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科技的浪潮席卷全球,重塑著金融生態,同時也給檢察機關金融案件辦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資金穿透審查可以通過識別資金流動的真實意圖,防范與打擊洗錢、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
隨著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廣泛融入,金融服務變得日益便捷、高效,但也由此衍生出了更為復雜、隱秘的金融風險,尤其是洗錢和非法資金轉移等問題。在金融科技發展背景下,檢察機關在辦案中引入資金穿透審查以補充完善證據鏈,面臨不少機遇,也存在很多挑戰。
資金穿透審查是指通過技術手段對資金來源、流向、用途深入分析,透過表面現象追溯資金真實來源和用途的一系列措施,其目的是識別資金流動的真實意圖,防范與打擊洗錢、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
金融科技的創新為資金穿透審查提供了新的工具與視角,但其復雜性也增加了審查的難度,在一些缺乏有效監管的領域,容易淪為灰色資金的溫床。一方面,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資金穿透審查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借助智能化工具,審查人員能夠快速篩選出異常交易線索,鎖定目標對象,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審查精度。另一方面,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催生了大量的新型金融產品和服務,這無疑加大了資金穿透審查的難度。
因此,對金融科技的理解和掌握成為打擊金融領域違法犯罪的一大利器。例如,數字加密貨幣因具有高匿名性,成為犯罪組織利用和轉移資金的理想選擇。但區塊鏈技術、智能合約的透明性和不可篡改性,又為資金追蹤提供了可能。再如,海量數據的關聯分析與審查給檢察辦案帶來了新的挑戰,但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可以挖掘出隱藏在海量數據中的異常交易模式,以此進行法律監督建模,找到辦案規律,再從個案拓展至類案辦理,有效推動社會治理。
近年來,金融科技發展帶來的資金穿透審查的現實迫切性越來越高,檢察機關也在辦案中探索引入資金穿透審查以補充完善證據鏈。
在刑事司法實踐中,資金穿透審查通常遵循以下幾個步驟:第一,收集和分析證據。檢察機關會收集或要求偵查機關移送涉案資金的相關證據,包括銀行記錄、交易憑證、財務報表等,并進行詳細分析。第二,追蹤資金流向。通過對資金流向的追蹤,檢察機關可以揭示資金的來源和去向,以及資金在不同賬戶之間的轉移路徑、虛擬貨幣的實名落地等。第三,穿透虛假交易。在一些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可能會通過復雜的虛假交易來掩蓋資金的真實用途。資金穿透審查有助于揭露這些交易背后的真實意圖。第四,識別實際控制人。通過資金穿透審查,檢察機關可以識別出實際控制和操縱資金流動的個人或實體。
2022年12月,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了檢察機關懲治洗錢犯罪的典型案例——丁某環、朱某洗錢,鹿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收益案。
檢察機關審查認為,丁某環、朱某、鹿某三人采用虛構股權交易的方式掩飾、隱瞞上游犯罪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的來源和性質,其中,丁某環和朱某明知交易的股權來自非法集資犯罪,應當以洗錢罪追究刑事責任;鹿某知道或應當知道代持的公司股權來自非法集資犯罪所得的證據不足,但能夠證明其應當知道來自犯罪所得,應當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追究刑事責任。
這一案件的典型意義在于:一方面,對于資金交易復雜、電子數據海量的非法集資犯罪案件,檢察機關同步審查洗錢線索時,可以借鑒反洗錢大額交易監測、可疑交易分析等方法,對電子數據中有關大額資金流向及交易背景等,運用技術手段進行穿透式審查分析,并通過對電子數據與其他主客觀證據的比對,發現并證明犯罪。另一方面,股權交易是非法集資犯罪轉移、隱匿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常見方法,頻繁轉讓股權、虛假投資股權是洗錢的重要手段。檢察機關在審查非法集資資金去向時發現股權轉讓、股權投資等情況,要跟進審查股權交易人員之間的關系、股權交易價格、股權交易后的實際控制人等相關證據,判斷股權交易是否真實,從而發現洗錢犯罪線索,及時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面對金融科技的挑戰,實務部門積極向科技要戰力。如2024年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正式印發了《公安經偵部門資金數據分析成果轉化工作指引(試行)》,對相關工作程序和規范進行了明確,以解決執法實踐中的突出問題,進一步提升經偵辦案質效。上海檢察機關也開展了資金穿透審查的探索,國家重點計劃項目“金融檢察犯罪檢察辦案知識服務與資金電子數據證據審查關鍵技術研究”的研究成果在部分檢察院試點。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檢察院與復旦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培養檢察官運用大數據、智能化的思維和方法以及審查復雜經濟案件的能力。試點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案件辦理中為引導公安機關補充偵查和及時追贓挽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這樣的背景下,檢察技術中司法會計與電子數據工作的深度融合成為趨勢。電子數據檢驗鑒定可以幫助司法會計專家更準確地追蹤和分析財務交易背后的電子痕跡,而司法會計的專業知識則有助于理解和解讀這些數據在法律框架、日常經營中的含義。這種結合可以提高資金穿透審查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增強法庭上的證據效力。未來,這一結合有望在打擊金融犯罪、網絡詐騙、知識產權侵權等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資金穿透審查工作的開展并非易事,為了助力工作順利推進,檢察機關及相關單位應當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要堅持偵鑒分離。刑事案件辦理中,隨著電子數據相關證據越來越多,電子數據鑒定擴張趨勢明顯,對于資金穿透審查結果報告的證據屬性,理論界還存在不同的觀點。工作中如何防止“以鑒代偵”現象,保持偵鑒分離,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二要做好公檢協作。資金穿透審查工作中,偵查機關、檢察機關、技術支持機構等都有參與,需要做好偵查、審查與協作配合,以節約司法資源。
三要統一證據移交標準。資金穿透審查工作的開展依賴于原始電子數據的完整性,檢察機關要做好資金分析審查,偵查機關要移送賬戶流水、交易記錄等原始數據。雙方統一相關證據的移交、審查認定標準,尤為重要。
四要規范資金分析報告。報告中要詳述分析過程,明確分析結論屬于客觀事實還是分析人員的主觀判斷;對于依據分析工具、模型等形成的主觀判斷,要寫明判斷理由,詳述模型的算法邏輯,做到可追溯、可質證。
五要搭建專業辦案團隊。資金穿透審查工作的推進需要檢察官、司法會計、電子數據等專業人員共同參與,理清資金脈絡,在復核審計報告、及時追贓挽損、引導偵查、證據開示的釋法說理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編輯:張鈺梅" " zhangclaire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