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5)04-0022-03
引言
現今時期,大學生普遍存在奮斗信念不足、幸福感下降等問題,如何改良學校教育手段將奮斗幸福觀融入大學生教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給學校大學生奮斗幸福觀培育帶來了新的機遇,也提出了較大的挑戰。當前,關于大學生奮斗幸福觀融媒體教育的相關研究還不是很充分。因此,分析融媒體背景下大學生奮斗幸福觀的培育對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融媒體與大學生奮斗幸福觀的相關概述
(一)融媒體
融媒體又可稱之為融合媒體,是報紙、廣播、電視、電腦、手機等媒體融合而成的新媒體,為廣大公眾提供全方位的資訊服務。較之單一媒體,融媒體具有傳播快捷、權威性強、信息量大、費用低、文圖視頻兼顧的優良特點。根據國務院公報《關于加快推進廣播電視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融媒體的發展關乎壯大主流輿論,關乎國家長治久安,需要以內容建設為根本,以先進技術為支撐,以創新管理為保障,打造全媒體傳播矩陣。
(二)奮斗幸福觀
新時代的奮斗幸福觀是在繼承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基礎上提出的,創造性地回答了“為什么要奮斗”“如何奮斗”的問題,強調人主宰自已的幸福,人是自己幸福追求活動的發起者、組織者與承擔者,世間的一切幸福均需要辛勤的勞動來創造,奮斗的過程也是持續改造主觀世界、重塑價值觀、升華精神的過程[1]。奮斗幸福觀強調奮斗就是幸福本質概念的內稟,在努力戰勝壓力挫折與困難過程中可以獲得多層幸福感(見表1)。

根據表1,實現自身人生價值處于更高層次,表現為:在努力戰勝壓力挫折過程中持續奉獻社會。
二、基于融媒體的大學生奮斗幸福觀培育意義
(一)催生大學生自身全面發展奮斗動力
全面發展的人是精神、身體得到充分而自由發展的人,涵蓋了人勞動能力的發展、體力智力的發展、道德素質與個性才能的發展[2]。立足融媒體背景開展大學生奮斗幸福觀教育,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和文圖音視內容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奮斗以及在奮斗中實現自我幸福的意義,激發大學生的精神動力,塑造大學生的健全人格,約束大學生的行為,催生大學生實現自我完善發展的精神力量。
(二)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奮斗幸福觀是至關重要的組成因素。堅持借助融媒體工具推進奮斗幸福觀進教程、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可以打造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前沿陣地,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人每一位大學生的內心[3]
(三)培育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教育是國之大計,大學教育是中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奮斗幸福觀教育體現了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的對象是有所作為的時代新人[4]。借助融媒體手段培育大學生奮斗幸福觀,可以激發大學生的民族意識、國家意識、責任意識,促使更多大學生為民族復興而奮斗。
三、融媒體背景下大學生奮斗幸福觀的培育對策
(一)明確培育方向
從融媒體人手探索奮斗幸福觀進大學生頭腦的路徑的前提是:了解大學生對幸福、奮斗關系的看法。學校可以提前制定、發放線上問卷,收集學生反饋,明確學生的幸福奮斗觀點,確定大學生奮斗幸福觀的培育方向,局部問卷見表2。

根據對表2的分析,學校可以從大學生對奮斗幸福觀的認識、培育必要性、課程內容、了解形式等方面,進行整理,并分析大學生奮斗幸福觀的培育方向。比如,從大學生了解奮斗幸福觀的形式來看,多數大學生多通過政治課程、主流媒體、微信公眾號及手機媒體推送等形式;從現有學校奮斗幸福觀教育的有效程度來看,網絡、主題班會、線下實踐、講座等憑借案例豐富、傳播量大、體驗感強、速度快的優勢獲得大學生的青睞;多數大學生認為奮斗是幸福的源泉,青年通過樹立正確的奮斗幸福觀可以創造屬于自己的幸福,助力中國夢和社會主義強國建設。在了解大學生對奮斗幸福觀理解情況的基礎上,學校可以走訪以高校輔導員為代表的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工作者,從輔導員實際工作中發現不足,并對部分專業教師進行調研,了解學生在專業學生中表現的奮斗幸福觀念、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教育形式等重要信息。最終,深人發現、分析、匯總,聚焦大學生奮斗幸福觀培育現狀以及大多數學生對教育形式的偏好,確定后續奮斗幸福觀的培育工作方向。
(二)豐富培育內容
豐富的培育內容是融媒體背景下大學生奮斗幸福觀培育的主要支撐,學校應秉承眾智策劃、集約資源、分眾傳播的理念,收集、整理體現“平凡者的幸福就是奮斗者的幸福”特色的全媒體資源,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齊心協力共育大學生奮斗幸福觀提供支持。
學校可以組織師生收集整理周邊的幸福奮斗素材。借鑒婁底《幸福者說》融媒體作品,學校可以聚焦不同專業崗位人物在不同工作場景的內容變化,根植于平民化敘事語境,落實通俗化、具象化、生活化、故事化的敘事原則,以新媒介為支撐,借助一位奮斗者說幸福的視角傳播主流價值觀—奮斗者就是幸福人,促使大學生認識到幸福中摻雜著汗水、汗水中也摻雜著幸福[5]。在培育內容收集整理時,學校應關注特定環境和關鍵時期的點滴小事,利用以小見大的手法,為學生呈現若干人物形象,并利用充滿真情的筆觸和鏡頭定格一幅幅基層奮斗者為幸福奮斗的模樣,在保證內容真實性、可信度的同時,彌補時代背景宏大主題的抽象性、說教性,激發大學生作為中國人民內心潛藏的精神標識—奮斗。
(三)打造培育矩陣
融媒體背景下,大學生奮斗幸福觀的培育矩陣打造涉及了報紙、廣播、電視、電腦、手機幾個方面。
學校可以通過報紙可觸、有形等其他的特點,在校園設立報紙專欄,以此來加強學生的文化熏陶,促使學生在報紙專欄文化熏陶下持續加深對奮斗幸福觀的認知。在專欄創辦期間,學校應堅持“做奮斗幸福教育,享受幸福人生”的理念,引導學生通過積極奮斗收獲幸福,從德、智、體、美、勞幾個角度,進行文字論述,形成“行健奮斗自主幸福”的風氣。
學校可以采用校廣播站定期播放的形式,增強學生對奮斗幸福觀的認知。在廣播期間,校廣播站播音員可以從古今中外多個層面,娓娓敘述大量鮮活事例,講述幸福與奮斗的辯證關系,論述馬克思主義幸福觀“要幸福就要奮斗”的亙古不變的真理[。整個過程中,播音員應落實語言組織嚴謹、播報環節新穎的方針,兼顧政治性與時代性、嚴肅性與創新性,深刻啟發學生,凈化洗滌學生心靈,堅定學生“只爭朝夕、不負韶華”拼搏奮斗風險、積極進取展示自我價值的信心、決心、熱心。
學校可以定期組織學生觀看系列電視節目,如電視連續劇《青山不墨》,促使學生感受主人公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林區不懈奮斗的精神。再如,電視劇《平凡之路》,促使學生感受到在平凡世界中努力奮斗創造不平凡的幸福。
學校可以鼓勵學生利用網絡搜索與奮斗幸福相關的資訊、案例,并整理成文檔或PPT,打造云端自學機制[7]。借助網絡支撐的海量多樣資源,能引發學生對“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的情感共鳴。學校可以利用現階段的新媒體開通微信公眾號、抖音號等官方賬號,定期發布一些奮斗者事例或相關感悟來進行有效的宣傳,如《人生賬本》抖音短視頻、《神一樣的標桿一讀張麗鈞〈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有感》等。借助碎片化資源,彌補學生幸福奮斗觀培育渠道的缺口。
(四)升級培育技術
學校可以在融媒體背景下創新運用高效、穩定的5G直播技術,突破地域、空間的限制,組織學生走進基層、走進一線,行進式探訪一線奮斗者在各自崗位上辛勤勞作的場景,促使學生沉浸式體驗一線奮斗者的幸福感、滿足感。在5G直播技術的支持下,學校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改革開放周年慶祝大會直播。首先,在國歌聲響起時,要求學生肅立齊唱國歌;其次,在大會宣讀改革先鋒稱號人員名單時,引導學生在腦海中搜索先鋒人物的事跡,并投以熱烈的掌聲;再次,在發表重要講話時,要求學生認真玲聽、仔細記錄,回顧自己、家庭、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自然而然生成對改革開放取得重大成就的自豪感,致敬先輩共同奮斗、共同見證的幸福成果。最后,以“實干擔當奮斗有我”為主題,經學校公眾號、抖音號進行學生干部訪談直播,邀請來自學校不同專業的學生和干部領導,結合自身經歷分享成長路上的奮斗故事,允許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和感悟,推動直播訪談與學生幸福奮斗觀培育深度融合,保障幸福奮斗觀培育任務的落實落細。
在基于5G的直播教育開展的同時,學校可以制定線上視頻或音頻課件,分模塊滲透奮斗幸福觀[8]。課件可設置“學習原著觸摸信仰”“自我約束共同成長”“線上交流 結對奮斗”等模塊,在提高大學生對奮斗幸福觀理論認知的同時,督促大學生以實際行動彰顯新時代奮斗幸福觀。線上視頻或音頻課件可經釘釘、騰訊會議等平臺上傳分享,并根據“選好課、上好課”的理念持續吸納新的課件,提升線上培育資源針對性、實效性,將大學生的奮斗幸福觀理論提升、行為引導及精神培育有機融合,培養思想先進、勇于實踐、積極奮斗的新時代大學生。
(五)凈化培育環境
融媒體是隨著新興媒體涌現而興起的圖文影音信息傳播載體,也是當代大學生了解、獲知奮斗幸福訊息的首選渠道。但是,由于融媒體內容的繁雜性與多樣性,使得虛假與真實信息混雜,不僅擾亂了圖文影音信息傳播秩序,也不利于大學生奮斗幸福訊息的獲得。因此,大學校園應從內部環境切人,圍繞主旋律,主動整治校園圖文影音訊息傳播媒介環境,為大學生順利生成奮斗幸福觀營造良好的環境。
大學生被稱為網絡原住民,網絡媒體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念、思想行為具有多元且深遠的影響[9]。在加強校園環境治理的基礎上,政府部門與社會層面應通力合作維護融媒體的網絡傳播渠道,遵循網絡法律和監管機制,傳遞正態向上的奮斗幸福理念,維護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比如,融媒體時代,“網紅”力量崛起,“網紅”對輿論生態具有較大的影響,基于此,可聯合主流“網紅”力量進行奮斗幸福觀培育議程設置,促使“網紅”與校方或社會媒體人員同題采訪,共同講好奮斗幸福故事。通過“網紅”向大學生展示一個個更加真實、更加多彩、更加立體的奮斗幸福故事,為大學生奮斗幸福觀培育營造更加健康的輿論環境。
結語
奮斗幸福觀教育是促進人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新時代奮斗幸福觀詮釋了奮斗的內涵、暢通了幸福的道路,為大學生塑造良好人格、全方位鍛煉能力、成長為新時代人才提供依據。融媒體是新時期宣傳主流意識形態的主陣地之一,可以借助融媒體平臺豐富多彩的信息增強新時代奮斗幸福觀的時代性、可讀性,加強學生對新時代中國特色奮斗幸福觀的理解、認同,促使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將奮斗幸福觀內化于心,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楊文倩.新時代奮斗幸福觀的邏輯基礎及對宣傳思想工作啟示[J].秦智,2023,(06):85-87.
[2]紀皓瑛.奮斗幸福觀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價值及應用[J].當代教研論叢,2023,(01):98-101.
[3]張懿.新時代大學生幸福教育若干問題研究[J].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學報,2022,(01): 7-11+41 業
[4]何妍,李婷婷.習近平奮斗幸福觀對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培育的啟示[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22,(03):79-83.
[5]湯仁虹.基于女大學生奮斗幸福觀的“網 + 紅”教育探微[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4,(07):141-143.
[6]徐曉寧,任嵩.習近平奮斗幸福觀的科學內涵及其對大學生奮斗精神養成的啟示[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07):128-131.
[7]李馥利.新時代大學生奮斗幸福觀培育路徑——基于積極心理學視角[J].才智,2022,(10):148-151.
[8]周霞,張瓊木,楊芳.“后疫情時代”醫學生奮斗幸福觀培育的價值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22,(03):90-92.
[9]楊艷,張賽清.奮斗幸福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邏輯[J].南昌工程學院學報,2022,(05):47-50.
(責任編輯:張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