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院的青石門檻被歲月打磨得發亮,像一塊溫潤的古玉,靜靜地訴說著時光的故事。我蹲在斑駁的屋檐下,看著曾祖父那雙布滿老繭的手在新刨光的木料上游走。舊刨子與新木材相遇,木屑如金粉般在陽光里飛舞,創造了一個新的世界。
曾祖父是縣城里出了名的老木匠,只要是木質結構的房屋,不出意外應該都是出自他手。每年開春,曾祖父都會帶著自己的徒弟和那些泛著古銅色的舊工具走進現代化的教室,古老的松木香在嶄新的教學樓里彌漫。當曾祖父捧出那個古老的舊刨子時,他的眼中都會閃爍著新舊交融的光芒:“這些工具雖舊,但能讓木頭煥發新生。”同學們紛紛舉起手機,讓這份傳統技藝在光影中定格。
每周末,在縣城的夜市上,曾祖父那些用舊技法制作的新作品格外引人注目。古法雕刻的木質手機支架,傳統榫卯結構的文具盒,舊工藝在新生活中找到了立足之地。年輕人圍繞著這位白發匠人,驚嘆于他手中舊工具的神奇,紛紛用手機記錄著這一時刻,讓古老的技藝通過嶄新的網絡平臺走向更遠的地方。曾祖父常說:“木頭還是那個木頭,工具還是那些工具,但做出來的東西要跟上新時代。”
黃昏時分,曾祖父坐在舊門檻前,就著新式的LED臺燈繼續他的木工。舊刨子在木料上滑動的聲響與新電器運轉的細微聲音交織在一起,奏出一曲奇妙的交響樂,在院子里回蕩。快遞單上那些陌生的地址,都是舊手藝的新歸宿。院子里,曾祖父年輕時做的木器與現在的新作品相對而立,同樣的木質,卻承載著不同時代的記憶。
現如今,舊門檻上再也不會有曾祖父的影子了,但是他的徒弟們仍然用著他的舊工具,在現代化的工作室里延續著這門手藝。我突然明白,真正的傳承不是固守舊物,而是讓舊技藝煥發新生。就像曾祖父說的:“木頭有年輪,手藝也要有新的年輪。”曾祖父用他的雙手告訴我們:舊的是根基,新的是生命;舊的是傳承,新的是希望。這份匠心,既守住了傳統的根,又長出了創新的芽。
王天源:江蘇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初三(28)班學生
編輯"東籬"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