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世界最大綜合格斗組織UFC(終極格斗冠軍賽)宣布,2025年UFC格斗之夜上海站暨精英之路半決賽將于8月22日、8月23日在上海體育館舉行。這也是UFC賽事時隔五年再次回到中國內地。
近年來,隨著張偉麗、李景亮、宋亞東等名將在UFC賽事中的表現,讓更多國人開始關注到搏擊格斗圈,但由于圈內細分領域很多,大多數人對其的認知停僅留在簡單“打”的概念。綜合格斗究竟是什么,和其他派別又有什么區別,趕緊跟著本文了解下。
綜合格斗(Mixed Martial Arts,簡稱MMA),與其他的擂臺賽事不一樣,它是在八角籠內進行的賽事。其規則極為開放,被譽為搏擊運動中的“十項全能”。綜合格斗允許選手在比賽中使用拳擊、巴西柔術、泰拳、摔跤、空手道、柔道、散打等多種技術。
在綜合格斗的賽場上,無論是站立打擊還是地面纏斗,都被視為合法的攻擊手段。這種規則為不同風格的格斗選手提供了統一的競技平臺,使得拳腿膝肘等站立打擊技術,關節技與絞殺技等地面降服技術,以及過胸抱腿等近身摔跤技術……不同的武技得到完美結合與展示。
綜合格斗的技術體系涵蓋了站立打擊和地面纏斗兩個方面。
這種全面性的技術要求使得綜合素質較高的選手在比賽中更具優勢,他們可以根據對手的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攻擊手段。
現如今的八角籠內,一名出色的綜合格斗選手所需要具備的技能包括:
拳法(拳擊)
腿法(泰拳、自由搏擊、散打)
摔法(摔跤)
地面技術(巴西柔術)
同時,選手還需要具備出色的體能和抗擊打能力,以應對激烈的比賽節奏和對手的強大攻擊。
選手必須統一著裝,必須佩戴拳套。
尤其在拳套的選擇上,綜合格斗比賽要求使用的是分指拳套。這種拳套質地較薄,攻擊性更強。選手們可以更加靈活地運用拳、指等攻擊手段,給對手造成更大的傷害。同時,分指拳套也增加了比賽的觀賞性,使得觀眾能夠更加清晰地看到選手們的攻擊動作和技巧。
有人說李小龍是MMA之父,并不是因為李小龍創立了MMA,而是因為李小龍早先提出了最強格斗技就要打破門派流派,在最短的距離用最快的時間擊倒對手,所以李小龍的名氣不在于他多能打,更多的是他的思想。因此,MMA的實戰能力很強,它的規則要求選手不能存在明顯的短板,否則無法在八角籠內走得長遠。
綜合格斗作為一項新興的格斗運動,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推廣。許多世界著名的綜合格斗賽事如UFC、Bellator等吸引了大量觀眾和選手的參與。這些賽事不僅為選手們提供了展示自己技藝的舞臺,也為觀眾們帶來了精彩紛呈的視覺盛宴。
以UFC為例,由于早年的比賽體制不是很規范,選手傷殘率太高,UFC因此被美國多個州立法禁止,逐漸走到了瀕臨破產的地步。
直到2002年,當白大拿(Dana White)得知UFC的母公司Semaphore娛樂集團打算出售UFC時,他說服了老朋友洛倫佐·弗帝塔(Lorenzo Fertitta)兄弟二人收購了UFC,自己則入股10%并擔任總裁。
彼時,收購團隊做對了三件事:
1. 規則革命:引入分級制、回合限制和28項禁擊動作,將\"無限制格斗\"包裝成可監管的體育運動;
2. 游說戰略:耗資4000萬美元推動各州體育委員會承認MMA合法性;
3. 內容控制:建立訓練營體系,將選手從街頭斗士轉型職業拳手。
目前,UFC男子一共八個量級——
蠅量級" "雛量級" "羽量級
輕量級" "次中量級" "中量級
輕(次)重量級" "重量級
女子比男子多一個草量級,但是最高只到羽量級每個量級的都會有冠軍。
一般賽前48小時稱重,達到量級最高限度以下即可(非冠軍戰允許超重1磅)但比賽時場上體重多少是不管的,因此脫水減重普遍被應用。
超重會導致罰款,超重過多比賽會被取消或者進入“協議量級”。
終結比賽是每一個選手的目標。主要有三個方式:KO、TKO、降伏。
KO指Knock Out,將對手打暈或導致其失去繼續比賽的能力。
TKO指Technical Knock Out,當裁判認定某選手失去抵抗能力而終止比賽,或者邊角團隊替選手認輸,以及選手受傷,醫生終止等情況。
降伏,指迫使對手認輸。一般以連續輕拍對手或者地面作為標志,口頭認輸也是允許的。
比賽三回合,冠軍賽或主賽五回合,每回合五分鐘。
除了基本的不允許打后腦,踢襠,插眼,咬人等等,有幾條比較特別的規則。
一方“倒地”的時候,不允許踢擊頭部。
禁止垂直肘擊。
不允許小關節技術是指掰一根手指頭,同時握住兩根及以上手指是允許的。
對于后腦的判定綜合格斗要比其他格斗運動寬松很多,一般指我們說的后腦勺。尤其是在沒有完全控制對手移動的情況下打到一般不會判。
裁判分為兩種:
場上裁判(Referee)
場下/打分裁判(Judge)
場上裁判在比賽發生終結/時間到/發生犯規/消極纏抱時分開選手,并有對犯規選手進行警告和扣分的權力。
場下裁判負責在比賽未發生終結時打分。UFC打分制為10分回合制,即贏得該回合的選手獲10分,輸的選手獲9分,劣勢極大獲8分。注意在沒有犯規扣分的情況下并沒有平局。
李景亮:
如果說張偉麗是中國女子綜合格斗的代表人物,那么李景亮則是中國男子綜合格斗的中流砥柱。作為UFC次中量級選手,李景亮憑借出色的摔跤技術和重拳,在國際賽場上屢創佳績。他的比賽風格硬朗,進攻兇猛,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宋亞東:
在張偉麗和李景亮之后,中國綜合格斗界又涌現出了一顆耀眼的新星。這位年輕的選手在UFC羽量級比賽中展現出了驚人的天賦和實力,被譽為“中國綜合格斗的未來希望”。
張名揚:
UFC新秀,僅出戰三次,三戰全勝且全部首回合終結對手,KO率100%,是中國乃至亞洲少有的綜合格斗大級別選手,被譽為中國MMA大級別領軍人物之一。他也被海內外格斗大師稱為“中國最具有潛力的新星”。
群雄逐鹿:
隨著格斗運動的普及和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選手開始在國際賽場上嶄露頭角,形成了群雄逐鹿的多元化競爭格局。例如,蠅量級選手胡耀宗,雖然在國際賽場上尚未取得顯著成績,但他的身體素質和格斗技術都備受矚目;女子草量級選手閆曉楠,憑借出色的站立打擊和地面纏斗能力,在UFC賽場上屢創佳績;還有輕量級選手王強,他的摔跤技術和重拳同樣讓人印象深刻。
拳擊(Boxing):
拳擊是一個歷史久遠且較為樸素的高強度對抗項目,是站立格斗中技術最為精妙的高階項目,正因為規則中只允許出拳,因此拳擊單憑看似簡單的直、勾、擺三種拳法,進化出了變化莫測的組合拳,同時,拳擊最為核心的技術是它的距離控制。
靈活的步伐加上精妙的組合拳,讓拳擊這項運動吸引了大批量觀眾的眼球,世界頂級職業拳擊賽事的吸金能力也是體育圈首屈一指的。
賽事:WBA、WBC、IBF等
限制:禁止拳以外的任何攻擊
自由搏擊(Kick Boxing):
顧名思義,可以用“踢”的拳擊。但“自由搏擊”一詞往往會讓人覺得它就是無限制無規則的格斗,其實不然。這項賽事的規則并不自由,它禁止泰拳中的肘擊和連續頂膝,也禁止散打中的主動抱摔。
自由搏擊的歷史并不久遠,但其流暢的拳腿組合很快讓這項運動商業化,吸引了大量優秀的格斗健將。其拳法與拳擊無二,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掃踢、正蹬等腿法,需要拳手有良好的手腳協調能力,拳腿組合,打上打下等攻擊正是自由搏擊的魅力所在。
賽事:國內包括武林風、昆侖決、勇士的榮耀等;國外包括歐洲的Glory、日本的K-1等
限制:純站立,不允許肘擊、不允許連續頂膝、不允許主動抱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