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光通信(VLC)指的是以LED照明功能為基礎的無線通信技術,利用光源能夠發送可見光,并且無法通過肉眼觀察,還能夠傳輸信息。和傳統射頻無線通信技術對比,可見光通信的主要優勢為不會出現電磁輻射和電磁干擾、傳輸速率高等,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電力通信(PLC)能夠在一條線纜中實現對電能和通信信號的傳輸,從而降低通信基礎設施的建設成本。PLC結合VLC具有良好的優勢,能夠彌補傳統有線網絡的不足。本文克服了傳統系統融合的缺點,提出了將軟件無線電作為基礎的可見光通信系統,并且對系統進行實現和測試。
一、可見光通信系統的網絡架構
傳統可見光通信協同工作架構中的PLC信號要通過解調碼之后和LED燈進行連接,之后對LED燈進行重新編碼。此網絡架構會存在一些問題,具體如下: ① 相鄰LED燈光的照射區域重疊,會導致出現干擾; ②低速上行鏈路通過射頻和紅外技術設計,無法滿足高速下行鏈路的需求; ③ LED燈的覆蓋區小,因為不同覆蓋區域的移動導致接收信號不穩定。為了使此問題得到解決,本文設計基于VLC-PLC的帶寬接人網絡,在同個電力線路連接不同的LED燈,并且連接PLC調制解調器和電力線,實現信息的交換。對終端用戶傳輸獨立信號,利用手持終端能夠實現用戶對信號的接收。LED燈光檢測器接收上行信號,然后對信號解調,傳輸到PLC骨干網中。此方案能夠避免傳統網絡工作過程中的協同問題,還不需要改造現有照明網絡,降低了成本,并且使通信網絡的覆蓋面更廣、更均勻[2]。
二、系統的硬件設計
本文使用低成本軟件無線電設備USRPN210對波形進行處理,通過多個子板和FPGA模板創建高速信號處理模塊,從而實現信號調制解調。
(一)LED高速調制驅動電路
LED的離散性比較大,并且缺乏穩定電學參數溫度特性。驅動電流和LED發光亮度相關,如果改變LED兩端的電壓,也會改變驅動電流,降低發光質量。通過調制帶寬對LED調制能力能量。在沒有改變調制度時,會使低頻參數頻率得到降低,從而和相應頻率對應。圖1所示為高速調制驅動電路。VLC系統大部分都是光纖調制/直接檢測系統,能夠對噪聲和電磁的干擾進行抑制,或者傳輸數字視頻信號源碼。利用晶體管對發射機耦合式開關進行設計,提高LED驅動電流的穩定性。輸入端過激勵指的是電路超越原本設定的線性范圍,假如不飽和就會使其開關速率得到提高。LED數字調制驅動系統能夠對二進制數字信號進行傳輸,并且只需要提供小電流[3]。

(二)前置放大器電路
由于信號在檢測、傳輸過程中會受到多種因素干擾,因此,光探測器無法接收全部微弱信號。雖然能夠利用屏蔽技術降低電磁干擾,但是會在檢測中產生信號。所以,只能利用電路設計降低干擾,但無法完全消除。要想增益得到提高,可以通過設置放大器實現。如果將微弱信號放大,那么噪聲也會提高。所以,要對弱信號接收,避免噪聲,利用前置放大器抑制電磁干擾。在可見光通信系統設計過程中,信號背景噪聲比較強。所以,要設計低噪聲前置放大器。會對PD的靈敏度造成影響,在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噪聲和頻帶兩個因素,選擇合適的放大器電路。接收放大器電路信息后,可以利用等效輸入阻抗或者分布電容對頻帶進行設計。
(三)光電檢測器選擇
將光電探測器設置到光接收機前端。為了避免噪聲問題,可以在PD前端設置可見光濾波器,選擇PD的重點為:要求PD光譜范圍寬,可在可見光波長范圍內工作;要求提高光轉換成電的效率;要求PD具有良好的線性度和響應速度。
光電二極管響應速度指的是光轉換的速度,通過響應時間表示。影響響應速度的因素包括二極管極內阻、光載流子渡越范圍、二極管電容等。使光電檢測器有效面積提高,從而接收信號光。APD和PIN光電檢測器被廣泛應用到LED可見光通信中。在選擇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價格、噪聲、帶寬和靈敏度的影響。PIN光電檢測器的響應速度快、光電轉換精度比較好,在工作時的偏壓功率比較小。但是,APD光電檢測器具有較高的靈敏度。APD檢測器的噪聲比較低,要求使噪聲降低。
針對系統光強度、信道距離短、干擾小等特點,本文使用PIN光電檢測器。LED發送可見光光源,本文使用硅光電探測器設計[5]。
三、系統的接收端設計
(一)透傳解幀的設計
接收端能夠利用GPIO接收對電路輸出數據的驅動。此數據利用CDR模塊恢復比特流,之后通過同步頭捕獲、解碼、串并轉換,從而能夠恢復以太網MAC幀。

圖2為狀態機的狀態跳轉流程,通過狀態機對透傳節幀操作進行控制,在可見光物理層中傳輸FIFO緩存數據,設備復位或者上電,要通過FIFO對數據進行提取,并且對數據是否為 0xA5關鍵字進行檢測。如果是,就會跳轉到P_START狀態,對數據是否為 0x33 狀態節能效果進行檢測。假如是,就實現MAC幀數據的輸出。假如不是,就跳轉到P_ODLE,對關鍵字進行檢測。在對0xA5進行檢測后,就會跳轉到P_ESCAP狀態中,之后對數據進行檢測。
(二)通道合并模塊
通道合并模塊能夠對多通道可見光鏈路數據進行接收,匯聚到同個數據流中,方便以太網MAC模塊的連接。通過此模塊能夠對可見光通道數據進行緩存,利用合并狀態選擇通路的數據輸出。在選擇通道輸出的過程中,要求輸出通道幀后才能夠判斷下個幀輸出的數據[。
(三)接收端驅動電路
根據光電器件設計設備接收端,從而補償衰減信號。以電容與電阻放大電路信號,使低頻幅度改變后,輸入阻抗也會提高。電容能夠使高頻增益幅度得到改變,對曲線低頻增益進行控制,從而實現高頻補償,提高波形的完整性。高頻的頻響并不會改變提高補償后的帶寬。
(四)上行鏈路設計
利用移動終端LED顯示器設計上行電路發送端。在對圖像進行傳輸的過程中,LED閃爍多次,也就是此閃爍頻率比手機屏幕成幀速率高。在高頻閃爍中調制信息,不會對圖像造成影響。在圖像顯示過程中無法使用強烈光纖,所以對上行鏈路通信速率造成限制。但是,對本文數據通信類型,上行鏈路能夠對小數據量內容、信息進行傳輸,屏幕光亮度的可見光通信速率能夠使上行速率需求得到滿足。
(五)下行鏈路設計
使用照明LED燈設計下行鏈路,對電信號進行調制和編碼,使LED驅動,發送光信號。下行鏈路接收端使用PIN廣電二極管,將光強信號轉變為電流信號。PIN廣電二極管具有良好的線性度,并且成本低、接收面積比較大。之后通過跨阻放大器放大電壓信號,使電壓數字信號進行接收和處理。為了降低傳輸畸變發生率,要求使用高速比較器處理信號,生成復雜二進制數字信號,通過數字信號處理芯片實現解碼,以此完成下行鏈路的接收工作。
四、通信系統的同步和解調
通過接收端光電二極管的光電轉換,利用硬件濾波、放大等步驟得出電信號實現同步解調。對比發射端調制信號,如果沒有失真的情況,就能夠進行之后的處理。
因為在通信時會改變信號頻率,所以要使用位同步實現解調工作。本文使用數字鎖相環實現位同步,由脈沖加減電路、除N計數器、鑒相器構成。鑒相器在環路失鎖的時候,實現輸人輸出信號相位差異的對比,分析K變??赡嬗嫈灯骺刂菩盘?。以計數的方向對計數值進行調整,假如為0,要求輸出借位脈沖信號;如果不為0,要求加計數。根據進位脈沖信號使加減電路得到實現,調整輸出信號頻率之后調整以上過程,輸入輸出的信號頻率是一樣的。
利用插入法或直接法能夠同步幀,利用16-PPM規律設計系統。通過此方法表示特殊位對幀,對接收端特殊位置讀取時,能夠得到后面的位數狀態。設計系統16位幀,計算判決時鐘。對真實數據進行傳輸的過程中,通過0幀數據實現幀同步。
解調就是調制的逆過程。如果同步成功,表示解調正常。本文使用寄存器和16進制計數器,在對串行數據一位位數進行接收時,通過計數器進行計數,利用寄存器輸出計數器等信息。假如為時隙位置,要求實現寄存器的輸出,還原時隙信號所對應的二進制數。通過Verilog語言實現以上原理,部分源代碼為:

五、系統的性能測試
利用USRP和LFRX子板設計發射器和接收器,從而對系統進行測試。在測試過程中,設置采樣率為 $2.5\mathrm{Ms}/\$ s,根據Gig-E端口在USRP傳輸數據,利用視頻流媒體的方式傳輸數據,具體過程為:
通過發送端PC,利用UDP協議使視頻流在物理層中下沉,利用GNURadio包編碼的功能編碼,然后接收視頻流數據,通過正交頻分復用調制對符號進行編碼,設置子板處載頻為 2.5MHz 。在調制基帶信號之后,可以通過模擬調制方式驅動LED模和發送端,基帶信號調制結果詳見圖3。

PD檢測器通過接收端進行信號接收,然后在LFRX子板下變頻。其所接收的頻域和視域信號在接收機中實現解調,然后在應用層對媒體流進行接收,利用端口解碼視頻后播放。對視頻樣本進行壓縮編碼,利用主機傳輸到客戶端中。
在進行傳輸時,利用FFplay對解碼視頻流進行播放,表示視頻流的播放比較流暢,并且沒有延遲。但是,在播放過程中會丟失像素點,主要是因為UDP協議的效率比較高。假如傳輸網絡出現波動,就會出現丟包。
六、結束語
本文所設計的可見光通信系統,能夠利用GNURadio設計調試格式,之后調制基帶信號。利用測試結果可以看出,通過系統對相關視頻進行實時傳輸,表示可見光通信傳輸可靠。另外,在復雜電磁環境中,通過此技術能夠提高數據傳輸的效果,并且促進可見光通信技術后續的發展。
作者單位:張玲中國人民解放軍32620部隊
參考文獻
[1]盧霆威,王澤平,劉夢,等.基于可見光通信技術的全雙工以太網通信系統設計[J].電子學報,2022,50(01):45-53.
[2]楊彥兵,胡超,魯邦彥,等.基于可見光和射頻融合的通信定位一體化系統[].通信學報,2023,44(12):146-157.
[3]車越嶺,李梁柱,曾志豪,等.基于大規模天線的無線供能通信原型系統設計和實現[J].電子學報,2023,51(12):3397-3409.
[4]孫欣欣,王延軍.基于可見光通信技術的以太網通信系統設計[J]信息記錄材料,2022,23(10):170-172.
[5]劉杰徽,甘若宏,甘智宇,等.基于FPGA的多通道可見光通信系統的設計與實現[].電子技術應用,2023,49(03):147-152.
[6]楊君豪,楚鷹軍,曹駿,等.基于軟件無線電的雙向時間同步系統設計與實現[].四川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60(01):68-74.
[7]王昊,趙黎,張峰,等.基于0GSM-MIMO的可見光通信與定位系統設計[J].激光雜志,2023,44(02):123-128.
[8]趙晟.基于XMPP協議的即時通信系統設計和實現[].信息記錄材料,2023,24(10):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