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公路作為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不僅連接著城鄉,更是帶動農村經濟、改善農民生活的關鍵紐帶,但在農村公路項目的實施管理與后期養護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如何有效管理農村公路項目的實施,確保工程質量;如何科學進行后期養護,延長公路使用壽命,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基于此,本文結合筆者實踐工作研究,通過綜合探討農村公路項目的實施管理與后期養護策略,以期為相關部門和決策者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農村 公路項目 管理 后期養護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農村公路建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然而農村公路項目的實施管理卻面臨著諸多問題,不僅影響了農村公路項目的實施效率,更對工程質量構成了潛在威脅。同時在農村公路的后期養護方面,由于資金短缺、技術不足等原因,許多農村公路得不到及時有效地養護,導致路況惡化,安全隱患增加。因此,加強農村公路項目的實施管理與后期養護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1 農村公路項目實施管理與后期養護的重要性
農村公路項目實施管理與后期養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農村公路作為連接城鄉、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其實施管理的有效性直接關系到公路建設的進度、質量和成本。良好的項目管理能夠確保資源得到合理配置,施工進度得到有效控制,工程質量得到嚴格把關,為農村公路的長期使用奠定堅實基礎。其次,農村公路的后期養護至關重要,由于農村公路使用環境相對復雜,車流量、荷載以及自然因素等都會對其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必須進行定期、專業的養護工作。有效的養護不僅能夠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減少維修成本,還能提高公路的安全性和通行能力,保障農民群眾的出行安全。再次,農村公路的實施管理與后期養護還關系到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只有建設好、管理好、養護好農村公路,才能為農村地區的產業發展、資源開發、人員流動等提供有力支撐,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最后,加強農村公路項目實施管理與后期養護,是提升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舉措,借助于優化管理機制、提高養護水平,可以為農民群眾提供更加便捷、安全、舒適的出行環境,增強農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2 農村公路項目實施管理對策
2.1 項目規劃與設計階段管理
首先,在農村公路項目的規劃與設計階段,需求分析與項目可行性研究要求對項目所在地的交通流量、經濟發展狀況、居民出行需求等進行全面、深入的調研和分析,進而準確把握農村公路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為項目的立項提供科學依據。同時,項目可行性研究還需要對建設成本、資金來源、預期效益等進行綜合評估,確保項目在經濟上可行,技術上合理,為后續的設計和實施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其次,設計方案出臺后,必須組織專業人員進行嚴格的審查,審查內容包括設計方案的合規性、技術可行性、經濟合理性以及施工可行性等多個方面。審查過程中充分考慮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如地形地貌、氣候條件、交通流量等,對設計方案進行優化和調整,確保項目更加符合實際需求,提高建設效率和質量。
最后,農村公路建設往往會對周邊環境產生一定影響,如土地占用、生態破壞、水土流失等,因此在設計方案中應充分考慮環保因素,采取有效的環保措施,減少項目建設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同時注重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性,確保公路建設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滿足未來交通需求的變化,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
2.2 項目招投標與合同管理
第一,招投標活動應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通過發布招標公告、明確招標要求、設定合理的評標標準等步驟,吸引具備相應資質和實力的施工單位參與競標。招投標過程應接受相關監管部門的嚴格監督,確保每一個環節都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防止暗箱操作、權力尋租等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發生,確保項目選擇到最適合的施工單位,為項目的順利實施奠定堅實基礎。
第二,在簽訂合同時,雙方應就項目的范圍、質量、進度、價款等關鍵條款進行明確約定,確保合同內容完整、準確、無歧義,合同需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以及違約責任和爭議解決方式,為合同的履行提供法律保障。在合同履行過程中,雙方應嚴格按照合同約定執行,及時溝通、協調解決出現的問題,確保項目按照既定目標順利推進。
第三,在招投標過程中對參與競標的施工單位進行嚴格的資質審查,包括其企業資質、業績、信譽、技術實力等方面,篩選出具備相應資質和實力的施工單位,確保項目能夠由專業的團隊來承擔。在選擇施工單位時,還應綜合考慮其報價、施工方案、工期安排等因素,選擇性價比最高、最能滿足項目需求的施工單位,讓項目施工的質量和進度得到有效保障。
2.3 項目施工過程管理
其一,施工現場應設立專門的監督小組,負責對施工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實時監督,確保施工操作符合設計規范和技術要求。建立健全的質量管理體系,對施工材料、施工工藝、施工成果等進行嚴格的質量檢驗和評定,一旦發現質量問題立即采取整改措施,確保工程質量得到有效控制,保證農村公路項目的建設質量達到預期目標,為項目的長期使用提供可靠保障。
其二,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應制定詳細的施工進度計劃,明確各個階段的任務和目標,確保施工進度按計劃有序進行,同時加強對施工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合理規劃和使用項目資金,避免浪費和損失。通過定期對工程進度和成本進行核查和分析,可以及時發現并解決存在的問題,確保項目在預定的時間和預算范圍內順利完成。有效的工程進度與成本管理可以提高項目的實施效率,降低項目風險,為項目的成功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其三,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強對施工人員的安全教育和培訓,增強他們的安全意識和操作技能,制定詳細的施工方案和應急預案,確保在施工過程中能夠有效應對各種突發情況,保障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注重環保措施的落實,采取有效的措施減少施工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如控制噪音、粉塵污染等,確保農村公路項目的施工過程安全、有序,同時保護好周邊環境,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
2.4 項目竣工驗收與移交
首先,驗收標準應根據項目設計文件、合同約定的質量要求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進行制定,明確驗收的內容、方法、標準和程序。驗收過程中嚴格按照驗收標準對項目的各個部分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查和測試,確保工程質量符合驗收標準的要求,驗收標準的執行應具有嚴肅性和權威性,對于不符合驗收標準的問題,必須要求施工單位進行整改,直至達到驗收標準為止。
其次,竣工驗收程序應包括驗收準備、驗收實施、驗收報告編制和驗收結論形成等多個環節。驗收準備階段,應組織相關人員進行驗收資料的整理和審查,確保驗收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驗收實施階段,應按照驗收標準和程序對項目進行現場檢查和測試,記錄驗收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情況;驗收報告編制階段,應根據驗收結果編制詳細的驗收報告,對項目的質量、進度、成本等方面進行全面評價。最后根據驗收報告形成驗收結論,明確項目是否通過驗收。通過規范化竣工驗收程序,確保驗收工作的有序進行,提高驗收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
最后,項目通過驗收后及時進行項目移交工作,將項目交付給使用單位或管理部門進行后續管理,移交過程中需明確移交的內容、范圍和責任,確保移交工作的順利進行。為了保障項目的長期使用效果,應加強與后續管理的銜接工作,使用單位或管理部門應接手項目后,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維護機制,定期對項目進行檢查和維護,確保項目的正常運行和良好狀態。
3 農村公路項目后期養護管理策略
3.1 加強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監督與管理
一方面,在農村公路項目的實施過程中,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隊應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加強對項目實施過程的監督與管理。具體而言,執法隊應深入項目現場,對施工進度、施工質量、施工安全等方面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查,通過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結合的方式,確保施工單位嚴格按照設計文件和合同要求進行施工,杜絕偷工減料、違規操作等行為。同時加強對項目變更管理的監督,確保項目變更符合相關規定和程序,避免因變更管理不善而引發的質量問題和安全隱患。為了更有效地履行監督與管理職能,執法隊應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明確監督的內容、方式和頻率。例如制定詳細的監督計劃,明確每次監督的重點和目標;建立監督臺賬,記錄監督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處理情況;定期對監督結果進行匯總和分析,為項目決策提供依據。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監管機制,明確各方職責和權限,確保監管工作的有序進行。如建立項目監管領導小組,由執法隊主要負責人擔任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負責統籌協調監管工作;制定完善的監管制度和流程,明確監管的標準、方法和程序,確保監管工作的規范化和標準化。在加大執法力度方面,執法隊需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對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依法進行處罰,形成有效的震懾作用。例如,對于施工單位存在的偷工減料、違規操作等行為,可以依法處以罰款、停工整頓等處罰;對于監理單位存在的履職不力、弄虛作假等行為,可以依法撤銷其監理資格、追究其法律責任。此外,積極與相關部門的協作配合,形成聯合執法機制,共同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維護農村公路項目的建設秩序和市場環境。
3.2 完善后期養護的法規政策與標準體系
第一,為了確保農村公路后期養護工作的有序進行和持續提升,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隊應積極參與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法規政策和標準體系。依托其專業的法律知識和實踐經驗,與相關部門、專家學者以及行業協會等緊密合作,共同研究制定農村公路后期養護的法規框架和政策導向。在這個過程中充分考慮農村公路的特殊性,如路況復雜、交通量相對較小、養護資金有限等,確保制定的法規政策既符合實際需求,又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同時積極推動農村公路后期養護標準的制定和完善,包括養護技術標準、質量評定標準、安全評價標準以及環保要求等多個方面,為養護工作提供明確的指導和依據,確保養護工作的規范化和標準化。為了實現該目標,執法隊需建立專門的法規政策和標準體系研究小組,負責跟蹤相關領域的最新動態,收集和分析相關信息,為法規政策和標準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第二,完善的法規政策和標準體系在農村公路后期養護工作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指導和規范作用。首先,法規政策為養護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通過明確養護工作的責任主體、資金來源、管理機制等關鍵要素,確保養護工作的有序進行和持續發展,政策導向還可以引導社會資源向農村公路養護領域傾斜,加大投入力度,提高養護水平。其次,標準體系為養護工作提供了具體的操作規范和評價標準。養護技術標準明確了養護工作的技術要求和操作流程,確保養護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質量評定標準用于對養護成果進行客觀評價,確保養護質量達到預期目標;安全評價標準則用于評估養護過程中的安全風險,確保養護工作的安全性;環保要求則強調了養護工作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和責任。上述標準的制定和執行,能夠有效提高養護工作的規范化和標準化水平,提升養護效率和質量。
3.3 強化資金籌集與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一方面,為了確保農村公路項目的順利實施與后期養護工作的持續進行,必須強化資金的籌集與管理,并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第一,在資金籌集方面,我們應拓寬籌集渠道,多元化籌措資金,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公路建設的財政支持力度,將農村公路建設納入年度預算,并確保資金按時足額到位,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公路建設,通過PPP模式等合作方式,吸引更多資金投入。此外,還可以爭取地方債券和專項基金的支持,為農村公路建設提供更多資金來源。第二,設立專門的賬戶管理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確保資金專款專用,避免挪用和濫用,加強對資金使用過程的監管,確保資金按照計劃合理使用,避免浪費和效率低下,堅持定期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審計,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確保資金使用的合規性和效益性。為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還可以采用績效評價等機制,對資金使用效果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調整資金分配和使用策略。
另一方面,缺少足夠的資金支持,農村公路項目將難以順利實施,后期養護工作也將無法持續進行。其一,資金保障是確保農村公路項目按時、按質完成的關鍵,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用于征地拆遷、工程建設、材料采購等各個環節,如果資金不到位或管理不善,將導致項目進度滯后、質量不達標等問題,嚴重影響農村公路的建設效果和使用壽命。其二,充足的資金也是農村公路后期養護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農村公路在使用過程中,會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雙重影響,導致路面損壞、設施老化等問題,因此要強調資金保障的重要性,確保農村公路項目實施與養護工作有足夠的資金支持,保障農村公路的建設質量和使用效益。
4 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農村公路項目實施管理與后期養護策略的深入探討,有助于提升農村公路項目的實施效率,確保工程質量,同時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提高農村交通的安全性和便捷性。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農村公路將更好地服務于鄉村振興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為農民群眾創造更加美好的出行環境和生活條件,在未來的工作實踐中,我們應持續關注農村公路的發展動態,為推動農村公路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潘楊.新形勢下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與養護工作研究[J].運輸經理世界,2024(36):138-140.
[2]何昆鵬.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績效評價指標的構建及應用[J].城市道橋與防洪,2024(12):193-197+23-24.
[3]楊洪廣.海城市農村公路路面技術狀況評價分析[J].黑龍江交通科技,2024,47(11):67-70+74.
[4]高志偉.農村公路“路長制”長效運行思考及提升路徑[J].交通企業管理,2024,39(06):27-29.
[5]王健,張肖,孫愛芬,等.農村公路養護大數據分析平臺設計與實現[J].山東交通科技,2024(05):142-144+148.
[6]司迺超.闊步“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新征程助力海南自貿港建設[J].中國公路,2024(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