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承德農廣校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聚焦主責主業,創新思路,大力開展農民教育培訓,近年來,構建“1234”農民教育培育模式,即“1”是建立“一主多元”教育培訓體系;“2”是培樹“兩個典型”;“3”是實施培育“三大路徑”;“4”是開展“四項”提升行動。形成以農廣校為農民教育培訓的主渠道,為鄉村全面振興打造豐富充足、活力迸發的鄉村人才矩陣。
一、聚合資源同向發力,建立“一主多元”培訓體系
承德農廣校充分發揮體系辦學優勢,聚合優勢資源,形成以農廣校為主體、多方資源廣泛參與的“一主多元”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一是建立縱向聯合培訓體系。構建了“1+8+X”的培訓體系,以承德市農廣校為龍頭,以8所縣級分校為培育基地,以X個示范性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現代農業園區等建立教學實訓基地和農民田間學校,形成了校企合作的培育模式。市縣農廣校均被河北省農業農村廳認定為高素質農民培育基地,認定實訓基地52個,成為農民教育培訓的主渠道。二是建立橫向聯合培訓體系。積極與承德市組織部、團委、退役軍人事務局、供銷社、婦聯等多部門聯合,拓展培育半徑,服務各類鄉村人才。三年來,培育農村“兩委”1476人,農村黨員1955人,退役軍人480人,“青馬工程”學員287人,培訓“五級為農服務綜合平臺”服務人才354人。三是構建京津協同培訓體系。先后與北京昌平、懷柔、密云,天津津南等地農廣校積極開展合作交流,實現了農廣校師資、人才和基地的互通互聯,共同舉辦師資培訓200多人次,聯合培養農村實用人才200余人,先后組織2000余名高素質農民赴京津等地參觀考察學習,促進了京津冀高素質農民培育協同發展。四是建立省內跨區域合作。建立跨地區農廣校體系合作機制,促進體系融合發展。與石家莊、保定、秦皇島等地農廣校及4所高素質農民實訓基地共同簽訂《鄉村振興·農民教育培訓聯席會框架協議》,構建師資共享、基地共建、新農人聯合等多維度發展模式,創建“河北·農禮”農創集市,形成了“基地+培訓+產品+銷售”多功能服務渠道,承德市13家企業、35種農產品入駐了保定市晴耕雨讀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銷售平臺。
二、培樹“兩個典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一)培樹體系典型
強化體系建設,推動體系發展,培樹典型示范校,推動典型示范引領。承德市農廣校和平泉市農廣校被中央農廣校評為全國農廣校體系農民教育培訓典型校。平泉市和圍場縣農廣校分別被中央農廣校評為高素質農民培育提質增效百佳校。平泉市農廣校被河北省農廣校評為中職教育示范校,興隆縣農廣校是省校中職教育改革試點校,先后探索出 “校村園社”“五強化”“產業育人、人才興業 、助力脫貧”等多元化培育模式,被中央農廣校列為農民教育培訓典型案例。
(二)培樹典型學員
一是推薦典型學員。2名學員被河北省農廣校評為農廣校學員新秀,2名學員被評為河北省農廣校學員創業標兵,共推薦了79名優秀高素質農民參加“頭雁”高層次培訓。二是發揮典型作用。承德市29名高素質農民學員成為農民教育培訓指導教師,17名學員創辦的農業合作社或企業掛牌為農民田間學校,學員受聘為農民田間學校校長。通過農民田間學校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新理念,每年參觀學習的農民達5000人以上,發揮了產業引領示范推廣作用。三是宣傳典型學員。積極宣傳學員典型事跡,《回鄉打工仔" "巧發香菇財》祁艷斌的創業事跡在原《農廣天地》播出,學員楊建會的創業故事在原《致富快車》播放,李鳳琴、龐瑞斌和陳立軍等學員的典型事例在中國農村遠程教育網等平臺進行宣傳。
三、實施培育“三大路徑”,為鄉村人才振興積蓄動力
(一)高素質農民培育路徑
聚焦主責主業,圍繞農業農村重點工作、重點項目和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堅持“需求導向、產業主線、分層實施、全程培育”的總要求,大力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促進鄉村人才振興。三年來,累計培育高素質農民10250人。一是圍繞鄉村人才振興,培育高素質農民。聚焦鄉村振興,分層分類開展鄉村人才培訓,統籌推進四類培訓。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能力提升培訓,培育高素質農民4040人,開展鄉村振興帶頭人培養,培訓鄉村治理及社會事業發展帶頭人2606人,開展專業種養加能手技能培訓行動,培育農業技術人員3504人,開展專業農機手培訓行動,培訓專業農機手100人。二是聚焦重點任務,培育高素質農民。以守護糧食安全為核心,圍繞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等重點工作,大力培育高素質農民,累計開設糧油專題培訓班110期,培育高素質農民6034人。三是聚焦產業發展,培育高素質農民。對照“產品精致獨特、產業集群高效、鄉村和美繁榮”的特色農業強市目標,圍繞5條特色優勢產業示范帶遴選培育對象,培育高素質農民,培育玉米、大豆糧食生產種植戶6034人,設施蔬菜產業566人,林果產業1672人,肉牛、肉羊、生豬等養殖產業1450人,農村電商216人,其他產業高素質農民159人,壯大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四是整村推進培訓,提升農民綜合素養。聚焦農民素質提升,各縣農廣校以行政村為單位,開展農民綜合素質素養提升培訓,講解政策法規、鄉村文化、中華優秀傳統美德、農村移風易俗、農耕文化傳承保護、鄉村優秀文化等內容,提升農民綜合素養。在全市68個行政村開展農民綜合素質提升行動,累計培訓農民2157人。
(二)提升農民學歷教育人才培養路徑
一是拓展辦學渠道,穩步招生規模。近兩年,承德市農廣校積極走聯合辦學發展之路,推進農民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各縣農廣校積極與當地組織部合作,開展黨員干部學歷提升行動,引導高素質農民和農村“兩委”班子參加中等職業教育,就地就近培養更多鄉村治理人才,累計培養農村黨員干部391人。二是構建“培訓+學歷”貫通式培養模式。多年來,探索高素質農民培育與職業教育相銜接的人才培養機制,采取“送教下鄉”的辦學模式,將高素質農民培育納入農民職業教育辦學體系,促進高素質農民培育與職業教育融合發展,全市已有4567名高素質農民參加中職學歷提升學習。三是圍繞產業發展,科學設置專業。以高素質農民培育為依托,聚焦鄉村產業發展,將中職教育與產業發展融合,開設設施農業生產技術、休閑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園藝技術和植物保護等專業,聚焦和美鄉村建設,開設農村經濟綜合管理專業,助力人才培養,推動產業振興。
(三)實施學用貫通綜合試點人才培養路徑
建立學用貫通人才培養機制,構建選、育、用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興隆縣作為全國學用貫通綜合試點項目縣,興隆縣農廣校認真落實試點項目。一是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以分管縣長為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試點工作。同時,制定興隆縣高素質農民培育學用貫通綜合試點實施方案,明確培育目標、任務、內容、方式及保障措施等,確保試點工作有序推進。二是認真遴選培育對象。興隆縣農廣校聚焦產業發展,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0人;聚焦和美鄉村建設,助力鄉村產業發展,培育鄉村CEO事業發展帶頭人30人;助力企業發展,開展訂單培養,培育專業技能人才20人;圍繞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發展,培育民宿經營管理型高素質農民30人。三是構建協同培育機制。興隆縣農廣校構建政府、學校、企業和農民四位一體的培育機制,形成鄉村CEO、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民宿經營管理、校企合作聯合培養人才路徑。
四、開展“四項”提升行動,提高鄉村人才服務能力
(一)師資隊伍能力提升行動
一是建立培訓師資庫。以農廣校為主體,依托大中專院校科研院所,吸納更多“土專家”“田秀才”加入兼職師資隊伍,構建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已入庫師資485人,形成了“高端師資+行業師資+鄉土人才”相結合的師資團隊。二是開展師資培訓。近幾年,分層分類開展師資培訓,先后選派14名基層校長和教學管理人員分別參加中央農廣校、中國成人教育協會和天津市農廣校舉辦的研修班,承德農廣校每年至少開展一次教師培訓,累計開展培訓8期,培訓師資300余人次。三是組織參加比賽。組織教師參加各層次技能大賽,2022年以來,有3名教師在河北省農廣校教學能手大賽中獲一等獎,2名教師在中央農廣校舉辦的說課大賽中獲三等獎。四是推薦優秀教師。在中央農廣校近幾年的宣介活動中,共有3名農廣校校長和3名優秀教師被宣介。1名教師入選為全國共享農民思政課師資,推薦5名優秀教師參與省農廣校融媒體教學培訓平臺錄制授課,7名教師參與錄制《農博士在線》廣播節目。
(二)跟蹤服務效能提升行動
由“培訓”向“培育”轉變,開展持續跟蹤服務。一是組建專家服務團隊。組織能力強的教師組建跟蹤服務團隊,建立教師包聯機制,開展線上線下技術指導,為高素質農民提質增效提供師資保障。二是圍繞產業開展跟蹤服務。聚焦糧油穩產保供和特色產業發展開展跟蹤服務,講解糧油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畜牧養殖,食用菌、林果和蔬菜等種養植技術。三是線上線下融合服務。2024年,市農廣校利用線上培訓資源,通過電話回訪,服務學員500多人次,通過農民田間學校“農技大講堂”開展線上直播授課,培訓學員1000余人次,依托省校“農博士在線”等資源開展線上培訓,轉發“農博士在線”200多期。組織教師進村進行現場培訓指導15次,覆蓋全市50多個自然村,指導農民300余人,深受農民歡迎。
(三)農民田間學校服務提升行動
堅持以用為主,分層分類,選好用好農民田間學校,推動農民教育培訓高質量發展。一是加強農民田間學校建設,延伸體系發展。聚焦全市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加強校企合作,按照“五有”基本條件和“五個一”標準將農民田間學校建在產業鏈上,使其數量、質量與產業發展相匹配,全市建設農民田間學校41所,涵蓋養殖、蔬菜、林果、食用菌、中藥材、休閑農業、食品加工等農業主導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形成了“邊走、邊講、邊看、邊學、邊提升”的培訓模式。二是實行動態管理,建立退出機制。制定《農民田間學校考評管理辦法》,嚴格按標準對農民田間學校進行考評,通過實地調研、現場考評,建立退出機制,推動農民田間學校高質量發展。三是培樹典型,推薦優秀農民田間學校。推薦全國共享農民田間學校2所,推薦省級示范農民田間學校4所,3所農民田間學校入選第一批全國縣級優質農民田間學校。2024年全市有30所農民田間學校被河北省農業農村廳認定為高素質農民實訓基地。
(四)數字賦能鄉村提升行動
打造線上培育、線上營銷、線上宣介“三線一體”的工作模式。一是建設線上培訓資源。承德市農廣校投資10余萬元建設課程制作錄播室,利用多媒體平臺,制作精品微課30多個,制作短視頻10個,制作優質課3個,其中,6個微課程被中央農廣校評為優秀在線學習資源,為省農廣校“農博士在線”提供教學資源,為培育工作奠定了基礎。二是開展農村電商培訓。為更好地促進農村電商發展,舉辦農村電商專題培訓班4期,培育農村電商學員166人。三是建立校企聯動助農模式。先后與承德北巡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河北頭雁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將本地農產品入住北巡冀雁云倉平臺和頭雁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電商直播平臺。目前冀雁云倉平臺服務承德地區農產品企業11家,頭雁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為6家企業代播,銷售商品14種。通過合作,不斷提升利用數字網絡平臺助農興農服務能力。四是借助網絡平臺大力宣傳。2023年以來,多次在中國農村遠程教育網、河北共產黨員網、承德新聞等媒體平臺宣傳農民教育培訓經驗做法和典型事例,在中國農村遠程教育網刊登宣傳稿件120余篇。
(作者單位:河北省農廣校承德市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