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廣泛應用于小學科學實驗的預習環節,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實驗流程、操作要點,提高實驗預習的效率和實驗課上的參與度。本文從“微課”在科學實驗預習中的作用入手,深入分析了“微課”應用的具體效果,并提出了“微課”在科學實驗預習中的運用建議,旨在為小學科學教學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 小學科學;“微課”;實驗教學;預習環節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5)16" " 0043-03
科學實驗是小學科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然而,由于實驗器材準備、場地限制等因素,小學生在實驗課上常會出現操作不熟練、效率低下等問題。為此,教師在實驗課前安排學生進行有效的預習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微課”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逐步在小學科學實驗預習中得到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本文將重點探討“微課”在小學科學實驗預習環節中的應用效果,并提出相應的優化建議,以期為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提供參考。
一、“微課”在科學實驗預習中的作用
“微課”是一種新興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其特點是內容聚焦、時間短暫、形式靈活。將“微課”應用于小學科學實驗預習,可以發揮如下作用。
(一)直觀展示實驗操作過程
在科學實驗教學中,“微課”以視頻為媒介,直觀呈現實驗操作過程??茖W實驗操作精細復雜,學生掌握操作流程并非易事?!拔⒄n”視頻通過特寫和慢放,能清晰展示儀器的規范使用、試劑添加的順序與用量等關鍵環節。例如在青島版科學四年級上冊“水的蒸發”實驗中,“微課”可聚焦加熱時水由液態向氣態轉變的微妙過程,以及蒸發過程中水量的細微變化。學生通過預習“微課”,能提前熟悉實驗流程,避免在實驗課上盲目摸索,為順利開展實驗操作奠定基礎,有效提升實驗教學的起始效率。
(二)反復播放鞏固預習效果
與傳統紙質教材靜態、單一的呈現形式相比,“微課”具有可反復播放的顯著優勢。學生在知識吸收和理解的速度上各有不同,對實驗操作要點及原理的掌握情況也存在差異。借助“微課”,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節奏,多次觀看視頻。例如在青島版科學三年級上冊“葉的蒸騰作用”實驗中,學生對初次觀看時遺漏或理解不清的關鍵操作,比如葉片表面水珠出現的位置、蒸騰作用發生的條件等,可通過反復觀看進行強化。這種自主把控的反復預習模式,能讓學生深入探究實驗原理,不斷加深對實驗各環節的理解,切實提升動手實踐能力,為實際實驗操作筑牢知識與技能基礎。
(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科學實驗知識本就抽象難懂,傳統的文字講解方式,更常讓學生覺得枯燥無聊。而“微課”將圖像、視頻、動畫等多種元素融合,以直觀鮮活的模式闖入學生視野。就拿青島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熱對流”實驗來說,在微課視頻中可以看到,用酒精燈加熱試管上部的水,上部的水已經沸騰,而試管下面水里的小魚仍安然無恙,能自由游動。這種奇妙呈現,可瞬間勾起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迫不及待想要一探究竟。學生被微課里的精彩內容深深吸引,對實驗預習的興趣越發濃厚,也更樂意主動參與,為后續實驗課的開展營造出積極的氛圍,在心理層面鋪就良好開端。
(四)豐富教師教學手段
在教學過程中,“微課”的出現為教師開拓了嶄新的教學思路。教師可根據不同實驗內容的特點,巧妙構思“微課”的形式與具體內容。比如在講解青島版科學三年級上冊“氣體的體積和質量”這類理論性強的實驗時,教師可利用動畫生動展示氣體在不同容器中體積的變化,讓抽象原理變得易于理解;面對“把它們分離”這種實操性強的實驗,教師可通過錄制視頻,將規范的過濾、蒸發等操作流程完整呈現,進行直觀示范。運用“微課”,教師能夠精準聚焦教學重難點,制定更具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多樣化的“微課”形式也大大提升了課堂吸引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教學效果得到全方位優化。?
二、“微課”在科學實驗預習中的運用效果
為了進一步探究“微課”在小學科學實驗預習中的具體應用效果,筆者針對某區域內5所小學開展了為期一學期的跟蹤調研。通過教師訪談、學生問卷、課堂觀察等多種方式,對“微課”在實驗預習中的應用情況進行了全面分析,主要結果如下。
(一)提升學生的實驗預習效率
在教育心理學中,信息加工理論指出,人類對直觀、動態信息的處理速度與效率遠高于文字符號。“微課”以視頻形式呈現實驗流程與操作要領,契合這一理論。學生通過視覺與聽覺雙通道接收信息,加速對知識的編碼與存儲,從而顯著提升預習效率。從社會建構主義視角來看,學習是個體在社會互動中構建知識的過程?!拔⒄n”的交互性為學生提供了互動平臺,激發其主動參與。學生在觀看微課后,圍繞實驗原理與問題展開探討,在交流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構建自身的知識體系,教師則借此精準把握學生學習狀況,實現高效輔導。
(二)提升學生實驗操作的熟練度
動作技能學習理論表明,重復練習與正確反饋是提升操作熟練度的關鍵?!拔⒄n”使學生能夠反復觀看實驗步驟,強化對動作序列的記憶與理解,逐步形成穩定的動作模式。認知負荷理論指出,清晰、有條理的信息呈現可降低學生的認知負荷?!拔⒄n”對實驗要點的明確闡述,讓學生在操作時能夠合理分配認知資源,更加從容地完成任務。學生間交流預習心得,屬于合作學習范疇,通過同伴互助,進一步完善對實驗技能的掌握,并可反映在實驗報告的完整性與規范性提升上。
(三)提升學生學科學習興趣
興趣激發理論認為,新穎、有趣的學習方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拔⒄n”以其獨特的呈現形式消除傳統預習的枯燥,使學生更易于投入學習,進而對學科產生濃厚興趣。從學習遷移理論來看,學生通過“微課”深入理解實驗內容,能夠更好地將知識遷移到課堂學習與課后測試中。積極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提升知識吸收率,在測試中展現出更好的成績表現,形成學習興趣與成績提升的良性循環。
(四)增強教師的教學自主性
教師專業發展理論強調,教師應具備根據教學實際自主開發教學資源的能力,“微課”制作賦予了教師這一自主性。教師可依據學情設計專屬教學資源,實現教學內容與學生需求的精準對接,增強教學針對性。教育信息化理論指出,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制作與應用“微課”的過程中,不斷提升信息技術水平,熟練掌握多媒體制作、在線教學平臺運用等技能,為全面開展信息化教學積累經驗,拓展教學創新空間,推動自身專業成長與教學模式變革。
三、“微課”在科學實驗預習中的運用建議
(一)注重“微課”內容的針對性設計?
制作“微課”時,教師需深度洞察學生認知特點與實際需求。學生處于不同學習階段,認知水平與思維方式存在差異,對科學實驗的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教師應以此為依據,精心雕琢教學內容。采用動畫形式演示實驗原理是極為有效的手段,將抽象的科學原理轉化為直觀、動態的視覺呈現,能使學生輕松理解復雜原理。錄制詳細操作步驟時,要做到條理清晰、重點突出,對每個步驟的講解精準到位,讓學生明確每一步操作的目的與意義。同時,務必確?!拔⒄n”內容準確無誤且完整全面,涵蓋實驗目的、原理、操作流程、注意事項等關鍵環節,使學生通過“微課”預習能構建起對實驗的完整認知框架,為實際實驗操作奠定堅實基礎。?
(二)優化“微課”的交互性體驗?
“微課”不應局限于單純的視頻展示,需融入豐富的互動環節。設置小測驗可即時檢驗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測驗題目應圍繞實驗重點、易錯點設計,以選擇題、填空題等形式呈現,讓學生在思考作答中強化記憶。設計思考題能激發學生深度思考,如針對物理實驗,可提出"“實驗中若改變某一條件,結果會如何變化?”等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實驗本質,培養邏輯思維能力。虛擬仿真環節更是一大亮點,學生可在虛擬環境中模擬實驗操作,如化學實驗中的藥品取用、儀器組裝,并能反復嘗試,避免實際操作中的失誤風險。同時,能增強實驗的直觀感受與代入感,使學生仿若置身真實實驗場景,極大地提升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
(三)構建“微課”與實驗課的有機銜接?
將“微課”與實驗課緊密結合,能充分發揮“微課”在實驗預習中的效能。在實驗課上,教師可依據學生“微課”預習情況,對重點內容進行深入剖析,對學生普遍存在的疑惑與難點進行詳細講解。如學生在“微課”預習化學實驗中對反應現象觀察重點不明,教師可在課堂上進行現場演示與強調,并鼓勵學生在實驗課后,根據實際操作體驗對“微課”內容反饋完善。若學生在實驗中發現操作流程有可優化之處,或對實驗原理有新的理解,可反饋給教師,教師據此對“微課”內容更新改進,可形成教學相長的良性互動循環,不斷提升實驗教學質量。
(四)建立健全的“微課”資源庫?
學校建立專門的“微課”資源庫至關重要。應對制作好的“微課”視頻進行系統化管理,按照學科、年級、實驗類型等維度分類存儲,方便教師與學生快速檢索使用。要鼓勵教師交流合作,共同研發“微課”教學資源。不同教師教學風格與專業特長各異,通過團隊協作,整合優勢資源,能打造出更貼合本校學生學情的“微課”。如理科教師可與信息科技教師合作,讓“微課”在內容科學性與技術呈現上臻于完美,提高“微課”覆蓋面,滿足不同學科、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升“微課”的實用性。?
(五)加強教師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
“微課”的有效應用依賴教師過硬的信息技術操作水平。學校應積極開展信息技術培訓,涵蓋視頻拍攝技巧,比如如何選取最佳拍攝角度、運用合適光線突出實驗關鍵;在音頻處理方法方面,需確保聲音清晰、無雜音;在編輯制作技能方面,包括視頻剪輯、添加字幕與特效等。通過培訓,使教師能夠獨立完成“微課”從構思到成品的全過程制作與應用。同時,還應鼓勵教師參與“微課”研發交流活動,分享經驗心得,學習先進理念與技術,不斷提升教學設計與信息技術應用的綜合能力,為“微課”在科學實驗預習中的廣泛應用提供有力保障。?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微課”作為一種新興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在小學科學實驗預習環節的應用取得了良好成效,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和學習興趣,也增強了教師的教學自主性。為了進一步發揮“微課”在實驗預習中的作用,需注重“微課”內容的針對性設計、優化交互體驗、構建“微課”與實驗課的有機銜接、建立健全的“微課”資源庫以及加強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等。這些優化措施的實施,必將推動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為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劉慧.利用微課資源開展鄉村小學科學教學[J].湖北教育(科學課),2024(11):33-34.
[2]肖佳昊.試析微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4(12):167-169.
[3]陳延虎.科學使用微課輔助小學信息科技教學[J].中小學電教,2024(11):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