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明確提出,“高中物理學習評價是以學生發展為本、基于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評價,其目的主要在于促進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因此,“教—學—評”一致性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均有著重要意義。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以“新課標\"為導向,研究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和教學評估的一致性,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提供依據。
一、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高中物理教學特征
(一)核心素養培養是\"教—學—評”一致性目標
“教—學—評”一致性的根本任務是借助一定措施,為實現教、學、評目標而努力,因而不同的教學目標下,教、學、評方向也會有明顯差異。《新課標》中指出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的集中體現,能助力學生在學習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因此,高中物理課堂中制定“教—學—評”一致性目標,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高中階段是學生學習物理、探索物理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重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為學生未來繼續學習、研究物理奠定堅實的基礎,更對其未來職業生涯有著重要影響。為此,教師需從物理學科特點出發,結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通過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探究知識,再輔以科學的點評,來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探究性活動是實施“教—學—評”一致性要求
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理念的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構建學習共同體,再通過互動交流的形式探究知識,不僅能促使學生學習,還能優化教師教學。在師生協作中,學生是“學\"的主體,教師則發揮引導作用,雙方互動越頻繁,得到的反饋也就越多,教學活動也就會進行得越順利。《新課標》中指出了實驗對高中物理教學的重要性,并建議多設置以實驗為載體的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深人探究知識,培養物理學科素養,發揮出實驗獨特的教育功能。由此可見,具有探究性、互動性的活動或實驗,才能滿足實施“教—學—評”一致性要求。
二、高中物理中\"教—學—評\"一致性教學策略
(一)優化課堂教學方案,引入“教一學—評”一致性機制
1.梳理物理學科知識
“教一學—評”一致性機制有特定的組織形式,教師應側重關注知識的梳理與歸納,為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營造良好的氛圍。在梳理物理知識時,教師可從以下幾個角度展開思考和探索:一方面,整合教材、教輔資料內容,為教學設計提供更多的素材;另一方面,重視輔助教學手段的運用,借助思維導圖梳理知識,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為“教—學—評”一致性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
以人教版物理高一必修第三冊“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教學為例,本課是學生學習電學的重要內容,教師在實施\"教—學—評”一致性前,應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對知識加以梳理。首先,教師從“串聯電路\"“并聯電路\"兩個方向去梳理知識,并總結電壓表、電流表的電路結構,旨在讓學生了解相關概念和內涵,對主要知識點有清晰的認識。據此,構建如圖1所示的思維導圖,為后續深人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其次,借助思維導圖完成知識的梳理后,教師從學生發展需求視角出發展開點評和反思,如圖1所示的思維導圖中只有文字描述,缺少公式,可以在正式教學中指導學生將公式填入思維導圖,也可以將思維導圖內容作為教學資源,用于檢驗學生對公式的記憶情況,從而加深對知識的記憶。最后,教師再通過系統化教學,設計具有探究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以思維導圖為基礎展開學習,根據知識的關聯點,形成完整的學習認知經驗。基于此,教師引入“教一學—評”一致性機制,為學生規劃清晰的學習路徑,讓學生參與知識整合環節,為后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2.明確課堂學習目標
教學目標影響\"教一學—評”一致性的方向,教師要基于《新課標》學情,設計適合的教學目標,為教學順利開展做好鋪墊。展開來說,教師應以《新課標》為導向,深入分析教學重難點,準確把握教情,再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儲備情況,對教學內容做出客觀調整,確保學生可以順利進入探索學習環節,進而達成教學目標。
以人教版物理高一必修第二冊“曲線運動\"教學為例,教師應從新課標、教材、學情等角度出發,制定教學目標,為“教—學—評”一致性開展指明方向。首先,教師通過分析《新課標》發現,學生需要通過實驗了解曲線運動,明確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并觀察生活中的曲線運用。另外,從學業質量角度展開分析,學生要用運動和相互作用知識分析曲線運動問題,并利用證據佐證自己的觀點。由此,教師可以根據要求,在教學中設計實驗,引導學生在實踐中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再結合生活素材展開探究。其次,教師通過分析教材發現,本課教學內容可以細分為“曲線運動速度方向\"“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兩個方向,因為結合教學目標,可以利用“砂輪打磨”“飛出去的鏈球\"等例子設問,引導學生思考、探究曲線運動的重難點。最后,在正式教學中,教師再以教學自標為判斷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因素,再根據學生真實學習反饋,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做到精益求精。
(二)立足學生學習需求,提升\"教—學—評”一致性質量
1.組織探究實踐活動
明確教學目標后,教師要為學生準備更多探索性實踐任務,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順利發展自身核心素養。對此,教師應結合教學重難點設計實驗活動,組織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獲得更多體驗的機會,這對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有一定的幫助。另外,為了啟發學生的思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引人生活素材、信息技術手段等,以便在實驗中對學生形成更多思維沖擊。
以人教版物理高一必修第二冊“實驗:探究平拋運動的特點\"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掌握平拋運動的特點,體會將復雜物理問題拆解為簡單運動的思想,教師應借助實驗展開教學。首先,教師在課前利用照相機記錄平拋物體的運動軌跡,作為素材供學生分析使用,引導學生對真實軌跡進行實際測量,采集數據、分析研究,大膽猜測平拋運動的特點。其次,教師利用對比法,引導學生參與實驗,在動手操作中驗證自己的猜想。比如,教師為學生提供教材中給出的傳統實驗材料,并結合教材實驗步驟展開實踐,讓學生結合實驗現象,以及力與運動的關系驗證猜想。最后,教師鼓勵學生對拋體運動受力情況進行分析,結合學生分析結果反饋,點評其知識遷移能力和思維創新能力。
2.運用現代教學工具
教師在教學中除了積極開展實驗,還要為學生學習構建良好的環境。展開來說,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手段作為教輔工具,為學生創造探索學習的條件,以及主動學習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以人教版物理高二選擇性必修第一冊“光的折射\"教學為例,由于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接觸過“光的折射”,因此,在高中階段,教師應利用信息技術展現動態課件,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學習空間。首先,教師在課堂初始階段向學生展示“光的折射\"的圖片(如圖2所示),并提出問題:“光的折射遵循哪些規律?”讓學生結合已掌握的知識回答。這一環節中,教師借助直觀教學激發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為新知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礎。

其次,教師利用圖2引導學生探究新知:“請觀察光的折射中,折射角與入射角之間有什么定量關系?”引導學生結合圖象直觀感知物理現象,并在與同學、教師討論中獲得更豐富的學習體驗。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水杯、水、紅外線燈等材料,模擬圖中的物理現象,并自由改變人射角的角度,通過多次實驗找出數據之間的關系。基于此,教師要對學生觀察、參與、操作等環節的真實表現加以點評,并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指導,提高“教一學一評”一致性的整體質量。
(三)建立多元評價機制,總結\"教—學—評”一致性效果
“教一學—評”一致性建設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為了充分發揮評價育人的功能,教師應建立多元評價機制,邀請學生、家長一同參與評價,多維度點評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學生學習形成深刻的觸動。展開來說,教師應結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發展需求,綜合制定評價量表,再邀請家長參與教學評價,以評價量表為依據,對學生學習情況、教師教學情況加以點評,以保證“教—學—評”一致性建設順利完成。
三、結束語
總的來說,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開展“教—學一評”一致性,對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優化教學評價體系等均有著重要意義。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以“新課標\"為導向,明確高中物理教學目標,以目標為統領設計教學活動和評價任務,再利用評價反饋優化教學過程,建構一個完整的學習閉環。另外,為了“教一學一評”一致性的有效性,教師應借助物理實驗、現代化手段展開教學,并構建多元評價模式,讓教學與評價相銜接,并指向學習目標,讓“教、學、評\"三者實現深度融合。
【參考文獻】
[1王俊業.例談智慧平板支持的高中物理教、學、評一體化課堂教學實踐[J.安徽教育科研,2023(33):86-87.
[2]顏國英,馮官鳳.“教一學一評”一體化的內涵、實施路徑與案例設計:以高中物理“機械能守恒定律”教學為例[J廣西教育,2023(23):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