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募投項目的環境效益信息是識別綠色債券的關鍵依據。建立科學、標準化的綠色債券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標體系,對于踐行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市場健康發展、提升我國綠色債券的國際認可度等具有重要意義。基于相關實踐,我國已發布兼具國際視野與中國特色的綠色債券信息披露行業標準,其具有客觀量化、簡潔易用、兼容國內外標準、可行性較高等優勢。下一步,需要市場各方共同推進相關行業標準的廣泛應用,以共同推動綠色金融環境效益信息披露規范化,不斷提升我國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關鍵詞:綠色債券 環境效益 信息披露 行業標準
綠色債券信息披露行業標準建設的重要意義
綠色債券區別于一般債券的核心在于募集資金用途的綠色屬性,而識別綠色屬性的關鍵依據來自債券的環境效益信息披露。然而,囿于相關規則及行業標準規范缺失,環境效益信息披露一度呈現質量參差不齊、內容缺乏可比性等問題。建立科學、標準化的綠色債券環境效益信息披露(以下簡稱“綠債環境信披”)指標體系,以高質量的信息披露推動綠色債券市場健康發展,對推動綠色債券發展而言必要且迫切。
一是建立綠債環境信披行業標準,是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的踐行。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構建全面反映各類環境目標的綠債環境信披行業標準,可促進綠色債券市場更加高質高效地支持國家綠色發展和“雙碳”目標的實現。
二是在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注冊制改革背景下,提高綠債環境信披質量已成為推動綠色債券市場健康發展的關鍵環節。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主管部門陸續出臺政策文件,要求綠色債券發行人披露募集資金的環境效益。但是,對于募集資金所投綠色項目應披露具體環境效益指標的名稱、定義及單位等,尚未建立統一的標準規范,信息披露質量亟待提升。
三是強化綠債環境信披已成為提升我國綠色債券市場國際認可度的重要抓手。在我國綠色債券市場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國際市場對國內綠色債券市場提出“洗綠”“漂綠”的質疑。為進一步提升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的國際認可度,亟須構建規范化的標準體系和集中的數據披露平臺,促進我國綠色債券環境效益信息有效披露。
四是構建綠債環境信披標準,可以滿足國際綠色金融市場的迫切需求。目前,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ISO 14030系列標準已對綠色債券的認定、項目分類、驗證作出規范,但并未建立發行前和存續期綠債環境信披標準。在ISO TC68已發布和在研標準中,尚缺乏綠色債券信息披露相關標準。全球市場迫切需要一套統一、規范、科學、完善的綠債環境信披指標體系,以提高相關工作的透明度和綠色債券發行人可信度,提高綠色投資者投資綠色債券的熱情,促進國際綠色債券市場的發展與交流。
構建兼具國際視野與中國特色的綠色債券信息披露行業標準
(一)行業標準的主要內容
基于綠債環境信披實踐,我國已研究總結出一套普遍適用于綠色債券領域的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標體系。基于對我國綠色債券市場信息披露實踐情況的全面總結和提煉,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央結算公司”)設計了綠債環境信披指標體系,優化形成面向205個細分綠色項目的47個環境效益指標,并創新性地為每個項目設計了必填指標和選填指標。
2024年12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正式發布金融行業標準《綠色債券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標體系》(JR/T0322—2024)(以下簡稱“綠債環境信披行標”)。該標準由全國金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管理,中央結算公司提出并負責起草,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政策研究司、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債券監管司、生態環境部綜合司等23家部委司局、同業及市場機構參與起草完成,是綠色債券領域首個金融行業標準,填補了綠色金融領域的行業標準空白,具有國際領先性。該行業標準實現了分項目系統量化綠色債券募集資金的環境效益,對全面、系統量化綠色債券的環境貢獻起到重要作用,實現了綠債環境信披標準制定的重大突破。
綠債環境信披行標致力于構建一套國內外適用的綠債環境信披指標體系,主要包括四方面內容。一是術語。涵蓋綠色債券、環境效益、綠色項目和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標體系的術語和定義。二是環境效益指標要素。該標準將環境效益指標分為定量類指標和定性類指標,其中,定量類指標又分為降碳類指標、減污類指標、資源循環利用類指標、擴綠類指標和其他定量類指標。標準對每一個環境效益指標的中英文名稱、編碼、定義、單位、數據類型等情況均進行了闡述說明。三是編碼說明。該標準采用線分類法和層次編碼法,對綠色項目和環境效益指標分別進行編碼。四是指標體系。該標準為綠色債券每一個綠色項目都設計了一組體現其環境效益特點的必填指標和選填指標。必填指標是該類別項目最具代表性的環境效益指標,選填指標是該類別項目可能產生的其他環境效益指標。綠色項目指標與環境效益指標共同構成指標體系。
(二)行業標準的優勢
綠債環境信披行標全面反映綠色項目環境效益,具有客觀量化、簡潔易用、兼容國內外標準、可行性較高等優勢。
一是客觀量化。該標準結合行業發展規律、重大政策規劃、最新業務實踐,根據不同行業的實際環境效益特征,在指標設計上堅持定量與定性相結合,以定量指標為主,以全面、客觀反映綠色項目的環境效益信息。
二是簡潔易用。該標準區分必填指標和選填指標,一般必填指標不超過5個,選填指標不超過10個。在盡量體現綠色項目最關鍵環境效益信息的同時,降低信息披露的難度,提高信息披露的便利度。
三是兼容國內外標準。該標準與我國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綠色債券存續期信息披露指南》、國際資本市場協會《環境效益報告統一框架》等國內外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標保持兼容,實現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標準的融合統一,具有全球推廣應用價值。
四是可行性較高。有研究對我國2024年發行的綠債環境信披情況進行分析,發現接近87%的綠色債券披露了環境效益信息,其使用的環境效益指標與基于綠債環境信披行標的重合度平均超過60%1。這說明該標準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可操作性,可循序漸進推進該標準的廣泛應用。
(三)行業標準的主要作用
綠債環境信披行標對進一步推動綠債環境信披的可測量、可報告和可核查具有重大意義,已得到主管部門和監管機構、發行人、投資者及第三方認證機構的廣泛認可。
對主管部門和監管機構而言,其可參考綠債環境信披行標對金融機構的相關情況進行考核評價,據此披露的信息可以為制定和完善綠色債券相關政策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持。
對發行人而言,綠債環境信披行標可有效降低發行成本,量化展示其募投項目對生態環境的實際貢獻,提升其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增強其在市場中的信譽和公信力。根據中債綠色低碳轉型債券數據庫、中債DQ數據庫的統計數據,相較于未完整披露的綠色債券,依據行業標準進行披露的綠色債券融資成本平均低8BP。
對投資者而言,綠債環境信披行標有助于降低甄別成本,精準高效進行綠色債券投資決策,促使資金更多投向環境效益更加顯著的項目,有效防范潛在的“洗綠”“漂綠”風險。
對第三方認證機構而言,其可參考綠債環境信披行標開展環境效益的評估認證,提高信息披露評估工作的質量和一致性。
(四)行業標準的應用
目前,綠債環境信披行標已經在多領域廣泛應用,持續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一是打造綠色低碳轉型債券數據庫。中央結算公司按照綠債環境信披行標的信息披露要求,打造了國際首個集中展示綠色債券環境效益信息數據的數據庫——中債綠色低碳轉型債券數據庫,系統展示綠色債券、轉型債券及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募集資金的環境貢獻,為市場提供量化的環境效益數據參考。該數據庫實現了境內外人民幣綠色債券全生命周期環境效益情況的全覆蓋,涵蓋境內外1000余家發行人,債券總數達6000余只,發行總規模超過12萬億元,募集資金投向150多個綠色行業。該數據庫功能豐富,用戶可一站式查詢債券發行和存續期數據,便捷測算債券或貸款投向綠色項目的環境效益,并進行統計分析等操作。此外,中央結算公司基于國內外已有的測算公式,針對綠色細分行業制定了環境效益指標測算方法,邀請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等第三方專業機構參與論證。相關測算方法為市場提供了統一的測算方法參考,并已嵌入中債綠色低碳轉型債券數據庫,以供市場參與者
使用。
二是推動行業標準在地方落地應用。2024年,基于行業標準的信息披露指標體系,中央結算公司牽頭制定的深圳地方標準《金融機構綠色投融資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標要求》落地實施,在全國率先將環境效益指標體系應用于全類金融機構的綠色投融資活動,商業銀行、信托公司、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積極參照標準進行信息披露。同時,全國首個粵港澳大灣區綠色債券團體標準《粵港澳大灣區綠色債券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標規范》發布并實施,多家商業銀行、評估認證機構、資管機構承諾參照披露。
三是推動綠債環境信披行標在其他金融產品體系中的推廣應用。中央結算公司積極推動行業標準的應用拓展到各類綠色金融產品的環境效益信息披露中,包括綠色信貸、綠色股票,以及以綠色金融產品為投資標的的資管產品等,以期實現綠色金融體系底層邏輯的貫通和綠色金融產品間的無縫銜接。
對下一步工作的建議
一是持續跟蹤綠色金融行業標準的應用情況,推動我國行業標準與國際標準互認。中央結算公司正積極推動綠債環境信披行標在國際綠色金融領域的應用,推動綠色金融行業標準在國際組織中、國際金融活動等領域達成廣泛共識,并形成國際標準,助力跨境綠色資本流動,提升我國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國際影響力。建議監管層強化金融機構環境效益信息披露要求,要求金融機構參考綠色金融行業標準進行披露。
二是加強轉型金融信息披露的研究,推動轉型金融規范化發展。中央結算公司正持續開展轉型債券環境效益信息披露研究,并結合地方轉型金融目錄編制了指標體系。建議進一步拓展轉型債券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標體系應用的廣度和
深度。
三是探索應用“發行人付費、投資者選擇”模式選聘評估認證機構,開展綠色審計。該模式有利于阻隔發行人與評估認證機構之間的直接利益關聯,促使中介機構更為客觀、中立地開展盡職調查并出具意見,提升認證結果的有效性和公允性,同時有助于打造評估認證機構市場的良性競爭環境。
2025年,金融監管總局辦公廳、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印發《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其中明確提出,銀行保險機構要逐步建立完善信息披露機制。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仍在起步階段,未來仍需要市場各方共同推進綠債環境信披行標的廣泛應用,以共同推動綠色金融環境效益信息披露規范化,為建設美麗中國、共創美好未來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