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把“文化自信\"作為學生第一位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金礦”,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
一、語言優(yōu)美立自信
漢語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悠久的語言文字之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語言的音韻美、結構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感美等方面深刻認識、欣賞、探究漢語言之美,從而增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熱愛,樹立自信。
如在欣賞語言的音韻美時,教師可以朱自清的《春》一文為例。這是一篇散文,但全篇又像一首詩,大量運用了比喻、排比、擬人、疊字等手法,語言優(yōu)美,音韻和諧。
再如欣賞語言的形體美。漢字是方塊字,具有天然的結構美。就篇章而言,初中語文教材中,不同體裁的文章,其形式、結構、層次各具特點,教師要引導學生識別其中的差異,感悟不同體裁之美。
二、人物風采強自信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大量展示中華人物風采的篇章。學習這些課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人物的精神品質,從而樹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這些篇章包括古仁人風采,如《岳陽樓記》一文,展現(xiàn)了古仁人曠達的胸襟和遠大的抱負;科學家風采,如《鄧稼先》一文,歌頌了鄧稼先忠厚謙虛、真誠樸實的思想品格,以及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勇?lián)厝巍⑸硐仁孔洹⒉慌聽奚姆瞰I精神;學者風采,如《葉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通過日常生活與工作中的小事,展示了葉圣陶先生寬厚待人的品格和嚴于律己的治學態(tài)度,令人敬仰;普通人物風采,如《驛路梨花》中的梨花姐妹及眾人學習雷鋒、助人為樂,朱自清《背影》中的“父親”步履瞞跚卻又愛子情深…這些人物風采,都值得細細品味。
三、秀麗山川生自信
我們的祖國鐘靈毓秀、山河壯麗。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不少篇目展示了祖國的秀麗山川。如馬麗華的《在長江源頭各拉丹東》一文,展示了各拉丹東獨特的風貌,激發(fā)人們探尋的欲望;梁衡的《壺口瀑布》一文,展示了瀑布雨季氣勢磅礴、枯水季剛柔相濟的特點,由此聯(lián)想并贊美了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不同的文章,展示了不同地區(qū)、不同城市的獨特風情。引導學生欣賞描寫秀麗山川的文章,可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四、國家發(fā)展顯自信
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制度具有明顯的優(yōu)越性,推動了各項事業(yè)的蓬勃開展。茅以升的《中國石拱橋》一文,不僅寫出了中國石拱橋的發(fā)展歷史,更展示了新中國橋梁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我國首位進人太空的航天員楊利偉在《太空一日》一文中,從航天員視角記錄了在太空中的飛行經(jīng)歷,讀來不僅讓人心潮澎湃,也激發(fā)了青少年探索太空的興趣。教師應利用課文中呈現(xiàn)出的祖國發(fā)展成就,進行拓展延伸,激發(fā)學生建設祖國、投身發(fā)展的情感。
(責編 再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