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三段九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遙感圖像判讀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存在評價主體較為單一、考核方式較簡單、體系設計不夠完善等問題。基于全過程、雙向式、多維度的構建原則,文章構建了“貫通+雙向”的遙感圖像判讀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完成了“教師評學”和“學生評教”兩方面考核評價體系設計,對混合式教學中“學”和“教”的實施過程與目標達成進行精細化、綜合性的評價,形成“以教學成果推教評”“以考評反饋促教改”的正反饋螺旋式上升發(fā)展模式。
[關鍵詞]遙感圖像判讀;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教師評學”;“學生評教”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437(2025)09-0042-06
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與方法,是課程教學改革的核心驅動力,也是相關改革內容落地見效的關鍵手段。傳統(tǒng)線下教學存在時空局限、模式單一等問題,限制了課程教學質量[1]的進一步提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2]具有組織靈活、師生互動性強等優(yōu)勢,順應當前信息化、智能化時代發(fā)展要求,成為現(xiàn)代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發(fā)展方向。
遙感圖像判讀課程是航天工程大學(以下簡稱我校)本科偵察情報專業(yè)的核心課程,是關乎學生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專業(yè)素質養(yǎng)成的奠基課程。該課程理論知識覆蓋面廣、實踐操作訓練性強、前沿技術運用度高,僅僅依靠傳統(tǒng)線下理論講授和實踐訓練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已較難支撐課程教學質量、判讀人才能力水平的進一步提升。結合課程特點,依托我校新建的專業(yè)遙感圖像判讀實驗室[3],課程組設計了“三段九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為適應新教學模式下的課程考核評價要求[4-5],課程組以全過程、雙向式、多維度為構建原則,構建了“貫通+雙向”的遙感圖像判讀課程考核評價體系。通過設計“教師評學”和“學生評教”兩方面考核評價體系,對混合式教學中“學”和“教”的實施過程與目標達成進行精細化、綜合性的評價,從而形成“以教學成果推教評”“以考評反饋促教改”的正反饋螺旋式上升發(fā)展模式。
一、“三段九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
面向遙感圖像判讀課程,以遙感圖像判讀實驗室先進軟硬件系統(tǒng)和豐富數(shù)據(jù)資源作支撐,課程組提出了“三段九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該教學模式由課前線上預學、課中線下強訓和課后線上復練三個階段組成,共包含九個核心教學活動。
(一)課前線上預學階段(2核心活動)
該階段以任務為導引,目標是利用課前預學打基礎,主要通過線上教師引導學、學生自主學實現(xiàn)。該階段主要的教學活動包含任務單導引課前學習和提問墻征集預習反饋兩項。借助實驗室教學系統(tǒng),結合學生預習材料的學習時長(是否達到最低要求學習時限)、預習測驗成績,對其預習成效進行客觀考核。同時,結合學生學習反饋、互動情況,對其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深度進行主觀評價。
(二)課中線下強訓階段(4核心活動)
該階段以破難為主線,目標是利用課中強訓助進階,主要通過教師幫助學、學生研究學實現(xiàn)。根據(jù)課程教學內容,該階段包含兩種課堂教學形式,一種是以“理論講授”為主(2學時),另一種是“理論講授+實踐訓練”相結合(4學時)。“理論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主要包含理論框架構建、重難要點剖析、隨堂測試檢驗和研討交流總結四項教學活動。通過隨堂測試檢驗分數(shù)進行理論學習成效客觀評價,教師結合學生課堂出勤情況、互動交流參與度等對其學習態(tài)度、學習思考等進行主觀評價。“理論講授+實踐訓練”相結合的課堂教學,主要包含實踐任務布置、實踐訓練作業(yè)、作業(yè)成果匯報和研討交流總結四項教學活動。通過實踐作業(yè)評價分數(shù)進行實踐訓練效果客觀評價,教師結合學生作業(yè)匯報情況、交流參與度等對其學習態(tài)度、實踐訓練成效進行評價。
(三)課后線上復練階段(3核心活動)
該階段以產(chǎn)出為導向,目標是利用復練激創(chuàng)造,主要通過教師監(jiān)督學、學生拓展學實現(xiàn)。該階段教學活動主要包含競賽化判讀打榜評獎、探究化目標拓展整編和差異化師生互動研討三項。以“理論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主要通過課后競賽成績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客觀評價。“理論講授+實踐訓練”相結合的課堂教學,通過課后競賽成績和拓展作業(yè)進行學習成效的客觀評價。同時,教師可結合課后互動研討,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創(chuàng)新思維等進行評價。
綜上所述,“三段九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將課程教學實施設計為目標明確、活動多樣的三個遞進式、連貫性階段,其根據(jù)各項教學活動設計了涵蓋全流程、多維度的客觀和主觀評價要素。同樣地,每個專題課程教學結束后,學生也可基于實驗室平臺對教師授課進行綜合評價。
二、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構建原則
遙感圖像判讀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構建的主要原則包括以下幾點。
全過程——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三段九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課前、課中和課后開展“教”的活動設計與“學”的行為引導。因此,課程考核評價體系也應面向教學全過程進行設計。過程性考核是混合式課程考核評價體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過程性考核成績在學生最終成績中的占比,應當與終結性考核成績占比相當甚至更高。
雙向式——教師評學生與學生評教學互促進。“三段九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秉持“學生主體性”與“教師主導性”相統(tǒng)一,教師“教”的過程與學生“學”的行為直接決定了課程質量的好壞。因此,需要根據(jù)課程教學進度持續(xù)開展階段性互評和滾動動態(tài)互評,實現(xiàn)教師教學水平與學生學習效果互促共進。
多維度——考核評價內容與評價方式多樣化。“三段九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針對課前、課中和課后不同階段,制定了不同產(chǎn)出導向的教學目標,規(guī)劃了形式多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因此,需要設計多樣化的課程考核內容與評價方式實現(xiàn)全面化考核,提升課程考核的科學性與公平性。
三、“教師評學”考核評價體系設計
(一)“教師評學”成績組成
課程最終考核成績?yōu)榘俜种疲蛇^程性考核成績和終結性考核成績組成。其中,過程性考核成績滿分為100分,占課程最終成績的60%;終結性考核成績滿分為100分,占課程最終成績的40%。
(二)過程性考核設計及成績計算方法
過程性考核針對課程學習和成果表現(xiàn)兩方面進行綜合考量,如表1所示。
表1 過程性考核成績組成(滿分100分)
[課
程
學
習 課堂教學
形式 專題名稱 學時
分布 量化
分值(分) 專題
數(shù)量(個) 分項
總分(分) 理論 實踐 “理論講授” 1.光學圖像特性 2 - 4 3 12 2.雷達圖像特性 2 - 4 3.圖像判讀特征與判讀方法 2 - 4 “理論講授
+
實踐
訓練” 1.地形地貌判讀 2 2 5 16 80 2.交通目標判讀 2 2 5 3.工業(yè)目標判讀 2 2 5 4.飛機目標判讀 2 2 5 … … … … 15.典型民用目標雷達圖像判讀 2 2 5 16.遙感智能解譯與人機協(xié)同判讀 2 2 5 成
果
表
現(xiàn) 考核項目 量化分值(分) 分項
總分(分) 1.獲課后判讀競賽榜首 2 8 2.互動交流與學習態(tài)度 4 3.出勤率 2 合計(過程性考核成績) 100 ]
課程學習方面,按課堂教學形式,分為“理論講授”“理論講授+實踐訓練”兩項進行考核,合計92分。“理論講授”每次課的量化總分值為4分,包含4個考核指標,詳細的評分細則如表2所示;“理論講授+實踐訓練”每次課的量化總分值為5分,包含5個考核指標,詳細的評分細則如表2所示。該方面考核指標和考核成績,全部實現(xiàn)了可精細量化。
表2 關于課程學習方面的評分細則(單次課)
[考核項目 課堂教學形式 教學階段 考核
指標 單次課
量化分值(分) 成績計算方法 課程學習 “理論
講授”
(4分/次) 課前線上
預學階段 學習
時長 0.5 若達到最低要求時長:0.5分
未達到最低要求時長:0.5分×實際學習時間/最低要求時長 預習測驗分數(shù) 0.5 0.5分×實得分數(shù)/測驗總分數(shù) 課中線下
強訓階段 隨堂測驗分數(shù) 2 2分×實得分數(shù)/試題總分數(shù) 課后線上
復練階段 競賽
成績 1 1分×實得分數(shù)/試題總分數(shù) “理論
講授
+
實踐
訓練”
(5分/次) 課前線上
預學階段 學習
時長 0.5 若達到最低要求時長:0.5分
未達到最低要求時長:0.5分×實際學習時間/最低要求時長 預習測驗分數(shù) 0.5 0.5分×實得分數(shù)/測驗總分數(shù) 課中線下
強訓階段 實踐作業(yè)分數(shù) 2 2分×實得分數(shù)/試題總分數(shù) 課后線上
復練階段 競賽
成績 1 1分×實得分數(shù)/試題總分數(shù) 拓展作業(yè)加分 1 [1分×1-rn1-r](n為獲得有效拓展作業(yè)認定的成果數(shù);r=0.8,為得分衰減系數(shù)。) ]
通過獲課后判讀競賽榜首、出勤率、互動交流與學習態(tài)度三個考核指標對成果表現(xiàn)進行綜合考量,表3給出了關于各考核指標的評分細則。其中獲課后判讀競賽榜首和出勤率兩項指標可進行精細量化,量化總分值均為2分;互動交流與學習態(tài)度由教師根據(jù)學生線上線下互動情況、學習表現(xiàn)情況等進行主觀評價,量化總分值為4分。
表3 關于成果表現(xiàn)方面的評分細則
[考核項目 考核指標 量化分值(分) 成績計算方法 成果表現(xiàn)
(共8分) 獲課后判讀競賽榜首 2 獲得1次“火眼金睛”獎,即得2分;之后每獲獎1次,獎勵0.5分 互動交流與學習態(tài)度 4 授課教師根據(jù)每名學生線上線下互動情況、學習表現(xiàn)情況進行打分(滿分4分),最終分數(shù)為所有教師評分的平均值 出勤率 2 2分×實際出勤次數(shù)/課程次數(shù),由課程負責人根據(jù)學生出勤率進行打分 ]
(三)終結性考核設計及成績計算方法
表4給出了終結性考核設計及其分數(shù)構成情況。終結性考核卷面成績?yōu)?00分,包含單項選擇題(2分/題×20題=40分)、填空題(2分/題×5題=10分)、簡答題(4分/題×5題=20分)和綜合標繪題(10分/題×3題=30分)四種題型,側重對圖像基礎知識、目標判讀等不同內容進行考核,實現(xiàn)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評。
表4 終結性考核設計及其分數(shù)構成
[題型 考核內容及方式 單項分數(shù)
(分/題) 題目數(shù)量
(題) 分項合計(分) 單項
選擇題 重點考核各類目標的判讀分類 2 20 40 填空題 考核遙感圖像特性、判讀特征以及目標組成、特點等相關基礎知識 2 5 10 簡答題 教師給定目標遙感影像,影像中有標記序號,要求學生判讀并寫出各標記序號代表的目標組成要素名稱 4 5 20 綜合
標繪題 教師給定目標遙感影像、需要判讀出的目標組成要素,要求學生在影像上標注出各要素 10 3 30 合計(終結性考核成績) 100 ]
四、“學生評教”考核評價體系設計
(一)“學生評教”成績組成
“學生評教”的主要內容包含師德師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教學效果五個方面,各項分數(shù)均為20分,滿分為100分,具體如表5所示。
表5 “學生評教”考核項目及評分細則
[考核項目 考核內容 單項分值(分) 師德師風 (1)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和職業(yè)操守;(2)尊重學生人格和權益,能夠傾聽學生意見建議,關心學生成長和發(fā)展;(3)公平公正對待學生,不偏袒、不歧視;(4)言行舉止得體,遵守教育規(guī)范 20 教學內容 (1)符合教學大綱要求,滿足教學目標需求,內容表述清晰;(2)落實課程思政建設要求;(3)體現(xiàn)前沿性與時代性,重視多學科融合;(4)達成度可測量、可量化、可評估 20 教學方法 (1)教學方法多樣化,重視互動,綜合運用恰當;(2)教學方法有效,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3)教學方法實用性強,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4)教學方法具有創(chuàng)新性,有助于激勵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20 教學組織 (1)教學組織有序;(2)能夠合理分配教學時間;(3)能夠充分利用教學資源;(4)學習氛圍營造良好 20 教學效果 (1)較好地掌握了專業(yè)知識,提升了專業(yè)素養(yǎng);(2)提升了溝通交流、團隊協(xié)作能力,強化了責任感和團隊精神;(3)提升了自我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4)提升了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 20 總分 100 ]
每次課程結束后,所有學生都會對上述五項考核項目進行打分。依據(jù)每次課程的評價情況,可以計算出本教學周期中每名教師五項考核項目的最終成績,并得到總成績。
(二)考核評價成績計算方法
假設有M名學生,N名教師,[Aj]、[Bj]、[Cj]、[Dj]、[Ej]分別代表第j名教師在師德師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教學效果方面的最終考核評價成績,第j名教師共承擔授課k次。以第j名教師師德師風最終考核評價成績[Aj]為例,介紹這五項成績的計算方法。
1.單次課程中,教師各項考核項目成績計算
所有學生對第j名教師、第k次授課時師德師風方面評分的平均值[akj]的計算方式為:
[akj=i=1MakjiM],[j=1,2,…,N]
其中,[akji]表示第i名學生對第j名教師在第k次授課時師德師風方面的評分。
所有學生對第j名教師在第k次授課時師德師風方面評分的方差[akj]的計算方式為:
[akj=1M?i=1M(akji-akj)2]
2.所有授課任務下,教師各項考核項目整體成績計算
所有授課任務下,第j名教師在師德師風方面整體評分均值[ameanj]、整體評分方差[avarj]為所有授課任務下師德師風方面評分均值求平均、方差求平均,也即:
[ameanj=k=1KakjK]
[avarj=k=1KakjK]
參考該算式,可計算出第j名教師在其他四個考核項目下的整體成績[bmeanj]、[bvarj],[cmeanj]、[cvarj],[dmeanj]、[dvarj],[emeanj]、[evarj]。
3.計算教師各項考核項目的最終成績
第j名教師在師德師風方面的最終成績[Aj]的計算方式為:
[Aj=ameanj+(j=1NavarjN-avarj)]
該成績的計算方式為第j名教師在師德師風方面整體評分均值[ameanj],加上所有教師在師德師風方面整體評分方差[avarj]的均值,減去第j名教師在師德師風方面整體評分方差[avarj]。該計算方式表明,第j名教師在師德師風方面的最終成績?yōu)閇Aj],與歷次課程下所有學生對其評分均值、方差有關,教師授課整體水平越高且授課狀態(tài)越穩(wěn)定,也即均值越高、方差越小,其最終評教成績將越好。通過該計算方式,能夠激勵教師重視課程教學,以最好的狀態(tài)、最高的標準完成每次授課。
類似于師德師風([Aj])計算方式,可完成第j名教師在教學內容([Bj])、教學方法([Cj])、教學組織([Dj])、教學效果([Ej])各方面的最終成績計算。其他教師的五項考核項目最終成績計算方式與此相同。教師各項考核評價成績可通過雷達圖進行可視化公示,如圖2所示。
lt;D:\2025年\大學教育\大學教育第9期\內文\9d8.jpggt;[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組織][教學效果][師德師風]
圖2 “學生評教”環(huán)節(jié)教師考核評價結果雷達圖
4.計算“學生評教”環(huán)節(jié)教師的總成績
第j名教師在“學生評教”環(huán)節(jié)的最終總成績([Tj]),可通過師德師風([Aj])、教學內容([Bj])、教學方法([Cj])、教學組織([Dj])、教學效果([Ej])最終成績求和計算得到,也即:
[Tj=Aj+Bj+Cj+Dj+Ej]
根據(jù)最終總成績[Tj]進行排序,每個教學周期總成績最高的教師將被評為“教學名將”,并向學生實時公布。
五、結語
課程組面向遙感圖像判讀課程,提出了與“三段九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相匹配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根據(jù)“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教師評學與學生評教相統(tǒng)一”原則,完成了“貫通+雙向”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設計。該課程考核評價體系以客觀量化指標為主、個別主觀評價指標為輔,形成了更加科學、公平的考核結果,為課程教學質量評估提供了依據(jù),也為課程教學迭代改進提供了參考。
[ 參 考 文 獻 ]
[1] 李海東,吳昊. 基于全過程的混合式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以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為例[J].中國大學教學,2021(5):65-71.
[2] 王陽,馬志昊,胡敏,等.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實施方案設計:以航天概論課程為例[J].大學教育,2022(12):80-82.
[3] 張銳,肖龍龍,張學陽,等. 遙感圖像判讀實驗室“教研訓考”一體化平臺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4,43(6):171-178.
[4] 陳文標,許秀秀,邱丹纓. 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多元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免疫學雜志,2024,40(8):1749-1754.
[5] 姚棟,花修藝,寧楊. 課程形成性評價體系構建方法及其在環(huán)境化學類課程中的應用[J].化學教育(中英文),2024,45(14):21-28.
[責任編輯:蘇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