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溫州醫科大學校長李校堃帶來了《關于堅持系統觀念持續打造生物醫藥創新發展生態的建議》。
生物制藥產業鏈條長、壁壘高、迭代快,從基礎研發到市場推廣涉及多個主體。現階段,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存在源頭創新研發能力相對薄弱、醫藥創新同質化較重、高端藥械進口占比較高、醫藥專利技術成果轉化率較低、醫藥人才培養理念相對滯后等現狀。李校堃強調,推進中國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深入謀劃創新主體、政策、資本、人才之間的良性循環互動,形成我國生物醫藥領域戰略科技力量。對此,李校堃提出的具體建議如下:
首先,李校堃建議借鑒世界先進生物醫藥集聚區的成功經驗,整合區域性高校、科研機構、醫院、大型藥企優勢資源,支持高校、企業、醫院共建聯合實驗室、臨床研究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建立跨學科、跨領域、跨單位的創新聯合體;探索“高校資產入股 + 企業現金注資 + 政府科研基金配套”等多元化股權結構的所有制研發試點;鼓勵醫院建設“產醫研用”一體化的研究型醫院或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其次,李校堃建議加強醫藥研發方向的指引,避免研發同質化。他建議國家藥監局聯合國家衛健委等部門,建立研發管線全生命周期監測平臺;鼓勵前沿技術攻關,強化源頭創新牽引,真正支持高臨床價值的藥物研發和注冊。再次,李校堃建議優化基金結構,加強生物醫藥領域相關投入。一方面,加大新藥研發的財政投入;另一方面,發揮國有資本引導作用,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共同發起設立生物醫藥投資基金。
在堅持市場應用導向,培養生物醫藥產業急需的復合型人才方面,李校堃建議推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開展生物醫藥領域人才培養戰略合作,探索設立共建共享的人才學院;鼓勵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推動高等院校面向產業需求設立醫藥相關課程,培養復合型醫藥創新人才。
在優化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政策,建立容錯機制方面,李校堃建議選擇部分院校進行試點,針對高校、科研單位、醫院“雙肩挑”干部,建立職務科技成果賦權制度、工作流程和決策機制,對在成果轉化中的股權激勵問題予以明確,支持科研人員在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中進行改革創新、探索性試驗。
另外,李校堃建議發揮我國臨床資源優勢,建立生物醫學大數據。由工信部、衛健委等相關部門牽頭,加快制定相關政策和數據標準,采取有力措施,促進醫學大數據的健康發展。
李校堃還建議,優化創新藥定價及支付體系建設,同時在醫院準入環節,優先考慮源頭創新的國產藥品,讓其不納入藥占比考核,讓更多患者使用到源頭創新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