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321.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9902(2025)08-0189-04
Abstract:Promoting China-stylemodemizationrequiresasolidagriculturalfoundationandcontinuouspromotionofrural revitalization.Overthepast2Oyearssinceitsimplementation,the\"Thousand-Myriad\"Projecthasachievedremarkableresults, openingupnewpathsforruralconstructionandruralgovernance,providingnewexperiencefordealingwiththedualstructureof urbanadruralareas,andalsochangingtheoveralllandscapeofruralareas.Itisofgreatreferencesignficancetolearand applytheexperienceofthe\"Thousand-Myriad\"Projecttoexploreapathsuitableforthecomprehensiverevitalizationofrural areas in Anyang City.
Keywords:\"Thousand-Myriad”Project;ruralrevitalization;China-styleruralmodernization;enlightenmentresearch;rural construction
“千萬工程\"(“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決策,它不僅深刻改變了浙江農村的面貌,也為安陽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成功經驗和實踐范例。2018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2022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打好鄉村全面振興漂亮仗,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各地也結合本地特色,推動實施了一些重大工程。這個時候,更需要全面系統學習“千萬工程\"經驗,研討其實踐路徑。因此,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扎實推進安陽市鄉村全面振興,為加快現代化區域中心強市建設提供堅強“三農\"支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千萬工程\"的價值意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高度,對農村建設發展做出了重要指示,多次提出要認真總結“千萬工程”經驗,并在全國加以推廣。“千萬工程\"的深刻實踐,對于推動中國鄉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為人類農耕文明貢獻了新思路。
1.1推動鄉村發展模式的創新,為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開辟了新道路
“千萬工程\"是在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親自擘畫,系統籌謀,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出發點,逐漸拓展到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鄉村產業發展、鄉風文明與治理等領域,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發展新模式。在黨的領導下,“千萬工程\"將鄉村環境整治工作與社會經濟發展相結合,堅持可持續發展與農民增收富裕相協調,將鄉村變成旅游景區,鄉村資源變成農民增收富裕的來源,農村的內生動力不斷涌現,鄉村建設的內涵和外延深度拓展。
另外,也探索出了一條獨特的鄉村治理路徑。堅持“一把手\"責任制,形成省、市、縣市區、鄉鎮和村層級治理制度,各級職責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在涉及到公共產品方面,探索出了“某長制”,破解了公共資源管理中出現的相互推倭扯皮的現象。例如2018年,浙江省在全國率先實行覆蓋省、市、縣、鄉和村五級的河長制,利用信息化數據平臺,實現信息化與責任制相匹配,各級河長只要打開數據平臺,就可以開始進行巡查,實現精準問責與精準治理2]。
1.2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矛盾,為處理城鄉關系提供了新經驗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長期以來,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經常伴隨著城鄉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差距大等問題,制約著現代化建設。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需要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矛盾,實現共同富裕。“千萬工程”堅持問題導向,從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入手,不斷推進產業發展與生態治理相結合,通過整體謀劃、系統治理、特色經營等,打造出了一條“美麗鄉村
休閑、旅游等現代化模式。另外,以城鄉融合發展的政策體系為支撐,推進城市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進入鄉村,加速城市資源要素流向鄉村,盤活鄉村資源,推動鄉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均等化發展,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實現鄉村高質量發展。
可以說,“千萬工程\"推動了城鄉資源雙向互動,既注重城市對鄉村的輻射帶動作用,又注重將鄉村的整體發展致力于區域整體發展之中,促進了區域一體化發展,為處理城鄉關系提供了新經驗。
1.3推動中國式鄉村現代化建設,為改變農村整體面貌貢獻了新方案
實現鄉村現代化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鄉村現代化建設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需要根植于鄉村實際特點,積極主動作為,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循序漸進,實現由點到面,由局部到整體的整體發展。另外也需要注重引入多元主體參與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運用新理念引領農村整體面貌的改變。“千萬工程”主動聚焦農村發展的未來方向,通過不斷吸引鄉賢等優秀人才共同探索鄉村發展道路。另一方面也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借助多元主體力量,推動鄉村綠色生態發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改變了鄉村整體面貌,也為中國式鄉村現代化建設貢獻了新方案。
2“千萬工程\"的實踐發展及顯著成效
2.1“千萬工程\"的實踐發展
“千萬工程”自2003年啟動以來,浙江省持之以恒推進迭代升級,充分說明“千萬工程\"絕非一時興起,而是經過了實踐的考驗,實現了全方位的歷史性變化。回顧20多年的歷史實踐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
個階段。
2.1.1“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示范引領
自2003年起,浙江省從全省選擇了一萬個左右的行政村進行全面整治工作,其中一千個左右的行政村要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千萬工程\"開始全面啟動。這一時期,“千萬工程\"以改善農村生活、生態、生產為重點,以“五改一化\"為基礎(即改廁、改路、改水、改房、改線和環境美化),進行村莊整治工作。
2.1.2“千村精品、萬村美麗\"深化提升
2010年,浙江省發布《浙江省美麗鄉村建設行動計劃(2011—2015年)》,不斷推進農村生態人居體系、農村生態環境體系、農村生態文化體系建設,建設美麗鄉村,最終能夠實現“四美三宜兩園”的目標任務。這一時期,浙江省充分發揮鄉村聯動建設優勢,結合片區規劃,按照“一村一特色\"原則統籌開展村莊設計,例如安吉縣以“精品示范村\"創建為載體,通過打造美麗鄉村,廣泛開展鄉村經濟,把美麗生態變成經濟發展。
2.1.3“千村未來、萬村共富\"迭代升級
黨的十八大以來,浙江省提出《浙江省深化美麗鄉村建設行動計劃(2016一2020年)》,進一步提出了形態美與制度美相統一,美麗鄉村建設向全域美方向發展。2017年,大力發展全域旅游,作出了推進“萬村景區化”建設的新決策,不斷提升發展鄉村旅游,創建千個鄉村振興精品村、萬個美麗鄉村景區村。2020年,以共建共享全域美麗大花園為目標,實現到2025年,基本建成“國際范、江南韻、鄉愁味、時尚風、活力勁\"浙江氣質的美麗鄉村]。
2.2“千萬工程\"取得的顯著成效
2.2.1農村人居環境深刻改變
21世紀初,浙江省只有少部分村莊能夠兼顧經濟發展和環境治理,大部分村莊環境較差。要始終堅持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治理相結合,走出一條適合浙江省自己的道路。浙江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全部覆蓋,農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農村衛生廁所全面覆蓋,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在全國占據前列。
2.2.2城鄉融合發展深入推進
浙江省不斷推動“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城鄉基礎設施加快推進,最低生活保障實現與市域城鄉同等標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在全國領先,農村“30分鐘公共服務圈”“20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圈”基本形成[5]。
2.2.3鄉村產業蓬勃發展
浙江省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產業,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和國家政策,推動新業態不斷涌現,農民凈收入持續
較快增長。
2.2.4 鄉村治理效能有效提升
浙江省以黨建為引領,堅持村民自治、德治、法治相結合,帶動多元主體參與鄉村治理現代化建設,真正形成鄉村治理合力,促進農村持續穩定安寧,不斷提升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鄉村治理效能有效提升。
2.2.5農民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結合的現代化,這要求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要不斷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浙江省開展“千萬工程\"以來,建成了一大批家風家訓館、村史館和農民書屋等文明實踐場所,促進文明民風、家風、鄉風形成,使農民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3“千萬工程\"的經驗啟示
3.1黨政主導、全民參與
浙江省“千萬工程\"之所以能行之有效,原因在于能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注重發揮村黨組織的示范引領作用,通過黨建引領鄉村經濟發展。自“千萬工程\"開展以來,一直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覺政主要領導聯系一個村制度。當時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不僅親自擘畫了“千萬工程”的實施藍圖,而且還連續3年出席全省現場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在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期間還將下姜村列為自己的基層聯系點。另一方面,鄉村全面振興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個人的單打獨斗,也不是一言堂。充分調動群眾參與公共事務的積極性是提升鄉村治理效能不可或缺的力量,也是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重要法寶。浙江省堅持發展“楓橋經驗”,不斷深化村民自治,建立村民議事會、鄉賢促進會等組織,實現自我管理與服務。同時也引導干部群眾自覺遵守村規民約,引導干部群眾自覺遵守法律。此外,積極引入市場激勵政策,在關系社會公共利益方面,允許市場資源參與治理,既有效降低鄉村社區建設和保護的成本,也發展了鄉村產業新業態。
3.2系統謀劃、因地制宜
“千萬工程\"在推進過程中,從各地鄉村客觀條件出發,根據地方發展水平、財政承受能力、農民接受程度等明確建設重點,逐步拓展建設領域,不搞整齊劃一。從“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示范引領、“千村精品、萬村美麗\"深化提升到“千村未來、萬村共富\"迭代升級,浙江省對每個階段都進行了系統謀劃。并且,浙江省每五年都會制定一個系統方案,有效推動“千萬工程”實施。
“千萬工程\"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立足村莊的自然風貌和資源稟賦,因地制宜推進“千村千面”,例如安吉模式、永嘉模式、龍溪模式等,這充分說明了“千萬工程”的經驗不是適用于所有,而是需要根據各個地方的發展特點進行發展,要防止陷入同質化競爭的陷阱里面。
3.3久久為功、永續發展
“千萬工程\"之所以在中國大地率先為解決“三農”問題找到解決辦法,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其一以貫之與時俱進地辦好一件事情。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每年召開一次“千萬工程\"現場辦公會。此后,歷任省委、省政府仍舊抓好這項惠民工程,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結合發展實際,采取新思路,運用新舉措,腳踏實地朝著既定目標邁進。經過20多年的實踐發展,浙江省已經逐步將藍圖變為現實。
“千萬工程\"堅持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也注重生態環境保護,與以往的只注重經濟發展,而忽視生態保護的鄉村發展模式相區別,探索出了一條“生態產業化 .+ 產業生態化\"的綠色發展模式。在發展初期,浙江省關閉整治了許多化工廠、水泥廠等高污染企業,立足浙江省鄉村獨特的資源稟賦,發展生態旅游業,積極培育新業態。
3.4以人為本、增進福祉
不論是最初改善鄉村人居環境還是推動鄉村產業新業態萌生,其最終的目的就是堅持人民至上。“千萬工程\"初衷就是為了滿足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初,農村環境臟亂差,農村與城市收入差距懸殊,農村的公共服務供給和基礎設施建設落后,這些都導致了大量農村人才流向城市。“千萬工程\"實施以來,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供給,推動鄉村產業發展,使農民的腰包鼓起來了。另外,也不斷積極調動農民參與鄉村社會事務,讓他們真正成為鄉村的主人翁。
4“千萬工程\"助推安陽市鄉村全面振興的實踐路徑
4.1堅持農民主體地位,不斷增進人民福祉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需要學習“千萬工程\"經驗,堅持農民主體地位,不斷增進人民福祉。農民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主體。因此,在扎實推進安陽市區域中心強市建設時,要將就業、養老、住房和醫療等關乎農民切身利益的事情放在心上,兜住民生底線。此外,也要不斷發展農商直供、加工體驗、中央廚房等新業態,打造區域農產品供應中心,實現農民收人增長,不斷增進人民福祉。
在發展的過程中,安陽市也要全面推進生態綠色低碳發展,定期開展環保行動,確保空氣質量變好,不斷加強生態公園、湖泊、自然保護區監管,努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安陽實踐。
4.2黨建引領,多元主體協同參與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引領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主心骨”和“橋頭堡”。須緊緊抓住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這個“牛鼻子”,突出抓好鄉鎮黨委和村黨組織建設,不斷深化合作社、產業鏈、家庭農場等創業型黨組織建設,確保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在鄉村動態覆蓋、有效覆蓋,讓基層群眾切身感受到“黨始終在人民身邊”。另外,調動鄉村以村民為主體的多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讓“自上而下的幫扶\"逐步走向“自下而上的成長”,通過政策制定、投入帶動、管理創新等,充分調動其參與的主動性、積極性,形成不同主體優勢互補、多元主體協同推進的鄉村建設新格局,實現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等方面全面振興。
4.3 以紅旗渠精神為引領,塑形鑄魂
一渠繞群山,精神動天下。紅旗渠是改天換地的壯舉,也是人定勝天的見證。紅旗渠不僅是一項偉大的工程,更是一面精神旗幟。在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紅旗渠精神之所以能夠歷久彌新,就在于紅旗渠精神能夠與時代發展同向發力、同頻共振,為時代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顯示出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意蘊。站在新的歷史方位,我們需要大力傳承弘揚紅旗渠精神。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需要我們弘揚和傳承紅旗渠精神,繼續保持艱苦奮斗、奮斗不息、頑強拼搏的本色,需要依靠全國人民戮力同心、矢志不渝去實現。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充分說明了,沒有艱苦奮斗,就沒有今天的偉大事業。大力傳承弘揚紅旗渠精神,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最終會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一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實踐中,轉化為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推動社會的蓬勃發展。
作為紅旗渠精神的發祥地,安陽市要不斷以紅旗渠精神為引領,全面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塑形鑄魂打造善治鄉村,不斷弘揚繼承紅旗渠精神,不斷推動安陽市鄉村產業發展、鄉村面貌改善、鄉村治理效能提升。
4.4穩扎穩打,因地制宜打造鄉村品牌特色
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穩扎穩打,以釘釘子精神穩步推進。黨員干部更要堅持正確的政績觀,先易后難,層層遞進,不斷激活鄉村發展內生動力,在真抓實干中做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業績。
另外,實現鄉村全面振興,也需要因地制宜打造鄉村品牌特色。例如,安陽市林州市廟荒村依靠紅旗渠穿村而過,以紅旗渠精神為引領,利用紅旗渠精神這一紅色資源,發展鄉村旅游業。再比如,安陽市林州市石板巖鎮的高家臺村,利用自然資源稟賦,瞄準文旅和民宿等產業項目打造了高家臺畫家村、美麗鄉村試點、村史館綜合體等項目,完善了基礎設施,在莽蒼的太行山間描繪出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還有,安陽市龍安區在今年確立了“一鎮一路多村多園\"規劃方案,實施\"中國花木之鄉\"龍泉鎮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振興示范路沿線整治、鄉村建設示范村和精品示范園建設等工程,推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5 結束語
“千萬工程\"對于改善人居環境、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實現農民增收富裕具有重要的意義,對安陽市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安陽市應該充分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環境優勢、經濟發展水平和歷史文化因素,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地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同時也應該注意到,在推進中國式農村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各項工作要堅持全局觀念,關乎農民的切身利益,從實際出發,勇于進行理論探索和實踐創新,打造中國式鄉村現代化的安陽實踐,實現鄉村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4-02-04(01).
[2]黃祖輝,傅琳琳.我國鄉村建設的關鍵與浙江“千萬工程\"啟示[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4-9,182.
[3]唐京華,陳宏彩.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鄉村振興的邏輯與路徑——以浙江\"千萬工程\"為例[J中國行政管理,2023(7):6-13.
[4]趙明富.從“千萬工程”到鄉村振興的演進邏輯與實踐路徑——以“聯合國人居獎\"獲得地浙江省安吉縣為例[J].中國農民合作社,2024(3):30-32.
[5]張博.“千萬工程\"經驗案例蘊含的時代特征、發展理念、推進機制和工作方法[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24(4):60-66.
[6]張瑞珍.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鄉村治理現代化的內在邏輯與實踐路徑:浙江“千萬工程\"的經驗思考[J山西農經,2024(14):176-178.
[7]李軍,張晏齊.“千萬工程\"經驗助推鄉村建設的歷史邏輯與實踐路徑[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24(2):16-26.
[8]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N]農民日報,2023-07-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