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托艇駕駛涉及水上游樂安全,在享受駕駛樂趣的同時,務必要確保駕駛安全。一旦發生事故,較容易引發涉及眾多當事人的糾紛。
2023年7月20日下午,許某、彭某、李某、王某結伴前往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一處水域游玩,聽說該地有摩托艇游樂項目,遂決定到湖中“沖浪”。他們來到一經營摩托艇項目的碼頭處,分頭租用3艘駕駛摩托艇,其中彭某駕駛1臺摩托艇并搭載李某出游,許某、王某各自駕駛1艘摩托艇出游,2艘摩托艇分別歸屬于個人經營者孔某及某傳播公司所有。
傳播公司員工劉某證實稱,傳播公司的摩托艇停放在前述碼頭,由其負責出借事宜,其對該碼頭上停靠的摩托艇具有管理權。王某證實稱,許某與其二人駕駛摩托艇時均穿著摩托艇自帶的救生衣,但二人均無專業駕駛摩托艇的相關證件,駕駛摩托艇時也未有專業教練陪同操作。王某表示其有駕駛摩托艇的經驗,但許某系第一次駕駛摩托艇。
從碼頭出發后不久,一場意外發生了。當許某、王某駕駛的摩托艇突然發生碰撞,許某從摩托艇上掉入湖中。
最終,許某經搶救無效死亡,醫療費共計3004.4元。
相關證據顯示,傳播公司于2023年6月起在前述碼頭施工,案涉事故發生時碼頭仍在施工中。某中心在案涉事發區域岸邊裝有防護欄,設置有“禁止下湖游泳”“水深危險”“禁止一切私自水上娛樂活動”“未經允許嚴禁私自下湖,違者后果自負”等警示牌。
事發后次日,王某、彭某、李某3人與死者許某母親李某甲就賠償達成調解協議,約定由王某等3人一次性補償李某甲一方因許某死亡導致的損失合計20萬元,李某甲聲明不再追究王某等3人的一切法律責任。協議簽訂后,彭某、李某、王某均已履行約定的補償義務。
事發后,李某甲以河南某文化旅游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旅游集團”)、某中心、周口市淮陽區某公園保護站(以下簡稱“保護站”)、傳播公司、劉某、孔某為共同被告,向周口市淮陽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淮陽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六被告賠償其因許某死亡造成的醫療費、死亡賠償金、精神撫慰金、被撫養人生活費、喪葬費等損失共1100447.9元。
經查,周口市淮陽區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某有限公司”)由旅游集團100%控股。2023年9月,某有限公司(甲方)與傳播公司(乙方)簽訂前述碼頭水上運動基地的合作協議(以下簡稱“案涉協議”),約定由甲方承包經營乙方在指定區域內經營水上運動項目,承包經營期限為3年;具體合作方式是甲方負責提供場地,乙方負責提供設備、籌措資金、項目運營等具體事項,所有經營收入由雙方按40%和60%的比例分成;乙方應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并提供安全防范所必要的設施及配件,否則產生的一切安全事故責任由乙方承擔。
淮陽法院經審理,認定李某甲主張的合理損失為1088923.9元,淮陽法院同時酌情認定傳播公司應承擔李某甲10%的賠償責任,即108892.39元。
淮陽法院經審理認為,本案中,案涉碼頭由傳播公司施工,傳播公司與某有限公司簽訂的前述案涉協議中,未約定施工過程中湖面管理人,因案涉事故發生在傳播公司施工過程中,該公司應具有案涉湖面的管理義務。再者,傳播公司工作人員劉某私自將案涉碼頭的摩托艇出借給他人,出借后的摩托艇發生事故造成許某死亡,傳播公司對案涉湖面及涉案碼頭摩托艇具有監管不力的過錯責任,對許某的死亡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許某作為一名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在既無駕駛摩托艇的相關證件,又無專業教練陪同操作,也無駕駛摩托艇經驗的情況下,借用他人的摩托艇進行高危娛樂活動,其應對自己行為的危險性有一定認知,現許某駕駛摩托艇發生事故導致自己死亡,許某自身應承擔一定責任。
淮陽法院認為,某中心在案涉事發區域岸邊裝有防護欄,設置有相關警示牌;保護站的主要職責并不包括對水上娛樂項目的監管;旅游集團、劉某、孔某均不是案涉負有安全保障義務的主體,遂認定某中心、保護站、旅游集團、劉某、孔某無需承擔責任。
2024年6月,淮陽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傳播公司于判決生效后10日內賠償李某甲108892.39元;駁回李某甲的其他訴訟請求。
一審宣判后,原告李某甲及被告傳播公司均不服,遂提起上訴。
河南省周口市人民法院經審理,將本案二審爭議焦點歸納為:本案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主體應如何確定,責任比例劃分應如何確定,一審判決認定是否適當。
根據民法典,本案屬于因第三人行為造成許某死亡而引起的安全保障義務糾紛,第三人于事故發生第二日已與李某甲達成賠償協議,第三人已對李某甲進行賠償,本案中經營者、管理者或者組織者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公安機關詢問筆錄顯示,許某與王某所駕駛的摩托艇其中一艘是向孔某所借,另一艘是向傳播公司工作人員劉某所借,詢問內容并未顯示許某等人就在碼頭駕駛摩托艇向有關管理部門購買門票,李某甲并未提交充分證據證明摩托艇項目進行了商業運營,而劉某出借的摩托艇屬于傳播公司且是案涉碼頭的施工方,該公司對于摩托艇具有管理義務,對于其施工區域也具有安全保障義務,故而一審判決傳播公司承擔賠償責任并無不當。
李某甲起訴先后多次申請追加被告,但李某甲并未提交充分證據證明摩托艇項目進行了商業運營,也并未提交充分證據證明某中心、保護站等主體屬于經營場所、公共場所的經營者、管理者且未盡安全保障義務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李某甲起訴要求多個主體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并無法律依據。
關于賠償比例問題。本案事故直接原因是李某甲之子許某與第三人王某所駕駛的摩托艇相撞引起。許某、王某均不具有駕駛摩托艇資格,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應當知曉駕駛摩托艇具有危險性,對于事故的發生許某、王某具有直接責任,第三人作為侵權責任主體已對許某承擔了賠償責任。作為傳播公司應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許某、王某駕駛的摩托艇系借用的,但相關方提供摩托艇并非必然產生事故,一審根據本案情況認定傳播公司承擔10%的責任并無不當。
2024年11月14日,周口中院對外公布本案二審判決結果: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判決已生效。
(本文謝絕轉載)
編輯:張宏羽" " zhanghongyuchn@hotmail.com
在景區駕駛摩托艇一旦發生安全事故,當事方起訴到法院,經常會涉及多個訴訟主體,法律關系十分復雜。承擔安全保障責任的前提是對有關公共場所具有管理義務。本案一二審法院在綜合評判各被告是否具有安全保障責任的基礎上,認定傳播公司對案涉湖面及涉案碼頭摩托艇具有監管不力的過錯責任,并結合其過錯程度判決,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這是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