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簡稱《方案》)印發。《方案》提出了八部分三十條政策舉措。《方案》是全國兩會結束后發布的第一份重磅政策文件。與以往的消費政策大多從供給側入手不同,《方案》在需求側加大政策力度,著力促進居民增收減負。
一系列促消費舉措將出臺
消費是最終需求,我國提振消費的空間和潛力還很大。
國家統計局3月17日上午發布的數據顯示,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3731億元,同比增長 4 . 0 % ,比上年全年加快0.5個百分點;2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比上月高0.9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在回升。但同時,在多重因素影響下,消費者信心和預期偏弱、部分消費需求未充分滿足、消費環境有待優化等問題仍客觀存在。
促消費是近期宏觀政策發力的重點。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下半年以來,中央和國家層面已發布近10個促消費或包括促消費舉措的政策文件。
《方案》是今年乃至未來一段時間提振消費的綜合性文件。此外,各部門正在研究財稅、商貿、金融等領域有利于促進消費的政策。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證監會、教育部、國家衛健委、農業農村部等都在積極謀劃相應的政策。比如,國家衛健委已經在起草育兒補貼的具體操作方案,相關職能部門也在積極推進擴大住房公積金使用范圍、農村低收入人口提能增收行動等。
“這些舉措總體上是要解決居民消費的四大問題:“一是‘能消費’,這需要增加居民收入;二是‘敢消費’,這需要解決居民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后顧之憂;三是‘愿消費’,這需要市場提供更加多樣、優質的消費選擇;四是‘樂消費’,這需要讓消費者買得放心、買得開心,權益得到保障。”中國消費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告訴記者
促進居民增收減負
《方案》的亮點之一是供需兩端綜合發力,特別是在需求側加大政策力度,著力促進居民增收減負。
此次《方案》針對需求側特別是居民增收減負,提出了城鄉居民增收促進、消費能力保障支持兩個專項行動。比如,提出促進工資性收入合理增長,包括延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支持企業穩定就業崗位,支持勞動者提升技能水平,科學合理提高最低工資標準,讓最低工資標準按時調、穩步調等。再比如,《方案》首次在促消費文件中強調穩股市、穩樓市,并提出相應舉措,努力讓老百姓的消費底氣更足、預期更穩、信心更強。
全國兩會結束后,各地發布育兒補貼政策受到市場高度關注。呼和浩特提出,生育一孩補貼1萬元、二孩補貼5萬元、三孩補貼10萬元。華西證券研報認為,補貼力度超市場預期,未來或將會有更多地方出臺相關細則,真金白銀支持生育補貼,解決家庭生育撫養負擔。“當前,我國大量有潛能的消費仍待激發,但‘消費-就業-收入’的鏈條亟待進一步暢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說,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負責人陳勇嘉介紹,從今年前兩個月的情況看,一系列有利于促進就業的舉措正在蓄勢發力。從春節前后組織開展的“春風行動”看,企業招聘活躍,勞動者求職積極性高,就業市場總體平穩,為全年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陳勇嘉還介紹,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支持計劃目前已經印發實施。
真金白銀發放補貼
《方案》的亮點之二是統籌促消費和惠民生。一方面,聚焦惠民生,提出真金白銀的政策舉措。比如,2025年,安排3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加力擴圍,這個資金額較去年增加1倍,首批810億元已經于1月初下達到地方。
另一方面,結合百姓日常所需,提供更多元、更普惠的消費供給。比如,針對老年人,提出支持地方試點探索多層建筑加裝電梯和發展老年助餐服務。針對年輕朋友,特別是“乙世代”,提出支持旅游景區景點、文博單位拓展服務項目、合理延長經營時間,優化演出、賽事審批流程,推動巡演項目“一次審批、全國巡演”。
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司長李剛介紹,2025年各地區各部門加力擴圍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加力\"是大幅增加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資金力度,由去年的1500億元增加到3000億元。今年1月初,中央財政已提前下達2025年首批資金810億元,其余資金也將盡快下達。“擴圍”主要體現在增加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等數碼產品,擴大汽車報廢更新舊車范圍,家電以舊換新產品增加凈水器、洗碗機、電飯煲和微波爐等方面。
《方案》的亮點之三是強化消費政策協同。《方案》中提到,財稅、金融、產業、投資等各項經濟社會政策都要體現促消費的政策導向。比如,針對大家反映突出的“加班文化盛行”等痛點問題,《方案》專門就“保障休息休假權益\"提出了相關舉措,通過強化執行監督來落實帶薪年休假制度,明確不得違法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同時鼓勵彈性錯峰休假,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設置中小學春秋假等。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