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著力鍛造“四個鐵一般”的公安鐵軍,培育造就一支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高素質政法隊伍。這為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明確了目標。“公安姓黨”是公安機關的根本政治屬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從政治上建設和掌握公安機關”。這就要求人民警察必須把對黨忠誠鑄入血脈、融入靈魂。預備警官從入學起,就應加強這方面的教育。作為黨的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公安教育的職責在于培育國家和人民的忠實守護者。因此,公安院校必須培養一支堅定不移聽黨話、矢志不移跟黨走、忠誠奉獻為人民,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公安鐵軍。這為公安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新時代警務化管理的內涵與特點
(一)警務化管理的內涵
警務化管理是基于公安院校的辦學特色和警察隊伍的特殊性,專門設計的一種學生管理模式。它主要依據《人民警察內務條令》和《公安院校警務化管理規定》,同時結合各公安院校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學生警務化管理規定。警務化管理必須貫徹“從嚴治警、從嚴治校”的方針,堅持嚴格教育、嚴格訓練、嚴格管理、嚴格紀律,注重養成教育,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政治立場堅定、職業品質優良、專業基礎扎實、警務技能過硬的新時代應用型公安人才。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警務化管理主要對學生的警容風紀、日常制度、教學秩序、值班安排、緊急集合、勤務活動、獎勵制度,以及安全保密等方面提出要求。
(二)警務化管理的特點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向中國人民警察隊伍授旗并致訓詞時強調,“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國人民警察要對黨忠誠”。培育忠誠于黨的公安學警隊伍,是公安院校警務化管理的首要目標。首先,有助于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公安院校通過執行警務化管理的相關規定,引導學生轉變思維方式,規范行為舉止,合理安排日常生活,為以教學活動為中心的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保障。其次,有助于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推動學生在品德修養、知識儲備、紀律意識等方面全面發展,最終成長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優秀人民警察。最后,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政治素質、專業技能水平和文化修養。幫助學生在實踐中逐漸養成“一致性、秩序性和嚴謹性”的工作態度,使其堅定不移地投身偉大的公安事業。
二、新時代警務化管理存在的問題
近年,大多數公安院校按照《公安院校警務化管理規定》等相關文件要求,對公安院校學生實施警務化管理,并制定了一系列具體細則,以確保警務化管理的專業性和規范性。然而,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以下問題。
(一)學生落實警務化管理不嚴格
警務化管理是一種以警察式管理為代表的特殊教育方式,旨在引導學生在壓力環境下學會自我調適,培養他們遵規守紀的習慣,并將這些習慣與職業道德規范、個人價值觀相融合。然而,部分學生認為警務化管理是不合理的約束,限制了他們的行為自由;還有部分學生擔憂這種管理方式可能會對個人性格和特質的發展造成阻礙。由于存在這些認知偏差,學生可能會對警務化管理產生反感和抵觸情緒。這不僅加大了學校管理工作的難度,還會降低管理效能,進而導致警務化管理的執行力不足。
(二)警務化管理具體措施不延續
社會的發展對公安隊伍提出了更高要求,但警務化管理的模式與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滯后性。部分公安院校的警務化管理未能建立起全面、體系化且具備持續改進能力的管理體系,難以保障管理效果。一方面,領導層的要求存在差異,具體的管理規范也各不相同,這導致警務管理監察的標準時常變動。另一方面,缺乏連續性的評估和獎懲機制,也會影響管理措施的具體執行,進而削弱管理效力,導致紀律松弛。
(三)心理輔導機制不完善
公安院校學生未來將從事高壓力、高風險的警務工作,這就要求他們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以應對各種復雜挑戰。因此,公安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至關重要。然而,在執行嚴格的警務化管理制度時,部分學生常處于被動狀態。長此以往,一些學生可能無法完全適應這些嚴格規定,進而產生負面情緒以及對規章制度的不滿。他們甚至可能會形成一種觀念,即“規則只是用來限制個體行為的手段,只要條件充許就可以逃避規則”。倘若學管干部或心理輔導教師未能及時察覺并干預這些問題,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還會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形成阻礙。
三、新時代警務化管理的改進措施
(一)警務化管理應嚴于公安機關日常管理
公安院校作為培育優秀人民警察的主陣地,肩負著重要的育人使命。實施嚴謹的警務化管理模式,有助于達成這一目標。警務化管理要求以高標準、嚴要求對學生進行監督,確保學生生活作息規律,保障紀律執行的一致性和公正性,從而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和忠實度,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警察職業觀,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對學生畢業后順利適應警察崗位,成長為優秀的人民警察至關重要。
(二)警務化管理應明確管理細則
公安院校的四年學習生涯,是培養學生注重細節、遵守紀律的重要階段。明確警務化管理細則,對公安院校學生的全面發展意義深遠。這不僅關系到學生個人素質的提升,更是公安教育事業以及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安院校應當針對在校學生制定嚴格的警務化管理規定,明確各類條令法規和準則,并細化各種獎懲的具體情形及對應措施。同時,通過隊列訓練、內務整理等細節規范,強化學生的戰斗作風和警察意識。
(三)警務化管理應服務于教學實踐
警務化管理作為公安院校培養人才的重要環節,是專門為公安院校學生量身打造的培養方式。然而,現階段存在過于注重警務化管理的實施、卻忽略學生學科學習的問題,尤其是在基礎知識學習方面。因此,在遵循“嚴格執法、嚴密治理”原則的前提下,教師應讓警務化管理更好地融入教學活動,尊重教育規律,始終將學生的需求放在首位,以此提高學生的身份認同感,使他們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學校管理和學習,進而有效提升管理成效。
(四)警務化管理應列好責任清單
公安院校的管理方式以嚴格和精細著稱,對塑造學生的執法觀念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實踐過程中,面臨的挑戰主要集中在人際關系方面。部分擔任“管理人員”的學生干部權力過大,缺少有效的制衡機制,導致他們對學生執行警務化管理的理解出現偏差。為此,為確保警務化管理的高效運行,教師應制定明確的責任清單,構建簡潔明了、高效且公開透明的責任體系。通過這種方式,提升學生對警務化管理規定的認同感,增強他們的紀律意識和嚴謹的工作態度,培養出強烈的警察職業素養。
四、結語
隨著社會需求的日益增長和公安工作的不斷變革,公安院校警務化管理的改進已成為培養新時代公安人才的關鍵。本研究通過分析當前警務化管理的內涵與特點、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新時代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創新性改進措施。在新時代背景下,公安院校學生管理工作肩負著為未來公安隊伍培養中堅力量的重任。當前,公安院校已普遍采用警務化管理模式來培養優秀的預備警官,教師也應在警務化管理過程中善于發現并解決問題,持續提升在理論、策略、流程及文化等方面的創新能力,為公安隊伍輸送更多高素質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楊蘭蘭,張新宇.新時代公安院校警務化管理下加強學風建設的探析[J].品味·經典,2022(9).
[2]聶明輝.現代治理視域下的高校學生工作探討:以公安院校警務化管理為例[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4(1).
[3]柳迪文.公安院校警務化管理創新性研究[J].科技風,2022(8).
[4]張天宇.公安院校輔導員提升警務化管理工作效能探究:以中國刑事警察學院為例[J].北京警察學院學報,2023(4).
[5]葉峻楠.公安院校警務化管理執行中的問題及改革策略[J].南方論刊,2021(12).
責編:勉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