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政府正在以“特朗普速度”推進貿易協議談判。
在為重返白宮100天接受媒體采訪時,美國總統特朗普稱,他已經達成了200項貿易協定,并表示將在未來的三四周宣布這些協議。但美國白宮方面表示,目前的談判聚焦于十七八個已經提交書面提案的國家。
當地時間5月8日,美國宣布與英國達成一項貿易協議,這是特朗普啟動“對等關稅”以來達成的首份貿易協定。
這份協議降低或取消了部分特定產品的關稅,包括英國對美國出口的汽車、鋼鐵和鋁,英國則將對美國牛肉、乙醇、谷物等產品及一些工業產品擴大市場準入。但特朗普于4月2日開始對世界各國進口產品征收的10%基準關稅仍將保留。
特朗普在當天的記者會上還表示,美國將與中方在瑞士展開實質性談判。5月7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宣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將于5月9日至12日訪問瑞士,與瑞士領導人及有關方面舉行會談。訪瑞期間,何立峰副總理作為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將與美方牽頭人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舉行會談。
美國白宮發言人卡羅琳·萊維特此前在白宮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截至4月23日,美國政府已經收到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書面貿易提案;包括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貿易代表賈米森·格里爾、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凱文·哈西特和總統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在內的貿易談判團隊在一周內與34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舉行會談;而希望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和地區已經超過了100個。
在4月2日宣布“對等關稅”后,特朗普又于4月9日宣布對除中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實施90天的豁免。白宮稱,這是特朗普為使各方坐上談判桌而采取的策略,但更多人認為這是特朗普政府面對美股和美債動蕩而不得不作出的調整。
在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杰弗里·弗蘭克爾看來,盡管特朗普非常固執,不在乎事實,但可以預測的是,關稅將對美國一些行業,比如零售業造成嚴重打擊,那些高管的怨言最終會傳到特朗普那里。加上債市和股市的不良反應,將迫使特朗普邁出面對現實的那一步。弗蘭克爾曾于克林頓擔任總統期間在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任職。他對《財經》表示,即使特朗普最后作出讓步,他也將掩飾妥協,對外聲稱獲得勝利。
在90天豁免期內,美國的貿易伙伴仍面臨10%的普遍關稅,而美國對中國加征的關稅已經高達145%。特朗普稱,關稅將鼓勵美國消費者購買美國制造的產品,增加稅收和帶來更多對美國的投資。但批評者認為,把制造業帶回美國的進程是復雜的,在等待制造業回流的過程中,美國經濟將陷入痛苦的掙扎。
宣布暫停“對等關稅”之后,美國政府又宣布將智能手機、電腦、芯片等電子產品從“對等關稅”中豁免。惠譽評級亞太科技、媒體和電信部門主管史蒂夫·杜洛斯對《財經》表示,在海外開發礦山需要很長時間,在美國發展半導體工廠和電子制造工廠也是如此,唯一明智的做法是達成協議。“特朗普以交易的藝術著稱,這是一個需要達成交易的領域。”杜洛斯說。
日本是最先與美國展開談判的國家之一。距離上次訪美不到半個月,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于4月30日起再次訪問美國,與美方代表就關稅問題進行第二輪談判,日方希望在本輪談判中大致敲定兩國的優先事項。
5月1日,赤澤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貿易代表格里爾舉行了超過兩個小時的會談。赤澤在會談后表示,實現了非常深入的討論,雙方就擴大兩國貿易、非關稅措施、經濟安全保障層面的合作等議題推進了討論,但他未透露具體細節。
在特朗普于4月2日宣布的“對等關稅”中,日本面臨的稅率為24%。雖然“對等關稅”暫緩90天執行,但日本仍面臨美國加征的25%鋼鋁產品和汽車關稅,這對日本汽車業的打擊尤甚。美國是日本汽車最大的出口市場。2024年,日本對美汽車出口額超過6萬億日元,占據了日本對美國將近三分之一的出口額。
日本以促使美國對日本實施關稅豁免為重點與美國展開談判。但據媒體報道,美方不僅拒絕取消10%基準稅率,也無意商討對汽車、鋼鐵等加征的關稅,談判僅限于下調“對等關稅”中除10%基準稅率以外的部分。
日本和美國政府圍繞關稅展開的首輪談判于4月16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日本派出的談判代表為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美方出席的官員包括財政部長貝森特、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和貿易代表格里爾。
據媒體報道,美方在首輪談判中對日本很少進口美國汽車表示不滿,要求日本增加對美國大米、牛肉等農產品的進口。盡管日本從1978年開始就對進口汽車實施零關稅,但美方認為日本存在非關稅壁壘,比如對進口汽車的安全測試標準和對清潔能源汽車的補貼。
作為對美國讓步的姿態,日本政府正在探討增加進口美國大米的方案。但反對者認為,增加進口將對日本國內農戶造成打擊,還可能導致自民黨在夏季的參院選舉中失去農戶的支持。日本對進口大米設置了零關稅的最低進口配額,目前日本每年可以免稅進口的大米為77萬噸,約占日本每年產量的1%,超過這一配額的進口大米則需要繳納關稅。特朗普曾點名批評日本對大米征收的關稅高達700%。
大米與小麥、牛豬肉、乳制品、糖一起被視為日本貿易談判中的“圣域”,要求維持關稅。日本執政的自民黨國會議員近日曾發表聲明稱,不會接受日本在談判中通過犧牲農產品來換取對汽車關稅的豁免。
在第一輪談判開始前,特朗普在白宮接見了赤澤亮正。在美方公布的一張照片里,赤澤戴著一頂寫著“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紅色帽子。他面對鏡頭,露出笑容,雙手豎起大拇指。有媒體稱,特朗普與級別低于自己的赤澤會面堪稱罕見,折射出美方希望在短期內取得具體成果的強烈意愿,日本或將面臨艱難談判。
特朗普在與赤澤的會談中提及日本負擔駐日美軍經費等問題,被認為是想通過關稅談判要求日本增加防衛支出。特朗普在第一個總統任期時曾抱怨日美安保條約有失公平,日本應大幅提高對駐日美軍駐留經費的負擔。
日本首相石破茂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一方受益、另一方受損的談判永遠不會成為世界的典范。我們的目標是讓日美談判成為典范。”他表示,日本不會為了尋求迅速完成談判而作出巨大讓步。石破茂在今年2月訪問美國期間極力向特朗普表明日本對美國經濟和就業作出的貢獻,他還承諾將增加日本對美投資至約1萬億美元,購買更多美國產品,例如液化天然氣。
在日本與美國進行的前兩輪貿易談判中,貨幣政策沒有列入議程。日方希望與美國的關稅談判能夠排除匯率問題,但華盛頓仍可能在談判中對日本施壓,要求日元升值。特朗普多次表達過對日本匯率政策的不滿,稱日元貶值使美國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美國與韓國的第一輪貿易談判也已經在4月結束。4月24日,美國與韓國在華盛頓舉行“2+2”高級別貿易磋商,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貿易代表格里爾與韓國企劃財政部長官崔相穆、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安德根作為雙方首席代表參加談判。
崔相穆在會后表示,雙方就在7月8日之前達成旨在撤銷關稅的一攬子協議形成共識,此次談判建立了雙邊磋商的基本框架,磋商將圍繞關稅和非關稅、經濟安全、投資合作、匯率政策這四個主要領域展開。
在特朗普4月2日宣布的“對等關稅”中,韓國被加征的稅率為25%。此外,和日本一樣,韓國同樣面臨著美國對汽車和鋼鋁產品加征的25%關稅。2024年,韓國對美國的汽車出口額達347億美元,占其汽車出口總額的49%。安德根表示,對于目前受到25%關稅重創的汽車產品,韓國將盡最大努力盡快拿出解決方案。
今年3月,韓國現代汽車集團在美國白宮宣布總額達210億美元的對美投資計劃,計劃擴大在美國的生產規模,其中包括一個電爐鋼鐵廠。出席活動的特朗普當時表示,現代汽車在美國生產鋼鐵和汽車將不需要支付關稅。“這項投資明確表明,關稅措施非常有效。”特朗普說。


特朗普曾在4月8日與代理總統職務的韓國國務總理韓德洙通話。特朗普在結束通話后稱,美韓有可能達成一項偉大的貿易協議。他在社交媒體上寫道:“我們談到了韓國對美國存在的巨額且不可持續的貿易順差、關稅問題、造船業、對美國液化天然氣的大規模采購、雙方參與的阿拉斯加管道合資項目,以及我們為韓國提供的大規模軍事保護所需的費用。”
崔相穆表示,此次“2+2”貿易磋商并未討論防衛費分擔問題。5月中旬,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將為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貿易部長會議訪問韓國,預計美韓將再舉行高級別磋商。
在弗蘭克爾看來,韓國會比較容易與美國達成貿易協定,因為雙方已經簽過一份自由貿易協定,之后可能會與美國達成協議的是日本。2012年,美國與韓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生效。在特朗普第一個任期,美國和韓國于2018年9月簽署了重新修訂的美韓自由貿易協議。同樣在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美國與日本于2019年10月簽署了一項雙邊貿易協議,削減了對美國農產品、日本機床等產品的關稅,同時避免了美國對日本提高汽車關稅。
自從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歐盟委員會貿易委員謝夫喬維奇已經三次訪問華盛頓,但歐盟尚未在關稅問題上與美國取得突破。歐盟委員會分管經濟事務的執行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近日表示,美國與歐盟仍有很多工作要做才能就關稅問題達成協議。
據報道,歐盟近日將向美國方面提交一份文件,列出歐盟就降低貿易和非關稅壁壘以及增加對美國投資的提案。與此同時,歐盟也將向成員國發放對美國的反制措施方案,如果與美國的貿易談判未能帶來令人滿意的結果,歐盟計劃對大約1000億歐元的美國產品加征額外關稅。歐盟此前已經通過了對美國鋼鋁關稅的反制措施。
針對美國實施的鋼鋁關稅,歐盟于4月9日通過了對美國進口產品征收報復性關稅的計劃。歐盟計劃分三個階段對價值約210億歐元的美國商品實施反制措施,其中第一階段的措施原本將于4月15日生效,但在美國宣布90天緩沖期后,歐盟也對反制措施按下暫停鍵。
美國對歐盟加征的“對等關稅”稅率為20%,歐盟希望在7月8日之前與美國達成協議,尋求豁免。歐盟曾向美方提議,雙方共同將汽車等工業產品的關稅降至零,但被美方拒絕。“歐盟的情況比較復雜,歐盟方面提出零對零的汽車關稅,但美國不太可能同意放棄對歐盟輕型卡車的關稅。”弗蘭克爾說。
歐盟方面認為,算上服務貿易,歐盟與美國的貿易關系并非不平衡。歐盟委員會的數據顯示,2023年,歐盟與美國的貨物與服務貿易額為1.6萬億歐元,其中歐盟對美國在貨物貿易方面存在1558億歐元的順差,但歐盟對美國在服務貿易方面有1040億歐元的逆差。謝夫喬維奇表示,他對減少美國與歐盟貿易赤字的擔憂感到樂觀,因為歐盟可以更多購買美國的液化天然氣和大豆等商品。
“如果我們知道(貿易赤字)是問題所在,我認為我們可以很快解決這個問題。”謝夫喬維奇說。但他表示,美國加征的關稅更像是為了推動全球貿易體系的改變,關稅成為實現美國政治目標的工具。
英國海外發展研究所位于布魯塞爾辦公室的高級研究員大衛·克萊曼對《財經》表示,考慮到美國政府對于關稅政策自相矛盾的目標,歐盟與美國的談判結果充滿了不確定性。“美國在這些談判中沒有對它如果放棄關稅想要得到什么回報提出明確想法。”克萊曼曾擔任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主席顧問。

特朗普抱怨歐盟既不購買美國的汽車,也不進口美國的食物,他還認為歐盟的增值稅是非關稅壁壘之一。但歐盟不太可能對增值稅做出改變,增值稅為歐盟和歐盟各國政府提供了重要的收入來源。
“增值稅根本不是貿易壁壘,它不屬于磋商內容。增值稅是一種消費稅,與美國對國內和進口產品征收的消費稅類似。”東布羅夫斯基斯說。他表示,歐盟希望通過談判解決關稅問題,但如果談判達不成解決方案,歐盟將實施反制性關稅。
克萊曼認為,在某種情況下,美國和歐盟可能找到一個保留顏面的協議,其中歐盟沒有提供任何實質性的讓步來換取美國永久取消“對等關稅”。問題在于,歐盟是否會對10%的普遍關稅進行報復。“目前看來,要歐盟忍受這10%的關稅而不采取反制措施是難以想象的。”克萊曼說。
退出歐盟的英國不必面臨歐盟被加征的20%“對等關稅”。在特朗普4月2日宣布的關稅舉措中,英國面臨的是10%的最低基準關稅。英國希望通過談判說服美國取消對英國加征的10%關稅以及對英國汽車和鋼鋁產品征收的25%關稅。美國對進口汽車加征的關稅對英國高端汽車品牌造成沉重打擊,因為諸如阿斯頓·馬丁、賓利、勞斯萊斯和邁凱倫這些品牌的很大部分消費者來自美國。
最終英國得以說服美國降低對英國汽車加征的關稅。英國汽車制造商將獲得每年10萬輛的出口配額,這些汽車可以10%的稅率出口到美國,超出配額部分則將被征收27.5%的關稅。英國出口至美國的鋼鋁產品關稅將被取消,但美國從4月2日開始加征的10%的基準關稅仍將保留。
英國首相斯塔默指出,協議對英國的汽車和鋼鐵產業極為重要。特朗普則表示,英國將在多項農產品上向美方開放市場,包括美國牛肉、乙醇以及幾乎所有美國農民生產的產品。
英國政府一名官員指出,這項美英協議并非正式的自由貿易協定,而是一份框架性文件。兩國政府官員仍需在未來幾個月內敲定具體條款。
5月6日,英國還宣布與印度達成自由貿易協定。這份協定歷經三年多的談判,是英國自2020年“脫歐”以來達成的“最大且最具經濟意義”的雙邊貿易協議。它將推動英國企業向印度出口威士忌、汽車及其他產品,同時降低對印度服裝、鞋類等產品的關稅。
4月29日,特朗普稱與印度的談判進展順利,美國有望與印度達成協議。
在這之前,萬斯于4月24日結束了對印度為期四天的訪問。在新德里與印度首相莫迪會晤后,萬斯方面表示,與印度就貿易協議的原則條款達成一致,敲定了“一項新的、現代貿易協定”的談判范圍。莫迪辦公室也發布聲明說,兩國就貿易協議第一階段的談判取得了“重大進展”。印度與美國的貿易談判將涉及19個關鍵領域,包括農業、電子商務、數據存儲和關鍵礦產等。
今年2月,印度和美國同意啟動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談判,使雙邊貿易在2030年之前達到5000億美元。但這并沒有阻止特朗普在4月2日宣布對印度加征26%的“對等關稅”。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與印度的貨物貿易額為1292億美元,其中美國對印度存在457億美元的貿易逆差,比2023年增長5.1%。美方認為,印度不僅存在關稅壁壘,還有貿易技術壁壘、監管壁壘以及對服務業、工業和農業的準入限制都為美國產品進入印度市場形成障礙。
在萬斯訪問印度期間,印度財政部長西塔拉曼也對美國展開了訪問。她表示,與美國接觸的意義不僅是為了解決關稅問題,也是出于更大的利益考量,印度必須與最大的貿易伙伴達成協議。
印度總理莫迪是特朗普重返白宮后最早接待的外國領導人之一。在2月到訪美國期間,莫迪承諾印度將向美國購買更多石油和天然氣,以減少印度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盡管兩人關系友好,但特朗普仍然把印度稱為關稅濫用者和關稅之王。印度實施的平均關稅為17%,是世界上最高的經濟體之一。
作為與美國正在談判的貿易協議第一階段的一部分,印度愿意對其進口的55%的美國商品降低關稅,這些商品目前被征收5%到30%不等的關稅。在今年早些時候公布的聯邦預算中,莫迪政府宣布將大幅削減關稅。
“印度和美國非常迫切地希望盡快達成協議。”新加坡國立大學南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阿米滕都·帕力特對《財經》表示。他指出,印度希望通過這份雙邊貿易協議維持對美國的出口,也希望得到更多美國對印度的投資,滿足國內市場和出口的需求,談判膠著的地方在于,美國會要求印度取消不同領域的非關稅市場準入壁壘。
帕力特認為,印度將會進一步削減更多關稅,尤其是對摩托車、電動汽車和酒類等非必需進口商品的關稅。然而,對于某些商品,比如乳制品,印度若要降低關稅將面臨來自國內的強烈反對。全印農民協會對與美國的貿易協議可能威脅農民生計表示擔憂,它在萬斯訪問印度期間呼吁全國抗議,反對印美貿易協議。
面對眾多尋求談判的貿易伙伴,特朗普政府制定了簡化談判的路線圖。據媒體報道,美國官員計劃使用一份為談判設定通用條款的模板,分階段與貿易伙伴展開談判。由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準備的框架列出了談判內容的幾個主要類別:關稅和配額、非關稅貿易壁壘、數字貿易、原產地規則以及經濟安全和其他商業問題。在這一框架下,美國官員將根據各個國家的情況列出具體要求。
美國計劃在未來兩個多月的時間里,按照框架與大約18個主要貿易伙伴展開滾動談判。初步計劃是,每周安排6個國家和地區談判,連續進行三周,從而覆蓋18個國家和地區。之后談判將進入下一輪,直到7月8日的90天窗口期結束。如果未能在此之前達成協議,美國將開始執行所謂“對等關稅”,除非特朗普進一步延長緩沖期。
目前尚不清楚哪些國家和地區的談判將按照美國貿易代表提出的框架進行。但美國最大的兩個貿易伙伴加拿大和墨西哥不太可能適用這一模板,因為它們被排除在特朗普“對等關稅”的目標之外。但加拿大和墨西哥仍面臨鋼鋁和汽車行業的關稅,以及不符合《美墨加貿易協定》條件產品的相關關稅。
在特朗普宣布的“對等關稅”中,東南亞國家面臨的稅率最高,其中越南的稅率高達46%。4月23日,越南工貿部長阮鴻延與格里爾舉行視頻會議,正式啟動雙邊經貿問題的談判。“這是一次討論談判原則、范圍和路線圖等問題的重要會議。”越南工貿部在一份聲明中說。格里爾則表示,相信雙方將很快找到適當的解決方案,推動兩國經貿關系的平衡。
澳大利亞是美國另一個優先談判對象。盡管美國在與澳大利亞的貿易關系中處于順差地位,但特朗普仍然對澳大利亞加征了10%的“對等關稅”。特朗普對澳大利亞禁止進口美國牛肉不滿,納瓦羅則指責澳大利亞扼殺美國的鋁市場。兩國早在2004年就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但美方認為澳大利亞通過非關稅壁壘對美國造成傷害。
貝森特近期表示,與主要貿易伙伴完成關稅談判花費的時間將比90天更長。“我們在90天內能徹底完成正式的法律文件嗎?不太可能。”貝森特坦言。他表示,一旦對方同意降低關稅,減少非關稅壁壘、貨幣操縱行為和對工業的補貼,以及解決勞工問題,談判將可以繼續推進。
另據媒體報道,特朗普政府正在試圖通過關稅談判向貿易伙伴施壓,要求它們孤立中國經濟,減少中國對其經濟的參與,比如不允許中國通過其領土向美國轉運商品,或者阻止中國公司在其境內設址以規避美國關稅。據稱,此策略的主要推手是貝森特,他希望以此減少中方的談判籌碼。
有日方官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美國尚未向日本提出具體要求,但如果此類情況發生,日本將優先考慮自身利益,不會因為美方施壓而削弱與中國的經貿聯系。作為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是日本的第二大出口對象國和最大進口來源國。歐盟委員會發言人也強調,歐盟與美國的談判和與歐盟對華關系是兩件不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