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數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怎樣讓小學生喜歡它,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師生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發展。數學活動,一是個人的活動,比如,描一描、畫一畫、折一折、拼一拼、搭一搭;二是小組之間的交流、合作、探究活動。在教學中,我致力以兒童的視角引導學生探究、發現并解決數學問題
一、基于兒童視角,直觀體驗,讓數學思維變得可觸及
例如,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不相鄰單位之間的進率”,主要考查學生的單位意識。有這樣一道填空題:個100是一萬,十萬里面有個1000,一億里面有個10000。對于這道題,學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文字敘述和數字敘述聯系起來,經常出錯。我在教學中是這樣引導的:(1)轉化,引導學生把語言敘述的一萬換成數字的表示方法10000。(2)找等量關系,個100是10000,等量關系是× 1 0 0=1 0 0 0 0 ,十萬里面有個1000則是100000里面有個1000,等量關系是 1 0 0 0 0 0 ÷ ( σ ) = 1 0 0 0 。通過轉化,文字轉化成數字,再找出等量關系,直觀簡潔,學生一目了然,問題迎刃而解。
再如折繩問題:一根繩子對折,再對折,第三次對折后,從中間剪斷,共剪成多少段?這道題,不少學生都感覺無從下手,我先引導大家折一折,剪斷數一數,又讓大家畫一畫,通過兩種方法都能判斷出剪成了9段。再結合直觀圖操作,引導學生觀察、推理、總結,得出結論:剪后繩子的段數正好比切口多1。
二、基于兒童視角,強化語言表達,發展思維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課堂上,我們要創設寬松、和諧的氛圍,引導學生敢說敢講,表達觀點,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思辨能力的發展。
例如,樹上飛來5只鳥,又飛走3只鳥,現在有17只,原來有多少只鳥?列式為 + 5 - 3 = 1 7 。這里把“ + 5 ”看作一個整體,逆推就變成了多少減去3等于17,因為20減去3等于17,所以 + 5 = 20。這樣就引導學生理解了“
.。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解題的過程,這樣既能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滲透整體性思維、逆推思維,逐步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三、基于兒童視角,打破思維常規,數形結合發展思維能力
如填空題:
A + B ÷ 3 = 7 ,求 B - A= (
對這道題,學生到五年級學習分數之后也不難解決,但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按照常規思維解決該題還是有難度的。我引導學生借助數形結合的方法來分析這道題。把B÷3看作一個整體,畫圖如下:

由已知條件和圖示得: 2 × ( B÷ 3 ) = 1 3 - 7 = 6 所以,
業
所以: B - A= ( 5 ) 。
再如:6個空瓶換1瓶水,買120瓶,實際能喝幾瓶水?
這是一個經典的邏輯思維和數學實際應用問題,想要得到最優化決策,只有打破常規思維,從多個角度思考。
解法一:轉化法。
把6個空瓶轉化成1個空瓶 + 1 份水。因為:6( 8 ) = 1
份水
所以:5(
)
份水
1 2 0 + 1 2 0 ÷ 5 = 1 4 4 (瓶)
解法二:借來還去法。向老板借來1個瓶子,最后再還回去。1 2 0 ÷ 6 = 2 0 (瓶)2 0 ÷ 6 = 3 (瓶)···2(瓶)3 + 2 + 1 (借) = 1 (瓶)1 2 0 + 2 0 + 3 + 1 = 1 4 4 (瓶)
四、基于兒童視角,引導建模,拓展思維能力
同一道題,不同年級,我會根據學生特點需要采用適合的方法。在二年級借助圖示直觀解題的基礎上,逐步到四年級的線段圖,到五、六年級抽象為典型的盈虧問題。學生通過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學會將復雜問題簡化為基本問題來處理,形成模型思想。模型思想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在學生思維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構建的知識體系。
例如,幼兒園給小朋友分餅干,如果每人分7塊,就多4塊,如果每人分9塊,就少8塊,那么一共有多少小朋友?
二年級:直觀解題。

兩種方案正好差 4 + 8 = 1 2 (塊),相差的
12塊正好是每個小朋友多拿的2塊,所
以: 1 2 ÷ ( 9 - 7 ) = 1 2 ÷ 2 = 6 (個)。四年級:半抽象,線段圖。

( 4 + 8 ) ÷ ( 9 - 7 ) = 1 2 ÷ 2 = 6 (個)。五年級或六年級:抽象,公式法。(盈 + 虧) ÷ 分配差 σ= σ 份數。( 4 + 8 ) ÷ ( 9 - 7 ) = 1 2 ÷ 2 = 6 (個)。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結合實際靈活解決問題。
五、基于兒童視角,理解數學本質,深化思維能力
如,甲+乙 = 6 1 ,甲 ÷ 4 + 7 ÷ 5 = 1 4 ,甲 Σ= Σ ),乙=。

因為
個( : Δ + Δ )是:1 4 × 4 = 5 6 所以
乙: 5 × 5 = 2 5 甲: 6 1 - 2 5 = 3 6 解決本題的關鍵是要抓住數學的本質,除法的本質就是平均分,然后再用整體思想分析、解決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之,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和發展離不開教師的點撥與啟迪。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站在兒童的視角思考問題,讓學生充分享受數學帶來的樂趣,從而愛數學、用數學,有效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
(責編 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