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后,小學數學教學愈發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貨幣可以用來購買商品。人民幣是我國的傳統通用貨幣,正確認識人民幣,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貨幣意識與價值觀念,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
項目式學習是當前較為流行的一種生活化、動態化的學習方法,它能夠引導學生發揮自主能動性,通過學習實踐解決現實問題,具有一定的教學優勢與價值。本文依據小學數學課程要求與學生實際情況,以生活為導向開展項目式學習法的教學實踐。
一、“認識人民幣”項目式學習的重要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與科技的不斷發展,紙幣、硬幣等人民幣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電子支付成為一種人們常用的支付手段。這種現代化支付方式大大提高了交易的速度,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們的物價觀念,很多小學生更是對貨幣缺乏必要的了解。
項目式學習法以學生為主體,基于真實的生活情境(生活問題)設計項目主題,圍繞項目主題開展各種探究與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主動思考、探究、解決問題,實現知識技能、思想意識、文化素養等多方面的提升與發展。在如今人民幣意識淡化的背景下,本文結合小學數學“認識人民幣”這部分相關內容,立足學生的真實生活與經驗,開展生活導向下的項目式學習教學實踐,幫助學生正確認知貨幣,樹立良好價值觀念,實現健康生活與成長。
二、教學準備
“認識人民幣\"項目主題教學課件(內含有關人民幣的照片、相關理論知識、趣味故事、場景問題等教學內容)裝有不同金額人民幣的信封、購物場景所需的小商品、小錦囊與人民幣等。
三、教學目標
1.認識到人民幣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樹立良好的貨幣觀念;通過了解人民幣的不同種類、外形特點和不同幣值,能夠認識和區分不同的人民幣。
2.加強對人民幣金額的感知,認識人民幣的大小關系與換算方法,學會比較人民幣元、角、分之間的大小比較和換算應用。
3.能夠通過自主計算、合作探究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有關人民幣的應用問題,提高對人民幣的實際應用與換算能力,提升自身學科核心素養。
四、“認識人民幣”項目式學習的教學過程
(一)情境教學,初步建立知識體系
真實情境是項目學習的基本前提。數學是一門兼具理論性與實用性的學科,它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教師可通過引人生活化的真實情境,引導學生一步步走進人民幣的世界。
1.認識人民幣
師:同學們,我們的出行、旅游、購物等都離不開一樣東西,我們能用它獲取食物和水,得到各種服務。大家想一想,這樣東西是什么呢?
生:是錢!
師:沒錯,我們平時用來買東西的錢,便是貨幣。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法定貨幣,中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除了紀念用的貨幣外,人民幣分為硬幣和紙幣兩種。我們目前所使用的是第五套人民幣。那么,這之前的人民幣是什么樣子的呢?大家在家里見過之前版本的人民幣嗎?
(學生有的點頭,有的搖頭)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欣賞一下不同的人民幣。
教師使用多媒體播放人民幣的變化過程,幫助學生初步認識貨幣的特征。隨后,教師展示現行第五套人民幣的照片,讓學生依次觀察100元、50元、10元等紙幣,以及1元、5角、1角等硬幣的外形特點,并互相分享討論。
通過認真的觀察、分享與討論,學生知道了人民幣所具有的關鍵特征:紙幣正面有毛澤東主席的頭像;背面上印著諸如泰山、西湖三潭印月、桂林山水、人民大會堂等獨特的景色;而硬幣背面則是花卉圖案(1元為菊花、5角為荷花、1角為蘭花)。此外,人民幣上也有防偽標識、盲文·…
2.辨識人民幣
師:通過剛剛的觀察,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人民幣的特征了。今天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些信封(拿出信封展示),大家猜一猜里面裝著什么。
生:人民幣!
師:不錯,老師在里面裝了不同金額的人民幣。接下來我們一起玩個游戲,猜一猜信封中都有哪些人民幣吧!
隨后,教師打開其中的一個信封,展示人民幣的一角。
師:能猜出這是多少面值的人民幣嗎?
生1:10元的人民幣!
教師再次展示另一張人民幣的一角,這時又有學生很快說出了答案。
師:同學們反應真迅速呀!每一次說答案又快又準,真聰明。有誰能分享一下自己是怎么辨認出人民幣的嗎?
生1:人民幣的顏色都不一樣,我是看顏色認出來的。
生2:也可以看上面的圖案。
師:沒錯,正如剛剛我們所學習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幣上面的漢字、數字、顏色和圖案都不一樣。我們平時使用人民幣的時候,可以按照這幾個特征進行區分。此外,它們的大小也不一樣,面值大的,往往面積也更大一些。
(聽完教師的話,學生紛紛點頭表示明白)
(教學評析:在課堂教學起始環節,教師先是利用生活常識引出人民幣這一內容,再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有關人民幣的介紹視頻,帶領學生在視聽體驗中認識不同時期的人民幣;最后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現行人民幣的照片,以互動討論、猜幣游戲等活動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幫助學生認識人民幣的外形特點,為之后的深度學習做準備。)
(二)問題教學,加強學生的理解運用
項目式學習需要教師通過創造真實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而問題教學則需要教師利用各種驅動性問題,一步步引導學生深入感知數學知識,理解數學內涵,由“表層知識感知\"轉為“內在理解運用”,實現深度學習。因此,在本課中,教師結合生活實際,漸進提出了各種驅動性問題,引導學生展開了深入的思考與探索。
1.觀察金額大小
教師繼續在多媒體上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幣照片,引導學生思考。
師:接下來大家再看看這些人民幣—1元、2元、5元、1角、2角等,大家仔細觀察一下,能發現什么問題嗎?
生1:這些人民幣有1元、5元、1角、5角的,但是為什么沒有3元、4元、3角、4角的金額呢?
生2:這個我知道,因為沒有的這些金額可以用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加起來。如5元加1元就是6元,或者6張1元的也可以
師:同學們說得太好了!人民幣這樣的金額設計,一方面是為了減少使用或運送人民幣時的壓力,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簡化計算,便于交易。那么,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用到元、角、分三種人民幣,具體要怎么使用呢?大家跟著老師一起學習一下吧。
2.學習換算知識
為了進一步幫助學生掌握人民幣元、角、分之間的大小換算,了解人民幣的使用方法,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出示如下簡單換算題、比大小題。
換算:1元
角、1角
分,等等。
比大小:3元30角、1元6角、2角30分,等等。
師:同學們看這里,人民幣的元、角、分該怎樣進行換算呢?1元等于多少角?1角等于多少分?有哪
位同學知道嗎?
生1:我知道。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
師:回答正確!元、角、分之間的換算,和我們進行數學計算時一樣,都是十進制。所以,1元、1角、1分,誰大誰小呢?
生2:1元最大,然后是1角、1分。
師:說得不錯,看來大家都很聰明呀!那我們再來比大小:3元30角。剛剛我們知道了1元等于10角,那3元等于多少角呢?
生1:3元就是 10×3=30,30 角,這道題的答案是相等。
師:這位同學反應真快!答案正確!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發現:學生的生活經驗與認知水平是存在一定差異的,有的學生在生活中用人民幣買過東西,有的學生則沒有這樣的經歷。對此,為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真正掌握知識,教師在學生回答完一系列問題之后,可再次對這些知識進行詳細講解,以鞏固學生所學,同時告知學生:相同金額的紙幣和硬幣,其購買力是一樣的,在日常生活中兩者可以通用。
(教學評析: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循序漸進、步步深入的問題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圍繞一個個問題進行深入的學習、思考與探究,掌握有關人民幣的大小關系與換算知識,實現了對人民幣相關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三)實踐教學,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在課堂教學中,學習與實踐相輔相成,才能實現“高效 + 高質\"的整體提升與發展,達成“學以致用\"的最終目標。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教師應立足“認識人民幣”的相關教學內容,開展多種生活化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強化知識運用,提高實踐能力,提升核心素養。
1.探索趣味故事
在基于問題對學生進行一步步的換算知識教學后,教師又通過一個與購物相關的趣味卡通故事,幫助學生將課堂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師: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又獲得了更多知識。
接下來,老師要給大家講一個有關兩只小熊的趣味故事,大家想不想聽呢?
生:想!
師:森林里有兩只一黑一白的可愛小熊,一天,小白熊用5元錢換走了小黑熊的30角,高高興興地去買了1瓶飲料和2根棒棒糖,等它回來之后,卻發現小黑熊用5元錢買了1瓶飲料、2根棒棒糖,還有1袋餅干和2塊泡泡糖,比它買的還要多!小白熊哇的一聲哭了起來,引來了小鳥。小鳥聽完它的講述,哈哈大笑著為它解釋起來。大家知道小鳥是如何解釋的嗎?
生1:1元等于10角,5元等于50角。
生2:對呀,50角比30角要多,肯定買的東西也多!小白熊真笨呀!
聽完這個故事,大家都笑了起來。
2.模擬購物場景
教師通過模擬現實購物場景,讓學生進行計算,再解決現實問題。
教師為學生展示場景:小明喜歡看書,這天,他帶著50元來到書店,書店中有以下課外讀物:《科幻世界》(25元)、《我是小畫家》(10元)《漫畫連連看》(17元)《十萬個為什么》20元)。如果只能買3本,他可以買哪3本呢?
針對這一開放性問題,教師將學生分為兩人一組進行討論,并寫出答案。然后教師抽取幾個小組回答。最后全班同學進行總結,得出所有可行的購買方案。
3.開展購物活動
由于人民幣有多種面值,學生在實際購物活動中也往往有著多種支付方式。教師通過開展“買一買,賣一賣\"的購物活動,引導學生自由探索購物支付方式的奧妙,進一步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實踐能力。
師:同學們,老師的“小櫥窗”里現在有這些商品:6角8分的棒棒糖、1元2角的鉛筆、4元1角的修正帶。另外,老師這里還有1元(紙幣與硬幣)5角(紙幣與硬幣)1角(紙幣與硬幣)1分硬幣等各種人民幣,請問在不找錢的情況下,怎么支付?
生:是要買下全部東西嗎?
師:誰上來擺一擺需要支付的錢?至于他買了哪些東西,一部分還是全部,還需要臺下的同學動腦筋猜一猜。
緊接著,教師隨機抽取幾名學生上臺進行操作,等他們擺放完畢之后,臺下的學生再仔細觀察,并舉手提出自己的猜想與計算過程。隨后,擺放的學生公布正確答案。
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能夠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感悟,活用換算知識,拓展數學思維,實現對人民幣支付知識的良好遷移與運用。
4.玩購物游戲
師:經過剛剛的購物操作,相信同學們又有了新的理解。接下來,老師要把這個小櫥窗轉讓給同學們。在轉讓之前,老師有個小問題要考大家。
(教師先拿出三個紅色的小錦囊,又拿出一個精美的作業本,然后遮住了售價標簽)
師:這三個小錦囊有作業本售價提示,我們一起來看看。
教師打開錦囊,里面分別裝著一張紙條:價格在2元2角到3元之間;有2張紙幣與1枚硬幣;2張紙幣是一樣的。
師:根據提示,誰能猜出作業本的售價呢?
生1:“2元到3元,2張紙幣一樣”,說明是1元紙幣。
生2:“有一個硬幣,還大于2角”,那應該是5角!
生3:所以作業本的售價是2元5角!
師(鼓掌表揚):同學們分析得非常好,答案正確!既然大家這么厲害,那這個小櫥窗就給大家了。有想當小顧客、售貨員的嗎?一起來玩購物游戲吧!
(學生對游戲活動都十分感興趣,聽了老師的話,他們紛紛舉手表示自己想參加)
教師再次隨機抽取幾名學生上臺參與角色扮演式的購物游戲。在這樣活潑、自由、開放的游戲氛圍中,有的學生快速選好了商品并計算出了價格;而有的學生則稍慢些,還出現了一些錯誤,但最終他們還是通過思考,運用課堂所學知識自主解決了購物問題。
(教學評析:教師利用探索趣味故事、模擬購物場景、開展購物活動等方式展開實踐教學,打破了學生的固化思維,促使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積極性,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在互幫互助中進一步加深了對人民幣相關知識的理解,并以此為基礎解決了實際問題,實現了自身知識運用能力及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
五、總結與反思
項目式學習法強調將課堂知識與生活情境相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實際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本課教學實踐中,教師選取“認識人民幣”一課作為項自學習主題,從學生生活人手,充分利用項目式學習法能融合情境、圍繞問題、貫徹實踐的教學優勢,開展各種各樣的教學與項目實踐活動。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逐漸形成了主動參與并深入學習的意識,并不斷在知識探索、實踐探究、交流互評中切實學習到了不同金額人民幣的外形特點、大小關系、換算技巧與使用方法等相關知識,還能對其加以良好的運用,為以后的生活實踐和進一步學習奠定了良好基礎。
在本次教學中,教師關注到了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對學生進行了針對性的指導,力求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所進步與提升。但經過一系列反思后,也發現了以下不足:教師在教學指導時雖考慮到了個人差異,但由于時間有限,沒有針對他們存在的問題進行一對一的實踐提升教學。
在之后的教學中,教師還需優化課堂時間分配,簡化前期導入流程,集中精力開展更具針對性的實踐教學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教學過程中解決自身問題,鞏固自身經驗,實現學有所獲。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第二實驗小學)
編輯:蔚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