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蛇年春節,是中國春節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后的首個“非遺版”春節。這個寒假,北京財貿職業學院旅游與藝術學院的一群大學生,奔赴北京市平谷區丫髻山,充分發揮學院專業和資源優勢,用創意與技藝,為古老的丫髻山非遺廟會注入全新的活力。

出發前往丫髻山前,實踐團的同學們就對丫髻山非遺廟會進行了深入的資料搜集。位于北京市平谷區劉家店鎮域北部的丫髻山,山勢巍峨,雙峰聳立,因形似古代女子的發髻,故得名“丫髻山”,素有“近畿福地”“北方泰岱”之美譽。
丫髻山廟會始于明代,已有近500年歷史,鼎盛時期“香客云集,日逾數萬”。因地處京津冀交界處,被譽為“京東第一廟會”。2021年,丫髻山廟會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實地調研中,實踐團了解到,百年來,丫髻山廟會的祈福文化延續至今,既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融合了道教信仰與民間習俗,成為平谷地區乃至京津冀地區重要的文化遺產。清代康熙、乾隆兩位皇帝曾多次親臨丫髻山祈福,他們都為丫髻山留下了“?!弊钟P。在往年廟會的現場圖片、視頻中,隨處可見各種“?!弊盅b飾。地上“福”字錯落排布,形成一條萬福紅毯路,寓意步步踏福。此外,還有寫福字、拓福印、吃福祿、喝???、祈福簽等活動,讓游客樂在其中,盡攬福意。
同學們注意到,丫髻山廟會現有的文創產品多是冰箱貼、木梳這一類比較常見的小玩意兒,缺乏年輕化表達。于是,他們決心從文創產品中尋找突破口。那么,應該設計一款怎樣的產品,既能承載丫髻山文化,又能貼近百姓生活?大家圍坐在一起“頭腦風暴”。
“我覺得咱們可以把餅干做成丫髻山的形狀,再印上一些祈福的字,多有意義?。 睂嵺`團組長何文博率先打破僵局,他眼里閃爍著興奮的光芒。組員康旭立刻點頭贊同:“對呀,這樣游客一看到餅干,就能聯想到丫髻山,肯定很有吸引力?!睅熒鷤兡阋谎晕乙徽Z,熱烈地討論著餅干的設計細節。
想法確定后,組員們便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起來。他們先是四處收集與丫髻山相關的元素,比如山上標志性的古建筑輪廓、象征吉祥的傳統圖案,還有代表祈福寓意的文字。經過熱烈討論,為了讓祈福餅干更具吸引力,他們還決定將餅干筒做成抽簽筒的樣子,把外包裝設計成丫髻山主峰的圖案,上下印有優美流暢的“如意紋”。寓意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未來事事順心、事事如意。
此外,同學們還在每塊餅干上印有不同的“祝福語”,比如“歲歲常歡愉”“萬事皆勝意”,讓每一塊餅干都承載著美好的祈愿。原料的選擇也大有講究。為了突出地方特色,在走訪當地的傳統糕點作坊時,實踐團選用了當地農戶種植的優質小麥磨成的面粉,這種面粉做出的餅干麥香濃郁,吃起來越嚼越香,不甜不膩。
從餅干設計到開模再到生產,在師生們的不懈努力下,大家親手研發制作的祈福餅干終于落地成形。同學們滿心期待,希望它們能成為游客了解丫髻山非遺文化的一扇窗口,將這份帶著山間靈氣與美好祝福的文創產品傳遞到更多人的手中。
廟會當天,祈福餅干一經亮相便吸引了眾多游客的目光。正如指導老師賈寧所說的:“我們的實踐不是簡單的幫扶,而是用專業能力激活文化基因?!?/p>

清晨的丫髻山非遺廟會到處飄蕩著祈福的香火。今年,在這裊裊的煙霧中,又多了一群舉著三腳架的大學生。他們背著攝影器材,舉著補光燈,在人群中穿梭拍攝,用鏡頭記錄傳統,讓古老的祈福文化擁有新的表達方式。
同學們并不是單純記錄活動,而是嘗試用鏡頭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他們沿著蜿蜒的臺階拾級而上,熱情地介紹著丫髻山的歷史沿革,包括三皇殿、碧霞元君祠等建筑景觀、宗教、廟會文化以及一些非遺技藝等。為了拍攝丫髻山的景色,小伙子們背著沉重的攝影設備,穿梭于山林之間,用鏡頭捕捉丫髻山的自然風光。經過多次拍攝和剪輯,一段展現丫髻山壯麗景色的視頻在短視頻平臺迅速走紅。
此外,實踐團還聚焦當地發展優勢,向大家介紹鎮域大桃產業、生態橋工程、“博士農場”和科技小院、文化底蘊、特色農產品等發展亮點。通過直播和與網友積極互動,實現了文化賦能、年輕化表達和網絡化傳播,在短視頻與直播的加持下,丫髻山廟會的知名度得到了顯著提升,吸引了不少年輕粉絲的關注。

據統計,從2025年大年初一到初四,丫髻山廟會迎來了超3萬名游客,越來越多的人對這座神秘而美麗的山峰產生了向往之情。一位網友在推文評論中寫道:“看了你們的視頻和介紹,真的好想去丫髻山非遺廟會看看,感受那里的文化魅力。”劉家店鎮黨委書記于群及鎮長張曉臣稱贊同學們精準抓住了年輕消費者的心理,為廟會增添了不少青春活力與創意色彩。
責任編輯:刁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