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5)14-0070-03
對初中語文教師來說,巧妙地利用音樂資源進行語文教學能極大地豐富語文課程,為教學帶來新的活力。音樂化的教學方法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集中注意力于課堂教學中。為此,教師需要找到語文與音樂之間存在的內在關系,并采用巧妙的整合教學方法將二者進行整合,以提升教學的效率,從而實現學生核心素養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
一、學科整合教學的概述
學科整合教學旨在打破傳統學科間的壁壘,將不同學科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建立起學科間的聯系。這種教學方式強調學生的主體性,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而提升學習效果。實施跨學科教學能顯著改善教學成果,并增強學生持續學習的動力,幫助他們更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但當前的跨學科教學實踐中存在一些問題,一些教師對學科整合教學理念的理解不夠深入,導致他們采用的教學策略缺乏科學性,難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科整合學習興趣,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實踐。鑒于這些問題,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要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以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確保學生能夠從學科整合教學中獲得最大的收益。
二、語文與音樂的關系
在人類的歷史中,音樂與文學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其中音樂通過旋律表達,文學通過文字語言傳達,它們都是人類與外界交流的重要方式。文學是語言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音樂作為語言藝術的另一面,也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
(一)歷史角度
自古以來,音樂與語言的界限并不明顯,二者一直相互依存,中國的詩歌自古以來就能配樂演唱,并逐漸發展成小說,中國的詩詞也與音樂相連。從南朝的“聲律”論到明代的元雜劇,都與音樂相關??鬃釉?,“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強調音樂在培養人格中的重要性,認為文學與藝術結合是最佳的教育方式。這表明在現代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有效利用音樂元素,提升教學效果。
(二)現實角度
在現代教育領域中,語文與音樂也是形影不離的關系,一些語文教材開始融入流行音樂歌詞,同時新課標中也強調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在社會生活中,文化綜藝節目如《經典詠流傳》等,通過創新方式將古典詩詞與現代音樂結合,進一步推動了語文與音樂的融合。面對這樣的趨勢,語文教師應以現代視角審視音樂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并將音樂有效融入教學,以最大化地發揮音樂在語文教育中的應用作用。
三、基于學科融合的初中語文和初中音樂整合教學意義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的語文教學過于注重學科知識方面的教學,忽視了語文的藝術性,導致學生對語文課缺失學習興趣。為改變這一現狀,就需要將音樂融入語文教學。音樂的節奏、旋律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課文內涵,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二)拓展語文教學資源
音樂與語文教學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音樂能點燃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音樂作品本身也充滿了語文元素。對初中學生來說,他們更傾向于流行音樂,這種類型的音樂在語文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流行音樂中富含豐富的修辭手法,如語音、詞語的修飾,還涵蓋了各種修辭技巧,這些都在流行音樂的歌詞中有所體現。實際上,許多音樂作品本身便是有效的教學資源。只要語文教師能夠恰當地開發和利用這些音樂作品,它們就能為語文課堂注人新的活力。
(三)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將初中語文與初中音樂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具有顯著的教育價值,從實際來看,這兩個學科都屬于藝術范疇,注重情感表達與創造力的培養,將二者進行整合教學能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藝術天賦。另外,語文與音樂都與語言相關,涉及文字、聲音以及表達技巧,這種跨學科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語言知識。同時,語文與音樂都蘊含文化元素,它們的融合也能有效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從而實現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四、基于學科融合的初中語文和初中音樂整合教學策略
(一)樂聲導入激興趣,語文課堂活力啟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教學的有效性至關重要。為此,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應特別關注課堂的引入環節,通過融入音樂等元素創新導人方式,以此提高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快速吸引至課堂教學之中,為高質量的教學打下基礎。
以《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教學為例,這是一篇講述渡江戰役中解放軍突破國民黨防御勝利進軍的新聞稿。為了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致,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就應為學生播放一些具有愛國主義精神而且符合渡江戰役背景的歌曲,如《一棵櫸樹》《勁渡》《東線第一帆》等,通過這些激昂的旋律提前傳達本節課的主題思想,在歌聲中重溫渡江精神并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為接下來的新課學習做好情感鋪墊。接下來,教師就需要將課堂時間交給學生,鼓勵他們分享自己認為體現愛國精神、與課文相關的音樂曲目。學生應結合預習內容,討論這些音樂曲目與《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之間的聯系,從而提前對課文的主要內容與思想情感有一個初步的印象,以更好地進行之后的學習。
(二)多元音樂資源匯,課堂氛圍活躍繪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創造一個積極的學習環境能顯著提升教學效果,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他們更加主動地學習。而且語文與音樂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將這兩個學科進行整合教學能為語文教學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當融入多樣化的音樂元素,以此來營造一個活躍的課堂氛圍,進而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以《黃河頌》的教學為例,這是一首表達了對黃河的贊美以及對中華民族精神的頌揚的現代詩。在教學之后,教師應利用多元化的音樂教學資源去活躍課堂氛圍,如為學生提供同一個作者創作的《黃河大合唱》。教師應為學生播放《黃河大合唱》的片段,如其中著名的《保衛黃河》,讓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感受音樂與詩歌的結合,激發學生對黃河的敬畏以及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教師可以以此為活動主題,鼓勵學生以黃河為主題,結合音樂元素創作詩歌或短文。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需嘗試將自己對黃河的情感融人文字中,再配上自己選擇的音樂進行朗誦。這樣的創作活動能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還能提升他們的文學創作能力與藝術鑒賞能力。
(三)音樂巧妙構意境,身臨其境學無際
所謂意境,就是作者通過情感的加工,將客觀事物轉化為富有藝術性的形象情境。在語文中,課文中的意境一般承載著作者的主觀情感思想。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無論是古典詩詞還是現代文章,作者的情感一般通過特定的意境來表達。在教學中,教師就應該在教學中巧妙地利用音樂元素將語文課文中的情感意象表達出來,為學生創造一個身臨其境的學習情境。
如七年級下冊中的古文《愛蓮說》,作者通過對蓮花的贊美,展現了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品質。在這篇文章中,蓮花成為詩人寄托美好品質的象征。詩人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來形容蓮花,表現了蓮花的高潔,又暗喻了人在世俗中應保持純潔無瑕的品格。在學習中,學生由于缺乏相應的生活體驗,難以深刻理解這篇古文中的情感。所以在教學中應注重文章中的典型意象,并挑選合適的音樂來輔助教學。如采用音樂《出水蓮》來輔助教學,這首音樂旋律優美,與《愛蓮說》中的蓮花形象相得益彰。學生在聆聽《出水蓮》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他們想象詩中所描繪的蓮花景象,感受蓮花的高潔品質。通過音樂與詩歌的結合,學生會更容易體會到詩人對蓮花的喜愛和贊美。
(四)教學活動常開展,綜合能力步步升
在學科融合的背景下,初中語文與音樂的教學活動應更加注重實踐性。教師需要在教學中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提升綜合素養。如“配樂朗誦”“歌詞創作”活動,這些活動都需要學生基于課堂教學內容,并結合音樂的元素進行開展,能鍛煉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以及技能,還能培養他們的音樂鑒賞能力、審美能力。同時,學生還能在活動中更深入地理解課文的內涵和情感。
以《北冥有魚》教學為例,教師可為學生組織“歌詞創作”比賽。讓學生根據所學的課文內容創作一首歌詞,并嘗試為其譜曲或選擇現成的音樂進行演唱。在創作過程中,學生需要在活動中運用所學的文學知識以及語言表達技巧,將課文中的意境、情感以及故事轉化為歌詞形式。教師要鼓勵學生嘗試不同的文學手法,如比喻、擬人等,以豐富歌詞的內涵與表現力。完成歌詞創作后就是學生的演唱環節,學生在演唱過程中需要關注歌詞與旋律的協調性,以及如何通過演唱傳達出歌詞所蘊含的情感,從而更深層次地掌握課文的內容情感。除了以上活動,教師還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開展“音樂與文學鑒賞”“音樂與戲劇表演”等多樣化的教學活動。這些活動能讓學生在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氛圍中學習知識技能,實現學科整合教學的有效發展。
(五)教學評價常總結,語文音樂融合精
教學的結尾需要強化教學內容的連貫性,通過總結知識點幫助學生回顧所學知識,有效的總結評價能提升整個課程的教學價值。評價環節能幫助教師識別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以便教師能夠針對性地調整教學方法。忽視教學評價可能會導致教師錯失及時改進教學的機會,從而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因此,在開展針對語文與音樂學科整合教學活動時,教師應定期進行教學評價,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將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在過程性評價中分析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在總結性評價中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效。以上文中的“北冥有魚歌詞創作”活動為例,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觀察學生在創作過程中的表現,如他們是否能夠準確捕捉課文中的情感、是否能夠運用恰當的文學手法來豐富歌詞內容等。教師需要在這種過程性的評價中記錄下學生在創作過程中的亮點與需要改進的地方,以便在總結性評價時給予具體的反饋。總結性評價要在課堂活動的最后進行,教師應組織一次更正式的展示,邀請全班同學觀看并進行評價。在總結性評價中,教師應重點強調學生在本次活動中所展現的優點,同時指出存在的不足。如對那些能夠準確傳達課文情感的學生,教師要鼓勵其在今后的學習中繼續保持。而對那些在語言表達上有所欠缺的學生,則要提供具體的建議,如建議其在今后的學習中加強文學手法的運用等。在這樣的評價中,學生能通過評價獲得反饋,從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而教師也能利用評價分析自己學科整合教學的有效性,以更好地在下一次教學中改進和優化。
五、結論
新課標推行之后,跨學科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教師需理解自己所教科目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并整合資源以改善教學成果。在初中語文與初中音樂的整合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新課程標準更新教學觀念,強化學科整合的教學思維,通過課堂導入、拓展資源、創建意境、總結評價等方式探索更科學的學科教學方法,以提升語文與音樂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在這兩方面的素養發展。
參考文獻:
[1]曹敏.初中語文教學中詩歌與音樂的跨學科合作模式[J].求知導刊,2024(22):23-25.
[2]祁偉.跨學科視角下初中音樂與語文結合路徑探究[J].成才,2024(14):126-127.
[3]姚金芬.初中語文與音樂學科融合的教學策略[J].家長,2024(12):143-145.
[4]史佳奇.論音樂有效聆聽在初中語文詩歌教學中的運用[J].課外語文,2021(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