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雙減”政策明確提出: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低年級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家校互動,推進親子共讀是一個重要途徑。一是利用課內閱讀指導課,合理有效地設計閱讀任務,對親子閱讀進行方法上的指導;二是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提升親子閱讀的興趣,研究有針對性的親子共讀策略。
設計課內閱讀任務,細化親子閱讀指導
低年段的學生,由于剛開始進入校園,還未掌握閱讀的要領;另一方面,“家長閱讀指導素養不高,也是影響親子閱讀效果的重要因素。”因而在親子閱讀開展的過程中,可以課內閱讀為抓手,結合文本閱讀內容,從“我會積累”“我會思考”“我會表達”等三個維度,精心設計課內閱讀任務,以任務驅動細化親子閱讀方法,進一步推動親子閱讀的開展。
1.我會積累
在“我會積累”的維度上,主要引導學生對好詞好句進行積累,積累的方式可以是摘抄,也可以是熟讀成誦。比如:在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材有一首朗朗上口的幾歌《誰和誰好》,在課堂上,教師可通過“范讀 + 教讀”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指導。“誰和誰好?藤和瓜好,它們手拉手,不吵也不鬧。
誰和誰好?蜜蜂和花好,蜜蜂來采蜜,花兒仰臉笑.\"[2]課后,可以設置“和爸爸媽媽一起摘抄”,“和爸爸媽媽一起讀”的積累任務。親子共讀文章的方式有很多種: ① 大人讀一句,孩子跟讀一句;② 大人引讀一句,孩子接讀一句; ③ 大人和孩子一起共讀文章; ④ 家人合作讀,甚至創編動作進行表演讀。“閱讀也是口眼協調的過程,在孩子閱讀的時候我們不僅要引導他們認真看,還要注意養成認真讀的習慣。引導孩子認真把一本書閱讀完,家長可以把書認真讀給孩子聽。”[]
2.我會思考
在“我會思考”的維度上,從人物、細節、結局等方面引導孩子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比如:在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材課文《四個太陽》中,“我畫了個綠綠的太陽,掛在夏天的天空。高山、田野、街道、校園,到處一片清涼\"[2]教師可留以下問題啟發孩子們的思維:說說“我”為每個季節畫了什么顏色的太陽?你會為每個季節畫什么顏色的太陽呢?請你畫一畫并陳述理由。閱讀的過程中,可以結合文本的內容提出問題,啟發孩子的思考。
3.我會表達
在“我會表達”的維度上,從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兩個方面對孩子進行指導。如根據閱讀書目,聯系生活(節日、節氣、重要活動等),讓兒童續編故事或家庭親子合作創編繪本故事。如針對語文教材中《父與子》的漫畫故事,教師可設置兩個任務,推動孩子發揮想象進行表達創作: ① 請你對最后一幅圖進行想象,猜一猜,畫一畫; ② 請根據你畫的最后一幅圖,從人物的動作、表情、語言等方面進行想象,并寫一寫。
“我會積累”“我會思考”“我會表達”是層層遞進的閱讀指導。通過以上任務驅動,可以潛移默化地把讀寫結合的方法傳達給每一個堅持親子閱讀的家庭。
活動引領促進形式多樣化,持續提升親子閱讀興趣
課本上的閱讀篇自遠遠無法滿足基礎教育對學生閱讀量所提出的要求,在親子閱讀開展的過程中,必須把課堂教學向課外生活延伸開去。一方面,可以通過師生共讀、親子共讀同一本書,進一步鞏固親子閱讀的方法指導;另一方面,通過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進一步激發親子閱讀的興趣。
1.師生共讀促進親子共讀,鞏固閱讀指導
對于同一本課外讀物,教師可先在學校里開展師生共讀,其后讓孩子帶著理解和感受,在家里和父母閱讀。閱讀過程中,既有思想上的碰撞,也于無形之間鞏固了親子閱讀的指導方法。如《我不知道我是誰》的閱讀指導課,在“我會積累”的環節中,可以采取以下親子閱讀方式: ① 大人講故事,孩子聽故事; ② 大人引讀,孩子猜讀; ③ 大人和孩子一起讀; ④ 你讀一頁,我讀一頁,大人和孩子合作讀。在“我會思考”的環節中,啟發學生思考:你認為達利B是誰?是兔子?是英雄?還是兩者皆有?理由是什么?在“我會表達”中,引導學生進行讀寫結合的相關訓練: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那你又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你最棒的一點是什么呢?請你寫一寫。有孩子當即寫下:“我是一個追求光盤行動的孩子,我特別棒的一點是吃飯,每次我都會把飯菜吃得光光的,我很厲害吧?”還有的孩子寫下:“我是個熱愛勞動的孩子,每次我都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家務,如擦桌子,做美食,疊衣服等等,這樣的我,你喜歡嗎?”課堂上師生共讀的理解,家庭里親子共讀的二次啟發,讓孩子在讀寫結合單上寫出了精彩紛呈的想法。
2.開展豐富的閱讀活動,提升親子閱讀興趣
為了進一步提升親子閱讀的興趣,可以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以及寒暑假期間抓住親子共讀的契機,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激發親子持續閱讀的興趣。
在日常閱讀教學中,以活動促親子閱讀
學校是學生之間分享閱讀經驗的重要場所,為學生提供了互相學習、交流的好機會[4。在日常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各種閱讀活動,利用學生群體之間榜樣的力量,激發親子閱讀的持久動力。
定期開展圖書推薦視頻大賽。短視頻已經成為我們記錄生活、表達情感的重要方式。圖書推薦短視頻大賽則是展示親子之間閱讀風采的好方式。可鼓勵孩子在父母陪伴下海量閱讀,找到專屬于自己家庭的“心愛之書”并以視頻方式推薦給大家。參賽學生需要選擇一本鐘愛的書籍,由本人出鏡,制作一個兩分鐘以內的短視頻,內容包含薦書人的自我介紹、推薦理由、書籍介紹、書中最打動你的文字片段、你的讀書感悟等等。大賽鼓勵學生結合所推薦書目進行場景化、主題化的拍攝創作。家長們也一同參與到視頻的前期指導、拍攝剪輯制作中,使推薦視頻更加精彩。
每周開展閱讀小報展示活動。家長高質量的閱讀陪伴能夠持續激發親子閱讀的興趣,每周的閱讀小報展示活動正是推動高質量閱讀陪伴的重要方式。家長和孩子可以根據每周的閱讀內容,合作繪制一份閱讀小報,結合本周閱讀內容自主設計主題繪畫、進行好詞好句以及精彩片段摘抄、記錄閱讀感悟甚至進行故事續編創作。每一張閱讀小報都是一次親子合作的展示,同伴之間閱讀小報的互相學習也于無形之間提升了孩子們的創作靈感。
每日開展班級圖書推薦分享活動。為了把親子之間共同閱讀一本書的愉快經驗移植到班級群體之中,班上開展每日好書推薦活動,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該活動由學生和家長自由報名。學生和家長合作準備“好書推薦演示文稿”。每日語文課前五分鐘,參與報名的學生模仿教師上課的樣子,進行圖書推薦分享。這不僅訓練了學生上臺的自信和膽量,也讓學生感受到閱讀是愉快而有意義的活動,同時達到了好書共讀、人人參與的目的。
在寒暑假書香閱讀活動中,持續激發親子閱讀的興趣
“寒暑假生活占據每個學期約四分之一的時間,如果只把寒暑假作為‘休息’的時間,那么寒暑假變成了教育的斷層。”[5]寒假生活與學期中的日常學習生活比較而言,往往會缺少一定的規律,書香閱讀活動可以幫助低年級的學生更好地融入樂于閱讀的學習氛圍,培養閱讀習慣,持續激發親子閱讀的興趣。
寒假期間,教師可以引導開展“探究‘年俗’文化,書香十足迎新年”的活動。活動分為三個環節:一是親子閱讀:閱讀關于“春節”“除夕”“年”等中國傳統文化的繪本或書籍,如《十二生肖的故事》《年》《兔兒爺》《團圓》《好忙的除夕》等等。二是親子創意:可以借助紐扣、樹葉、衍紙、絲帶做出一副反映年俗文化的創意畫。三是親子創作:了解家鄉的習俗,結合生活經歷,以圖文結合的方式親子合作制作一本屬于自己的“春節繪本”。為了便于低年段的孩子操作,教師給出兩種方式作為指引:如果你是一個繪畫小能手,可以把生活經歷通過繪畫的方式展現出來,再配以文字介紹;喜歡攝影的小朋友,可以通過拍照的方式把家鄉習俗記錄下來,再配以文字介紹,連續制作幾頁也可以成為一本精美的繪本。
暑假時間較長,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書香閱讀活動,讓書籍走進生活,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習慣。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表,包括以下內容:暑假計劃看幾本書?想要看哪幾本書?寫出暑假閱讀書單。每天看書的時間固定在什么時候?在什么地點看書?每天堅持看書多久?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開展培養親子閱讀習慣的打卡活動,如進行朗讀打卡和閱讀打卡,根據閱讀內容,完成閱讀記錄單。暑假結束后,可根據親子閱讀的情況,進行書香閱讀評比,并請家長在獎狀上寫下鼓勵的話語。如有家長寫道:“看著你專注地跟著福爾摩斯一起探案,又和米小圈一起笑哈哈地體會校園趣事,知道你已經初嘗讀書的快樂,繼續保持!”還有的家長寫道:“三更燈火五更熄,正是男兒讀書時。我愿與你同游書海,看更多的風景,做更充實的自己。”
不管是寒假書香閱讀活動還是暑假書香閱讀活動,只要是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都可以讓家長蹲下身來,傾聽孩子的閱讀反饋,與孩子一起分享閱讀的收獲和樂趣,加強親子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從而真正發揮親子閱讀的價值,以活動帶動完成“我會積累”\"我會思考”\"我會表達”等共讀策略的有效實施,以興趣引導孩子自己積累、自己思考、自己表達。
綜上所述,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親子閱讀更需要家校共育理念的支持,學校要為親子閱讀提供閱讀指導,家長也要提高閱讀指導能力、主動參與親子閱讀,學校和家庭積極協作,方能有效推進親子閱讀。
參考文獻
[1]田穎.全民閱讀背景下家長參與親子閱讀的現狀及改進策略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3,39(12):106-108.
[2]溫儒敏.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下冊[D].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周軍偉.“書香”中國從親子閱讀開始[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23(12):1.
[4]戴春梅.低年級課外閱讀教學策略[J].七彩語文,2024(04):28-30.
[5]李家成.在教育的空隙處開展教育研究——以“你好,寒假!”之寒假生活與學期初生活研究為例[J].教育學術月刊,2017(6):20-31.
作者單位:深圳市東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