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5月的中東之行中,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以其一貫的張揚風格,展開了一場充滿浮華與喧囂的外交秀。從沙特的金碧輝煌到卡塔爾的巨額訂單,再到阿聯酋的象征性禮物,這場訪問表面上成果豐碩,大大滿足了美國領導人的某種心理需求,但從戰略博弈和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說,此次訪問中美國的所得缺乏實際戰略意義,并持續暴露出美國在中東政策上的系統性困境。
特朗普此行宣稱與中東三國簽署了總額超過2萬億美元的投資協議,包括沙特的6000億美元、卡塔爾的1.2萬億美元以及阿聯酋的2000億美元,涵蓋人工智能、國防、航空等多個領域。然而,媒體對這些數字的真實性提出質疑,指出其中許多協議缺乏具體細節,更多是意向性聲明,實際落實仍需時間檢驗,簡而言之,特朗普沉迷于紙面上的數字,并試圖讓美國支持者相信,這些“意愿”可以很快轉化為美國民眾可以享受的真金白銀,但各方觀察者,則要謹慎得多,因為觀察者都意識到,用額度巨大,標的明確,但缺乏執行和交付細節的計劃作為禮物,已經成為一種應對本屆美國領導人的系統性套路。
至于在中東的地緣政治博弈問題上,特朗普此行始終就未能提出清晰的戰略目標,各類舉動充滿了極為顯著的隨意性特征。他與敘利亞新領導人艾哈邁德·沙拉會面,宣布解除對敘利亞的制裁,試圖推動敘利亞加入《亞伯拉罕協議》,但此舉在美國國內引發爭議,認為過于倉促,缺乏對敘利亞局勢的深入了解。

特朗普的中東之行充滿了張揚與浮華。
在伊朗問題上,特朗普一方面延續了“最大壓力”政策,另一方面又表示愿意與伊朗就核問題重新談判,提出在兩個月內達成協議的期限,否則將采取軍事行動。這種矛盾的立場使得美國在伊朗問題上的政策方向顯得模糊不清。
此外,特朗普此行未訪問以色列,也未與以色列領導人會面,這引發了各方的好奇與猜測;同時,以色列選擇在特朗普訪問期間提升在加沙地帶軍事行動的強度,進一步引發了人們關于美國和以色列在加沙問題等議題上出現深刻分歧的猜測。就目前的觀察而言,特朗普的中東政策,至少在短期內,似乎更傾向于與海灣國家建立經濟合作關系,而非傳統的以色列優先戰略。
西方媒體指出,特朗普的中東之行充滿了張揚與浮華,巨額的投資協議、奢華的接待和象征性的禮物構成了這場外交秀的表面繁榮。然而,缺乏實質性的戰略目標和系統性的政策規劃,使得這次訪問更像是一場短暫的表演,難以為美國在中東的長期利益帶來實質性的提升。
在當前復雜多變的中東局勢下,美國需要的是深思熟慮、系統性強的外交戰略,而非短期的交易和表面的繁榮。可以理性預期的是,特朗普政府若不能在戰略層面進行深度調整,未來在中東的影響力將面臨持續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