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發布以來取得了較大成就,有效帶動了西南沿線地區發展。無論是交通項目建設,還是貨物運輸服務,西北地區同西南地區存在明顯的差距,“南熱北冷”趨勢愈加凸顯。未來西部陸海新通道要帶領西部地區進一步實現高水平開放,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需南北齊飛。西北地區要真正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需尋求新的政策空間。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西部陸海走廊”的提出,鋪劃了“西部陸海新通道”北延的主要通路。
一、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成效顯著,但南北差異愈發明顯
(一)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顯著促進了西南沿線地區對外開放發展
《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指出,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對于充分發揮西部地區連接“一帶”和“一路”的紐帶作用、深化陸海雙向開放、強化措施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規劃》實施以來,“通道+樞紐+網絡”現代物流體系加快完善,通道沿線的重慶、成都、貴陽、南寧、昆明等中心城市產業聚集能力和人口吸引力顯著增強,經濟增速普遍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地區對東盟10國進出口額,從2019年的6916億元人民幣提高到2022年的8817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率達8.91%。同時,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省(區、市)經廣西口岸進出口貿易總額從2019年的3447.8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6067.8億元,年均增長15.2%。
(二)西北地區未進入西部陸海新通道核心覆蓋區范圍,與西南地區差距逐漸凸顯
雖然《規劃》明確了“加強西南、西北骨干通道銜接”“通過通道建設密切西北與西南地區的聯系”,但是西北地區未進入規劃中主通道、重要樞紐和核心覆蓋區的范圍,而僅列為“輻射延展帶”。2021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十四五”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建設實施方案》和2021年12月交通運輸部印發的《西部陸海新通道“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方案》都延續了這一思路。
由于在《規劃》中的“輻射延展帶”地位,除西寧至成都鐵路被納入通道內聯外延重點工程外,西北地區并未獲得同西南地區相當的項目和政策支持。從運輸服務的市場表現來看,西北同西南的差距更為顯著。2022年,西北地區總共開行陸海新通道班列466列,西南地區僅重慶2021年就開行2553余列。從西部各省區市2010—2022年對外經貿合作進出口總額數據看,重慶、四川、貴州、廣西、云南五地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約37%,其中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運營組織中心的重慶年均增長達74%;新疆、甘肅、寧夏、青海、內蒙古五地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約8.6%。西北地區(除陜西外)城市樞紐功能面臨弱化風險,經濟實力相對下降。
二、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北延具有多重意義
(一)有利于進一步密切西北與西南地區經濟產業聯系
西部陸海新通道是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戰略通道,重點之一就是通過通道建設密切西北與西南地區的聯系,促進產業合理布局和轉型升級,使西部陸海新通道成為推動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當前無論是交通項目建設,還是貨物運輸服務,西北地區同西南地區存在明顯的差距,“南熱北冷”趨勢愈加顯著。為此,西北多個省份呼吁進一步優化西部陸海新通道主通道布局,通過主通道的北延覆蓋西北省區,使新通道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南北貫通。從空間布局上看,西部陸海新通道是我國西部地區通向東盟國家和歐洲國家最便捷的通道,對于我國西北地區而言增加了一條南向出海通道。如,甘肅省進出口貨物通過廣西北部灣出海直達新加坡航線,與從連云港入海相比,時間約減少5天,海運路程減少一半以上。因此,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北延,對于連接蘭西、寧夏沿黃、成渝、北部灣等西部重點經濟區域,建立我國重要的南北商貿物流大通道具有重要意義。
(二)有利于更好發揮中歐、中亞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雙向聯通功能
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北延,形成縱貫我國西北和西南地區的大通道,能夠更好有機銜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加強中國—中南半島、孟中印緬、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西亞等國際經濟走廊的聯系互動,使西部陸海新通道成為促進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橋梁和紐帶。一方面,通過中歐、中亞回程班列將糧食、食用油、肉類等農副產品和木材等原材料經由阿拉山口口岸、霍爾果斯口岸進行輸入,沿亞歐大陸橋鐵路通道將貨物運輸至甘肅蘭州等地,并在保稅區內對貨物進行加工處理,經由蘭渝鐵路運輸至我國西南地區,并可再經由長江黃金水道運輸將貨物發往長江沿岸腹地實現貨物分銷,或直達欽州連接海運,將貨物出口到東南亞等地區;另一方面,還可以將廣西、貴州等西南省區以及東南亞進出中亞、中歐的貨物在蘭州等地進行集結,通過中亞、中歐國際貨運班列進行發運,從而實現東部、南部貨物通過中亞、中歐國際貨運班列向西出口,進一步凸顯和提升我國西北地區在南北和東西國際物流大通道上的戰略節點作用。
(三)有利于協同推進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西部陸海走廊戰略布局實施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在優化國家綜合立體交通布局中提出了加快構建“6軸7廊8通道”的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作為主骨架“7廊”之一的西部陸海走廊包括兩條路徑。一條路徑由西寧經蘭州、成都、重慶、貴陽、南寧、湛江至三亞。另一條路徑由甘其毛都經銀川、寶雞、重慶、畢節、百色至南寧。“西部陸海走廊”的提出可看作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重要成果之一。以前的物流通道是依托既有交通規劃中的交通通道,對貨運流量突出的部分通道進行整合設計形成。從西部陸海新通道到西部陸海走廊,標志著從一條貨運物流通道轉化為客貨兼顧的綜合交通大通道。
總之,“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北延,有助于發揮新通道對西北地區開發開放的引領帶動作用。從國家和西南地區角度看,西部陸海新通道借助西部陸海走廊建設實現北延目標是現實可行的;從西北地區角度看,西部陸海走廊的建設,有助于西北地區加快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
三、西部陸海新通道北延的基本思路與建議
《規劃》明確了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重心在西南地區,但也保留了“南北貫通”的出口,提出了“強化主通道與西北地區綜合運輸通道的銜接,聯通蘭州、西寧、烏魯木齊、西安、銀川等西北重要城市”。當前應按照黨的二十大報告所提出的“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要求,未雨綢繆,盡快研究明確西部陸海新通道北延的思路與路徑。
(一)發揮多路徑優勢實現對西北省區的通道覆蓋
在西南地區,西部陸海走廊的兩條路徑同新通道的三條主通道是基本一致的;在西北地區,西部陸海走廊則為西部陸海新通道北延和輻射西部省區鋪劃了基本通路,兩條路徑覆蓋了西北大多省份。其中路徑1經過青海、甘肅,路徑2經過內蒙古、寧夏、陜西等省區。利用走廊的兩條路徑,基本可實現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北延與南北貫通。
(二)建立蒙俄與東盟國家擴大對外開放的雙向新通路
西部陸海走廊路徑2通過甘其毛都、二連浩特,實現了與中蒙俄國際運輸通道的連接。沿著這條路徑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北延,可使新通道成為聯系蒙俄兩國與東盟國家的紐帶,從而擴大了“一帶一路”的陸海聯動范圍。我國西部許多省區同蒙古、俄羅斯之間貨物交流可以轉變當前通過滿洲里、阿拉山口出境或者經東部港口海運的繞道運輸,從而強化西部地區在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中的地緣優勢。
(三)調整新通道布局加強西北省區同成渝的交通聯系
結合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北延和西部陸海走廊的兩條路徑,優化調整主通道、重要樞紐、核心覆蓋區的整體布局。一方面,把蘭州、西寧、烏魯木齊、西安、銀川等西北重要城市納入;另一方面,進一步強化成渝中心城市對整個西部地區的帶動作用。建議西北各省區在交通規劃布局上加強同成渝雙城經濟圈的南向對接,密切西北與西南地區的交通聯系。
(四)提升西部陸海走廊西北段在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建設中的優先級
2022年財政部、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的《關于支持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的通知》指出,優先選擇位于大陸橋走廊、西部陸海走廊等涉及西部地區走廊、沿邊通道上的樞紐城市。西安和銀川、蘭州和西寧、烏魯木齊(含兵團相關師市)入圍第二批城市名單。建議在未來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建設中,提升西部陸海走廊西北段項目安排的優先級,為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北延進程提供基礎支撐。◆
(作者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運輸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