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國土空間分區;農業-城鎮-生態空間;多指標綜合評價法;鎮安縣中圖分類號:TU98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3-5168(2025)07-0092-06DOI: 10.19968/j.cnki.hnkj.1003-5168.2025.07.018
Research on the Potential Zoning of Agricultural-Urban-Ecological Space Improvement in County Areas
—A Case Study of Zhen'an County in Qinling Mountains ZHANG Yilin (College of Land Engineering,Chang'an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Land Consolidation of Shaanxi Province,Xi'an 710000,China)
Abstract:[Purposes]This paper identifes the dominant functions of agriculture,urban areas,and ecology by study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ree types of spatial remediation potential in Zhen'an County, Qinling Mountain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dominant functions of land space and planning zoning in Zhen'an County and similar mountainous areas.[Methods] Taking Zhen'an County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multi index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and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for rural,urban,and ecological improvement.The area was divided into agricultural planting zone,urban development zone,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zone.[Findings] The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zone is located in Yungaisi Town, Miaogou Town, Tiechang Town,Gaofeng Town,Daping Town,and Xikou Hui Town,accounting for 2 7 . 5 0 % of the total area of Zhen'an County,distributed in the southeast and northwest regions;The urban development zone is located in Yuehe Town,Yongle Street Ofice,Huilong Town,and Miliang Town,accounting for 3 4 . 1 2 % of the total area of Zhen'an County,concentrated in the central area and developed industrial and mining areas;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zone is located in Muwang Town, Chaiping Town, Daren Town,Bronze Guan Town,and Maoping Hui Town,accounting for 3 8 . 3 8 % of the total area of Zhen'an County,distributed in the western region, which involves the Qinling Mountains and has the nature reserve.[Conclusions] Agriculturd and rural development zones should carry out projects to develop reserve arable land resources,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zones should increase efforts to rectify inefficient land use,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zones need to strengthen their functions in preventing soil erosion.
Keywords:land spatial zoning; agriculture urban ecological space; multi index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Zhen'an County
0引言
國土綜合整治工作逐漸成為促進全域化整治、鄉村振興等政策的主要手段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力舉措。科學化分區能夠促進全域土地整治落實,有助于推動國土空間綜合整治工作。
國內外土地整治基本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6世紀中期至19世紀末期,此階段耕地問題的出現激發了土地整治的需求。Dixon-Gough提出土地整治的驅動因素之一是政策上的可分割繼承,由于繼承土地逐漸分割,原本完整土地的分散,并且逐漸貧瘠。由于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土地政策影響,土地分割細碎,農業生產受到局限,此階段的土地整治著重于農用地的整合。第二階段為20世紀初至20世紀50年代,土地整治的方向發生轉變,由農用地整治向著農用地與建設用地利用結構優化的方向發展。此階段隨著城鎮化進程發展,土地整治逐漸著重于對城鎮建設用地的規劃分配等,以促進工業化、城鎮化的進一步發展,提高土地利用率。第三階段為20世紀60年代至今,綠色化的土地整治成為此階段的主要思想,生態保護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此階段工業化的高速發展帶來了不同程度上的環境破壞,土地整治也逐漸從單方面向綜合化轉變,土地整治與生態保護共同進行,推動更綜合的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在土地整治發展過程中,相關技術也不斷發展。Fishburn于1967年提出了加權和模型或簡單加法加權(WSM或SAW),成為當時甚至之后應用非常廣泛并且可靠的與GIS結合的土地整治評價地塊的方式[2。德國運用模糊專家系統模型對整治后的地塊權屬進行重分配,使土地利用更加合理[3]。Pasakarnis[4]提出了基于多指標分析的行政區劃排序與優先排序方法。表明對于不同區域地塊應實施不同的政策與資金投入,為土地整治的決策框架建立和之后的分區提供了理論基礎。于躍等5通過對伊通滿族自治縣的土地整治開展研究活動,最終結合各條件建立起了相對科學且能為后續工作提供依據的指標體系,這為之后的土地整治成果評價和土地質量評價提供了科學依據。
由于影響因素繁多,地區土地規劃往往不能明確規劃邊界,對于政策的實施仍需探索更有利且便利的依據。“三類空間\"能夠很好傳導落實城鎮、生態、農業三大主體功能區戰略格局,助力劃定城市建設地區、農業農村發展地區、綠色開敞生態地區等綜合功能分區,促進土地規劃政策落實。因此,本研究選擇鎮安縣為研究區,以鄉鎮為單位從農村整治修復潛力、城鎮整治修復潛力、生態系統整治修復潛力等3方面進行潛力分析,對各區域的潛力數據進行加權處理,最終得出以鄉鎮為單位的鎮安縣修復潛力數據。并以此為基礎,通過聚類分析對鎮安縣進行國土空間綜合整治分區,結合實際情況調整分區結果。同時,以鎮安縣現存國土空間問題為導向,針對性地提出各區的整治建議與方法,為國土空間綜合整治的落實提供參考。
1研究區域與數據來源
1.1 研究區概況
鎮安縣坐落于陜西省的東南部,在商洛市中位于西南位置,它位于秦嶺南麓,境遇漢江支流。鎮安縣共轄14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分別為:永樂街道辦事處、回龍鎮、鐵廠鎮、木王鎮、大坪鎮、西口回族鎮、米糧鎮、茅坪回族鎮、高峰鎮、廟溝鎮、青銅關鎮、柴坪鎮、達仁鎮、云蓋寺鎮、月河鎮。地處秦嶺地槽褶皺系的南秦嶺印支褶皺地帶,屬山區地貌。
地形起伏度變化較大,坡耕地較多存在潛在生態威脅[7]。
研究區耕種土壤的形成過程較短,礫石和沙子含量高,受侵蝕流失強烈,農田土壤碳氮比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偏低。河流眾多流域廣泛,是南水北調重要組成部分,并且河流流域多為林區,為鎮安縣植被的生長提供良好條件,但侵蝕河流眾多也成為鎮安縣水土流失嚴重的一大原因8。鎮安縣被譽為中國板栗之鄉9,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鎮安縣常住人口為253786人,經濟方面鎮安縣穩步發展,一二三產均有提升。整理2020年鎮安縣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可知,耕地占土地總面積的6 . 5 % ,林地占土地總面積的 8 8 . 5 % 。
1.2數據來源
本研究使用的鎮安縣DEM數據來源于中國科學院地理空間數據云中的全國數字高程數據,分辨率為 3 0 m ,經過鑲嵌裁剪操作后得到鎮安縣數字高程數據,通過空間分析得到鎮安縣地形地貌特征數據。土地利用數據來源于地理科學數據網2020年全國土地利用數據。降水數據來源于國家地球系統科學數據中心的全國2001一2020年降水量數據。選取近5年的數據進行柵格計算后得到較為科學的鎮安縣年降水量數據。土壤數據包括土壤侵蝕數據與土壤質地數據。土壤侵蝕數據來源于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數據中心的全國土壤侵蝕數據,裁剪出鎮安縣土壤侵蝕數據后與原數據進行對比,發現鎮安縣水力侵蝕為主要侵蝕類型,并且水力侵蝕較為嚴重,水土流失危害較大。土壤質地數據來源于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數據中心的中國土壤質地空間分布數據,在3種類型中選擇最適宜耕種的粉砂土空間分布數據進行鎮安縣土壤質地的分析。植被數據來源于地理空間數據云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與數據中心NDVI數據,通過重分類手段得到鎮安縣植被覆蓋度的可視化數據。鎮安縣經濟發展與人口數據等來自源于鎮安縣人民政府官網與鎮安縣統計局的鎮安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
2 研究方法
2.1農村地區整治修復潛力評價
農村整治修復潛力是農村可整治程度的指標[1]。根據國家相關政策,結合鎮安縣農村利用現狀,選取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潛力、宜耕后備土地資源開發潛力與農村建設用地整治潛力來進行農
村整治潛力評價。
針對鎮安縣坡耕地較多、人均耕地面積少的情況,選擇坡度較低且集中連片的現狀耕地作為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潛力和重點區域。宜耕后備土地資源開發是指對宜耕后備土地資源采取整治措施,增加耕地面積為主要目的的活動,主要針對坡度較低且集中連片的其他草地和裸土地,為保證耕地后備資源質量,選取土壤質地與土層厚度為評價指標,其中土壤質地評價為質地越黏則越不利于耕種,即砂土、壤土和黏土中黏土占比越大整治潛力越低。由于鎮安縣人均宅基地面積較高,區域內空心村問題嚴重,通過對空心村現象的處理,可以達到盤活農村建設用地,提高土地集約利用的目標。因此,選擇宅基地整治潛力作為補充農村建設用地數量潛力評價因素進行分析。
2.2城鎮地區整治修復潛力評價
城鎮地區整治修復潛力評價選擇城鎮低效用地開發潛力與城鎮化發展潛力作為評價因子。鎮安縣地處秦嶺,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的同時也存在著礦山開采后未整治導致的壓占等低效用地,故選擇礦山數量與工礦用地面積作為低效用地開發潛力評價因子。城鎮化反映城鎮發展水平的高低,主要評價因子有人口情況、工業發展情況等。工業用地率是指在已建成城鎮建設用地中工礦倉儲用地的面積與已建成城鎮建設用地面積之比,此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當地的工業發展程度[]。
2.3生態地區整治修復潛力評價
鎮安縣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形特點,區域內水土流失情況嚴峻,導致水土資源破壞、生態環境惡化、自然災害加劇,這是制約區域內社會經濟發展的突出因素。故選擇水土保持整治潛力作為生態整治修復潛力評價要素,根據水土流失影響因素,選取降水條件、土壤可蝕性條件、地形條件與植被覆蓋度條件作為生態地區整治修復潛力評價因子。
2.4 國土空間綜合整治分區
由于多指標綜合評價法是運用多個指標對多個參評單位進行評價的方法,可將多個指標轉化為一個能夠反映綜合情況的指標來進行評價[12]。本研究利用多指標綜合評價法建立評價體系,見表1。將各指標歸一化處理后通過熵權法賦權重,計算農村地區整治修復潛力、城鎮地區整治修復潛力、生態地區整治修復潛力后,通過自然斷點法分3類,得到縣域內各整治修復潛力高的區域。分別將高潛力、中等潛力與低潛力賦值為3、2、1,得到各鎮區3類整治潛力級別。聚類分析是把被調查的對象歸類為相似的對象,在同一類中存在大量相似的物體,不同類間的對象有很大的差異性的分析過程[13]。利用SPSS軟件,對鎮安縣各鄉鎮的農村地區整治修復潛力、城鎮地區整治修復潛力與生態環境整治修復潛力權重數據進行聚類分析,得到3種分區結果,分別按照集中最高潛力劃分為城鎮化建設區、生態保護區與農村農業發展區。
3結果與分析
農業-城鎮-生態整治潛力評價結果如圖1所示。
3.1農村農業地區整治修復潛力評價
農村農業地區整治修復潛力評價結果如圖1(a)所示。鎮安縣農村農業地區整治修復高潛力區域集中于月河鎮、廟溝鎮、達仁鎮、回龍鎮、永樂街辦與米糧鎮,面積為 ,占縣域總面積的 4 5 . 1 7 % ;中等潛力區域位于云蓋寺鎮、柴坪鎮、大坪鎮、西口回族鎮和茅坪回族鎮;低潛力區域分布于木王鎮、鐵廠鎮、高峰鎮和青銅關鎮。縣域內耕地面積較少,但存在可開發后備資源,農村宅基地人均面積過大,最高可達到廟溝鎮人均
,遠遠高于國家的相關標準,空心村問題亟待整治。
3.2城鎮地區整治修復潛力評價
城鎮地區整治修復潛力評價結果如圖1(b)所示。鎮安縣城鎮地區整治修復高潛力區域集中于永樂街道辦事處,面積為 ,占縣域總面積的 1 1 . 0 8 % ;中等潛力區域位于月河鎮、回龍鎮與米糧鎮;低潛力區域分布于月河鎮、廟溝鎮、達仁鎮、回龍鎮、永樂街道辦事處與米糧鎮,云蓋寺鎮、柴坪鎮、大坪鎮、西口回族鎮和茅坪回族鎮。永樂街道辦事處位于鎮安縣交通要塞且根據人口普查結果可知該地區人口增長明顯,公共服務設施與基礎設施完備,城鎮化程度較高,是發展城鎮化的優勢地區,應高效利用較為集中,連通性良好的區域基礎,加強城鎮化建設。月河鎮等地工礦用地占比較大,礦區豐富,便于開展低效用地整治,發展工業,促進建設用地集約利用,提升用地結構。
3.3生態環境整治修復潛力評價
生態環境整治修復潛力評價結果如圖1(c)所示。鎮安縣生態環境整治修復高潛力區域集中于木王鎮、月河鎮、廟溝鎮和青銅關鎮,面積為132 ,占縣域總面積的 3 7 . 8 9 % ;中等潛力區域位于達仁鎮、永樂街辦、米糧鎮、柴坪鎮、云蓋寺鎮和茅坪回族鎮;低潛力區域分布于鐵廠鎮、回龍鎮、大坪鎮、西口回族鎮和高峰鎮。鎮安縣森林資源豐富,但由于山脈眾多,地勢起伏不斷,并且境內大小河流流域廣泛,對當地的水土保持造成了巨大壓力。降雨量總體南部比北部多,降雨侵蝕力更高,由于全縣的土壤可蝕性情況不理想,加重了水土流失的問題。整體西南部分亟須采取生態保護手段進行治理,東北部相對而言較為平緩,土壤質地也較肥沃,生態條件較好。
3.4國土空間整治修復潛力評價
國土空間整治修復潛力評價結果如圖2所示。鎮安縣國土空間整治修復高潛力區域集中于永樂街道辦事處和月河鎮,面積為 ,占縣域總面積的 2 3 . 7 8 % ;中等潛力區域位于木王鎮、廟溝鎮、回龍鎮、達仁鎮、米糧鎮、柴坪鎮、青銅關鎮、云蓋寺鎮和茅坪回族鎮;低潛力區域分布于鐵廠鎮、大坪鎮、西口回族鎮和高峰鎮。高整治潛力區內農業、城鎮、生態整治潛力皆處于較高狀態,可為政策規劃提供依據且高整治潛力區可采取多維政策進行規劃整治,統籌縣城生產、生活、生態、安全需要,將新型城鎮化建設與鄉村振興的發展結合起來,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3.5 國土空間整治修復分區
根據聚類分析結果,將研究區分為農業農村發展區、城市建設區、生態保護區三個區域,農業-城鎮-生態空間分區結果如圖3所示。農業農村發展區分布于云蓋寺鎮、廟溝鎮、鐵廠鎮、高峰鎮、大坪鎮、西口回族鎮,面積為 ,占縣域總面積的 2 7 . 5 0 % ,集中連片于鎮安縣東南部分與西北區域。區域內利于發展農用地整治項目、高標準農田建設以及宜耕農用地的開發。城鎮發展區分布在月河鎮、永樂街道辦事處、回龍鎮和米糧鎮,面積為
,占縣域總面積的 3 4 . 1 2 % ,集中于鎮安縣中心地帶,以及工礦業發達地區,區域內人口聚集城鎮化程度較高,工業化程度高,便于發展城鎮經濟。生態保護區包括木王鎮、柴坪鎮、達仁鎮、青銅關鎮和茅坪回族鎮,面積為133872.80
,占縣域總面積的 3 8 . 3 8 % ,主要集中連片于西部地區,此范圍內涉及秦嶺,且有自然保護區坐落于木王鎮,區域內可在保護修復原有生態系統基礎上,發展農田生態保護工程,促進生態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的建設,達成生態生產經濟綜合提升。
4結論
本研究以秦嶺山區鎮安縣為研究區,在對鎮安縣基本現狀分析的基礎上,結合三類空間優勢,選擇農村農業地區整治修復潛力、城鎮地區整治修復潛力與生態環境整治修復潛力為主要評價依據,細化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潛力、宜耕后備土地資源開發潛力、農村建設用地整治潛力、城鎮低效用地開發潛力、城鎮化發展潛力、水土保持整治潛力各主要影響因素,利用多指標綜合評價法、聚類分析法處理數據得到分區結果,最終將研究區分為農村農業發展區、城鎮化建設區和生態保護區。
農村農業發展區通過調整田坎系數可有效改善當前用地細碎化導致的產量問題,通過對耕地后備資源進行工程處理可增加耕地數量,通過對人口流失地區的空閑宅基地進行盤活利用,可調整用地結構;城鎮化發展區立足于現狀優勢,應加大低效用地整治力度,對壓占工礦用地等區域采取工程手段恢復,促進建設用地集約利用,與周邊區域加強聯系,融合發展鄉村振興;生態保護區立足于秦嶺,加強水源涵養措施,通過植樹種草等緩解水土流失壓力,加強回族地區放牧管制,降低荒漠化風險,同時,利用生態優勢建設自然保護區等,促進生態經濟和諧發展。
國土空間整治由于區域范圍較大,不能以一套評價體系評價所有地區,本研究選取山區縣域識別鎮區的土地主導功能,選取指標側重于鎮安縣實際現狀問題,對于山區地區共性問題仍有細化空間,今后可以對比多個山區地域特色進行潛力評價選擇,從而得出適用于大部分山區土地主體功能識別的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BLOCHPC.TheRoleof the Stateand Individual inSustainable Land Management[M.London:Routledge,2006:159-176.
[2]JIANGYF,TANGYT,LONGHL,et al.Land consolidation:Acomparative research between Europeand China [J].Land use policy,2022,112.
[3]員學鋒,王康,吳哲.國內外土地整治研究現狀及展望[J].改革與戰略,2015,31(10):191-195.
[4]PASAKARNISG,MALIENEV,DIXON-GOUGH R,etal.Decision support framework to rank and prioritise the potential land areas forcomprehensive land consolidation[J]. Landusepolicy,2021,100:104908.
[5]于躍,張延軍,宋廣偉,等.土地整治規劃綜合效益評價[J].中國農學通報,2014,30(23):70-74.
[6]王穎,劉學良,魏旭紅,等.區域空間規劃的方法和實踐初探:從“三生空間”到“三區三線”[J].城市規劃學刊,2018(4):65-74.
[7]張新鼎,崔文剛,韓會慶,等.基于“三生”適宜性的典型喀斯特鄉村土地利用沖突識別及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23,30(4):412-422.
[8張守兵,李木子.鎮安縣森林資源管理及發展途徑[J].林業科技情報,2020,52(3):34-37.
[9]毛儀倫.淺談鎮安縣發展板栗產業的原因及措施[J].南方農業,2021,15(8):156-157.
[10譚麗萍,李勇.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方式的思路與對策[J].中國土地,2023(10):44-47.
[11]夏珩杰.基于GIS的重慶秀山工業園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J].湖北農業科學,2018,57(S2):67-72.
[12]徐靜,郭萬偵.多指標綜合評價法在水電移民生產生活水平評價中的應用研究[J].水力發電學報,2013,32(6):294-301.
[13]張媛,宋偉,郭瑩,等.淺談聚類分析在大數據分析中的應用[J].華章,2023(12):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