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緊扣《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錨定教育強國強省戰略,主動對標省委“四高四爭先”總任務,積極發揮高校作為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匯和重要支點作用,持續提升內涵、優化外延、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奮力開創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新局面。
錨定申碩目標抓內涵,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建設是加強學校內涵建設的重要抓手,“獲批碩士學位授予權”是實現學校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的集中體現。一是著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深入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優化人才梯隊建設,做好各級各類人才項目的選拔、培養工作。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修訂職稱評審辦法,完善收入分配機制和教師專業成長培訓體系,逐步形成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長效機制。二是著力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加強高水平科研團隊和平臺建設,主動與政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開展聯合攻關,開展有組織科研,力爭產出一批標志性科研成果。三是著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河南‘
重點產業鏈群,動態調整優化專業設置。制定課程質量評價實施辦法,引導教師基于“知識圖譜
助教”建設智慧課程,推動全校課程建設升級提檔。同時,持續加強省部級以上優質教學團隊建設,力爭產出更多高水平教育教學成果。
堅持校地融合抓外延,構建高水平開放新格局。堅持開放提升,深入實施校地融合戰略,主動服務國家和區域發展重大戰略,不斷完善校地合作機制,以高水平開放助力學校高質量發展。一是高起點謀劃產教融合。充分依托現有辦學資源,推進產教融合、科教融匯,采取靈活多樣的辦學方式,高標準建設現代產業學院,進一步提升學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二是深層次推動校地合作。深度參與伏羲實驗室、周口國家農高區建設,共建科創中心實驗室,積極參與地方重大發展項目,通過共建研發中心、研發關鍵技術等多種合作形式,提升科研實力和企業競爭力。三是多渠道暢通國際化合作辦學。主動對接國家戰略需求,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水平大學合作,力爭獲得更多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科技創新國際合作平臺。積極推動“博農科技學院”“加納老子國際學院”等辦學機構通過審批,力爭2025年秋季招生。
聚焦師生關切抓民生,繪就高品質生活新畫卷。堅持事業發展與民生改善同步,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努力讓全體師生共享學校發展成果。一是持續提高教職工福利待遇。加強教職工生活園區、餐廳、校醫院等服務設施建設,不斷優化教職工工作和生活條件,提供豐富多樣的生活服務,滿足師生的日常需求。二是持續完善學生服務體系。升級改造圖書館座位預約系統,在圖書館一樓大廳設置主題閱讀區、大數據展示區、展覽區、休閑區,在學生宿舍增設自習室,拓展師生學習空間。三是持續增進民生福祉。認真落實校領導接待日制度,積極回應師生關切;做好教職工健康體檢、節日慰問及教職工生日祝賀等工作,積極開展送溫暖、困難幫扶、金秋助學活動;解決青年教職工子女小學入學、幼兒園入園問題。優化“碼上辦”小程序和8812345服務熱線,做到5分鐘接單、30分鐘響應、“小修不過午,大修不過夜”,切實解決師生急難愁盼問題。
扛實主體責任抓改革,激發高效能治理新活力。一是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通過編制《全面深化改革優化調整方案》,穩步推進“大部制”“院辦校”“學部制”等九項重大改革,理順行政管理體系與學術治理體系,優化二級單位目標任務考核機制、財務績效配套考核機制,不斷激發二級學院辦學活力。二是全力完善內部治理體系。聚焦學校“1234”高質量發展體系,推動管理機構改革,強化部門服務效能,推動辦學重心下移,夯實學院辦學主體地位。三是全域推動智慧校園建設。加快數智校園建設,深人挖掘數據資源在辦學治校、重大決策中的支撐作用,提高工作科學化水平。
(作者系黨委書記)
責編: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