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了提升“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的質量,將金屬離子誘導細胞死亡的實驗設計引入“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實驗項目以細胞死亡為主題,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從細胞群體、細胞個體、細胞核等三個層面探究銅離子在誘導細胞死亡中的具體效應。銅離子誘導細胞死亡的過程呈現明顯的劑量依賴效應,且細胞核破裂現象清晰,便于觀察,適合作為“細胞生物學實驗”課程的綜合探究類實驗開展。該教學設計整合了MTT比色法、細胞形態觀察法、熒光染色法等實驗技術,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創新能力;細胞死亡;銅離子
Reform"and"Exploration"of"\"Cell"Biology"Experimental\""Teaching
Based"on"Cultivation"of"Innovation"Ability
Shen"Hongyu"An"Sainan
Experimental"Teaching"Platform,Beijing"Normal"University"at"Zhuhai"GuangdongZhuhai"519087
Abstract:To"enhance"the"quality"of"cell"biology"experiment"teaching,the"experimental"design"of"metal"ioninduced"cell"death"is"introduced"into"cell"biology"experiment"teaching.The"project"revolves"around"cell"death,encouraging"students"to"independently"design"experiments"to"investigate"copper"ions'"effects"on"cell"death"from"three"aspects:cell"population,individual"cells,and"the"nucleus.The"process"of"copper"ioninduced"cell"death"shows"a"clear"dosedependent"effect,and"the"phenomenon"of"nuclear"fragmentation"is"clear"and"easy"to"observe,making"it"suitable"for"conducting"comprehensive"exploratory"experiments"in"cell"biology"experimental"courses.This"teaching"design"integrates"techniques"like"MTT"colorimetry,cell"morphology"observation,and"fluorescence"staining,aiming"to"boost"students'"comprehensive"abilities"and"innovative"thinking.
Keywords:cell"biology;experimental"teaching;innovation"ability;cell"death;copper"ion
“細胞生物學實驗”是生物科學專業師范生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科學師范生不僅要牢固掌握細胞生物學的基礎理論和實踐技能,還應具備對生物科學前沿領域的敏銳洞察力和持續跟進的能力。然而,現行的教學實驗內容以基礎性和驗證性實驗為主,缺乏探究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在實驗設計和創新思維方面的鍛煉。
《細胞死亡》是“細胞生物學”課程的重要章節,也是當前科學研究的前沿領域[1]。細胞死亡主要表現為細胞膜結構的解體和細胞內容物的釋放,包括凋亡、壞死、焦亡、鐵死亡和銅死亡等方式[2]。引起細胞死亡的因素很多,其中金屬離子誘導的細胞死亡是近年來細胞生物學的研究熱點[3]。銅是細胞必需的微量金屬元素。過量的銅離子具有氧化性,會對線粒體造成損傷,進而誘發細胞毒性[4]。
在細胞死亡相關的實驗教學設計中,常常引入細胞殺傷藥物檢測對細胞死亡的影響[56],而金屬離子相關的細胞學效應探索較少。最近的研究揭示,高濃度的銅離子會誘發細胞發生銅死亡,且這一過程受到蛋白質脂酰化機制的調控[7]。因此,基于銅離子設計綜合性探究實驗,有利于使學生對銅金屬組學這一前沿領域有感性認識,并加深學生對細胞死亡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1"實驗原理
MTT是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鹽。MTT比色法是測定貼壁細胞活力的常用方法,其原理是活細胞線粒體里的琥珀酸脫氫酶能將外源性的黃色MTT還原成不溶于水的藍紫色結晶甲臜(Formazan)并沉積在細胞里,而死細胞無此功能。在一定范圍內,甲臜在490nm或570nm波長處的吸光值與細胞數量成正比。IC50值是半數抑制濃度,即對細胞生長抑制率為50%時的藥物濃度。IC50值越小,藥物抑制細胞生長的作用越強。因此,可根據IC50值判斷銅離子對細胞死亡的效力。
熒光染料Hoechst"33342可以穿透正常細胞和凋亡細胞的細胞膜,與細胞核DNA結合發出藍色熒光,而凋亡細胞的膜通透性增強,因此凋亡細胞的熒光強度比正常細胞的高。此外,碘化丙啶(Propidium"Iodide,PI)染料通常無法穿透細胞膜完整的正常細胞和早期凋亡細胞,而能穿透喪失細胞膜完整性的晚期凋亡和壞死細胞,因此后者可被PI染料染色發出紅色熒光。根據這些特性,利用Hoechst"33342結合PI染料對細胞進行雙染色,就能將正常細胞、凋亡細胞和壞死細胞區分開來。
2"教學設計
2.1"教學目標
2.1.1"引入細胞死亡相關的教學內容
本實驗引入基于銅金屬組學的研究熱點,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對原有實驗教學內容是很好的補充,使學生從細胞群體、細胞個體、細胞核等多個角度觀察到銅離子對細胞死亡的影響。
2.1.2"培養學生的綜合探究能力
實驗設計建立在學生已掌握的基礎實驗技能之上,鼓勵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技能探究新的科學問題,有利于提高知識遷移運用的能力。實驗結果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有助于提高學生提出假設、設計實驗、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綜合探究能力。
2.2nbsp;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在于通過綜合性的實驗設計,鞏固細胞傳代、細胞計數、熒光染色、MTT比色法等基本實驗技術,熟練掌握熒光顯微鏡的使用,以及對細胞死亡的多角度分析方法。
教學難點在于引導學生圍繞“銅離子對細胞死亡的效應”這一新的問題,綜合應用所學技能,獨立設計實驗方案并實施實驗。
2.3"教學安排
本校“細胞生物學實驗”課程針對三年級下學期的生物專業本科生開設,學生已在前期的實驗課程學習細胞傳代、細胞計數、細胞微絲骨架的熒光染色、MTT比色法測定細胞群體的相對數量等實驗內容。因此,該實驗適宜作為綜合性的探究實驗,設置在學習完以上內容后的兩周內完成。
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8]。(1)教師提出“銅離子是否會影響細胞死亡”的問題后,課前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查閱資料并進行小組討論。(2)課上引導學生提出實驗假設,思考如何運用所學過的實驗技術驗證銅離子誘導細胞死亡的現象,共同討論后,完善并實施實驗方案。(3)實驗完成后,各組同學整理并分析實驗數據,以組為單位進行項目匯報,與教師和其他同學共同討論和反思實驗結果。
2.4"實驗試劑和儀器
實驗試劑:MTT溶液、硫酸銅溶液、PI溶液、Hoechst"33342溶液、二甲基亞砜、DMEM培養基、青霉素和鏈霉素、胎牛血清、胰酶、無菌離心管。
實驗儀器:酶標儀、熒光顯微鏡、倒置顯微鏡、超凈工作臺、細胞培養箱、臺式離心機。
3"實驗步驟
(1)教師為每個小組準備1瓶細胞。第1天學生用胰酶消化細胞鋪到96孔板,每孔接種10000個細胞,體積為100μL,培養過夜。設置調零孔為加空白培養基,以扣除非特異性背景值。鋪板剩下的細胞進行傳代培養,供后續實驗使用。
(2)用無血清DMEM將銅離子稀釋為不同的濃度梯度,每孔加入100μL不同濃度的銅離子,設置4~6個復孔。
(3)銅離子處理細胞24h后,每孔加10μL"MTT,細胞培養箱孵育4h。
(4)吸走培養液,每孔加入100μL二甲基亞砜,使用酶標儀在570nm檢測吸光值,計算銅離子處理后的細胞存活率。
(5)用胰酶消化細胞鋪到6孔板,用銅離子處理細胞24h。
(6)倒置顯微鏡觀察細胞狀態后,收集脫落細胞和貼壁細胞,1000rpm離心10min。
(7)棄上清后,100μL"PBS重懸細胞,使用PI和Hoechst"33342染色10min。
(8)將細胞懸液滴加到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
4"實驗結果
4.1"MTT法測定銅離子對細胞活性的影響
在MTT法檢測細胞存活率的實驗中,隨著銅離子濃度增大,細胞的存活率呈現下降趨勢。當細胞存活率被抑制一半時,銅離子濃度為47.7μM,說明銅離子對細胞有一定的細胞毒作用(見圖1)。
4.2"明場視野下低倍鏡觀察細胞形態
在顯微鏡下,觀察到正常的細胞呈現為多邊形,細胞內容物完整,細胞膜界限清晰,邊緣光亮、透明。銅離子處理后的大量細胞變圓、脫落,貼壁細胞形態不規則,表面有突起(圖2)。細胞形態學的變化提示了銅離子能夠誘導細胞死亡。
4.3"熒光染色觀察細胞核的狀態
Hoechst"33342熒光染色結果顯示,銅離子處理細胞后,部分細胞核破裂,細胞核形態不完整。部分細胞被染成低藍色和高紅色,說明其細胞膜已經破損,因而能被PI染料穿透并染色,是發生晚期凋亡或壞死的細胞。部分細胞被染成高藍色和低紅色,說明該細胞的膜通透性增強但還未完全破損,可能發生了早期凋亡(見圖3)。
5"實驗安排的可行性
該實驗項目安排6課時,前期階段,教師提供培養至對數期的細胞,學生在超凈臺中計數和接種,并將銅離子稀釋至不同的濃度梯度后,加入貼壁后的細胞培養一定時間,使用酶標儀進行檢測。后期階段,學生根據前期測得的銅離子抑制濃度數據,選擇相應濃度的銅離子處理細胞,經消化、染色等步驟制備樣品,使用熒光顯微鏡進行觀察。
結語
該實驗是融入細胞生物學學科的“細胞死亡”這一研究熱點的特色實驗項目,綜合性強并具有一定的探究價值。該實驗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緊密結合的機會,通過親手設計并執行實驗方案,學生能夠深入理解生物學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加深對細胞死亡現象及其機制的認識。這一過程不僅鞏固了課堂所學的實驗技術,還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了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李軍林,崔繼紅,王翠玲,等.細胞生物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思考與實踐[J].生物學雜志,2023,40(2):115118+122.
[2]XUE"Q,KANG"R,KLIONSKY"D"J,et"al.Copper"metabolism"in"cell"death"and"autophagy[J].Autophagy,2023,19(8):21752195.
[3]楊威,鄧云鋒,范晶晶.銅過載調控的細胞死亡方式在骨骼肌衰老萎縮中的作用[J].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2024,40(08):11021111.
[4]孔文哲,路璐,樊賽軍.銅穩態、銅死亡與銅相關抗腫瘤藥物研究進展[J].生命科學,2024,36(08):10001011.
[5]高芙蓉,李姣,許潔,等.探索性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設計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2,41(10):236241.
[6]何曉燕,喬磊.教研融合的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3,42(3):196201+268.
[7]TSVETKOV"P,COY"S,PETROVA"B,et"al.Copper"induces"cell"death"by"targeting"lipoylated"TCA"cycle"proteins[J].Science,2022,375(6586):12541261.
[8]南剛,尉丁,蔣建利,等.基于微課和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在細胞生物學進展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2024,46(5):10301037.
基金項目: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教學建設與改革項目(jx2023027)
作者簡介:沈虹宇(1993—"),女,漢族,廣東揭陽人,博士研究生,實驗師,研究方向:分子細胞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