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version of the Capacity for Compassion Scale and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est
WANGYuanyuan’,ZHANG Guozeng\",JIA Mingyue',ZHAO Huijie',DU Hua2,WANG An3,WANG Jinghong', ZHAO Xuna4
1.School of Nursingand Health, Henan UniversityHenan 475o04 China;2.Kaifeng Central Hospital; 3.Puy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4.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Guozeng,E-mail: zhanggz@henu.edu.cn
AbstractObjectie:TotranslatetheCapacityforCompassonScale(CS)intoChinese,ndtotestitseliablitandvaidityeos: Acording toBrislintranslationmodel,theChineseversionofCCSwasformedthroughtranslation,backtranslationandultural debuging.FromDecember2O23toFebruary2O24,atotalof417medicalstafom2tertiarygradeAhospitalsinHenanprovince wereselectedforivestigationtoevaluatethereliabilityandvalidityof thescale.Results:TheChineseversionofCCSincluded4 dimensionsofmotivation/commitment,snseofpresence,universalhumanityandself-compasion,withatotalof17items.The scale-levelcontentvalidityindex(S-CVI)wasO.95OAndtheitem-levelcontentvalidityindex(I-CVI)rangedfromO.857to1.000.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extracted 4 common factors.And the 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e of variance was 59.744% .Confirmatory factornalysisshowedthatallindexesofte modelwereintheacceptablerange.TeCronbach'scoeficentwasO.944.TheSpearanBrownhalfreliabilitywasO.856.AndtheretestreliabilitywasO.918.Conclusions:TheChineseversionofCCShasgoodreliabilityand validity.It could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empathy ability of medical staff.
Keywordscompassion;capacity for compassion;reliability;validity;scale study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5.08.010
同情是指在目睹他人遭受痛苦時所產生的情感,繼而產生了幫助他人的意愿1,同情能力是指理解和緩解他人痛苦的能力2。病人、醫(yī)務人員和醫(yī)療機構都將高同情能力視為高質量醫(yī)療的標志[3]。在護理領域,基于同情的護理能夠提高護理質量,建立更加融洽的護患關系,減輕病人就醫(yī)期間焦慮程度,增加住院期間適應程度4;在醫(yī)療領域,基于同情的治療可以使人文回歸醫(yī)療,識別病人真正的需求避免遺漏并建立醫(yī)患關系新視角[5。研究表明,由不同領域醫(yī)務人員組成的多學科協作團隊可以為病人提供全方位、及時、有效的治療、康復與護理[6-7]。多學科團隊協作成員基于同情為病人實施醫(yī)療服務可以實現病人利益的最大化,所以評估醫(yī)務人員的同情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但由于測量工具的缺乏,對同情能力的研究也受到阻礙[8]。目前在醫(yī)療領域測量同情能力的工具有護士同情能力量表(Compassion Competence Scale for the Nurses,CCSN)[9,但此量表無法測量全體醫(yī)務人員的同情能力。而醫(yī)務人員同情能力量表(CapacityforCompassionScale,CCS)[1o]從4個維度衡量同情能力,是具有普適性的多維度測量工具,且信效度較好。因此,本研究將CCS進行漢化并行信效度檢驗,為我國醫(yī)務人員同情能力的評估提供科學的研究工具。
1 研究方法
1.1 量表介紹
CCS是由西班牙阿爾梅里亞大學Ruiz-Fernandez等[10]編制,用于評估醫(yī)務人員的同情能力,以便篩選同情能力較低的人員,同時評估同情能力培訓的需求,進而提高醫(yī)療、護理質量。CCS包括動機/承諾、存在感、普遍人性、自我同情維度4個維度,共17個條目,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從不\"至“總是\"分別計 1~5 分,得分為 17~85 分,得分越高說明同情能力越強。量表總的Cronbach'sα系數為0.855,動機/承諾、存在感、普遍人性、自我同情維度的Cronbach'sα系數分別為0.813,0.737,0.728,0.877,信度較好。
1.2 量表的漢化
1.2.1 量表的翻譯
獲得原量表作者授權后,嚴格遵循Brislin1翻譯模型進行漢化。1)翻譯:原量表由2名護理碩士研究生獨立翻譯,形成翻譯版本A1、A2,經研究小組成員和2名翻譯人員的討論后,初步制定版本A。2回譯:邀請2名未閱讀過原量表、有過出國留學經歷的護理學專家獨立回譯版本A,形成回譯版本B1、B2。由研究小組成員與2名回譯人員共同討論后制定回譯版B。3)綜合:對比回譯版B與原量表不同之處,經研究小組成員討論后制定中文版本C用于文化調試。
1.2.2 量表的文化調試
共邀請7名臨床護理和護理教育領域的專家對中文版本C進行文化調試。專家納入標準:掌握相關專業(yè)知識;本科及以上學歷;同意參加咨詢。7名專家工作年限為 7~35(18.08±10.30) 年;文化程度:博士研究生1人,碩士研究生5人,本科1人。邀請各位專家根據個人專業(yè)知識及臨床工作經驗評價量表的各個條目。研究小組成員綜合了各位專家的意見并進行了討論和修訂,最終制定中文版D。
1.2.3 預調查
本研究對中文版D進行預調查,采用便利抽樣法,于2023年12月在河南省某三級甲等醫(yī)院中抽取35名醫(yī)務人員為研究對象。調查對象的納入標準:年齡gt;18歲;參與醫(yī)療服務過程;同意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病產假、外出進修培訓等未在崗者。
1.3 正式調查
1.3.1 調查對象
采取便利抽樣法,選取2023年12月—2024年2月河南省2所三級甲等醫(yī)院符合納人標準的工作人員作為調查對象。納入及排除標準同預調查。本研究樣本量估算遵循樣本數目為條目數的 5~10 倍[12],計算20% 的樣本流失率,預估樣本量為 102~204 人。此外,本研究需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驗證性因子分析,所以樣本量需大于300例[13]。參加本研究的調查對象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參加。本研究已獲得河南大學生物醫(yī)學科研倫理委員會審批(編號:HUSOM2024-014)。
1.3.2 資料收集
在問卷星系統中錄人中文版CCS和一般資料調查表,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婚姻狀況、年齡、職業(yè)和每日工作時長。經過醫(yī)院管理部門同意后,向符合納人標準的工作人員發(fā)送問卷二維碼,并在問卷首頁顯示該問卷填寫的要求、方法、研究目的、意義。限制每個IP地址只能填寫1次。共回收450份問卷,剔除作答時間 lt;1min 問卷33份,回收有效問卷417份,有效回收率為 92.7% 。其中男198人,女219人; 18~25 歲367人, 26~30 歲23人, 31~40 歲19人, 41~50 歲4人,50歲以上4人;未婚363人,已婚49人,離異5人;護士170人,醫(yī)生150人,醫(yī)療檢驗人員19人,其他醫(yī)學相關職業(yè)78人;每天工作時長 ?8h248 人, gt;8h169 人。
1.3.3 量表的信效度檢驗
1.3.3.1 項目分析
1臨界比值(CR)法:將醫(yī)務人員中文版CCS總分由高到低排序,篩選位于前 27% 與后 27% 的數據分別命名為高分組和低分組,對2組數據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檢驗高分組與低分組各條目得分差異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若 Plt;0.05 CR值 gt;3.0 則保留該條目,反之刪除該條目。2)相關系數法: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評價量表各條目得分與總分的相關性,若相關系數( r 值) gt;0.4 ,表明量表條目之間相關性較好,刪除相關系數 lt;0.4 的條目。
1.3.3.2 效度檢驗
1)內容效度。邀請參與量表文化調試的專家對量表各條目的內容效度做出評價。采用Likert4級評分法,“不相關\"\"弱相關”“較強相關\"\"非常相關\"分別計1、2、3、4分。依據評分結果,計算條目水平內容效度指數(I-CVI)和量表水平內容效度指數(S-CVI)。若
,則表明量表的內容效度較好[14-16]。2)結構效度。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驗證性因子分析檢驗量表的結構效度。探索性因子分析選擇主成分分析、最大方差旋轉法,若KMO值 gt;0.50 ,Bartlett's球形檢驗結果顯示 Plt;0.05 ,則說明該量表適合探索性因子分析。以特征值 ?1.00 為標準提取公因子,刪除因子載荷 lt;0.40 的條目。當各條目在相應公因子上的載荷值 gt;0.50 、累計方差貢獻率 550% ,則表明量表結構效度良好[17]。驗證性因子分析采用原量表4因子結構,若卡方/自由度
,近似誤差均方根(RMSEA) lt;0.10 ,擬合優(yōu)度指數(GFI)和TuckerLewis指數 (TLI)gt;0.90 ,則模型擬合理想[18]。
1.3.3.3 信度檢驗
量表的信度檢驗采用Spearman-Brown折半信度、Cronbach'sα系數、重測信度檢驗,在本研究調查對象中便利選取35名醫(yī)務人員,間隔2周后再次測量,以檢驗量表的重測信度[14]。當Spearman-Brown折半信度 gt;0.08 、Cronbach's α 系數 gt;0.80 、重測信度 gt;0.70 時,表示中文版CCS信度較好[19]
1.3.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和Mplus7.0軟件進行量表的統計分析和信效度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定量資料以均數士標準差
表示,定性資料采用頻數、百分比(%) 表示。以 Plt;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量表的文化調試結果
本研究結合文化調試過程中專家意見、研究小組成員討論的綜合意見對量表進行了以下修改。將條目1中“阻止\"修改為“緩解”;條目11“我產生了理解并且珍視那些正在受苦的人的能力”修改為“我能夠理解并且珍視那些正在受苦的人”;條目14中“調動”修改為“動員”;條目15中“關愛照顧自己\"修改為“用關愛對待自己”;條目16中“自我評判\(zhòng)"修改為“自責”;條目17中“情緒低落”修改為“沮喪”。預調查中調查對象均表示量表各條目表述清晰,完成量表時間為 2~5min ,故未對量表內容進一步修改。最終量表包括4個維度、17個條目。
2.2 項目分析
中文版CCS總分為 (63.28±11.71) 分,動機/承諾、存在感、普遍人性、自我同情維度得分分別為1 26.14±5.07) 分、 14.79±3.04) 分、 (11.23±2.53) 分、中 (11.11±2.56) 分。項目分析結果顯示,高分組和低分組各條目得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各條目CR值為 10.39~17.57 ,均 gt;3.00 ,表明各條目區(qū)分度較好。相關性分析顯示,所有條目得分與總分的相關系數為 0.620~0.799 ,動機/承諾維度中各條目得分與該維度總分的相關系數為 0.684~0.802 ,存在感維度中各條目得分與該維度總分的相關系數為0.819~0.865 ,普遍人性維度中各條自得分與該維度總分的相關系數為 0.839~0.878 ,自我同情維度中各條目得分與該維度總分的相關系數為 0.895~0.928 ,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
2.3效度
2.3.1 內容效度
根據專家評定的數據計算出S-CVI為0.950,I-CVI為 0.857~1.000 ,均 gt;0.80 ,表明該量表內容效度較好。
2.3.2 結構效度
在收集的調查問卷中隨機抽取200份問卷對其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剩余的217份調查問卷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KMO值為0.812,Bartlett's球形檢驗顯示
值為 1237.666,Plt; 0.001,表明適用于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特征值 ? 1的公因子4個,確定該量表為4個維度,與原量表結構相符,累計方差貢獻率為 59.744%(gt;50% 。各因子載荷為 0.582~0.829 ,均 gt;0.50 ,旋轉后因子載荷矩陣見表1。4個公因子與原量表維度吻合,繼續(xù)遵循原量表命名,分別為存在感、自我同情、普遍人性和動機/承諾。通過驗證性因子分析驗證量表的4因子結構,計算得出:
,RMSEA =0.068 ,GF]
,TLI
,擬合指數符合要求。

2.4信度
中文版CCS總的折半信度為0.856,動機/承諾、存在感、普遍人性、自我同情4個維度的折半信度分別為0.826,0.843,0.846,0.919;量表總的Cronbach'sα系數為0.944,4個維度的Cronbach'sα系數分別為0.874,0.865,0.808,0.901。量表總的重測信度為0.918,4個維度的重測信度分別為0.802,0.848,0.848,0.820,說明量表的信度良好。
3討論
3.1中文版CCS具有良好的效度
效度是指量表能如實呈現測量變量的定義及其準確性水平的程度[20]。本研究采用內容效度與結構效度作為中文版CCS信效度的檢驗方法,結果表明I-CVI為0.857~1.000,S-CVI為0.950,表明量表具有較好的效度。結構效度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驗證性因子分析進行評價。探索因子分析共提取出4個公因子,與原量表結構一致,各因子載荷均 gt;0.50 ,累計方差貢獻率為 59.744%(gt;50%) 。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4因子模型擬合效果良好,說明量表結構效度良好。
3.2中文版CCS具有良好的信度
信度是指量表的內部一致性及穩(wěn)定性,本研究采用Cronbach's α 系數、折半信度、重測信度檢驗中文版CCS的信度,結果顯示中文版CCS的Cronbach'sα系數為 0.944gt;0.80 ,折半信度為 0.856gt;0.80 ,重測信度為 0.918gt;0.70 ,說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3.3中文版CCS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本研究通過翻譯、回譯、文化調試形成中文版CCS,并檢驗其信效度,結果表明該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較好。完成該量表所需時間較短,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2.7% ,表明該量表具有較好的可操作性。同情被認為是一種職業(yè)義務和病人的權利[21],醫(yī)務人員長期暴露在壓力和病痛的工作環(huán)境中,其同情能力與醫(yī)療質量、病人滿意度呈正相關22]。中文版CCS通過客觀數字量化醫(yī)務人員的同情能力,可以為醫(yī)療機構提供切實的評估工具,及時采取有效干預。今后研究人員可依據該量表報告的情況制訂具有針對性的干預策略和培訓方案。
4小結
本研究嚴格遵循Brislin翻譯模型漢化CCS并對其信效度檢驗。中文版CCS包括4個維度,共17個條目,經檢驗中文版CCS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有效評估我國醫(yī)務人員的同情能力。但本研究樣本代表性局限,今后可在不同醫(yī)療機構中調查,進一步驗證中文版CCS的適用性。
參考文獻:
[1]LOPEZA,SANDERMANR,RANCHORAV,etal.Compassionforothers and self-compassion:levels,correlates,and relationshipwith psychological well-being[J].Mindfulness,2018,9(1):325-331.
[2]熊騰瓊,吳麗平,劉勤,等.兒科護士同情能力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臨床護理,2021,20(4):15-20.
[3]SINCLAIRS,MCCLEMENTS,RAFFIN-BOUCHALS,et al.Compassion in health care:an empirical model[J].Journal of Pain andSymptom Management,2016,51(2):193-203.
[4]SINCLAIRS,KONDEJEWSKIJ,JAGGI P,et al.What is thestateof compassion education?A systematic review of compassiontraining in health care[J].Academic Medicine,2O21,96(7):1057-1070.
[5]吳樂倩,孔祥金.關懷倫理的介人:醫(yī)患關系重構的新視角[J].醫(yī)學與哲學,2023,44(2):63-68.
[6] 王雪琴,呂穎,張川林,等.ICU病人早期活動多學科團隊協作策略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23,37(16):2934-2938.
[7] 廖春燕.ICU機械通氣患者早期活動的研究進展[J].華夏醫(yī)學,2020,33(3):190-194.
[8] STRAUSS C,LEVER TAYLOR B,GU J,et al.What iscompassion and how canwe measure it?A review of definitionsandmeasures[J].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Ol6,47:15-27.
[9]LEE Y,SEOMUN G.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n instrumentto measure nurses' compassion competence[J].Applied NursingResearch,2016,30:76-82.
[10] RUIZ-FERNANDEZ M D, ALCARAZ-CORDOBA A,HERNANDEZ-PADILLA JM,et al.Compassion in healthprofessionals: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the Capacity forCompassion Scale[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O24,80(6):2351-2362.
[11]BRISLIN R W.Back-translation for cross-cultural research[J].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1970,1(3):185-216.
[12]梁永春,周海琴,朱雪芬,等.肺移植特異性生活質量量表的漢化及信效度檢驗[J].中華護理雜志,2022,57(6):688-695.
[13]吳明隆.問卷統計分析實務:SPSS操作與應用[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1.
[14] 胡雁,王志穩(wěn).護理研究[M].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7:1.
[15] 史靜琤,莫顯昆,孫振球.量表編制中內容效度指數的應用[J].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37(2):49-52.
[16]張晨,周云仙.我國護理測量工具文獻中內容效度指數應用誤區(qū)分析[J].護理學雜志,2020,35(4):86-88.
[17]李琛,鄭福雪,陳飛,等.護理人際關系量表的漢化及信效度檢驗[J].中華護理雜志,2023,58(16):2043-2048.
[18]李麗君,段應龍,劉翔宇,等.癌癥患者同伴支持量表的漢化及信效度檢驗[J].中華護理雜志,2023,58(3):374-379.
[19] 丁茱萸,莊一渝,陳香萍,等.AACN健康工作環(huán)境評估量表的漢化及信度效度檢驗[J].中國護理管理,2019,19(1):70-75.
[20]陶娟,陳慧穎,藍瑩,等.手衛(wèi)生行為量表的漢化及信效度檢驗[J].中華護理雜志,2022,57(9):1147-1152.
[21]BAGULEYSI,DEVV,FERNANDOAT,etal.Howdohealthprofessionalsmaintaincompassionover time?Insights fromastudyofcompassion in health[J].Frontiers in Psychology,2O20,11:564554.
[22]FALLEKR,TATTELMANE,BROWNE T,etal.CE:originalresearch:helping health care providers and staff processgriefthrough a hospital-based program[J].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2019,119(7):24-33.
(收稿日期:2024-04-08;修回日期:2025-02-05)
(本文編輯 蘇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