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輕罪治理視域下網絡侮辱、誹謗案件追訴機制研究

2025-06-09 00:00:00湯立文
宜賓學院學報 2025年4期
關鍵詞:程序

社會轉型時期法益保護需求不斷增長,決定了我國以積極刑法觀為指引的輕罪立法模式,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輕罪案件比例由1999年的不到 5 5 % ,到近幾年穩定在 8 0 % 以上①網絡侮辱、詐謗犯罪是近年來犯罪數量不斷增加的新型輕罪,《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2023年)強調,堅決懲治網絡暴力“按鍵傷人”,推動網絡空間依法治理。我國刑事法律針對網絡侮辱、誹謗犯罪采取二元的追訴機制,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網絡侮辱、誹謗行為應當由檢察院提起公訴;尚未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告訴才處理。傳統觀點與司法實務均認為,告訴才處理情形下,被害人只有自訴這一種追訴方式,公訴機關沒有訴訟地位,但這與告訴才處理的立法意旨和制度價值并不相符,引發學界廣泛討論。2023年9月,《關于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正式發布,針對網絡侮辱、誹謗犯罪的追訴機制進行了公訴條件等方面的細化,但《指導意見》并未正面回應在告訴才處理情形下公訴機關有無訴訟地位的學界爭議。此外,法律規定自訴人應當自行承擔舉證責任,自訴案件的法定受理標準與公訴案件相同,要求案件事實清楚、證據充足②,加之網絡侮辱、誹謗行為具有技術隱蔽性與傳播廣泛性,自訴人自行舉證愈發困難,追訴成功率低。為緩解網絡侮辱、誹謗案件自訴人舉證難問題,先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創設了公安機關協助取證制度,《指導意見》又強調要落實公安機關協助取證的法律規定③,但該制度目前仍然缺乏具體的適用規范,在實踐中鮮少適用。如何平衡公訴機關與自訴人的訴訟地位與職能,構建更為完善且具操作性的網絡侮辱、誹謗犯罪追訴機制,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網絡侮辱、誹謗犯罪的追訴困境

利用北大法寶司法案例庫,選取2018—2021年的裁判時間,檢索侮辱罪、誹謗罪為案由的刑事一審裁判文書,該罪的一審判決案件數量顯著少于裁定案件數量。侮辱罪、誹謗罪的一審判決書有442份,網絡侮辱、誹謗犯罪一審判決書有103份,占比約 2 3 . 3 0 % 。對網絡侮辱、誹謗犯罪提起公訴的共42份,有罪判決數為42份,有罪判決率為 100 % ;以被害人自訴為追訴方式的有61份,有罪判決數為33份,有罪判決率為 5 4 . 1 0 % ,遠低于我國整體刑事案件有罪判決率③。在無罪判決案件中,判決被告人無罪的原因為證據不足( 5 7 . 8 9 % )或者不符合犯罪構成要件 ( 4 2 . 1 1 % ) 。侮辱罪、誹謗罪一審裁定書共1086份,網絡侮辱、誹謗犯罪一審裁定書共204份,占比約 1 8 . 7 8 % 。網絡侮辱、誹謗犯罪裁定書中,法院裁定駁回起訴的為55份,不予受理的為125份,撤訴的為21份,法院調解結案的為3份。從裁定理由來看,駁回起訴的文書中,53份是以“缺乏罪證”為由駁回自訴人的起訴,占比 9 6 . 3 6 % ;125份裁定結果為不予受理的文書中,118份是以“證據不足”為由不予受理自訴人的起訴,占比 9 4 . 4 0 % 。整體而言,由于證據不足導致自訴人敗訴的案件占所有敗訴案件數量 8 4 . 0 3 % ,主要包括無法證明網絡侮辱、誹謗行為人的真實身份,無法證明存在網絡侮辱、誹謗行為,無法證明網絡侮辱、誹謗行為的實際后果三種情形。

通過前述統計分析可得,自訴模式下,網絡侮辱、誹謗刑事的追訴成功率低,自訴人取證能力弱、案件取證難度大、定案事實爭議大;而網絡空間參與人員廣泛,信息來源復雜,實名制管理范圍有限,使得網絡侮辱、誹謗案件的追訴難問題更為突出。

(一)告訴才處理案件限于自訴

網絡侮辱、誹謗刑事司法實務中,告訴才處理案件的追訴方式只有自訴一種,公安機關無權主動立案偵查,檢察院也沒有公訴地位。傳統社會以自訴方式作為處理侮辱、誹謗犯罪的慣常實務做法,主要是考慮到彼時侮辱、誹謗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相對有限,通常發生在諸如鄰居、同事等有一定熟悉度的人際圈子里,多數情形下能夠借助調解手段來化解糾紛。但在當今的虛擬社會環境下,侮辱、誹謗行為的特性已發生顯著轉變,其犯罪主體正從以熟人為主逐漸演變為以匿名化的陌生人為主;造成的名譽影響范圍也由單位、社區、鄉村等小范圍區域,拓展為網絡暴力裹挾下的社會影響2。將追訴方式限定為只能自訴,反而限制了被害人尋求司法救濟的權益和途徑,對案件追訴效果產生了明顯的負面影響。首先,低判決率的現狀反映出網絡侮辱、誹謗行為呈現低犯罪風險態勢,一些潛在的違法犯罪分子可能心存僥幸,認為實施此類行為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可能性較低,導致網絡侮辱、誹謗案件數量只增不減,網絡暴力帶來的消極社會影響愈發廣泛,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法律的威懾力。其次,網絡侮辱、誹謗案件的低勝訴率讓被害人在維護自身權益時困難重重,許多被害人在遭受網絡暴力行為的侵害后,因為對訴訟結果缺乏信心而選擇放棄維權,無疑進一步縱容了犯罪行為的發生。低犯罪風險、低判決率以及低勝訴率相互交織的局面,很可能催生出更多的犯罪,而后續的犯罪打擊和治理需要投人更多的司法成本,這顯然與我國自訴制度所追求的訴訟經濟價值初衷背道而馳

(二)舉證難題影響自訴權實現

網絡侮辱、誹謗案件自訴模式下,由自訴人自行承擔舉證責任,并且自訴案件的法定受理標準與公訴案件相同,當案件事實清楚、證據充足時,法院才會受理。而自訴人在舉證問題上面臨嚴峻困難,“缺乏罪證”是絕大多數自訴人被駁回起訴或敗訴的主要原因。一方面,自訴人自身的舉證能力與公訴機關相比明顯薄弱很多,公訴機關資源充足,公訴人員擁有豐富辦案經驗,熟知證據規則;自訴人作為個人,時間、精力、經濟實力有限,難以負擔復雜舉證工作,如跨地區取證或聘請專業機構等。另一方面,網絡空間的虛擬性和匿名性使得被告人真實身份的確認變得異常艱難,電子數據易被篡改和刪除,證據的收集和固定需要專業的技術手段3。公訴機關具備專業技術設備及廣泛調查權限,在網絡犯罪中能運用技術偵查手段獲取關鍵證據;而自訴人卻因缺乏相應技術和權限,難以觸及深層電子證據。總而言之,自訴權與舉證責任緊密聯結,網絡侮辱、誹謗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致使取證難度頗高;與此同時,自訴人自身在舉證能力方面存在明顯不足,這兩方面因素共同引發了網絡侮辱、誹謗刑事案件被害人所面臨的舉證難困境,影響自訴權的實現。

(三)公安機關協助取證制度鮮有適用

在網絡侮辱、誹謗犯罪的司法處置進程中,公安機關協助取證制度本應成為緩解自訴人取證困境的有力舉措,然而其在實際應用中卻呈現出檻尬局面。從立法初衷來看,公安機關協助取證制度旨在借助公安機關專業的偵查能力與技術資源,平衡自訴人與公訴機關在證據獲取能力上的懸殊差距,從而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權益能夠在司法程序中得以有效維護,推動訴訟進程的順利進行。根據《指導意見》第十一條的規定,當自訴人因取證困難導致案件不符合自訴受理條件時,公安機關應當按照法院的要求和案件具體情況協助取證。但通過對實證研究發現,2018一2021年期間,適用公安機關協助取證的案件數量僅有7件,其中有罪判決為4件,即使適用該制度也存在較多問題。首先,公安機關協助取證的適用條件模糊,部分裁判文書僅陳述\"法院經自訴人申請依法調取公安機關證據材料\"這一事實,并不解釋說明法院準予申請的理由;部分裁判文書把“公安機關協助取證”與“法院依職權從公安機關處調取證據”兩種表述混同。其次,部分案件中,公安機關為自訴人取證提供協助后仍無法滿足事實清楚、證據充分條件,被法院裁定不予受理或駁回起訴。最后,某些公安機關以“技術力量有限,無法提供”為由,未能提供實質協助。總體來看,雖然公安機關協助取證制度創設已近十年,但現有法律法規并未細化協助取證的啟動標準、適用階段、證據范圍等具體內容,加上網絡侮辱、誹謗待證事實本身取證難度較大,該制度在司法活動中可操作性差、鮮有適用,即使適用也存在與其他取證程序混淆的情況,難以達到預期效果[4]。

二、告訴才處理制度的理論審視

網絡侮辱、誹謗犯罪的追訴困境與告訴才處理犯罪采用自訴的追訴方式直接相關。回顧反思傳統訴訟理論,剖析告訴才處理制度在認識、規范、機制方面的制約因素,明確其立法本意,探索合適的追訴程序,是破解當前困境的必要前提和基礎

(一)純粹自訴立場的源起省思

我國傳統刑事訴訟法學理論堅持純粹自訴立場,認為告訴才處理案件只能適用自訴程序,嚴格排除公訴介人,將\"告訴”與\"自訴”的程序法效果等同。首先,該傳統觀點與告訴才處理的歷史起源與發展脈絡不符。告訴這一法律術語來源于日本,由清末時翻譯引進,含義是被害人向偵查機關告知犯罪并請求審判[5]216。告訴才處理犯罪是從公訴犯罪中選取了一部分主要侵害法益為個人法益的犯罪,規定該部分犯罪“可以\"提起自訴,因此告訴才處理犯罪原本就屬于公訴犯罪,如果被害人不愿意選擇自訴,仍然可以適用公訴程序。新中國成立后,立法用語雖然發生變化,但告訴才處理仍然保留與清末民國時相同的涵義,并無純粹自訴之意。然而,隨著舊法統被摒棄,“控告”一詞取代\"告訴\"并為人民大眾所熟知,告訴才處理與公訴的聯系逐漸變得模糊。在此特定歷史背景下,部分學者錯誤解讀了告訴才處理犯罪的追訴方式,形成了純粹自訴的觀點。其次,從我國現行法視角來看,純粹自訴立場也缺乏合理合法的依據。于實體法而言,并沒有法律條文明確規定告訴才處理案件的追訴方式只有自訴一種,司法解釋對告訴才處理的含義也缺乏闡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簡稱《刑法》)第九十八條規定了告訴才處理制度的適用主體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但并未提及“告訴\"與\"處理\"的具體規則。于程序法而言,《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簡稱《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百一十條雖然規定了自訴案件\"包括\"告訴才處理案件,但從邏輯推理與文義闡釋的角度剖析,顯然不能得出告訴才處理案件“只能\"采取自訴這一種途徑的結論。同時,《刑事訴訟法》第十六條暗含公權力機關對親告罪有偵查權、公訴權之意,若堅持純粹自訴立場會導致法律體系解釋紊亂。最后,從比較法角度來看,域外大多規定告訴才處理犯罪在追訴上可以實行公訴。日本實行單純公訴制;德國刑事法律規定對部分親告罪實行公訴,另一部分實行自訴。(一)生近才外理制府的立注太音

純粹自訴觀點偏離了告訴才處理的歷史起源與發展軌跡,難以契合其內在邏輯,故亟須精準剖析告訴才處理制度的立法意旨,以探索構建契合網絡侮辱、誹謗犯罪特性的追訴機制。在現代刑事法的框架下,告訴才處理制度有著獨特的內涵與運行邏輯,被害人的告訴行為不僅是啟動偵查程序的關鍵動因,更是整個訴訟流程得以推進的必要條件。一旦缺乏被害人的有效告訴,訴訟程序便無法開啟,對犯罪行為的追究也就無從談起;即便訴訟程序已然啟動,倘若被害人在訴訟進程中撤回告訴,那么國家追訴機關必須即刻停止追訴活動,不能以被告人的行為已構成犯罪為由繼續推進程序,該制度充分彰顯了對國家追訴權的限制作用。據此,我國刑事法律設立告訴才處理制度的立法本意在于,對國家追訴原則施加特定的“限制條件”,將被害人告訴作為追訴特定類型犯罪的必要前置條件,沒有被害人告訴就沒有訴訟,并且充分尊重被害人自主選擇適用自訴程序的意愿,使國家追訴保持適度的謙抑性。自訴制度的立法理念與此存在明顯差異。自訴制度實際上是對國家追訴原則設定的一種“例外情形”,當遇到某些特定的輕罪案件時,在保障被害人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的基礎上,賦予被害人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權利,進而實現對司法資源的優化配置,減輕追訴機關處理大量輕罪案件所承受的沉重負擔,提升訴訟的經濟效益。經過立法觀念的比較與審視,愈發凸顯出純粹自訴立場是一種缺乏合理依據、難以在法理上自圓其說的學理誤讀。

從法理維度探究,告訴才處理制度賦予被害人告訴權意義深遠。一方面,這為雙方當事人提供了和解的契機與空間,當被害人擁有自主決定是否追訴的權利時,雙方能夠在相對平和的氛圍下溝通協商,達成和解協議的可能性顯著增加;另一方面,這種制度設計避免了國家公權力在未經被害人同意的情況下強行介入,防止對原本有望修復的社會關系造成不可逆的破壞,從而在刑事司法領域促進社會關系的和諧穩定,實現更大范圍、更高層次的輕罪“善治”目標。告訴才處理制度的立法本意與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的內在邏輯也是高度契合的。《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條規定自訴案件在范圍上包括三類案件,宜理解為授權性規定,即該三類案件“可以”自訴而非“只能”自訴。這是因為刑事訴訟法學理論研究與司法實務操作普遍認可該條文中所規定的第二類、第三類案件不限于自訴這一種追訴方式[7]453。依照相同的法律解釋邏輯和原理,告訴才處理案件自然也不應被限定為只能采用自訴途徑,而是應當歸屬于“可以”自訴的案件范疇,如此才能確保法律解釋的一致性和法律體系的嚴密性,確保自訴制度在司法適用的動態過程中能夠契合法律體系的整體價值目標與功能定位。

三、網絡侮辱、誹謗犯罪追訴機制的完善路徑

告訴才處理制度是對國家追訴原則的限制,其價值追求并非只有控制犯罪,尊重當事人的追訴意愿亦不可或缺8。打破告訴才處理犯罪只能自訴的舊有桎梏,需要進一步探索被害人“告訴”后,怎樣“處理\"的具體程序完善路徑。

(一)混合追訴機制的構建探索

告訴才處理制度在立法意旨上尊重被害人的追訴意愿,被害人可以自主選擇是否追訴,以及是否適用自訴程序進行追訴。在遵循該立法意旨與現行刑事法律框架的前提下,告訴才處理的網絡侮辱、誹謗犯罪宜確立以被害人自訴程序選擇權為導向的混合追訴機制。啟動訴訟程序的必要前置條件是被害人告訴,即被害人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人民法院報案,國家追訴機關不得主動發起訴訟程序。被害人告訴后,公安司法機關應當明確告知被害人有自訴程序選擇權以及適用公訴程序與自訴程序的區別之處,確保被害人作出程序選擇時明知且自愿。如果被害人選擇適用自訴程序,則案件應當依照《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條之規定依法移送至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按照自訴程序處理。如果被害人選擇不適用自訴程序,由于告訴才處理犯罪原本屬于公訴犯罪,適用公訴程序不存在法理上的障礙,案件仍然可以按照公訴程序進行追訴,由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檢察機關提起公訴。若被害人于公訴程序中自愿主動撤回告訴,導致“被害人告訴\"這一必要的訴訟條件欠缺,國家追訴機關則應當不再追訴,法院亦不能作出實體判決,只能作出“駁回起訴\"或“終正審理\"等形式裁定。另外,被害人行使告訴權宜設置合理期限,被害人未在該期限內向公安司法機關告訴的,則喪失依照公訴程序處理的途徑,但仍然可以提起自訴。刑事證據需要在有效的期限內進行偵查,否則面臨滅失的風險,設置告訴期限可以促使被害人及時行使權利,避免濫用訴權,保證司法資源的高效合理利用。但該告訴期限不宜太短,否則可能會放縱犯罪,與保護被害人合法權益的制度價值背道而馳。在綜合考慮我國公民告訴能力、告訴才處理案件司法現狀以及多數國家刑事訴訟法典規定的基礎上,將告訴期限設置為自被害人知悉犯罪嫌疑人起六個月較為合理。超期后,被害人只能以自訴方式獲得救濟,并自行承擔舉證責任9

此混合追訴機制不僅能體現告訴才處理制度的立法意旨,而且將公訴與自訴的優點相結合,還考慮了網絡侮辱、誹謗的行為特性。首先,以被害人告訴作為訴訟的啟動條件,允許被害人自主選擇是否起訴、是否撤訴以及是否適用自訴程序[10],有效發揮了告訴才處理制度的立法價值。其次,混合追訴機制兼顧了公訴與自訴程序的優點。當被害人通過自訴就足以維護其合法權益時,自訴途徑可更好地保護被害人的隱私,提高訴訟效率,優化公安司法機關的資源配置;公訴程序則由國家追訴機關負責,國家追訴機關以國家強制力和專業性為矛,可有效化解取證難題,確保對犯罪行為的有效打擊。最后,雖然告訴才處理案件主要侵害的是個人法益,但網絡侮辱、誹謗犯罪發生于網絡公共場所,可能危及“公眾安全感”。公眾在瀏覽各類網絡平臺時,頻繁接觸到這些惡意內容,會不自覺地產生一種人人自危的心理。公眾安全感是社會穩定和諧的基石,當網絡充斥著大量侮辱、誹謗行為時,社會的信任體系也會受到侵蝕。人們在網絡交流中正常的觀點表達和信息分享有可能因恐懼被攻擊而受到抑制,整個網絡生態趨于惡化,這無疑對社會整體的和諧穩定發展構成了潛在威脅。此時采取公訴手段能更有效地維護公共利益與社會整體發展需求,有力修復受損的社會信任和公眾安全感。

(二)自訴轉公訴程序的銜接設計

網絡侮辱、誹謗犯罪混合追訴機制在具體實施時,可能會面臨被害人自訴進程受阻的情況,必要時應轉為公訴程序。就告訴才處理案件而言,自訴與公訴這兩種追訴途徑都有其程序正當性基礎,但自訴轉換為公訴將會引發當事人訴訟身份的變化,可能導致司法成本的攀升甚至對訴訟程序的穩定性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網絡侮辱、誹謗犯罪自訴轉公訴的具體情形,設計有效的銜接程序。具體而言,主要存在兩種自訴轉公訴情形。其一,被害人起初選擇自訴程序進行追訴,但之后又主動申請轉為公訴程序。鑒于告訴才處理犯罪原本屬于公訴案件范疇,在此情形下,由法院經審查決定應否轉化為公訴程序[2]。該自訴轉公訴程序必須以自訴人主動申請為前置條件,并且是單向的轉換,不允許再由公訴轉為自訴程序。其二,被害人對案件提起自訴,但法院認為符合“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情形,依職權將自訴轉為公訴程序。這種情況在司法實踐中并不少見,可能的原因主要有兩種,一是被害人通過向法院提起自訴后,法院發現案涉行為本就屬于“嚴重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情形,將其升格為公訴案件[13],此時的程序轉換不再以自訴人的追訴意愿為前提;二是由于侮辱、誹謗言論在網絡公共場合不斷傳播蔓延,案件情勢發生重大變化,演變為應當適用公訴程序的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情形,杭州余杭網絡誹謗案即此種情況下的典型案例。

在實現自訴與公訴程序的轉換銜接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禁止重復起訴原則”,確保對同一犯罪行為僅行使一個訴權,以維護司法秩序穩定。具體而言,法院應當先終結正在進行的自訴程序,在此基礎上方可啟動公訴程序,而公安機關則需在法院終結自訴程序并將相關案件材料移送后,才能開展立案偵查工作。人民法院在處理自訴轉公訴程序銜接時,依照《指導意見》第十三條第1款的規定,可以采取多種程序轉換方式。在立案審查階段,法院可以引導自訴人撤回起訴或者依法裁定不予受理;在案件受理階段,法院應當裁定駁回起訴;若案件已經進入審理階段,則應當依法裁定終止審理4,具體的處理方式應根據案件的實際情況進行審慎選擇。此外,涉及自訴與公訴程序轉換的相關職權,如建議被害人撤回起訴、建議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等,是專屬于人民法院的法定職權,只有案件審理法院有權行使。在杭州余杭網絡誹謗案中,檢察機關“主動建議\"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的行為存在不妥之處。雖然檢察機關依法有立案監督職權,可以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但其主動建議立案的行為發生在公安機關尚未正式立案時,有\"引導\"立案而非“監督\"立案之嫌,已經超出了檢察機關的法定職權范圍,可能會對司法程序的公正性和獨立性產生負面影響。

(三)公安機關協助取證制度的規范細化

公安機關協助取證作為保障網絡侮辱、誹謗自訴案件順利追訴的關鍵環節,對網絡暴力犯罪的精準打擊和整體治理,以及被害人的合法權益保護有重要意義。建議從規范層面入手,逐步細化落實公安機關協助取證的適用條件。

首先,公安機關協助取證的法定啟動條件是自訴人提供證據確有困難③,“確有困難\"這一判斷標準較為概括模糊。具體而言,法院應綜合考量案件復雜程度、被害人自身能力,以及證據獲取難度等因素,形成實體判斷指引和審查程序,以避免自由裁量權過大。案件的復雜程度主要從案件參與主體多元性、證據分布廣泛性、手段多樣性與隱蔽性等方面判斷。被害人自訴能力可從經濟狀況、技術水平、知識儲備等方面判斷,比如部分有經濟實力和社會資源的公眾人物被害人,有自己的經紀團隊和法律顧問團隊,則應謹慎認定舉證能力困難[15。證據獲取難度可從技術復雜性、證據隱蔽性和數據易逝性方面判斷。比如對于涉及網絡技術專業知識強且證據受平臺規則限制獲取的案件證據,可考慮認定為證據獲取難度大。

其次,公安機關協助取證的協助對象為雙重對象,即自訴案件的自訴人與審理法院。公安機關在遵循客觀中立原則基礎上,全面協助人民法院準確收集證據,并以自訴人提出的線索與合理訴求為重要參考。公安機關協助取證形式上的協助對象為自訴人,因為法院的準予協助決定是由自訴人申請觸發,并非公安機關主動為之,并且協助取證行為確實對自訴人起到直接助益作用;實質上的協助對象為案件審理法院,因為公安機關是依據法院指令與案件實際情況開展工作,充當因不告不理而無法自行取證的法院的協助者。此外,根據《指導意見》第十一條規定,公安機關應當根據人民法院要求和案件具體情況,及時查明證據材料。這表明公安機關協助取證的直接依據是法院的要求,其協助行為是法院取證職能的延伸和補充。

再次,公安機關協助取證的適用階段為刑事訴訟全流程,自被害人向法院提起自訴起,協助取證的規定在整個訴訟進程中均可適用。《刑法》本身并未清晰界定是在立案前還是立案后適用該規定,故不應當主觀地去限制被害人的權利范疇[17]。從目的解釋的角度來看,公安機關的協助取證在立案審查、庭審、延期審理乃至二審等各個階段均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在立案階段,公安機關通過技術手段協助審理法院獲取網絡暴力信息的源頭線索,確定犯罪嫌疑人身份并逐漸完善證據鏈條;在審判階段,公安機關根據法院要求補充證據,若出現新的證據線索或原有證據疑問,應當及時協助調查。鑒于不斷涌現的網絡信息極易使原始信息被覆蓋,可能導致網絡暴力相關信息的取證工作陷入艱難境地,公安機關必須強化其履職效能,在接收到人民法院的通知后,即刻啟動協助取證程序,以確保取證工作的及時有效開展,為案件的公正審理提供堅實保障。

最后,界定公安機關協助取證的證據范圍,應以與案件事實認定直接相關的證據為核心,避免因過度取證或取證范圍過窄影響案件的正常辦理,主要包括網絡侮辱、誹謗行為的實施主體、行為方式、信息傳播路徑、造成的危害后果等方面的證據。確定發布侮辱、誹謗言論的實施主體,可通過網絡平臺注冊資料、IP地址追蹤、實名認證信息以及相關網絡服務提供商的協助等手段,精準鎖定信息發布者。行為方式證據的收集,公安機關應了解侮辱、誹謗言論是以文字、圖片、視頻還是語音形式呈現,以及其表達的惡劣程度等,有助于判斷行為的主觀惡性和社會危害性。同時,信息傳播路徑的證據能夠清晰展現侮辱、誹謗言論是如何在網絡空間擴散的,從最初的發布平臺,經過哪些中間環節的轉發分享,最終到達廣泛的受眾群體。這涉及對各個網絡平臺的傳播數據進行提取和分析,包括點贊數、評論數、轉發層級等,從而構建出完整的網絡侮辱、誹謗言論傳播鏈條,明確不同傳播節點的責任與作用,為后續的責任追究提供依據。危害后果證據收集方面,侵權言論的傳播廣度和熱度能通過網絡平臺的評論截圖和轉發記錄得到直觀反映;而被害人社會評價降低的相關材料,則需從被害人的工作單位、社交圈子、社區等方面收集反饋信息,例如同事、朋友的證言以及社區鄰里的看法等,以綜合評估其名譽受損的實際程度和范圍。

結語

當前社會輕罪治理背景下,運用刑事手段懲處網絡侮辱、誹謗案件,斬斷網絡暴力亂象的蔓延,為維護網絡空間清朗秩序筑牢了堅實屏障。告訴才處理情形下,網絡侮辱、誹謗犯罪面臨追訴方式與證據獲取方面的雙重困境。傳統追訴方式的單一性與網絡犯罪的復雜性形成鮮明反差,網絡的虛擬性使行為人身份隱匿,電子數據易篡改、難固定,自訴人面臨低犯罪風險、低判決率以及低勝訴率相互交織的局面。為突破困境,告訴才處理制度應回歸立法初衷,摒棄純粹自訴立場,充分尊重被害人追訴意愿,以被害人告訴作為啟動訴訟程序的必要條件。構建以被害人自訴程序選擇權為導向的混合追訴機制,不僅有助于整合司法資源、提高訴訟效率,還能使不同類型的網絡侮辱、誹謗案件都能得到妥善處理。同時,要逐步完善自訴轉公訴程序的銜接設計,保障程序轉換公正順暢;規范落實公安機關協助取證制度,細化啟動條件、協助對象、適用階段與證據范圍,充分發揮其助力作用。未來,處理網絡侮辱、誹謗案件應逐步精準把握公訴與自訴的適用情形,優化刑事司法實踐,切實守護網絡空間的清朗純凈,持續強化輕罪治理力度,助推社會治理大格局。

注釋:

① 我國刑法未明確劃分輕罪、重罪的標準,實踐中司法工作人員一般將法定最高刑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罪名看作輕罪,其余的為重罪。從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的《刑事檢察工作白皮書(2023)》披露的相關數據來看,全國檢察機關起訴嚴重暴力犯罪從1999年16.2萬人下降至2023年6.1萬人;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輕罪案件人數占比從1999年的 5 4 . 4 % 上升至2023年的 8 2 . 3 % 。

②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一條。

③ 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刑事判決有罪的罪犯142.9萬人,而判決無罪的刑事公訴案件被告人517名,刑事自訴案件被告人302名,有罪判決率 9 9 . 9 4 % 。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刑事判決有罪的罪犯166萬人,而判決無罪的刑事公訴案件被告人637名,刑事自訴案件被告人751名,有罪判決率9 9 . 9 2 % 。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刑事判決有罪的罪犯152.7萬人,而判決無罪的刑事公訴案件被告人656名,刑事自訴案件被告人384名,有罪判決率 9 9 . 9 3 % 。

④ 直至1963年《刑事訴訟法草案(六稿)》,都沿襲了1957年立法草稿的規定。即告訴才處理的案件,屬于被害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案件,而非\"只能提起自訴\"的案件。

⑤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二款。

參考文獻:

[1]應勇.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2024年3月8日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EB/OL](2024-03-15)[2024-06-30].https://www.spp.gov.cn/spp/t/202403/t20240315_649599.shtml.

[2]金鴻浩.論互聯網時代誹謗罪的公訴范圍[J].政治與法律,2021(3):149-161.

[3]周加海,喻海松,李振華《關于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的理解與適用[J].中國應用法學,2023(5):53-62.

[4]杜嘉陵.網絡誹謗案舉證責任配置問題探析[J].哈爾濱學院學報,2020,41(12):46-70.

[5]劉俊文,池田溫.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2):法制卷[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6]吳宏耀.告訴才處理犯罪的追訴制度:歷史回顧與理論反思[J].中國刑事法雜志,2021(1):39-50.

[7]樊崇義.刑事訴訟法學研究綜述與評價[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1.

[8]張明楷.網絡誹謗的爭議問題探究[J].互聯網金融法律評論,2015(2):26-30.

[9]王韜.大陸法系各國(地區)親告罪立法之比較[J].河北法學,2012,30(1):177-182.

[10]王一超.論檢察機關干預告訴才處理案件的程序選擇:基于對\"自訴轉公訴\"討論的延伸思考[J].清華法學,2022,16(6):96-117.

[11]熊秋紅.論公訴與自訴的關系[J].中國刑事法雜志,2021(1):17-38.

[12]牟綠葉.自訴轉公訴的基礎規范和判斷標準:以國家追訴利益為切入點[J].環球法律評論,2023,45(4):175-191.

[13]成小愛.網絡誹謗自訴轉公訴的程序困境及路徑優化[J].西部法學評論,2023(2):53-65.

[14]賈志強.自訴轉公訴\"程序規則的系統性反思:以網絡侮辱誹謗犯罪案件為視角[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23,31(5):25-38.

[15]喻海松.刑事一體化視野下網絡暴力的規制模式[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23,41(5):83-91.

[16]牟麗,李上.網絡暴力案件中被害人訴權保障研究[J].上海公安學院學報,2024,34(1):67-76.

[17]蔡元培.網絡暴力自訴案件中的證據供給與風險預防[J].中國應用法學,2023(5):86-97.

【責任編輯:許潔】

Study of the Prosecution Mechanism for Network Insult and Defamation Cases in the View of Misdemeanor Governance

TANGLiwen (LawSchool,People'sPublicSecurity University ofChina,BeijinglOoo38,China)

Abstract:Under the guidance ofapositive outlook oncriminal law,misdemeanor crime circlehas been expanding. Crimesof network insultanddefamationbelong to the typical misdemeanorcategory,andthebinaryprosecution system featuring parallel public prosecution and private prosecution applies. Under the existing prosecution system, thecases handled only uponcomplaint are limited to pure private prosecutions,private prosecutors have dificulty in collcting evidence,and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of assisting in evidencecollection by publicsecurityorgans is ineffctive,so it is urgent to clarifythe legislative intentofthe system of handling cases handledonly upon complaint.The system of handling cases only upon complaint takes the complaint of the victim as the necessary precondition for thecommencementof legal proceedingsandrespects the victim'swillto prosecute;therefore,it is not equivalent toa pure private prosecution in terms of procedural law efect.For network insultsand defamation cases handled onlyupon complaint,it is necessryto builda mixed prosecution mechanism guided bythe victim' s choiceof private prosecution procedure,improve the victim's application and the court's transferof private prosecution to public prosecution under the two situations of authority,and refine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assistance incollcting evidencesystem from theaspectsofstartingstandards,assisting objects,application stage and evidence scope.

Keywords:misdemeanor governance; network insult and defamation;handling only upon complaint; mixed prosecution system; assistance from public security authorities in evidence collection

猜你喜歡
程序
給Windows添加程序快速切換欄
電腦愛好者(2020年6期)2020-05-26 09:27:33
試論我國未決羈押程序的立法完善
人大建設(2019年12期)2019-05-21 02:55:44
失能的信仰——走向衰亡的民事訴訟程序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樣
英國與歐盟正式啟動“離婚”程序程序
環球時報(2017-03-30)2017-03-30 06:44:45
基于VMM的程序行為異常檢測
偵查實驗批準程序初探
我國刑事速裁程序的構建
創衛暗訪程序有待改進
中國衛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32
恐怖犯罪刑事訴訟程序的完善
主站蜘蛛池模板: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bt欧美bt精品| 亚洲成人精品在线| 谁有在线观看日韩亚洲最新视频 |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 成人夜夜嗨| 欧美激情综合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 国产乱子伦视频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色有码无码视频| 97se亚洲综合在线韩国专区福利|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草草线在成年免费视频2| 婷婷色在线视频| 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小说区 亚洲 自拍 另类| 无码丝袜人妻| 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国外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 久久性视频| 亚洲区一区|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成人国产小视频| 黄色网在线免费观看|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毛片不卡| 亚洲天堂啪啪| 任我操在线视频| 国产专区综合另类日韩一区| 99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乱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 999福利激情视频|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国产91熟女高潮一区二区| 蜜桃视频一区| 九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一级做美女做受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狠狠亚洲五月天| 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不卡精品| 日韩在线欧美在线|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 怡春院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黄色视频综合| 久久综合伊人 六十路|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 大乳丰满人妻中文字幕日本| 免费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 2020精品极品国产色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免费无遮挡AV| 欧美a级完整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视频第一区在线观看| 精品欧美视频| 午夜老司机永久免费看片|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天堂| AV网站中文| 激情乱人伦| 久久永久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第|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在线播放 | 97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亚洲午夜天堂| 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二区| 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最新网址|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hezyo加勒比一区二区三区|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拍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