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雨晗是安徽省農廣校蚌埠分校的一名專職教師,她以新媒體傳播架起農技與農民間的橋梁,以扎實的技術和卓越的傳播能力,成為農民教育培訓中的一抹亮色。
共享教師:點燃農民培訓星火
作為中央農廣校農業創業培訓的全國共享教師,趙雨晗一直在農民教育教學的第一線,創新農民教育培訓的方法路徑。她主講的農產品短視頻拍攝與制作、農產品營銷等課程,在農民學員中引發了熱烈的反響。其中農產品短視頻拍攝與制作課程,以“手機變農具、流量變銷量”為教學理念,系統地闡述了農產品短視頻的制作流程、拍攝技巧和剪輯制作等環節,展示并分析了優秀農產品短視頻的典型案例,分享了生動靈活的創作理念,手把手指導學員用手機拍攝“三農”場景,通過短視頻展現農產品的自然美感。學員學習后都表示大有收獲,粉絲量及年銷售額都得到飛速增長。她也以此課程作為參賽主題,獲得2023年中央農廣校舉辦的首屆全國農民教育培訓教師說課大賽全國第一名。
一次在安徽省農業農村廳舉辦的高素質農民培育師資培訓班上,趙雨晗進行了精品課展示,以多教學場景的轉化為核心,以自制的教具為輔助,通過現場演繹農產品短視頻的分鏡、拆解等教學模塊,完整地呈現了“理論浸潤—場景模擬—實戰推演—多維復盤”的教學環節,并介紹了她的創新經驗和心得體會,希望學員可以運用到更多的鄉村振興場景中去。
跨界破壁:新媒體賦能鄉村振興
趙雨晗堅持將線上資源與農業技術推廣相融合,與同事們共同打造了“短視頻科普+直播答疑+云端培訓”的三維矩陣。在矩陣的短視頻模塊中,2025年初,她結合冬季農時,制作發布了小麥越冬期抗旱保苗技術意見、小麥春季除草技術等內容,在關鍵的節點為農戶們提供技術指導。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后,她第一時間制作發布了《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倡導新農人新生活》系列,為廣大農民朋友如何在鄉村振興的沃土中有所作為提供指導,讓新農人認識到自身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希望可以激發他們參與鄉村建設的熱情和責任感。線上直播時,趙雨晗以專家講堂和互動答疑相結合的形式,系統化設計了直播課程,聚焦使用技能,降低學習門檻,提升參與感,建立了長期溝通渠道,并開展課后服務。
科普先鋒:用科學守護農產品安全
農產品質量安全直接關系著消費者的健康,而農產品質量安全謠言對農業生產者傷害尤為直接。趙雨晗秉承著農民教育培訓教師既是技術傳授者,更應是農民利益的捍衛者的初心,在2024年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舉辦的首屆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大賽中,農民教師化身“科學衛士”,以角色扮演場景作為開頭,以嚴謹的理論講解,配合靈活生動的視覺資源,科學拆解農產品質量安全誤區,粉碎了許多農產品質量安全謠言。最終,她憑借著原創科普作品《牛奶中含防腐劑嗎》,從全國五百余名選手中脫穎而出,榮獲首屆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大賽“十佳選手”稱號,相關展演視頻在全網多平臺播放,展現了新時代農民教育培訓工作者扎根鄉土、為農代言的專業素養,更通過“教師帶學員、學員傳鄉鄰”的鏈式傳播,為鄉村振興筑起一道堅實的科學防線。
技術引擎:破解農機化推廣密碼
如今短視頻憑借直觀性、易傳播、強互動等優勢,正在成為農機技術推廣的“新農具”。趙雨晗通過精準的內容設計、場景化的呈現,試圖有效破解傳統推廣中“技術下鄉難、農民理解慢、服務跟進弱”的難點,她制作小麥機械化減損收獲技術短視頻,開創了蚌埠市農機技術推廣工作的“微課教學”先河。2024年,聯合懷遠縣農機化技術推廣中心和懷遠縣農機安全檢驗中心制作的“午收季節農機忙,平安生產保安康”短視頻,用工整對仗的響亮口號,呼吁廣大農機操作者高度重視生產安全,快速廣泛把安全知識傳播到廣大農機手和農民群體中。為呼吁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制作了農用無人駕駛航空器操作避坑指南,講解農用無人機運營證件、操作證書、飛行申請等規定動作。
從課堂教學到田間地頭,從三尺講臺到云端課堂,趙雨晗是扎根泥土的“新農人導師”,是鄉村振興路上的“數字播種者”。 她將晦澀的技術術語轉化為田埂上的家常話,讓手機屏幕成為農民致富的新窗口,生動地詮釋了新時代農民教育工作者“授人以漁、振興有術”的使命擔當。
(作者單位:中央農廣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