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要把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程,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2022年,教育部等十部門印發《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對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提出具體方略。
一、“大思政課”建設背景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邏輯理路
(一)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歷史邏輯
“歷史從哪里開始,思想進程也應該從哪里開始。”自高校開設思政課以來,該課程的一體化建設便隨之展開。1979年,教育部發布《高等學校政治理論課的基本情況和存在問題》(以下簡稱《問題》),提到高等學校和中等學校的政治理論課的分工銜接問題。以《問題》的發布為重要時間節點,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先后以整改重復內容、強調認知分段、注重整體銜接、強調橫縱貫通和細化教學任務為重點,接續推進。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要把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程,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推進大中小學思政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由此可見,黨和國家關于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部署一脈相承,是推動其不斷發展的有力保障。
(二)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理論邏輯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辯證法,為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提供了理論基礎。一方面,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明確“人的認識過程是一個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往復過程”。針對大中小學不同學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能力,思政課程教學要避免簡單機械的重復,強調實現必要的重復。這就對大中小學不同學段的知識學習和內容銜接提出要求,對教材編寫和教學方式提出要求,對感情認同和理性認同提出要求。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強調事物發展的普遍性和矛盾的對立統一規律。在必要內容的重復學習方面,既要強調同一學段的知識遞增學習,又要強調不同學段的知識銜接學習,以實現知識學習的邏輯躍升。在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上,要關注相同知識和價值觀念在不同學段的邏輯上升以及同一學段不同年級的理論銜接。
(三)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現實邏輯
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是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重要抓手。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無論思政課如何改革,其教學價值目標和內容是一以貫之的。立足系統思維,使各學段形成橫向貫通的教育共同體,構筑學校主流意識形態,培育學生正確價值觀念,打造上下一體的系統整體,目的是以先進文化促課堂教學、以思政課堂塑文化自信。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也是占領學校意識形態高地、維護學校意識形態安全的關鍵途徑。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學校是各類社會思潮的匯集地,學生是改革創新的后備軍。思政課教學的現實目的之一,是在正確的教育觀和價值觀引導下,對各學段學生進行價值教育和知識教育,使他們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二、“大思政課”建設背景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實踐路徑
(一)加強頂層設計
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是一項理論與實踐并行發展的整體工程,是一個深化黨的創新理論和思政課堂教學的動態場域。“大思政課”建設背景下,各地區相關部門必須以《工作方案》等重要文件為基準,以各省提出的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區域聯盟為依托,以省、市、縣(區)等為層級成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一方面,領導小組成員必須深人分析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歷史發展過程,深刻認知和總結《問題》發布以來各階段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具體特征和內在規律,并結合新時代思政課建設的地區特色和實際問題,開展針對性研討。同時,各層級領導小組必須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通過多種思政教育方式方法,推動教育成效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必須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使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大中小學全學段;必須研究學生成長規律,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先進思想文化融入課堂教學、教育管理和社會實踐中,更好指引學生健康成長。另一方面,各層級領導小組必須樹立全局思維,充分發揮制度的穩定性、指導性和規范性作用,從當地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現實情況出發,建立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制度、集體備課制度、教材研讀制度、評價反饋制度等,借助制度謀劃全局、整體推進。
(二)構建“一體三教四維”建設格局
首先,必須秉持一體化育人理念,構筑一體化育人模式。以各層級領導小組為主心骨,構建囊括層級內各學段各年級教師、教學管理者的黨建帶頭、多元協同的組織架構。各小學、初中、高中/中職、大學各司其職,依據《工作方案》挖掘課程目標、課程內容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其次,必須推進“三教”一體化,即教材一體化、教師一體化、教學一體化。要實現教材一體化,各層級領導小組與組織成員就要依據《工作方案》加強教材研究,加強對各學段及同學段各年級的思政教材的研讀與分析。同時,要全面開展思政課教材的配套輔學用書編寫,重點針對時政熱點、最新案例和職業院校技能提升等內容,開發具有地區特點、彰顯院校特色和滿足學習需要的配套輔學用書。要實現教師一體化,就要利用現代數字技術和融媒體平臺建立思政課資源共享庫,內容要涵蓋全學段的教材資源、教案資源、課件資源等。同時,要建立地區思政課集體備課制度,分學段開展周期性集體備課,尤其要推進下轄各縣、鎮、村的中小學集體備課,實現育人資源和育人平臺共享。要實現教學一體化,就要推進思政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互學聯動,重點討論教學方法、教學思路等教學設計,以育人主體創新推動教學一體化發展。“四維”一體化建設,即黨建、專業、課程、實踐的建設一體推進。堅持黨建引領,即在大中小學各學段思政課建設中開展“黨建 + 思政”主題活動,發揮黨建引領的帶頭作用。堅持專業為先,即系統挖掘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健全專業為先的塑造作用。堅持課程思政,即通過示范賽課、教法改革和評價激勵的方式發揮思政知識之于專業課堂的價值引領作用。堅持實踐育人,即依托地區紅色資源和產業基礎,組織大學生尤其是中職高職學生進行實踐實習和志愿服務,以思想自覺促進行動自覺,以行動自覺深化思想自覺。
(三)建立健全反饋評估體系
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是系統性工程,必須建立健全一體化反饋評估體系。從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相關環節出發,從思政課實體課堂和資源庫建設的效用出發,構建客觀公正的評估體系,使評價客體覆蓋層級內的各級學校,以全面分析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成效,促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提質增效。需要注意的是,在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實踐過程中可能出現各種問題,評估指標會因為主客觀條件發生變化,因此評估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盡可能得出科學、客觀的結論。
三、結語
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是一個理論與實踐并行的課題,必須遵循理念、問題與路徑的發展邏輯,既包括縱向上的不同學段,也包括橫向上各學段思政課的學習內容、運行方式和建設使命。要運用系統思維,厘清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主體的共同性、差異性、聯動性,科學統籌,強化交流聯動,形成橫向符合大中小學生成長特點、縱向符合思政課教學規律的協同發展新格局。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23-12-22).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2/content_5722378.htm.
責編:文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