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階段教育是教育體系的重要環節,高中時期是學生從未成年走向成年以及個性形成、自主發展的關鍵時期。高中教育多樣化發展與課程教學改革對各種資源極度缺乏的縣域高中產生強烈的沖擊,但不管辦學條件如何,學校也不能忽視內部的變革和管理。筆者認為,在現有條件下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提升教師對教育的信仰,消除對學校發展前景的迷茫,拓寬知識體系構架渠道,是支撐起目前縣域高中教育體系,破解縣域高中教學問題的關鍵所在。
一、好的教育要有好的校長
一個好的校長,能知其學校所短,知其學校所長,理解好的教育是有根的,是自下而上生長出來的。這個校長一定會想辦法打造出具有這所學校特色的共同信仰。
好的校長必先正其身。好的校長會時刻做榜樣、樹表率,時時把責任扛在肩上,根植于學校,做到“今日事,今日畢”;會時時檢視自己,做到自省、自律,言必信、諾必守,絕不會出現\"推杯換盞校不歸,學校有事任它去\"的情況,一定會拒絕一切無意義的社交活動。
好的校長會制定好學校發展規劃。好的學校規劃可以體現校長的思考力、判斷力、學術力和影響力,可以反映校長的教育理念和行事方式,可以指明學校發展方向,成為加快學校發展的有力推手。
好的校長會打造屬于自己本校的校園文化。一所學校一定要有自己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硬件要處處體現辦學理念、教育傳承等相關的學校精神,讓它開枝散葉,遍布校園每個角落。在軟文化建設中,校長要結合地方特色及學校自身發展情況,構建屬于學校發展的文化模式。
好的校長會淡化行政的力量。如果是自上而下的命令、以指示為行動的指南,教師只會當任務來完成,也就限制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扼殺了教師的創新思維,從而脫離了校情、學情,這與教育的“育人\"需要背道而馳,教育工作效果就會打折扣。淡化行政力量要看重自下而上的“涌現”,弱化自上而下的“權威”,減少學校行政化管理色彩,給教師足夠的尊嚴和自由寬松的環境,引領教師積極向上,讓教育氛圍活躍起來,這時如果教師自己想做,就會做得非常好。校長管理學校的本質是搭臺、賦能,是發現人,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予以培養,激發教師的潛能。
二、好的學校要有好的教師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教師作為人類文明的傳播者,其一言一行是學生崇拜和模仿的對象。教學是教師的第一要務和立身之本,學校要重視教師隊伍建設,教師要鍛煉教學本領。
學校要加強教師的師德建設。在這個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各種社會思潮不斷涌現,思想觀念多變,如何讓教師堅定政治立場是需要學校高度重視的。學校要經常組織集中學習,讓教師精讀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深化對理論成果的理解和把握,明確教育的發展方向;要梳理教師對教學工作在認識、思想、情感、價值等方面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理論培訓、團隊研討,舉辦專家講座等;要以宣講等各種主題活動為載體,構建師德培育體系;要充分發揮黨組織力量,讓黨員與教師結對,幫助教師成長;要建立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如制定師德考評與獎勵機制、師德失范行為查處機制等,形成涵蓋師德建設、師德考核與激勵、師德失范監督與懲處等全領域的規范制度,讓師德培育有據可依。
學校要引導教師多讀書。學校應充分利用寒暑假期,制訂教師閱讀計劃,大量購買與教學業務相關的書籍,幫助教師吸收養分。
學校要構建集中研課平臺,變革教學方式,組建學科研討平臺,制訂集中研課計劃。在研討時,每位教師都闡述對相關單元課程的觀點,讓集體智慧得到碰撞,讓教學經驗得到充分交流。通過研討,教師備課、授課時就能做到胸有成竹,能對教學活動過程、課堂教學實踐進行全面、深入、冷靜的思考和總結。從組織方式入手,通過交流認知方式和活動方式的創新,教師能堅持“以問題解決為導向”的教學方式。
學校要堅持以賽促學。教學競賽是培養、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的重要方法,尤其對青年教師各方面的提高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首先,學校要成立“傳、幫、帶”小組,在讀教材、審教材及學生學習現狀的基礎上,讓有經驗的教師帶領新教師共同研討教法,幫助編寫授課教案,力爭每節課的任務明確、知識點詳盡,這樣既交流了經驗,又鍛煉了業務基本能力。其次,開展公開課、比賽課、觀摩課、示范課等教學活動。這些教學活動能有效展示教師的教風、教態、教學責任心、教學設計理念,可以考查教師對教材的處理能力、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熟悉程度以及課堂教學組織能力等。
學校要疏通人才交流渠道。在建好人才引進機制,搭載好聚才平臺,優化好留才環境,筑好人才“蓄水池\"的同時,學校要為教師搭建\"比較思維\"交流提升平臺。學校要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為教師提供不同的學習渠道,讓教師吸收他人的經驗、方法,轉變教學觀念,改變落后的教學方法,充實教學手段。
三、好的學校要有好的教育氛圍
教育是愛的共鳴。愛是教育的靈魂,是學校發展的動力,也是打開人與人心理隔閡的鑰匙。
學校要用真心去愛教師。愛教師其實就是要相信教師,給予理解和尊重,用真誠的心和平等的理念來對待每一位教師,化解教師遇到的難題,讓教師與學校一起發展,彼此守望成長。校領導要轉變觀念,多與教師交流。因為教師的思想動態能影響學校愿景種子的開花結果,校領導只有近距離聆聽教師的心聲,暢通教師的表達渠道,才能在腦海中勾勒出每一位教師的形象,了解他們的性格特點,在開展工作時,才能將解決思想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消除教師的后顧之憂。
學校要有溫度地關懷教師。關注教師工作背后的問題尤其重要。父母身體狀況、子女教育、社會生活都是困擾教師身心的難題,學校要用最大能量為教師搭建暖心平臺,利用組織的力量為教師化解和彌補切身之需。
學校要用真情去愛學生。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學校要多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為他們找到合適的教育方法,探究合適的發展路徑,從多個角度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營造“不比基礎比進步”的校園學習氛圍,激發學校辦學活力。
總之,縣域高中作為學生接受完整高中教育的重要載體,是縣域學生多元發展的平臺,寄托著廣大縣域學生接受更好教育的美好期盼。縣域高中應從內部改革著手,突破硬件薄弱的瓶頸,探尋屬于自身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趙天剛.核心素養視域下提升縣域高中教育教學質量路徑研究[J].吉林教育,2024,(36):31-33.
[2]家聰聰,家小聰.縣域高中教育高質量發展策略研究[J].林區教學,2023,(8):108-112.
(作者單位:江西省萬年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