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順豐洱海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云南大理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利用洱海流域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餐廚垃圾、洱海水葫蘆、洱海藍藻藻泥等各類型有機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生產生物天然氣、生物有機肥料、復合微生物肥料、園林綠化肥、園林綠化土、栽培基質等產品的企業,也是集研發、生產、銷售、物流于一體的洱海保護企業。公司于2019年掛牌為全國示范農民田間學校,多年來學校承擔農民教育培訓任務,成為鄉村人才培育的“搖籃”。
抓硬件" "全產業鏈發展
學校自掛牌以來,抓硬件、建體系,不斷加強學校的規范化建設;抓綠色、建有機,推動全產業鏈發展。學校現占地面積達400畝,建有大小教室各1間,可同時容納1000名學員研學和用餐,有教師團隊50人。學校在多年的發展中,始終堅持以“環境治理、保護洱海”為核心,在洱海流域構建出了“1+1+6+N+X”的發展布局,“1”是1個洱海有機循環工程中心,“1”是1個重點實驗室,“6”是6個廢棄物處理加工廠,“N”是已經建成的27個有機廢棄物的收集站,“X”是27條生產線和多個銷售網點。針對洱海流域有機廢棄物資源情況,學校科學創新了收集體系、清運體系、處理體系、資源化利用體系、產品推廣體系、研發創新體系、十全管理體系和政府給予的政策保障的“八大”體系內容,并創制完善了“一云、兩端、六中心”的順豐洱海數智化體系,形成了“一個平臺,一支隊伍,一家企業”,以全過程、全鏈條、全生命周期,一管到底”的洱海保護新模式,總結集成了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洱海流域有機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的全產業鏈“順豐洱海”模式。目前,順豐洱海每天收集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餐廚垃圾、廚余剩余物等各種有機廢棄物2000噸左右,對洱海流域的畜禽糞污做到了全覆蓋、全收集、全利用,為洱海保護與農業綠色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學員葛華近說:“學習了‘順豐洱海’這個模式,我認為農業要走綠色生態發展才有前途。那些看著沒用的廢棄物,現在都能變成有機肥,既保護了洱海的環境,又提高了農作物的品質。作為一名高素質農民,我決定要走綠色種植這條路,加入保護洱海的志愿者隊伍,為保護我們的綠水青山出一份力,讓農業綠色發展得更長遠。”
強科技" "創新示范建設
學校自掛牌以來,不斷加強加快科技創新,數字賦能,做到學有典范。堅持以“真情護洱海、科技全賦能、質量行天下”的發展觀,把科技創新作為發展的首要工作。企業在不斷的創新發展過程中,先后榮獲了國家、省、州各項科技創新、技術成果、發明創造等獎項10余個,還通過了6大ISO 國際體系認證,企業的“洱海”牌商標還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公司的工程技術中心被農業農村部評選為“農業農村部西南有機循環工程中心重點實驗室”。“順豐洱海”模式被農業農村部作為全國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五大”典型模式之一在全國推廣。在全國“無廢城市”建設中,“順豐洱海”模式也被國家生態環境部作為全國的“九大”創新典型模式之一在全國推廣,這是云南省在全國無廢城市建設中輸出的首個創新模式,還被列為國家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項目。
重培養" "提升培訓質量
多年來,學校堅持“創新科技,引領綠色發展”的理念積極開展農民教育培訓,強化師資力量,著力提升辦學質量和水平。順豐洱海先后與中國農業大學張福鎖院士及其專家團隊以及中國農科院、上海交通大學、云南省農科院、云南農業大學、大理大學、大理州農科院、洱海流域農業綠色發展研究院、大理洱海湖泊研究中心等高校、院所建立了長期的“產—學—研—培”合作機制,建有農學博士等專業教師團隊 50人。學校精心設計了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企業管理的“十全”管理模式、企業數字化管理、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踐,生態種植示范實踐等核心課程,并設有黨建、紅色教育、農耕文化和生態文明、生態治理等課程,課程內容豐富、特色鮮明。近年來,前來學習觀摩的來自全國各地的領導、專家、高素質農民等絡繹不絕,其中,學校承擔和接待來自全國、全省各類農民教育培訓觀摩50多期,培訓4092人次。許多學員在農民田間學校觀摩學習后,感受理念新、收獲大,提升快。在高素質農民學員跟蹤服務回訪中,學員王建華說:“我借鑒‘順豐洱海’模式,將生態環保置于首位,大力推行種養循環發展,把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等廢棄物回收,加工成優質有機肥用于種植,既減少污染,又提升土壤肥力,促進作物增產提質。目前,我創辦的合作社已初顯成效,生態與經濟效益雙豐收,未來我還將繼續堅持,為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促增收" "打造行業標桿
目前,學校已累計收集處理了洱海流域各類型有機廢棄物近400萬噸,每年實現6億多元的營業收入。同時,企業每天對洱海流域的4559戶養殖戶產生的畜禽糞污進行收集利用,全年能為養殖戶及運輸業增加上億元的經濟收入;對15231戶的餐館、民宿、機關食堂、酒店、學校、賓館等餐飲單位產生的近400噸的餐廚垃圾進行收集、清運、處理;每天對洱海流域38座污水處理廠產生的近200噸污泥進行收集、處理,年處理量達5萬噸左右,確保了污水處理廠的良性運行并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
多年來,學校實干、苦干,在新時代的當下,奮力書寫綠色發展的時代新篇章。目前,學校已被評為全國共享農民田間學校。校長鐘順和也獲得了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民營企業家、云南省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云嶺工匠、最美環保人等榮譽稱號。
下一步,云南順豐洱海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農民田間學校,將繼續堅持“創新科技,引領綠色發展”的理念開展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進一步加快農民田間學校的規范化建設,不斷強化專業化和示范化水平,努力承擔更多的農村實用人才、高素質農民培訓和人才培育,為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單位:1.云南省農廣校;2.云南省大理州農廣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