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對豬內臟的興趣,西方人難以理解。歐洲游客來上海,對醬爆豬肝、蔥爆腰花、草頭圈子、糟香肚肺湯等本幫味道,總以談虎色變的表情來強調文化差異。我有個法國朋友里奧,不遠萬里來到上海,在長樂路一家法餐廳當了七年總廚,混成了中國通,雙休日滿大街找小館子,誰家的醬爆豬肝、蔥爆腰花做得好,比上海爺叔還清楚。
前不久,北外灘一家云南風味餐廳的劉總請我和朋友吃飯,我臨時叫上里奧增加氣氛,他當即OK。我趕到店里時,他正在篤悠悠地喝滇紅。
這天就有兩道用豬內臟做的菜:洱源梅子醋香香菜鶴慶吹肝、木姜子油刺五加大刀毛肚。
吹肝,是鶴慶家家戶戶在臘月里都會制作的一道土菜。有經驗的鄉廚,將竹制的吹氣管插入還帶著血水的豬肝,將它吹得鼓鼓囊囊,然后用高度白酒、花椒與食鹽攪拌均勻,灌入豬肝之中,再用手工碾碎的辣椒面、紅皮草果、老陳醋、鹽巴、花椒面等在豬肝表面進行涂抹,掛在陰涼處。當寒風一陣陣吹過,豬肝水分脫去,顏色慢慢轉成深沉,大約在兩個月后了。
吹肝切薄片旺火爆炒,質地稍顯粗糙,卻有臘肉的芳香。再裹上香香菜和玉色多汁的棕櫚心,甘甜中帶著冽冽的清脆。洱源梅子醋由當地人古法腌制,自帶特殊的芬芳與甜美,與吹肝一接觸,相見恨晚,立馬出落成一道風味卓絕的下酒菜。我吃過粉肝、老肝、糟肝、醬爆豬肝,還有川菜天花板的肝膏湯,吹肝倒是第一次領教。
洱源梅子醋由當地人古法腌制,與吹肝一接觸,相見恨晚。
木姜子油刺五加大刀毛肚也是一道用豬內臟做的下酒菜。云南少數民族大部分居住在山上,長期來受盡了缺醫少藥的苦惱,老百姓也因此積累了不少食療法。這道菜保留了刺五加嫩芽的天然苦味,但吃下去后口腔與喉嚨整天都會回蕩著甜絲絲的味道。新鮮毛肚大刀打薄片,仍保留著食材固有韌勁,點入兼具檸檬和香茅混合香氣的木姜子油,一口刺五加一口毛肚,過癮不上火。
看到餐廳里有設備先進的開放式廚房,手也癢了,就跟里奧交換了一個眼色,向廚師長提出申請:能不能讓我們來個四手聯彈?好吧,他就將椰子油百花珍珠蟹石烹柴雞蛋這道的發揮權給了我們。
金雀花、茉莉花、石斛花、宣威百合還有諾鄧火腿切小片等一眾食材裝在碗里,排列兩行,還有一碗超級迷你的大連灘涂珍珠蟹。里奧將八只綠皮土雞蛋嘩嘩打散,先后將各種花花倒入缽體里。我拿起一只銅質平底鍋,一堆黑色鵝卵石烘熱,倒入豬油和雞油,里奧順勢將蛋液徐徐倒下,鵝卵石作為熱量傳導的媒介,與鍋底一起迅速將蛋液燙至溏心狀態。見好就收,加一小碗椰油增香,關火,完美、擊掌。
這道花花炒雞蛋在去年我也吃過,當時劉總蹭了個熱度,叫它“一路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