招錄退出消防員機制,有效填補基層消防力量建設的不足。
5 預防對策
5.1" 全面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
要深刻吸取“小火亡人”火災事故教訓,認真貫徹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消防安全責任制實施辦法》要求,全面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工作要求,各級政府、相關部門應認真履職,做好本轄區、本行業的消防安全工作,特別是要建強基層消防力量、延伸消防群防群治的神經末梢,確保基層消防工作有人干、資金有保障、問題有人管,整合綜合治理網格員、消防志愿者、打火隊、護林員、速報員等基層消防力量,統籌開展宣傳教育、防火巡查、隱患整改等工作。
5.2" 拓展消防安全人防、技防、物防手段
目前各地不同程度存在消防安全基礎較弱、消防監管力量相對不足等情況,人防難以做到全面覆蓋,需要健全落實“火災吹哨人”制度[2],進一步發動群眾通過各類渠道舉報火災隱患,提升群防群治效能。需要借助互聯網技術,利用大數據加持,重點對老弱病殘等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員加強預警監測,針對性推送火災防范知識,推廣安裝聯網式獨立感煙探測器,配備具備報警功能的智能手環等技術措施,提升火災防范水平。
5.3" 針對性做好消防隱患排查
聚焦經營性自建房、老舊小區、老弱病殘、孤寡、留守兒童等易造成火災亡人的重點場所和重點群體[3],深入開展消防安全隱患排查,重點整治用火用電不規范的問題,及時消除火源和去除火源附近可燃物,對于居民住宅,要注意做好“三清三關”;對于臨街小商鋪,要注意外窗或陽臺不得設置金屬柵欄及廣告牌,以免影響滅火救援和疏散逃生;對于“三合一”場所,要注意人員生活或住宿區域應設有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同時,要確保消防車通道、疏散樓梯等“生命通道”的暢通,糾治電動自行車進門入戶充電等違規行為。
5.4" 把握“小火亡人”消防宣傳重點
突出重點人群、重點時段、重點環節的消防宣傳,扎實推進消防安全進家庭、進社區等活動,對老弱病殘、外來人口等群體開展“定向宣傳”,要向其傳播“三清三關”“火警119”等容易牢記的消防常識。注重對電氣火災防范的宣傳,使群眾規范安裝電氣線路、合理選用電氣設備、保持電氣設備與可燃物安全距離。利用大數據技術,在抖音、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推送“小火亡人”火災事故案例,講清災害成因、災害后果以及事故防范措施,通過強有力的火災警示教育,有效增強消防宣傳的說服力、感染力和震撼力。
6 調查體會
6.1" 注重火災現場保護,及時收集早期證據
在一些“小火亡人”火災中,部分先期到場的救援力量往往急于將已經明顯死亡的被困人員“營救”出來,卻未及時對尸體的位置、方向、體表特征等現場證據進行拍照固定;有的救援力量為了盡快滅火,對火勢已處于衰減熄滅階段的重點部位用直流水槍沖擊,或者用火鉤反復翻騰,致使重點部位的重要痕跡、物證受損,給后續火災調查造成了較大困難。因此,要培養基層消防救援站指揮員的火調意識,為一線消防指戰員配備運動攝像機、執法記錄儀等必要裝備,實施全過程錄音、錄像,從到場開始就收集一些未被破壞的現場信息、有關人員無意識下的證言等重要證據。在滅火戰斗中,要兼顧火災現場痕跡保護,注意搶救和保護監控視頻設備,注意射水滅火對起火部位的沖擊破壞,在這些重點部位盡量以開花射流滅火,控制水壓和射水強度,防止痕跡物證移位或滅失;注意避開火災現場的重要部位進行破拆,即使需要破拆,也要在最低限度內進行,并在破拆或移動物品前對物證、尸體等位置進行錄像、拍照,以便固定證據[4]。
6.2" 注重電子數據收集,更加精準還原火災事實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天網、平安社區智能監控、家庭攝像頭、手機隨手拍無處不在,這為火災調查提供了更加有力的證據支撐。在火災調查中,不僅要調取直接的視頻監控,還要注意收集火場周邊的監控信息,提取死者、親屬以及火場周邊人員手機存儲的相關照片、錄像、電子聊天記錄、社交平臺日志等,運用視頻、圖像分析技術加以比對,有可能找到破解火災原因的關鍵信息。寬帶入戶、智能電表的普及也為認定起火時間,判定火勢蔓延提供了準確依據。火災中的寬帶斷網時間、手機網絡掉網時間,智能電表的掉電時間、異常事件記錄等,都可以視為火災發展的標志性事件,為查找火災原因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證據。智能家電的興起,也為火災調查提供了新助力,例如,聯網型報警探測器的報警記錄、智能空調的溫度變化記錄、老人(病人)健康異常監控記錄、智能家電的離線記錄等,都可能成為有用信息。
6.3" 注重與公安部門配合,形成火災調查合力
亡人火災發生后,消防部門應提請政府成立事故調查組,把公安部門納入其中,充分發揮公安刑偵、技偵力量的作用。消防部門和公安部門不僅可以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分工協作、共享信息,還可以共同對火災現場進行勘驗、分析案情,碰撞交流出火災調查的新思路,從而推動火災調查的有效開展。特別是針對有關嫌疑人或責任人隱匿證據、不如實交代線索事實等情形,運用公安刑偵、技偵手段能形成有力威懾;針對涉案人員眾多的案件,可以發揮公安部門人員多、情況熟、經驗足的特點優勢,協助消防部門做好火災外圍警戒、調查詢問等相關工作,極大提高火災調查的工作效率。
7 結束語
深入調查每一起“小火亡人”火災事故,注重火災現場保護、電子數據收集以及與公安部門的配合,綜合運用現場勘驗、調查詢問、視頻分析、數據分析以及物證鑒定等技術手段,才能充分還原火災事故的事實真相。針對事故暴露出的問題和教訓,盯緊老弱病殘等重點人群,開展消防宣傳和隱患查改,采取有效的人防、技防、物防手段,才能有效遏制“小火亡人”的態勢。
參考文獻
[1]攀枝花市東區人民政府.攀枝花市東區大渡口街華山村1組119號2-1“3·22”火災事故調查報告[EB/OL].http://www.scdongqu.gov.cn/fzlm/zd/pzhgovh5/h5_zfxxgk/fdzdgknr/tzgg1/10163364.shtml
[2]李莉.火災隱患吹哨人制度研究[C]//中國消防協會學術工作委員會消防科技論文集,2022:161-163.
[3]敬雨霖.特殊人群火災防控對策研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1,7(11):46+48.
[4]劉立軍.滅火救援人員參與火災調查的機制和作用探討[J].今日消防,2021,6(9):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