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財政收入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財政稅收的情況會直接影響整個財政的發展。現如今,我國的社會經濟逐漸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在新市場經濟環境下,財稅政策在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推動市場經濟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變化,結合市場經濟存在的問題,發揮財稅政策的作用,更好地激發經濟發展的活力。基于此,本文闡釋了財政稅收與市場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研究分析財稅政策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提出有效對策推動財稅政策與市場經濟協調運行,保障經濟平穩發展。
財稅政策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對于資源的合理分配,經濟結構的調整,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中國經濟面臨更高質量的發展趨勢,在產業結構、經濟增長動力、資源配置等方面都有更高要求,這些都需要發揮財稅政策的積極作用。
一、財稅與市場經濟發展的關系
市場經濟的發展決定著財稅,財稅又反作用于市場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新常態下,中國經濟面臨轉型升級,需要通過財稅杠桿進行宏觀調控,而財稅政策的有效實施又會進一步推動中國市場經濟的高水平發展。
(一)經濟發展是財政稅收的基礎與前提
經濟的發展是財政稅收的基礎,經濟水平的廣度和深度在一定程度決定財政稅收的種類和數量。只有經濟發展了,才能有更多的稅源,才能夠征收更多的稅。同時,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出現,必然會導致出現新的產業,這也是新稅源產生的重要原因。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變化,原先的一些稅種對于經濟的發展已經起不到積極作用,這會導致這些稅種被淘汰或者被更替。例如,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原先的農業稅已經對整體經濟的提升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甚至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國家取消了農業稅。再如,隨著電商經濟的興起,國家對電商征收稅款,便產生了一種新的稅源。
(二)財政稅收是調節經濟發展的有效杠桿
一是財政稅收是經濟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通過稅收的增加或者降低影響社會成員的經濟行為,使其能夠和國家經濟發展的方向相一致,從而實現國家經濟發展的總體目標。如當前我國大力支持發展新能源,對新能源相關產業實行減稅或者補貼,就能夠從利益方面引導企業和民眾將更多的行為關注到新能源方面,從而推動國家整體戰略布局的實現。二是通過財政稅收可以調節國民經濟發展,取得財政收入和促進經濟發展的平衡。減稅政策是政府最常用的一個宏觀經濟調控工具。通過降低企業和個人所得稅、消費稅、關稅等稅率,增加企業和個人的凈收入,促進消費和投資,從而拉動經濟增長。
二、財稅政策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
積極合理的財稅政策能夠拉動消費增長、增加投資需求、擴大出口貿易、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高就業率。
(一)合理的財稅政策能夠拉動消費增長
合理的財稅政策在促進消費增長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一是通過減稅降費、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加強市場監管等手段,政府可以降低居民的負擔,提高居民的購買力和消費能力。比如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居民的收入,增加他們的可支配收入,從而提高他們的消費水平。社會保障的提升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社會財富的二次分配,不僅能夠縮小貧富差距,也能夠為居民提供最基本的保障,打消他們的不安心理,增加居民的安全感,從而提高其消費信心。二是通過優化稅收結構,如提高直接稅的比重、降低間接稅的比重,以減少稅收對居民消費的抑制作用。此外,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擴大征收范圍,提高征收標準,也可以增加居民收入,促進消費。合理的財稅政策能夠通過多種途徑拉動消費增長,既包括直接增加居民收入和消費信心的措施,也包括優化稅收結構和促進特定行業消費的策略。這些政策的實施需要政府的精心設計和有效執行,以確保其能夠真正發揮促進消費增長的作用。
(二)合理的財稅政策能夠增加投資需求
合理的財稅政策通過多種途徑增加投資需求,促進經濟的穩定增長。特別是在科技創新和促進消費方面,財稅政策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不斷優化和調整財稅政策,可以更好地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政府投資可以帶動社會投資,通過財政政策的引導,如投資稅收抵免、投資所得稅抵扣、調整增值稅類型等,可以刺激投資需求。二是通過就業優先政策、技能培訓、產業轉型等措施提升勞動者收入,從而激發消費潛能,間接促進投資需求。三是通過財稅政策的引導,提升企業在科技創新、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的投資。這些措施能夠創造新的需求點,對于整體經濟的健康運行也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合理的財稅政策能夠擴大進出口貿易
合理的財稅政策包括出口退稅、進口關稅調整、稅收優惠以及稅收管理和監督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出口商品的成本,提高其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同時,還能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提升出口產品的質量和附加值。一是稅收優惠政策可以刺激出口,特別是對于那些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的產品。通過提供稅收優惠,政府可以鼓勵企業增加這些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從而提高國家的整體出口水平。二是稅收優惠政策還可以促進特定產業的發展,如高科技產業、新能源產業等。通過提供稅收優惠,政府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資進入這些領域,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進而提高國家的國際競爭力。
(四)合理的財稅政策能夠縮小收入分配差距
通過對個人所得稅、財產稅、稅收優惠政策、稅制改革,以及對低收入群體的扶持和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高收入者承擔更高的稅負,相對減輕低收入者的負擔。合理的財稅政策有助于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另外,加大對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和覆蓋范圍,縮小基本公共服務的差距,也是財稅政策調節收入分配差距的一個方面。
(五)合理的財稅政策能夠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一是財稅政策通過調整稅收政策和財政支出,優化資源配置,引導企業更快速地進行結構調整。例如,為鼓勵科技創新,政府可以通過設立知識產權資產稅,促進知識產權的形成和交易,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推動經濟快速發展。二是財稅政策可以對企業征收環保稅、環保費等,鼓勵企業綠色發展,遵守環保規定,減少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這種機制可以使企業在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時始終關注環保因素,養成環保意識,推動綠色產業和低碳產業的發展,實現產業綠色升級。三是財稅政策可以通過改變稅收政策、財政出資方式等手段,創造有利的市場環境,引導企業加大對產業結構升級的投入,并向符合國家需要的產業傾斜;反之,對市場風險較高且不符合國家政策的產業,適當加大稅負等措施限制產能過剩,引導企業進行相應的重組和轉型。四是財稅政策可以通過資源約束機制,引導企業加大重點領域的投資。例如,對新能源、環保等產業實施優惠稅收政策,同時加重傳統資源消耗型產業的稅負,推動企業調整產業結構,向環保、節能、低碳等方向傾斜。
(六)合理的財政稅收政策能夠推動就業率提升
一是減稅降費是就業創業的“增效劑”。減稅降費政策通過直接和間接效應促進了中小企業吸納就業。直接效應包括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提高企業投資意愿、鼓勵企業創新等。間接效應則包括提高企業競爭力、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提高員工收入水平等。這些效應共同作用,使得減稅降費政策對中小企業吸納就業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二是定向施策以創新力帶動就業。通過提供免征企業所得稅、營業稅、房產稅等優惠政策,激勵企業以創新發展為導向,吸引更多投資,進一步為就業創造更多的機會。三是通過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招聘有就業難度的人群,如殘疾人、退役軍人、失業人員等,從而幫助這些群體實現就業。
三、推進財稅政策與市場經濟協調運行的措施
財稅政策與市場經濟之間具有相互促進的關系,加強兩者之間的協調運行可以更好地發揮作用。通過完善財稅體系、強化監督管理、促進就業、提升預算準確性等措施,可以推動兩者協調運行。
(一)完善統一協調的財稅體系
一是全面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圍繞支持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和協調發展,完善政策、提升效率,進一步增強規范性、針對性和有效性。二是加強稅收立法修法工作,研究與新業態相適應的稅收制度,穩步推進增值稅、消費稅、土地增值稅等稅收立法,積極穩妥推進非稅收入立法研究,提升政府收入體系規范化和法治化水平,助力優化營商環境,有力促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三是完善房地產稅收、個人所得稅、遺產稅等制度。更好地發揮直接稅在組織財政收入和調節收入分配等方面的作用,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四是全面推進稅收征管數字化升級和智能化改造,完善稅務監管體系,進一步增強納稅服務和稅務執法的規范性、便捷性和精準性。同時,能夠為經濟發展的狀況及稅收的增減等決策提供第一手詳實的資料,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二)強化財稅監督機制
一是強化財稅監督隊伍建設。通過組織監督工作專題培訓班、參觀學習、交流合作等形式切實加強監督人員的政治、業務學習,培養、打造一支思想覺悟高、專業素質強、業務能力過硬的財稅監督隊伍。同時,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勵機制,不僅能夠提升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也能夠有效促進監督的規范性、嚴肅性和力度。二是通過內部監督制度的運行,發現管理和運行中的問題,促進財政部門各項制度的建設,提高財政資金管理的透明度,逐步完善財政運行機制和約束機制,并形成內部監督的經常化和制度化,使內部監督活動貫穿于財政日常活動的各個環節。三是完善上級對下級財政機關監督的約束機制。財政監督在內部監督的內容和對象上,應當既能覆蓋全面,更能突出重點抓住主要矛盾。要善于在監督檢查中發現財政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督促和建議有關部門健全和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提高財政管理的總體水平。四是把監督與管理緊密結合起來,形成監督與管理并重、日常監督管理與專門監督檢查相結合的監督新格局。
(三)推動以穩就業為基礎的民生事業發展
一是就業是民生之本。一頭連著萬家燈火,一頭關乎國計民生。就業事關千家萬戶的安定幸福。我國經濟的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為穩就業創造了良好條件。通過發放就業補貼、擴大就業渠道、支持創新創業等,可以為更多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助力人生夢想實現。二是就業是發展之基。既要夯實現有基礎,也要促進經濟增長,實現穩就業和促發展互促共進。要不斷擴大就業“蓄水池”,全力以赴支持企業穩定擴大就業規模,特別是圍繞“專精特新”企業,全面落實“直補快辦”,擴大政府覆蓋面。三是就業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是社會穩定的“壓艙石”。在經濟形勢持續向好的環境下,要注重精準識別、精準服務,把政策扶持、民生保障和促進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在高質量發展中強化高質量的就業導向,不斷促進就業量的增長和質的提升,讓勞動者體會到政府的關懷、發展的信心和就業的動力。最終形成經濟發展與穩定就業的良性互動,為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四)提高財政預算的準確性
一是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財政預算管理的執行水平。這包括全面掌握財政預算管理的本質和內涵,以及冷靜處理推進過程中出現的新困難和新問題。二是深化零基預算改革,打破支出固化、僵化格局,合理確定支出規模,構建圍繞中心、績效優先、該保必保、應省盡省的政府性專項機制,規范政府性專項支出范圍,健全專項資金退出機制,確保以有限公共資源實現政策目標最大化。三是進一步發揮項目庫支撐作用,提升項目管理水平,健全項目庫管理機制。結合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將全部預算支出以預算項目的形式納入項目庫,實行預算項目源頭管理、預算指標全流程監控、業務流程規范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以信息化驅動預算編制科學化、財政管理現代化。四是構建一個高效準確的財務預算系統,對于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財務預算系統提供了豐富的預算科目和預算指標,可以幫助企業快速完成預算編制工作。
結語:
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我國經濟正朝著高質量發展的方向轉型。利用財稅政策,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可以推動我國市場經濟的高水平發展,助力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營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更好地推動我國經濟快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