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何日?百年五卅,祭英魂!”5月30日下午,我來到上海市商貿旅游學校,聽到同學們表演評彈《五卅英魂傳》。黃浦區青少年紀念五卅運動一百周年主題活動暨“大思政課”建設展示正在進行。很多人并不知道當年關押愛國學生的老閘捕房,就在如今的商貿旅游學校校園內。
《新民周刊》上期紀念五卅百年的封面報道出爐后,我再次進入校園內老閘捕房監獄舊址。看著一些復原的監獄逼仄環境,突然,一個問題冒了出來:當年下令向愛國市民開槍的英國籍捕頭愛活生(E.W.Everson),后來去了哪里?
沒想到當晚在電視臺媒體同行周力兄的一篇文章中看到了一些內容。他寫道,1925年10月,國際司法調查委員團曾就五卅慘案做過一些調查。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務處處長麥高云(K.J.McEuen)曾出一份證詞,稱他事先要求各捕房采取預防措施。然后他本人“離崗”去外灘2號吃午飯了。那意思,無非想要撇清自己與老閘捕房愛活生下令開槍的關系。而愛活生后來未被追究法律責任,不知所終!周力分析,此人也許攜中國籍老婆和兒子潛回英倫了。
有關五卅慘案,還有許多歷史細節需要研究,有待專業人士為記載留下的種種疑問,找到歷史答案。
(姜浩峰)
宋·陸 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孔冰欣
端午節雖然過去了,但最近一段時間,我還是天天吃粽子,感覺整個胃、整顆心都被黏黏的糯香給扎扎實實地裹住了。
粽糕入口是清歡,操舟弄潮最熱鬧,佩戴彩繩求平安……端午節紀念屈原的習俗萌生于荊楚之地,定型于南朝梁時,最終成為全國性習俗。起初還帶著濃厚的“于惡日驅邪避疫”的氛圍,魏晉時期開始“轉向”“顛覆”,有了更多互動娛樂,人民群眾愈加放松。
陸游在《乙卯重五詩》里不但記下榴花繁多的山村風光,還有端午吃粽子、插艾蒿、儲藥、點丹的風俗和愉快飲酒的場面,清新自然的風格,將生活的真味描繪得活龍活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