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信息技術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也深刻影響了教育領域。虛擬偶像作為信息技術與文化創意融合的產物,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高中生群體。它們不僅是娛樂產業的新寵,更展現出在教育領域的潛在價值。特別是在高中榜樣教育中,虛擬偶像以其鮮明的個性、豐富的故事背景和積極的價值導向,可為高中生樹立新的學習標桿。然而,如何有效地將虛擬偶像融入高中榜樣教育,避免其的商業化、娛樂化傾向對教育價值的侵蝕,成為當前教育實踐中函待解決的問題。
二、信息化背景下虛擬偶像融入高中榜樣教育的現實困境
(一)高中生對虛擬偶像的接受程度尚不深入
其一,在認知方面,高中生往往將虛擬偶像視作消遣活動的工具,缺乏對其深層次、全面性的認知。他們更多地關注虛擬偶像表面所外顯的樣貌、聲線、衣著服飾等娛樂價值,而容易忽視其背后所蘊含的道德理念、責任意識等精神價值。因此,他們難以對虛擬偶像進行深度發掘,更難以將其視為榜樣并加以學習和效仿。
其二,在情感方面,盡管高中生有時作為虛擬偶像的崇拜者,與虛擬偶像逐漸形成了一種數字親密關系,但他們之間產生的多是一種基于感官享樂而形成的具有“物性化”性質的聯系,是現實情感的一種補充,而非深遠意味上的精神共鳴,因此,這種聯系大多比較薄弱且缺乏穩定性,難以轉化為對虛擬偶像的深度認同和深層次信任。
其三,在行為方面,由于高中生對虛擬偶像的接受程度主要停留在商品消費和物質享受的較淺層面,他們往往會針對心儀的虛擬偶像開展一系列追捧行為,譬如直播打賞、購買周邊產品、參與粉絲團體活動等。這類追捧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高中生排解學業壓力和生活困擾,但也可能導致他們不自覺地陷人盲自崇拜和“娛樂至上”的平面化文化模式之中。
(二)“澆鑄式”教育模式與“捏塑式”教育模式差異較大
現有的榜樣教育在內容選擇上仍舊聚焦于知名的歷史人物和社會公認的楷模典范,導致其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沒有脫離傳統榜樣教育的固有范式,即沒有脫離“澆鑄”式的教育模式。這種模式的突出特征為:第一,教育內容固定化,即榜樣外在形象和內在特質的產出大多經由一系列高度趨同化的預制模板;第二,教育方式以灌輸為主,即教育信息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單向傳遞。其中,受教育者往往只是擔任被動接受的角色。
與之相反,未來的榜樣教育將注重受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的自主表達與深度參與,繼而采取“捏塑”式的教育模式。這種模式的核心要素在于更加多元化的教育內容和更具靈活性的教育手段,旨在根據受教育者的個性化成長需求,而為其提供既具備人性化和生活化的特征,又帶有個人專屬性質的榜樣形象,致力于實現榜樣教育向“自我教育”這一實質的回歸。
(三)現有的固有印象與未來的正面形象相背離
在偶像行業中,虛擬偶像自誕生起便擁有各類“先天資質”,如光鮮靚麗的外表、永不“塌房”的完美形象、特質鮮明的人格標簽、可在各類網絡平臺與社交媒體中廣泛傳播、能夠時刻保持與粉絲受眾的密切互動等。進入教育領域后,虛擬偶像亦可被發掘出種種優質特性,如突出的可塑性和定制性、高度的可計算性與可量化性、可被多種技術手段具體呈現、可適應各類虛擬網絡場景和現實生活場景等。但另一方面,虛擬偶像也存在其自身的固有弊端,如脫胎于信息技術而產生的脫離現實的虛幻感,以及根源于娛樂產業而沾染的明顯的商品化性質等。的確因此而一度造成過不良的社會影響,如加劇人們逃避現實社交場景的原子化心理、導致娛樂文化中價值理性的迷失與資本邏輯下的消費異化等,這就使得部分大眾難以認可其有能力作為承載、傳播主流價值觀的新型榜樣而存在。
由此看來,這種沉積在人們腦海中的固有印象很可能對虛擬偶像在教育領域的適配性產生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
三、信息化背景下虛擬偶像融入高中榜樣教育的現實困境原因分析
(一)高中生心智發展尚未成熟
高中生正值青春期,其認知正處于急劇的發展變化中,對社會現象和個人問題的認識呈明顯的波動狀態。高中生正處于從兒童到成人、從不成熟到成熟的巨大轉變的過程中,其生理和心理狀態也都在發生快速的變化。在生理方面,尚未定型的情緒和認知使得他們對事物的反應相對極端和不穩定;在心理方面,由于自我認識的初步形成和世界觀的逐漸定型,他們對外界信息的處理方式還在不斷調整和優化。因而,面對復雜社會現象和個人問題,高中生往往會有多樣且復雜的感性認識。面對虛擬偶像融人高中榜樣教育這一新教育現象,高中生往往只有表面的理解,缺乏深入的認識,可能導致其對虛擬偶像的認識過于片面化和理想化。
(二)虛擬偶像與傳統榜樣教育尚不兼容
在傳統的高中榜樣教育中,情感鏈接是建立在真實的情感交流和個人經歷基礎上的。現實中的榜樣能夠通過他們的真實經歷和個人故事,激發學生的共鳴和認同感。這些真實的互動可以增強榜樣教育的影響力,使學生能夠感受到一種真實的、富有共鳴的情感。相對而言,虛擬偶像多以形象為先,通過計算機生成的虛擬形象和故事來傳遞情感和價值觀。盡管信息技術已經能夠生成高度逼真的虛擬人物,并通過人工智能技術使其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情感交流能力,但這種情感交流往往是預設的、程序化的,缺乏人類真實情感中的復雜性和深度。學生在與虛擬偶像進行互動時,可能會感到這種交流缺乏真實感和共鳴感,難以通過虛擬偶像建立深刻的情感聯系,難以達到現實榜樣所能帶來的深刻影響。
(三)虛擬偶像運營主體受商業利益驅動
當前的虛擬偶像運營者主要是商業公司,它們的主要目標是通過迎合市場需求和大眾審美來獲取經濟利益。這使得運營者選擇迎合市場需求和受眾偏好,而不是投人資源創造具有教育意義的內容。在這種商業利益驅動的模式下,虛擬偶像形象趨向單一化,表現出性別、外貌和行為方式上的高度一致。為確保最大化的商業回報,當前,根據市場趨勢和受眾喜好創造的虛擬偶像形象較為單一。許多虛擬偶像的形象設計在性別上偏向于年輕女性,外貌上則追求精致、可愛或性感的風格,以吸引男性粉絲群體和追求理想化形象的年輕女性。虛擬偶像的過度營銷還可能導致其形象淺層化,從而削弱其文化和情感價值。虛擬偶像被頻繁用于廣告代言、品牌合作等商業活動,容易讓觀眾對其形象產生過于功利而缺乏真誠的負面印象。
四、信息化背景下虛擬偶像融入高中榜樣教育的有效路徑
(一)主體之維:提升學生智能素養,適應未來教育新形態
培養高中生面向未來教育新形態的智能素養,是將虛擬偶像融人高中榜樣教育的必要前提。人工智能知識、情感與思維的相互作用關系共同構成了未來教育中高中生智能素養的底層。首先,高中生要系統掌握人工智能領域的基礎知識,不僅要理解人工智能的基礎概念與基本原理,深入學習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主要技術流派、未來發展趨勢等前沿知識,還要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流程與運行方式,理解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等各種機器學習算法的工作原理,并學會應用這些原理解決實際問題。其次,高中生要大力涵養人類特有的智能情感,發揮智能情感在處理不確定問題和復雜人際關系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在面向未來的教育中,智能情感的培養變得尤為重要,這涉及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緒,以及識別和影響他人情緒的能力,不僅有助于提升個人的社交能力,還能在與人工智能系統的互動中,提供更人性化的反應和決策支持。最后,高中生要充分訓練智能思維,為參與榜樣教育實踐提供持久的科學指引。智能思維包括數據處理、模式識別、優化決策等多方面的能力。這種思維方式強調邏輯性、批判性和創新性。高中生培養自己的這種思維方式,可以更好地適應未來智能化社會的需要。
(二)系統之維:創新教材課程體系,探索榜樣教育新模式
將虛擬偶像融人高中榜樣教育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構建一套科學完備、符合時代發展趨勢的教材課程體系,從而為其順利實施提供全面的智力支持和理論指導。這需要教育工作者積極轉變教育理念,將虛擬偶像融人高中榜樣教育視為傳統榜樣教育的有益補充和創新發展方向,并針對其特殊性加強課程體系的頂層設計。首先,在課程開發的指導思想上,要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同時,也要關注時代發展趨勢,將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技術融人課程體系,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其次,在課程內容方面,要突出價值引領和實踐導向。在價值引領方面,應融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學生在與虛擬偶像的互動中堅定理想信念、錘煉意志品質。在實踐導向方面,要滿足高中生成長成才的現實需要。可以通過讓學生參與設計虛擬偶像的形象、編寫虛擬偶像的故事腳本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最后,在教材課程形式方面,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積極開發VR/AR虛擬仿真、人工智能交互等新型教學手段,打造沉浸式、互動式教學場景,提升未來榜樣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三)實踐之維:規范虛擬偶像形象,挖掘技術育人新實效
對虛擬偶像形象進行原則上的規范,同時,以真實、生動的虛擬偶像彌合人們對虛擬偶像的不同看法,有助于充分發揮虛擬偶像這一技術中蘊含的育人新實效。首先,虛擬偶像的背景故事應當是引人人勝的,要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和興趣愛好相結合。根據主體間性教育理論,榜樣教育應歸屬于一種主體間的交往活動。因為個體的思想品德是在人與人的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也就是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活動中形成的,這種形成不是“被塑造”形成的,而是在主體間交往中逐漸“生成”的。其次,虛擬偶像的道德和行為準則應當清晰明確,這是關系到塑造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虛擬偶像在與學生進行互動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強化其誠實、正直、勤奮等道德素質,以優秀品質的養成和踐行過程激勵學生,從而逐漸成為學生模仿和學習的對象。最后,為了確保虛擬偶像能具有持續性效果和長久的吸引力,虛擬背景故事的內容需要定期更新,以保持其新鮮感,增強其時效性。這種更新不是簡單的內容延展,而是需要虛擬形象的設計者和形象維護者有策略地結合社會熱點、學生興趣和教育目標,設計出富有教育意義且吸引力十足的互動內容。
五、結束語
綜上,在信息化背景下,將虛擬偶像融人高中榜樣教育是一項前所未有的挑戰,但也是榜樣教育實現守正創新的重要機遇。通過提升主體智能素養、創新教材課程體系、挖掘技術育人實效等有效路徑,有助于發揮虛擬偶像在榜樣教育中的積極作用,引導高中生群體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同時,也要警惕虛擬偶像商業化、娛樂化傾向的負面影響,確保教育內容的正向性和教育效果的實效性。展望未來,相信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教育理念的持續更新,虛擬偶像在高中榜樣教育中的應用將更加廣泛和深入,必將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作者單位:楊凱鈞馬德存趙禹澎付英凱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參考文獻
[1]付森會.數字親密:虛擬偶像崇拜中的親密關系研究[].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02):118-128+171.
[2]胡彥彥.愛欲擬象、能指反抗與資本同——虛擬偶像塌房的邏輯機制反思[J].天府新論,2023,(04):132-140.
[3]儲成君.榜樣教育視域下虛擬偶像的理論審視[J].思想理論教育,2022,(08):85-90.
[4]鐘柏昌,劉曉凡,楊明歡.何謂人工智能素養:本質、構成與評價體系[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4,42(01):71-84.
[5]袁文斌.當代中國榜樣教育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