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體育是小學生十分喜歡的學科。學生在體育課堂上通常有較高的積極性。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教師的指導方法過于陳舊,導致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掌握和運動習慣的養(yǎng)成缺乏重視。隨著教學的推進,學生容易對重復訓練產生排斥情緒。為提高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應科學運用信息技術,用多樣化、生動化的教學形式拉近學生與體育的距離,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愛上體育鍛煉。
二、小學體育教學現(xiàn)狀及原因
(一)學生對動作規(guī)范缺乏重視
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存在隨意性強、注意力不集中、缺乏糾正意識等學習問題。在學習復雜動作或較難動作時,往往缺乏毅力,不愿意反復練習。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一方面是由于學生年齡較小、自控力較差,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師對動作技術的講解不清或示范錯誤。此外,教師的語言、態(tài)度也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有直接影響。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對動作規(guī)范的要求,也要尊重并理解學生,引導學生積極向上發(fā)展。
(二)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不足
將信息技術融人教學,可在構建教學情境、傳播體育知識、促進師生交流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在目前的體育課程教學中,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十分有限,通常只是播放從網絡中檢索到的視頻、文字資源,導致信息技術對課程教學的輔助作用十分有限。這與體育教師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和教學理念有關。一方面,部分體育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不熟練,對視頻制作軟件、社交平臺、教學平臺等常用軟件的功能缺乏了解。另一方面,教師未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對體育教學的積極影響,未能將技術與學科內容充分融合。
(三)學生缺乏自主運動的習慣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要堅持課內外有機結合,指導學生學會基本運動技能、體能和專項運動技能,要提供更多時間讓學生充分練習。然而,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雖然學生在體育課堂上有良好的積極性,但在課后缺乏訓練和鞏固,尚未養(yǎng)成自主運動的習慣。學生在自主訓練時,往往難以確保訓練的時長、強度,以及動作的規(guī)范性。這不僅不利于對學生運動興趣的培養(yǎng),還存在潛在的安全隱患。因此,教師應認真研究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運用信息技術傳播體育知識,提高教學質量,助力學生的課內外體育訓練。
三、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
(一)直觀呈現(xiàn)教學內容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常以親身示范的方式開展教學,邊示范邊解說。這種呈現(xiàn)方式容易受場地限制,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直觀展示動作過程及其要領,不僅能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也能讓學生看得更清楚,讓整個學習過程更輕松,從而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提升體育教學效果。
(二)蘊含豐富的教學資源
互聯(lián)網平臺有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關注的熱點事件,播放相關教學資源,讓學生感受體育鍛煉對健康的重要性,積極參與校內外體育活動,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其次,教師還可以自己錄制教學視頻、制作電子課件,帶領學生進行體育鍛煉。
(三)支持學生的日常訓練
信息技術的應用讓學生的體育訓練不再受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只要學生想進行體育訓練,就可以通過觀看教師分享的訓練視頻,跟練起來。體育運動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教師還可應用信息技術共享健康與安全知識,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養(yǎng)成體育鍛煉意識。相較于教師在學校的口頭叮囑,用共享方式傳播教學資源,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觀看,更符合其實際訓練需求。
四、信息技術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的實踐應用
(一)科普體育知識,培養(yǎng)運動興趣
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涉及豐富的體育與健康、運動技能相關知識。在體育課程教學中,如果只靠教師講、學生聽,往往會導致學生對相關知識缺乏深刻印象。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向學生科普體育與健康知識,讓學生借助生動有趣的視頻內容,提高自身知識儲備,了解體育運動的重要性3。
例如,在開展武術知識的教學時,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口頭介紹武術動作的名稱、拳種等知識,不利于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在這節(jié)課上,教師可以播放武術表演視頻,或影視劇中的武術動作畫面。播放視頻后,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交流,圍繞武術動作的難度、美感、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銜接等進行討論,引導學生賞析中國武術。通過觀看視頻和課堂交流,有助于學生對武術套路形成較深刻的認識,也能讓學生懂得,在競爭中既要尊重對手,也要頑強拼搏力爭上游。
對熱門體育賽事的宣傳和討論,同樣能激發(fā)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例如,教師在組織高年段學生開展排球訓練前,可以為學生播放國家女排的比賽視頻,讓學生深刻感受運動員在競技場上展現(xiàn)的拼搏精神,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學生觀看比賽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學習運動員在場上是如何發(fā)球、傳球,以及是如何相互配合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與學生的互動,可以問學生問題:“誰認識這個運動員?”“誰知道這里為什么犯規(guī)?”“這個位置的隊員主要負責什么?”教師通過拋出話題,與學生進行適時的交流,能有效調動學生思維,讓學生對排球運動形成更全面的了解。體育教師要在課前做足準確,包括搜集熱門賽事影像資料和體育知識、了解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要確保呈現(xiàn)的內容有實用性,能夠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
(二)動作拆解,降低學習難度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一些體育項目的動作較為復雜。傳統(tǒng)的授課方法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觀看,應用信息技術制作視頻會有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學乒乓球的正手攻球動作,包括引拍、擊球和還原等多個步驟,初學者往往難以快速理解和掌握。即便教師反復演示,學生也很難看清、記住每個動作的要點。這時,教師便可運用信息技術,將復雜的體育動作分解成若干個組成部分,并以動畫的形式展示給學生。例如,乒乓球的正手攻球動作可以被分解成引拍、擊球和還原三個部分。教師可以將每個部分單獨展示給學生,便于學生逐步掌握。在演示的視頻中,教師還可以將動作要領進行重點圈畫,方便學生理解掌握。其次,網絡上也有大量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進度選擇適宜的素材。同時,教師也可以將自己的演示動作錄制成視頻,既方便學生交流討論,也有助于學生從不同角度看清動作細節(jié)和要領。
除了利用視頻演示動作要領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動畫片、卡通人物等元素,向學生強調運動中的常見問題,強化學生的學習印象,糾正學生運動中的錯誤姿勢。例如,針對學生在正手擊球中的常見問題,教師可以展示帶有文字解說的卡通圖像。配圖是卡通人物做錯誤動作的示范,文字描述中指出存在的問題:“夾緊的大臂,會影響你的發(fā)力,也會影響日后練習拉弧圈。”“同學,請你把肩膀放松,讓動作舒展起來。”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能促使學生調動多感官參與學習,使得學生對動作要領的領會更加深刻。而卡通形象的圖像展示,既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習慣,也能拉近學生與體育項目的距離,激發(fā)其對相關項目的探索欲。
(三)營造游戲氛圍,打造趣味課堂
利用信息化手段營造游戲氛圍,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還能使教學過程生動、有趣,打造趣味課程。教師要先設計體育游戲內容,再選擇合適的信息化工具。多媒體設備可以用于播放視頻、音頻、圖畫,專業(yè)的教學軟件可以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互動功能。以籃球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動畫視頻展示籃球運動員的炫酷動作,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籃球運球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計觸摸屏游戲,讓學生在虛擬場景中模擬運球,讓學生在游戲中掌握運球技巧5。同時,教師還可以設計互動式的籃球知識問答游戲,并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題目,讓學生在競賽中鞏固籃球知識。運用投影設備,教師可以將學生的籃球比賽實時投放到大屏幕上,讓學生感受比賽的氛圍,提高學生對體育課堂的參與感。
對低年段學生進行跳躍訓練時,教師可以利用音樂軟件播放歡快的節(jié)奏音樂,讓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體育活動。輕松愉快的氛圍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為了訓練學生在快速跑中的靈敏性,教師可以組織開展“跨障礙”游戲。教師在地上放四組圓環(huán),每組圓環(huán)根據學生腳步大小擺成兩列。然后,教師將學生分為人數相等的四組。在跑步過程中,學生的左右腳要分別跨過對應的圓環(huán),踩到圓環(huán)則為犯規(guī)。第一個人跑到折返點后再返回起點,下一個人出發(fā)。在游戲過程中,教師播放一首節(jié)奏明快的歌曲,讓學生跟著音樂的節(jié)奏進行跳躍、跑步等動作。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在游戲中感受到運動的快樂,同時還能幫助學生掌握體育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從而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
(四)制作微課視頻,助力學生課后訓練
為了促進學生終身運動習慣的養(yǎng)成,體育教師應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助力學生的課后訓練,讓學生在課后的知識消化和訓練鞏固中得到有效指導。微課以信息技術為基礎,將課程知識精煉濃縮成簡短的視頻以供學生觀看并回顧所學知識。借助這一手段,教師可以將體育知識進行整理歸納,并根據教學進度向學生分享優(yōu)質教學資源。例如,在開展足球知識教學時,教師可以搜集網絡上有關足球演變歷史的資料,從職業(yè)足球的興起、游戲規(guī)則的改進、運動員裝備的進步、戰(zhàn)略戰(zhàn)術的不斷發(fā)展等多個角度,向學生普及足球的相關知識。以微課視頻的形式傳播體育知識,既能讓學生受到強烈的感官刺激,加深學習印象,又能降低學習難度,拉近學生與足球運動的距離。
除此之外,學生在課后訓練時,有時會忘記教師在課上強調的動作要領、運動技巧。盲目訓練不僅收效甚微,還可能造成運動損傷。教師可以針對訓練項目錄制指導教程,然后通過學習平臺或社交軟件分享給學生,供學生在課后訓練前觀看。在錄制視頻時,教師除了做動作演示、強調運動姿勢外,還需提醒學生把握好運動的量,注意運動速度。例如,在錄制跑步教學視頻時,在跑步開始前,教師要提醒學生做足熱身運動,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距離;跑步過程中,要提醒學生使用正確的呼吸方法;此外,教師還應提醒學生制訂科學的跑步訓練計劃。小學生的課后體育鍛煉雖然較為簡單,但仍需要科學安排訓練項目。教師錄制的視頻能起到很好的指導和提醒作用,避免學生出現(xiàn)運動損傷,同時也能鼓勵學生堅持運動。
(五)科學評價指導,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
數據檢測設備的應用能及時反饋學生的運動數據,便于教師精準分析學生的運動表現(xiàn)。如智能手環(huán)或其他可穿戴設備,可以實時記錄學生的運動軌跡、運動量、心率等數據。這些數據可以通過藍牙或Wi-Fi傳輸到教師端的設備上,再由教師進行后續(xù)的統(tǒng)計和分析。例如,一個學生在40分鐘的體育課中,共跑步20分鐘,其心率情況和平均速度等數據,都會傳輸到教師端。這些數據能夠直觀地反映學生的運動強度和運動效果。
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幫助教師分析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也能助力師生的課后互動,讓過程性評價貫穿于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教師可以應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建學習平臺,鼓勵學生將自己居家鍛煉,或戶外鍛煉的視頻上傳到平臺。這種方式一方面能提高學生對體育運動的關注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時評價學生在長期運動中的成長變化,并通過賞識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精神。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認真觀看每一個視頻,并給予學生正面的反饋和賞識。例如:“老師會仔細觀看每一個視頻,并為你們的努力和進步點贊。你們的努力和進步是整個班級的驕傲。”這樣的互動不僅能提升學生運動的積極性,還能促進學生的自我反思、自我督促,有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信息技術應用于體育課堂教學中,對體育課程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有積極的作用。教師要積極應用信息化手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使體育教學朝著科學化、現(xiàn)代化的方向發(fā)展,讓小學生擁有強健的體魄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張萬鵬 昌樂縣首陽山小學
參考文獻
[1]鄭珍.信息技術輔助小學體育教學的意義和策略淺探[J].安徽教育科研,2022,(04):13-15.
[2]林芳玉.“互聯(lián)網 + ”背景下小學體育課堂教學重構思考[J].福建教育研究,2022,(05):91-92.
[3]冬曉雪.新媒體與信息化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實踐應用分析[J].世紀之星—小學版,2022.(10):0151-0153.
[4]任躍躍.互聯(lián)網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信息化的探索與實踐[J].科幻畫報,2022,(09):200-201.
[5]柏小冊.新課程理念下小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研究[J].新課程,2023,(04):34-36.
[6]張宏壇.小學體育信息化教學探究[J].新課程研究(中旬-雙),2022,(06):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