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技術的浪潮正席卷著各個領域,高等教育也不例外。一方面,人工智能技術為高校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許多便利與創新,但另一方面,也對高校的傳統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思政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而學生管理工作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將高校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工作有效融合以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成為高校當前工作的重要任務。本文旨在通過分析當前高校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工作的現狀,借用人工智能的優勢提出高校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工作有效融合的途徑,以期為高校培養更多高質量人才提供新思路。
其一,雖然高校學生在思想上對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有一定認知,但是在實際學習過程中,高校思政教育多采用傳統的課堂講授模式,教學方式較為單一、教學內容多為理論化書面化知識。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更為多樣,但是思政課呈現的內容較為陳舊,缺乏創意,難以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學生對思政課程難以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導致學生對思政教育的接受度低;其二,人工智能技術雖然提供了豐富的教學手段,但是過度依賴容易導致師生間缺乏情感交流,技術的運用不當也容易導致教學內容同質化,從而忽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影響思政教育的本質要求。
高校在學生管理方式上存在許多不足。管理理念多以硬性規章制度管理為主,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容易導致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在管理方式上多依賴人工管理,效率低下且浪費人力物力;高校各部門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較少,難以形成溝通合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校管理工作的效果和學生對學校管理工作的滿意度。
目前大多數高校在學生管理上多側重于日常事務管理而忽視了學生思想行為習慣的引導,高校思政教育多側重于理論傳授,與實際管理結合不夠緊密,難以觸及學生思想深處;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共享不足,學生管理數據與思政教育情況未能實現有效互通,雖然二者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在實際實施過程中未能相互銜接,導致學生管理工作效率低,思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在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的時代,高校可以通過構建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一體化平臺,通過平臺大數據分析,精準捕捉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習慣、興趣特點和思想動態等,并依據這些數據為學生制定個性化學習方案。同時,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思政教育教學方式,例如,線上通過AR等技術打造沉浸式教學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歷史事件;線下可在課堂上通過組織小組討論、話劇等形式,增強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參與度和體驗感,也可在課堂中加入生動有趣的視頻、動畫等,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對思政課程的接受度;依據平臺的信息共享與實時更新功能,思政教師與學校管理人員可以隨時掌握學生情況,進而制定相應教育管理方案,以更好地提升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其一,通過建立智能系統,可以實現學生信息的全面整合以及動態更新,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習狀態以及學生學業完成情況、出勤情況等提供個性化學習建議,對學生進行實時監測,快速定位不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實現對學生的精準管理與服務。例如,針對學習困難學生提供符合其實際學習能力的輔導資料、針對經常曠課的學生進行交談,了解其曠課原因,針對性提出解決方案;其二,智能系統可以優化學校的辦事流程和相關規章制度,如優化請假流程,變線下簽字請假為線上審批,節約人力物力時間成本,優化校園相關設施的報修流程等,采取智能系統線上下單,線下及時處理的流程。智能系統的建立,還可以促使學生對學校相關規章制度提出建議,在智能系統上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更好地促進高校管理方式的創新,提高高校學生管理效率與質量。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建立多部門協同育人工作體系有利于實現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融合。其一,高校各部門之間應打破信息壁壘,借助人工智能技術搭建內部協同工作平臺。例如,高校設有思政部、教務處、學生處等多部門,思政部根據數據分析得出學生的思想狀態變化,及時制定個性化思政教育方案;教務處根據學生學業完成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目標與進度;學生處聯動班主任、輔導員,根據大數據分析結果制定學生日常管理工作方案。在育人協同工作平臺中,各部門可以隨時進行數據共享,并及時溝通交流,打破因時間空間等帶來的溝通不暢問題,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質量;其二,在建立協同育人工作體系時,應明確其數據采集的邊界與隱私保護使用權限等問題,設置固定模塊人工審核的必然事項,避免數據共享對學生隱私造成的不便;其三,引入學生滿意度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和學生反饋及時調整策略。
在人工智能時代,高校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融合,是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和促進高校育人工作的必然選擇,通過構建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一體化平臺,借助智能系統提升學生管理效率與質量,建立多部門協同育人工作體系,實現高校各部門間信息共享,提升了高校各部門間的工作效率,為高校思政育人工作與學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好的發展模式與平臺,深化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并通過整合各方資源形成了多部門育人合力。未來,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相信高校育人工作可以邁上新臺階,為社會培養更多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
基金項目:教育部產學研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思政‘四位一體’協同創新教學基地建設研究”;江西省智庫項目“江西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3zk26);江西省智庫項目“江西發展培育人工智能產業的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4zk16)。
(作者單位:南昌航空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