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紅色基因的傳承,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并在《論中國共產黨黨史》一書寫道:“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牢記紅色政權是從哪里來的、新中國是怎么建立起來的,不忘歷史,不忘初心。”公共圖書館作為收集、整理、保存社會知識、信息、文化等文獻信息的機構,也承擔推動、引導、服務全民閱讀紅色文化,進行社會教育和宣傳推廣的重要職責。
十師北屯市圖書館推廣紅色書籍的意義與價值
(以下簡稱十師北屯市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場所,具有保存文化遺產、傳播文化、教育以及社會溝通的職能。有效推廣和利用紅色書籍,對十師北屯市圖書館不斷增強新時代兵團文化戍邊能力,助力維護邊疆地區文化安全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和深遠而重大的意義。
對歷史文化的保存。文化和歷史的傳承與保留靠的是人類以文字語言等符號媒介進行一代又一代的傳播。紅色書籍主要記載了中國革命領袖、革命英雄、革命烈士乃至革命家屬等人物在國家危難與艱辛時期,為中華民族的求存與復興而展開不懈奮斗甚至為之奉獻犧牲的故事,反映的歷史時期主要包括辛亥革命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乃至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等。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和少年兒童品讀紅色經典,學習黨的光輝歷史,感受黨的偉大成就,能夠凝聚奮進力量,進一步推動紅色文化融入群眾生活。
中華民族精神的印證。紅色書籍是與中國革命題材相關的圖書,也是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兵團精神、老兵精神、胡楊精神等紅色文化精神的重要載體,是對中華民族血汗歷史的見證,是對革命先輩理論與思想的記載,更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印證。隨著信息化、全球化發展,革命時期的苦難記憶日益被人們忽視甚至忘卻,不良的價值觀不斷沖擊著人們的精神世界,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甚至歷史虛無主義在網絡橫行,滋長了人們的自私、懶惰、享樂等消極心理。十師北屯市圖書館作為市民提升自身文化素質的重要文化場所之一,推廣紅色書籍閱讀,有助于人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發揚時代精神。例如,十師北屯圖書館在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期間,開展“紅色經典續文脈書香翰墨凝蕓香”閱讀推廣活動及經典誦讀活動等,讓紅色經典書籍廣為流傳,成為時代強音。
十師北屯市圖書館以紅色閱讀助推紅色文化發展
讀紅色經典書籍,傳紅色革命精神。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豐富生動的教科書,黨以偉大的成就、寶貴的經驗、光榮的傳統、優良的作風,書寫著時代輝煌。讀紅色經典書籍,講述紅色故事,旨在深入領會黨史蘊含的力量,學習黨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在與帝國主義、國民黨反動派白色恐怖作斗爭的環境里,在艱苦的革命條件下,培育和鑄造的紅色精神,包括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的井岡山精神;在長征中紅軍所表現出來的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革命必勝的信念、艱苦奮斗的精神和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鑄就的長征精神;具有中國特色的無產階級革命精神的延安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十師北屯市圖書館在“世界讀書日”“五四青年節”\"中國共產黨建黨日”等節日開展“讀紅色經典書籍,傳紅色革命精神”“百年征程鑄初心,紅色故事進軍營”及“我是圖書館紅色文化宣傳員”“讀書達人表彰”等活動,引領廣大讀者感悟紅色革命精神,讓紅色書籍走進千家萬戶,讓紅色文化深入職工群眾。
堅定信心,讓兵團精神成為新時代的最強動力。時代的巨輪滾滾向前,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是推動邊疆文化建設不斷前進的最強動力。從嘉興南湖的一葉扁舟到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巍巍巨輪,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在革命戰爭年代,無數先烈前赴后繼、浴血奮戰,用生命譜寫了奮斗的贊歌;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廣大勞動者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為國家的繁榮富強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無數開拓者敢闖敢試、勇于創新,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如今,我們的物質生活條件日益改善,但艱苦奮斗的兵團精神不能丟。無論是在科技創新的前沿,還是在團場振興的田野,無論是在工廠車間的生產線,還是在教書育人的課堂,艱苦創業的身影無處不在。只有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我們才能在新征程上克服各種困難和挑戰,不斷取得新的勝利。十師北屯市圖書館堅持推廣閱讀紅色書籍,傳揚紅色文化,促進廣大人民群眾堅定信心,筑牢兵團精神豐碑,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在奮斗中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師市社會穩定、長治久安的征程中不斷前行。
十師北屯市圖書館傳承紅色基因筑牢精神豐碑
不忘歷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公共圖書館作為文化主陣地,應履行新時代的文化使命。而邊境十師北屯市圖書館的主要任務是不斷增強履行新時代兵團文化成邊能力,維護邊疆地區文化安全,筑牢兵團精神豐碑。十師地跨阿勒泰和塔城兩個地區,職責使命是維護阿勒泰地區的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和屯墾戍邊。根據這一職責使命,十師北屯市圖書館采取多項措施進行全民閱讀推廣工作:
大力推薦本土作家經典書籍,筑牢兵團精神豐碑。以季娟《我的阿勒泰》為代表的一批書寫新疆的作品在全國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力。季娟出生在兵團,作品多描寫她與阿勒泰地區哈薩克牧民一同生活、游牧的場景。《我的阿勒泰》讓更多的人了解阿勒泰,了解阿勒泰地區各民族的文化,讓不同民族彼此了解、增進感情,讓新疆的多元文化交融成為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支撐。本土作家樊曉麗(師市融媒體中心記者)撰寫的《你在哪里呀》描寫的是十師干部到南疆掛職任第一書記,任職兩年來幫助當地村民(大多是維吾爾族)克服種種困難脫貧致富,成為村民們最親近的人,讓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團結在一起。還有全國道德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兵團十師一八五團護邊員馬軍武同志,2014年他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接見,以“一生只做一件事,我為祖國當衛士”的錚錚誓言為主題匯報了他26年以來守水巡邊的戍邊情節,得到總書記的高度贊揚。推廣這些本土作家和先進人物的高質量作品和報告,弘揚了兵團精神,為十師和阿勒泰地區的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和長治久安鑄牢了精神豐碑。
發揮榜樣力量,學習、傳承兵團精神,讓紅色書籍“紅”起來。一是領導帶頭,在全師上下掀起讀書熱、學習熱。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師市政委、書記帶頭朗讀。二是開設“全民閱讀書香北屯”視頻專欄,由名人名家在專欄朗讀。2024年10月,聘請了周恩來的扮演者劉勁老師擔任北屯紅色文化宣傳大使。三是舉辦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展覽,展出十師退休干部馬殿英同志(退休前為北屯醫院副院長)的事跡。自20世紀60年代起,馬殿英同志扶助200多戶牧民,幫助30多個孩子完成大學學業,累計拿出60萬元無償幫助牧民,被譽為“草原上的活雷鋒”,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稱號。胡擁軍(一八一團六連職工,哈薩克族,原名珠瑪別克),其父胡達拜爾干在他上小學的時候為他改名為“擁軍”,寄意擁護中國共產黨、擁護中國人民解放軍。胡擁軍接過父親的護邊接力棒,在中蒙邊境線“三號溝”放牧巡邊多年,用執著與堅守穩邊固邊用身邊的模范人物講述身邊的先進事,起到了引領和帶頭的作用;讓紅色書籍展演“紅”起來,牢固樹立兵團精神豐碑。四是推出紅色文化數字服務區,十師北屯市圖書館投入資金29萬元采購瀑布流2臺和朗讀亭1臺,為讀者提供更優質的紅色閱讀推廣服務,滿足了群眾的不同需求。五是在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期間,舉辦“紅色經典續文脈 翰墨書香凝蕓芳”傳統文化閱讀推廣活動,通過端午節誦愛國詩詞、“三八”婦女節紅色故事聽書打卡、兒童節紅色閱讀、中秋紅色趣味知識競答、“讀詩詞里的中國”答題、“紅色圖書進哨所邊境書屋品書香”活動、“書香北屯”研學、“同閱共享”愛國主義讀書分享會、“我是圖書館紅色宣傳員”等線上線下活動,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進一步倡導全民閱讀,讓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圖書館、閱讀紅色書籍,傾聽紅色故事、了解紅色文化,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讓紅色文化“紅”起來。
加強紅色文化陣地建設,做好讀者延伸服務。一是加大紅色文化陣地基礎設施建設。投入30.5萬元在圖書館大廳打造約12米長網紅書架,并設置“本土作家作品專區”。用文化的氣息和優雅的讀書環境吸引更多的讀者走進圖書館,閱讀本土文獻、紅色書籍。二是開展“少年館員”“紅色講解員”社會實踐活動。寒暑假期間,十師北屯市圖書館開展“少年館員培養班”和“紅色講解員培訓班”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課程培訓、崗位實習、考核獎勵等環節,每年為參加活動的40名少年館員提供參與圖書管理和讀者服務的機會,充分發揮圖書館教育功能;每年與博物館聯辦“紅色志愿講解員”,為參加活動的20名青少年提供社會實踐的平臺,開展培訓活動10場次,組織紅色志愿講解員前往屯墾戍邊紀念館進行研學交流,極大地激發了志愿者的服務熱情,受到青少年和家長的歡迎。三是推動圖書分館和流動服務點覆蓋師市各個角落。師市設有6個圖書分館(在各團場)、1個網紅書屋、47個流動服務點、65個農家書屋共120個圖書場館,專兼職圖書管理員124名,圖書覆蓋師市各個角落。其中分館和服務點已進行數字化建設,實現師市一證通借通還,讓讀者在家門口就能借到書。每年還邀請專家對師市基層圖書管理員進行業務培訓,進一步提高圖書管理員的業務水平和紅色書籍的推廣工作,更好地發揮基層圖書場所的功能和作用,讓紅色書籍覆蓋十師北屯市各個角落,讓紅色文化陣地持續升溫。
圖書與旅游相融合,提升邊境紅色游體驗感。一是新建“玉帶河書吧”。借助《我的阿勒泰》的影響力,助力師市旅游業發展,在新區玉帶河旅游景區修建玉帶河書吧,供游客體驗。擺放《我的阿勒泰》《冬牧場》《西長城》等地方作家書籍,讓更多的外地游客了解阿勒泰、了解十師。讓各民族文化深入人心,血脈相連,用文化的力量振奮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筑牢兵團精神豐碑。二是加強紅色文化邊境游基礎設施建設。十師一八五團白沙湖5A景區距中哈邊境2.5公里,海拔約650米,其水域面積為0.5平方公里,是一個被沙丘環繞的沙漠小湖。白沙湖風景區也是中國地圖上最西北的新疆紅色游景區,是新疆兵團人民屯墾戍邊、保衛祖國邊防的象征性標志。白沙湖有“西北之北”景點,有“馬軍武夫妻哨所”巡邊的故事,2018年4月13日入圍“神奇西北100景”,2023年又增設了流動圖書點、文化標識牌、游客線路圖、消防安全基礎設施建設等,確保游客安全的同時,增強了紅色游的體驗感,引來疆內外大批游客的致敬紅色游體驗、打卡。
十師北屯市圖書館采取多項措施助力紅色書籍閱讀推廣以來,年增長讀者2萬余名,辦證率同期增長 52 % ,讀者年借還圖書數量增長 20 % ,真正發揮了公共圖書館的功能和作用,讓紅色書籍覆蓋到師市的各個角落,讓兵團精神的紅色戍邊文化筑牢精神豐碑,讓紅色文化“紅”起來。
作者單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文化旅游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