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是課堂學習的延伸和補充,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載體,尤其是綜合性、實踐性、創新性作業的設計,有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實踐的能力,是學生運用語文知識聯系生活的重要途徑。那么,在設計單元作業時,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單元作業設計的理念
1.整體性
整體性是統編小學語文教材的一個重要特點,這要求教師在宏觀把握語文教材的基礎上,對每學期每冊教材的每個單元整體上都要了解、把握、運用,明確單元間、單元內各篇間相互的聯系,建構科學、合理、有序的單元作業。
例如,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是小學階段統編教材中的第一個習作單元,“精讀課文”與“習作例文”,主要引導學生體會表達上的特點,借助例文,學習寫作;“交流平臺”與“初試身手”,主要通過實踐活動,開展習作練習,學以致用。
2.階梯性
單元作業的階梯性,包括知識訓練點和培養學生能力的階梯性。本單元作業的階梯性體現在—首先,在精讀課文教學中,教會學生感受作者是如何進行觀察的,怎樣做到細致觀察和連續觀察;其次,利用“交流平臺\"和“初試身手\"板塊,結合精讀課文內容,梳理觀察的方法和好處,初步了解多種感官的觀察;再次,讓學生嘗試寫一寫自己的觀察所得,與同伴分享自己的觀察感受。
3.實踐性
觀察一定是在生活中進行的,單元實踐性作業一定要讓學生在喜歡的情境中完成。結合本單元的語文要素,習作實踐作業可以這樣設計。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請你觀察一種動物或一種植物或一處場景,比如,奶奶家的小貓、雨中的街道、新買的盆花盡量選擇不同的時間進行觀察,發現它們的變化,并思考變化的原因,隨時記錄下來,并試著講給他人聽一聽。
4.延展性
設計延展性作業,是訓練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本單元設計的“閱讀遷移作業”是圍繞單元訓練重點來閱讀和積累的,是教材的有效補充,體現“
的聯讀理念。如學習過《金色的草地》,可以設計下面的作業進行閱讀遷移。
閱讀短文,完成文后的思維導圖。
我的“肉肉”
周末的時候,我和媽媽一起去市場。我看見了一些可愛的小“肉肉”,我心里一高興,就讓媽媽買下了。
遠遠望去,“肉肉”的葉子就像一個個調皮的小孩子玩碰頭游戲。走近細看,“肉肉”的葉子非常厚,胖鼓鼓的,像盛開的蓮花正在慢慢生長。葉子根部非常細,越往上長越寬,最頂端又變尖了。每片葉子的最頂端都有一個褐色的小點點,如果幸運的話,還可以看到一個紅色的小點點。我輕輕摸了摸小“肉肉”的葉子,感覺非常光滑,像抹了雪花膏的小臉蛋一樣滑。我告訴你一個小秘密,小“肉肉”其實很脆弱,你只要輕輕地碰一下它的葉子,它可能就會掉下來。所以你要小心翼翼地呵護它。我想知道“肉肉”是什么氣味,于是,我俯下身子聞了聞,聞到了一股清香,讓我心曠神怡,忘掉了一天的勞累??墒牵鼮槭裁床婚_花,只是一味地不停地長新葉呢?我想不明白,就去問爸爸。
根據你的閱讀觀察,填寫下面表格。

5.綜合性
單元作業設計的綜合性主要體現在教師要充分利用相關教學資源,有計劃、有目的、科學、系統地將各類型的作業統整在一起,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本單元設計的“閱讀遷移作業\"就是將新舊教材中兩篇對翠鳥的描寫進行對比閱讀,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感受不同文本的特點。
閱讀下面兩篇描寫翠鳥的文章(選段),完成習題。 (選文略)
(1)用心讀《翠鳥》,文中哪些地方讓你覺得作者觀察特別細致,請用橫線畫出來,比一比誰發現得多。
(2)《翠鳥》和《搭船的鳥》中哪些內容相似?請你讀一讀、找一找、比一比,再填寫下面的表格。

6.科學性
單元作業設計的科學性,既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又要確保各類型作業要素的科學分配。本單元作業運用圖表形式較多,形象直觀,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可以為單元習作搭好結構支架,由例文閱讀引向寫作的有效過渡。例文中的閱讀作業可以這樣設計。
閱讀《我愛故鄉的楊梅》,說說楊梅的外形、顏色、味道等各有什么特點。
二、單元作業設計的要素
1.內容的設計
單元作業的內容設計一般包括字詞基礎類、課內外閱讀類、口語表達類、習作素養類等。
2.類型的設計
單元作業更強調主題性,不能偏離單元主題、單元要素和單元目標。單元作業類型具有多樣性和層次性,不同類型的作業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及素養有著不同側面的訓練和提升。
3.完成方式的設計
單元作業在完成方式的設計上要體現多樣性。沉浸式的語文學習一定是自主的、有趣的、多樣的,課堂即時性作業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訓練學生的表達思維。課后作業可以采取聽、說、讀、寫、演、唱、跳、誦、繪等多樣方式,使學生保持對作業的熱情。
總之,單元作業不僅有助于學生鞏固知識、提升思維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提高其綜合素養。同時,也有助于教師全面、系統、整體地評估學生的學業水平,優化課堂教學,提升其教學質量。
(責編 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