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是直接或間接利用數據資源、依托現代信息網絡,推動生產力發展的新經濟形態。發展數字經濟是推動產業變革的新選擇,也是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持續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2024 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產業迅速發展,呈現出融合化、集群化、綠色化發展趨勢,產業數字化也得到一定程度發展,但數字技術與鄉村產業融合程度不深、力度不足等問題仍然存在。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與鄉村產業融合,為實體經濟和數字產業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
一、數字經濟助推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性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振興。數字化轉型是農業發展,特別是鄉村產業發展的重要助力。因此,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對鄉村產業振興的驅動作用,推動城鄉資源雙向流動、激發鄉村產業發展潛能、推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是助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手段。
(一)打通城鄉要素流動壁壘,促進產業要素流動
數字技術為加速打通城鄉要素流動壁壘提供了重要契機,以數字化手段打通城鄉要素流動障礙,促進城鄉之間優勢資源相結合,是激發鄉村產業潛能的關鍵舉措,也是提升鄉村資源要素配置率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發揮數字技術對農業發展的基礎性作用。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農業高質量發展是產業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數字技術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是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數字技術是以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主要基礎,以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將其與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農機設備深度融合,為農業資源利用開辟新途徑。它能夠加強數字技術對生產資料的統籌配置作用,推進農業生產要素配置從單一模式向循環模式轉變,緩解資源約束與農業生產之間的矛盾,強化數字技術對農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加速數字鄉村、數字農業建設,全面提升農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另一方面,推動數字技術與鄉村傳統產業深度融合。鄉村傳統產業所占比重較大,但創新力度不強。數字技術發展越來越成熟,可以為傳統產業提供數字化支持,推動傳統產業全方位、全鏈條改造升級,推動數字技術與產業融合發展,助力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實現鄉村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城市依托數字技術發展傳統產業比鄉村更成熟,以傳統產業為主的鄉村企業應借鑒其發展經驗??h域是城鄉交流發展的橋梁,應充分發揮縣域的中介作用,促進城鄉要素流動、資源整合,通過數字化手段助力鄉村資源與更廣市場對接,建設暢通高效的城鄉流通運行體系和保障體系,為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
(二)釋放鄉村產業發展動能,激發產業發展活力
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釋放鄉村產業發展活力。數字技術是推動鄉村產業數字化的核心力量之一,也是引領鄉村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之一,能夠為鄉村產業振興帶來新活力。
一方面,深人挖掘鄉村特色資源,以智慧化手段激活鄉村產業優勢效能。農村各地區資源特點不同,應根據鄉村發展情況,制訂相應的產業發展安排與方案,自上而下建立完善的數字鄉村實施方案與各項政策,如各省鼓勵支持數字平臺、技術和項目的開發與運用,各縣市優化數字鄉村發展規劃,各鄉鎮積極引入數字技術,各鄉村加大產業生產環節對數字技術的運用。將鄉村特色資源與數字技術結合起來,有利于推進數字技術與鄉村資源創新融合帶動經濟發展,對釋放產業發展動能,釋放發展活力,推進特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另一方面,改造鄉村傳統產業,以數字技術開辟產業發展新空間。傳統產業是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實現鄉村振興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傳統產業面臨著很多問題,阻礙鄉村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因此,以數字技術改造鄉村傳統產業,拓展產業發展新空間是當前農村亟待解決的問題。推進傳統產業的數字化改造,能夠拉動新領域、新部門的投資,進一步帶動對傳統部門的投資,進而創造出新的消費需求,引導和促進新的消費。也可以通過智能工具和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合理進行產業布局,增加數字技術與其他領域的聯系,創造出各種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
(三)加快鄉村產業提檔升級,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是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機。農村地區加快鄉村產業提檔升級,必須緊緊抓住技術變革的機遇,以數字技術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方面,依托數字技術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舉措,是以農業為基礎進行資源整合,實現農業生產和銷售等的有機結合。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數字技術迅速發展,催生了農村電商、鄉村旅游等新業態,有利于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物流等相互融合,數字技術對農村一二三產業滲透越來越深入,對資金、技術、人才及勞動力等要素的資源配置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應充分發揮數字技術的橋梁作用,利用數字技術對鄉村資源進行跨產業集約化配置,建設完整的產業鏈條,提升產業現代化水平。
另一方面,依托數字技術建立鄉村現代產業體系。鄉村現代產業體系是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石,是促進鄉村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在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背景下,建設鄉村現代產業體系應充分發揮數字技術的驅動力。充分利用數字技術,立足區域產業布局,探索農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模式,打造鄉村產業新業態。同時,搭建好信息平臺,落實數據安全管理,加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實現產業體系數字化、智能化發展。
二、數字經濟助推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問題
數字技術為鄉村產業發展注人了新活力,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然而,數字技術在推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進程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涉及基礎設施、產業結構和人才資源等方面。
(一)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不高
數字基礎設施是產業振興的必要基礎,是鄉村制造業、服務業等產業現代化發展的必備條件,關系著鄉村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成效,對鄉村產業長期發展起著關鍵性作用。然而,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不高,對鄉村產業發展的助力效果不顯著。
一方面,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城鄉之間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不平衡。根據《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4》,中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速升級,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日益凸顯。截至2024年6月,中國互聯網普及率達 78% ,但城鄉之間的互聯網普及率仍有較大差距。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比較滯后,加劇了城鄉發展不平衡、區域發展不平衡。特別是在偏遠農村地區,5G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等應用更是不足。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落后,無法滿足產業發展的基本需求,進一步拉大了城鄉之間差距,不利于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另一方面,鄉村數字基礎設備創新水平低。只有掌握核心技術,運用創新成果,才能更好地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近年來,各部門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全力改善農業科技裝備設施條件,農業科技創新取得一系列成果,但數字技術在農業農村各領域的應用中仍處于探索和適應階段,未能充分發揮數字技術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優勢。這主要表現在數字基礎設備創新研發的供給上,鄉村產業發展的基礎技術研發滯后,特別是核心技術設施研發比例低,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創新單一,數字技術設備普及推廣受限。
(二)鄉村產業結構多元化水平低
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確保鄉村產業全要素數字化轉型,這是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然而,當前大部分農村地區,單純依賴于農業發展,鄉村產業結構多元化水平低,阻礙著鄉村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一方面,數字技術與農業融合發展程度不夠,不利于農業數字化發展。目前,中國農業科技貢獻率已超過 63% ,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 30%~40% ,而西方發達國家農業科技貢獻率在 70%~80% ,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在 70%~90% 之間。數字技術在農業中的運用,我國仍處于探索和創新階段。由于農村數字基礎設施薄弱,相關配套服務體系不完善,數字核心技術供給不足,對農業的助力效用仍有待提升。此外,農業產出結構單一,農產品的附加值低、高科技含量低,而鄉村產業大多是傳統涉農工業,其在一定程度上依賴農業,缺乏新型數字技術的加持,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較低,影響了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另一方面,數字技術對鄉村產業的引導機制不完善,不利于產業結構多元發展。鄉村產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是一項復雜的工程,科學布局和有力監管是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數字化布局中,部分產業主體未對市場充分調研,使數字技術無法與產業精準融合,影響產業結構平穩發展,增加了運營風險。同樣,對于涉農數據的監管,也有許多難題。數字技術在應用過程中,沒有相適應的數據管理體系統一標準,造成數據信息在各產業部門之間無法有效銜接,增加了數據安全風險,對產業發展造成一定影響。
(三)鄉村數字技術人才供給數量不足
數字人才是帶動鄉村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產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水平、多層次的數字人才。然而,鄉村數字人才供給短缺,不利于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方面,部分農民群眾數字素養水平不高。數字經濟助力鄉村產業振興,需要大量掌握數字技術的農民群眾,但部分農民對新事物、新技術的接受度與應用度不高,缺乏對新經濟的敏感度與洞察力,對數字化鄉村的期待值不高。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可知,城鄉居民數字素養差距達 37.5% ,農民數字素養得分顯著低于其他職業類型群體。數字經濟將是未來鄉村產業發展的重要助力,而農民數字素養低、技能不足,不利于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究其根本原因,現階段農村中群眾年齡偏大,長期受傳統生產生活方式影響,綜合技能偏低,缺乏對數字技術助力鄉村產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另一方面,鄉村引進培育數字人才體系不健全。鄉村基礎設施落后,政策保障體系和獎勵機制體制不完善,鄉村數字人才體系面臨引不進人才、留不住人才、培不出人才的局面,造成鄉村數字人才更加匱乏,人才體系不完備。鄉村人才供給問題比較突出,數字人力資源供給更加不足。此外,數字經濟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不僅需要掌握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數字人才,也需要具備法治、統計、經濟學等相關知識的復合型人才。
(四)鄉村數字化政策法規體系不夠健全
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加快信息化發展,構建以知識更新、技術創新、數據驅動為一體的鄉村經濟發展政策體系,離不開鄉村數字化政策法規的支撐,但目前鄉村數字化政策法規體系不夠健全,制約著鄉村產業發展進程。
一方面,各地區對數字鄉村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數字化建設的政策法規。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政策不完善,導致鄉村數字基礎設施落后,影響數字技術在產業中的普及和應用。科技創新政策的不足,導致鄉村產業轉型升級困難,影響產業核心競爭力。人才培養和引進政策缺失使得難以培育和引人適合鄉村產業發展的科技人才,阻礙產業數字化轉型。資金投人政策不足影響數字技術的開發,不能最大限度發揮數字技術的作用。鄉村數字化的各項政策不完善制約了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不利于鄉村產業可持續發展。
另一方面,部分地區未能根據鄉村數字發展實際情況進行試點和實驗。當前,農村地區對數字技術的應用同質化嚴重,當一個地區引入數字智能設備,其他地區一般也會引人同款設備,未能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選擇適合本地產業發展的數字設備。究其原因,是當地缺少正確的政策引領與支持,未能及時對新數字化設備進行合理宣傳與及時試點,當地農業及產業發展未能及時找到適宜的新數字化設備,影響產業高質量發展。
三、數字經濟助推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當前,以數字經濟推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面臨著許多難題,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解決好這些問題對推進鄉村產業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鄉村數字產業集群,能夠起到關鍵性作用。
(一)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夯實鄉村產業建設基礎
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是鄉村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關系著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成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大投入,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
第一,加大對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鄉村數字基礎設施既包括農業領域農機設備的技術創新,也包含交通、網絡、醫療、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化發展。一方面,應加強財政政策對技術創新的支撐力度,充分發揮金融機構及企業社會資本的支持作用。應對政府、金融機構及企業社會資本等資源進行整合,提升社會資本的運營水平,保障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質量與成效。另一方面,各部門應設立專項資金,加強對鄉村數字基礎設施的管理和維護工作。只有管理好數字基礎設施,才能確保鄉村各產業穩定發展,保障數字基礎設施平穩運行。
第二,以數字技術手段創新應用于鄉村基礎設施發展。一方面,應加強各產業核心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增強“互聯網+”、人工智能在鄉村產業中的應用,聚焦農業技術中“卡脖子”問題,充分利用國家農業實驗室,加強農業裝備、智慧農機設備的研發。另一方面,應重視人才培養,人才是推動技術創新的必備條件。高素質人才是鄉村振興和產業發展的關鍵要素,培養具備數字技術的高素質人才應充分發揮高校的作用,特別是涉農高校應著力提升農學專業相關學生的科技素養。
(二)推進鄉村產業結構多元化,促進鄉村產業數字化
提升鄉村產業的數字化水平,應保證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農業高質量發展推進鄉村產業結構多元化發展,進一步推進產業數字化發展。
第一,加大數字技術與農業融合力度,促進農業數字化發展。一方面,應將新型數字信息技術融入農業生產過程中,發展數字化智能化農機設備,提升農機設備自動化水平,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滿足各產業對農產品產量和質量的需求,促進產業結構多元化發展。另一方面,應將數字技術融入到農業綠色發展中,特別是融人到農業生產要素中,通過數字技術的應用,優化農藥、化肥的使用,降低農藥、化肥的使用頻率,減少過度投放,減少農業污染排放;通過智能化技術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與區域布局,拓展農業綠色化發展新空間;通過數據中心運算,分析農業資金要素配置與補貼政策,打破信貸約束,滿足農戶多元化資金需求,促進農業綠色化多元化發展。
第二,以農業為依托調整鄉村產業結構,推動鄉村產業多元化和數字化。一方面,利用數字技術推進農業與工業深度融合。在農產品加工階段,延長農產品產業鏈,將數字技術應用于農產品精深加工領域,將初級農產品加工為高級農產品;在農產品流通階段,充分利用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發展數字物流產業,降低流通成本。另一方面,推動農業與旅游、文化等產業相結合?!盎ヂ摼W + 農業”作為一種新型模式,對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有引導功能,能夠促進數字智慧農業的發展,利用鄉村特有資源,打造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推動鄉村產業結構多元化、數字化發展。
(三)內培外引鄉村數字人才,激發鄉村產業內生動力
在數字技術賦能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中,人才是激活鄉村產業發展活力的主力軍,對鄉村產業數字化轉型起到關鍵性作用。當前,鄉村缺乏精通專業技術、善于經營管理的數字技術人才。因此,培育和引進數字人才是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加強對鄉村產業主體的數字教育和培訓。一方面,應培育新型農民,強化對農民數字技術方面的教育。數字技術不斷革新,外部經營環境不斷改變,對農民的數字素養要求隨之提高,農民需要不斷學習有關數字基礎設施的新知識、新技能,提高終身學習的意識,提升其素養和競爭力。另一方面,要培育涉農高校學生,提高其發展鄉村產業的意識和能力。各級政府要加大對鄉村數字產業的支持力度,提高資金投人比例,特別是對農業高等院校和中等職業院校,為人才培養奠定教育基礎。同時,鼓勵高等院校與相關企業單位和鄉村產業進行交流合作,提升高等院校推進鄉村產業發展的能力,帶動鄉村產業發展。
第二,營造良好的人才引進環境,完善相關獎勵機制。一方面,政府應加大引進鄉村數字人才的支持力度,完善相關人才引進政策,做好引進人才和留住人才的規劃,提高數字人才的福利待遇,解決數字人才在子女教育、醫療服務、基礎設施、住房條件和社會保障等各方面的問題,吸引更多數字人才服務鄉村產業發展。另一方面,支持數字人才利用鄉村資源創業創新。政府應提供數字人才創業平臺,鼓勵他們在鄉村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既促進農民了解更多數字知識,提升農民數字能力,也通過創新創業促進鄉村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為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四)完善鄉村數字化政策法規,保障鄉村產業發展需求
鄉村產業是帶動鄉村人民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推進鄉村產業數字化轉型是推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因此,為進一步推進鄉村產業創新發展,應由點及面、由表及里地制定鄉村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政策法規。
第一,強化政策引導,加強對鄉村產業的政策支持。應完善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政策,增加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在農業及相關產業的普及與運用,提高產業發展的效率;豐富科技創新政策,提升科技創新創造實力,推動相關數字技術創新政策的提出和落地,增強產業數字技術使用率,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設立數字鄉村專項發展基金,鼓勵企業參與鄉村數字化建設,支持鄉村數字化項目的研發與推廣。各地區在落實并完善相關政策的同時,要加強政策監管,防止政策落實不到位,影響鄉村產業發展進程。
第二,根據鄉村實際情況進行政策實驗和試點,強化鄉村頂層設計。因地制宜制定鄉村中小企業數字化試點政策,推進鄉村各產業積極進行數字化試點,依托鄉村優勢產業推動人工智能、5G、區塊鏈等新技術在鄉村各企業的應用推廣。試點結束后,根據試點結果采取適宜的措施,積極推行該政策,鼓勵其他地區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并調整使用該政策。各地區應做好數字化規劃,點線面結合推進鄉村產業數字化改造,制定體系化的相關政策方案。
綜上所述,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是解決鄉村發展問題的重要基礎,是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的物質保障。今后一個時期,應立足新發展階段,科學把握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助力實現鄉村全面振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以數字技術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能夠充分激發農業、農村和農民發展的內生動力,進一步釋放農村生產力,為產業振興注入持續動能。因此,扎實開展數字鄉村建設,應立足國情農情,切實維護好農民群眾的利益,應堅持問題導向、系統思維,充分釋放數字技術的潛力,為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力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EB/OL].(2024-01-01)[2024-12-23].htps://www.gov.cn/zhengce/202402/content_ 6929934. htm.
[3]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4)》正式發布[EB/OL].(2024-07-11)[2024-12-23] .https://www.isc. org.cn/article/21390688419704832. html.
[4]光明經濟.農業農村部:2023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 63.2% [EB/OL].(2024-07-24)[2024-12-23] .https://economy. gmw.cn/2024-07/24/content_ 37457817.htm.
[5]李晨赫.社科院最新報告:鄉村振興亟待彌補“數字素養鴻溝”[N].中國青年報,2021-03-16(005).
[6]國家統計局.2022 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EB/OL].(2023-04-28)[2024-12-23].https://www. stats. gov.cn/sj/zxfb/202304/t20230427_ 1939124. html.
[7]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網絡強國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132.
[8]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8.
(作者單位:山東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