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世界格局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國際傳播格局也面臨深刻調整,呈現一系列新變化新特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對進一步推進國際傳播格局重構、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提出了明確要求。國際傳播是指面向其他國家或地區受眾所進行的跨國或跨地區的信息傳播,通過信息傳播觸達特定人群,進而影響特定人群。國際傳播效能,是衡量國際傳播能力、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綜合指標,是本國信息在國際輿論場的到達率、能見度和影響力的整體反映,其主要衡量標準可以體現在對其他國家或地區特定人群的信息觸達、信息解碼、信息認同等三個方面。一是傳播范圍的覆蓋面,讓人“聽得見”;二是傳播內容的親和性,讓人“聽得懂”;三是傳播勢能的影響力,讓人“聽得進”。
近年來,江蘇省無錫市始終堅定不移地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國際傳播工作的根本遵循,堅持把方向、謀大局,在年度重大主題宣傳和重大議題設置方案中明確外宣工作重要內容,有力構建了內宣外宣聯動、網上網下一體的國際傳播格局,有力打通了“外文網站 + 海媒社交賬號 + 海外分發渠道”等關鍵環節,通過定目標、定項目、定責任等方式,不斷夯實工作能力根基,持續提升傳播效能,同時,不斷深化橫向聯合、跨界融合、技術合作,構建形成區域國際傳播生態體系,向海內外發出響亮的“無錫聲音”。
自1981年締結第一個國際友城日本明石市以來,無錫迄今已締結國際友城51對,與100多個國外城市開展友好交流合作,國際城市無錫的“朋友圈”遍布五大洲44個國家。無錫全面發揮中柬(錫西)協作平臺作用,由無錫企業投資運營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被譽為“一帶一路”倡議合作共贏的樣板。在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慎海雄指導推動下,無錫連續4年成功舉辦中國國際智能傳播論壇。同時連年舉辦無錫國際賞櫻周、國際月等重大國際交流活動。2025年無錫還作為總臺春晚和元宵晚會的分會場,進一步擴大了無錫在海內外的影響力。
一、新思想賦能:激活國際傳播地方特色
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國際傳播已然成為塑造與提升城市國際形象的關鍵力量。無錫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外宣輿論場,把習近平總書記思想和形象宣傳作為重中之重,在國際傳播領域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實踐活動,對其國際形象的提升產生了深遠影響。
從國際傳播理論視角來看,媒體通過特定的框架來呈現事件,從而影響受眾對事件的認知與理解。無錫先后在新媒體平臺開設“沿著總書記的足跡”“領航中國”等系列報道,精心構建傳播框架。這一框架借助新媒體的廣泛傳播特性,讓“無錫聲音”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廣泛擴散,有助于國際受眾構建起對無錫積極的認知基礎。無錫創新打造“太湖講習所”青少年理論傳播品牌,線上推出“習語金句”“行走的思政課”“百人百年正青春”等海報、短視頻、條漫作品,線下開展“走進高校·開學第一課”專題活動,有效覆蓋無錫的留學生群體。這一舉措運用了多級傳播理論,留學生作為二級傳播者,能夠將在無錫所接收到的信息進一步傳播至其人際網絡中,擴大了傳播范圍與影響力,使得海外受眾對無錫有更深入的了解。
除此之外,無錫還圍繞“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要求,緊扣講好無錫故事,依托“魅力無錫”國際傳播矩陣推出“無錫這十年”主題外宣活動,海外閱讀總量超過50萬。無錫城市形象宣傳片《太湖明珠江南盛地》在推特、臉書、微博、抖音、B站、小紅書等海內外新媒體平臺海量推廣。截至2024年年底,無錫城市形象宣傳片《太湖明珠江南盛地》傳播量超4億人次,并入選2022年度微博城市品牌傳播十大優秀案例,有效提升了無錫城市形象國際化表達能力。2025年總臺春晚與元宵晚會在無錫設立分會場,兩場節目以絕美的江南韻致和深厚的家國情懷向全國觀眾展現了無錫的獨特魅力。新華財經輿情風控系統數據監測顯示,自春晚官宣分會場以來,2024年12月24日—2025年2月14日,全網發布“無錫分會場”相關信息超285萬條,全網傳播周期近2個月,累計傳播量達52.28億次。人民日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日報、新華日報、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等重點央省媒頻繁關注,打響了無錫城市品牌。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紅豆集團柬埔寨西港特區入選江蘇省對外文化交流基地;無錫國際月暨賞櫻周、無錫國際傳播融媒體中心項目入選江蘇省對外文化交流重點項目。
無錫緊扣弘揚“四敢”精神、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文化高質量發展等“關鍵詞”,圍繞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戰略,融合櫻花、錫馬等文旅要素,推廣二胡、惠山泥人等非遺精品,在人民日報、新聞聯播、新華每日電訊及諸多重點央、省媒新媒體平臺連續推出一系列分量重、質量高的新聞報道,新華社更是發布多篇通稿,并首次在首頁首屏連續宣傳推薦無錫櫻花、二胡,形成全網刷屏、持續霸屏態勢。無錫通過設置與重大戰略、特色文旅、非遺精品相關的傳播議題,運用議題設置吸引國際受眾的關注;將文化元素融入宣傳報道中,增強傳播內容的吸引力與感染力,使國際受眾能夠從多個維度認識無錫,全方位提升無錫的國際形象。
二、新模式整合:探索國際傳播新范式
在全球化語境與國際交流日益頻繁的當下,無錫始終緊扣國家總體對外戰略,服務中心工作大局,更有實效、更有創造性地講好無錫故事、傳播好無錫聲音。通過優化內容供給體系提升國際傳播效能,整合全球資源網絡構建多元傳播生態,深化國際媒體協同機制強化合作傳播效應,通過內容、資源、渠道的三維重構,形成“內容供給一生態建構一平臺聯動”三位一體的國際傳播實踐范式。
1.持續優化內容供給,提升無錫國際傳播效能。講好中國故事,不但要講得出,更要傳得開。無錫著力在內容供給和傳播方式上創新話語實踐,提升國際傳播效能。無錫國際傳播工作依托中東多國外長訪華、第二十二次中法戰略對話等重大外事活動,開展無錫形象宣傳,成功承辦中國國際智能傳播論壇、全球錫商大會、2022“人類命運共同體”國際漫畫插畫大展、第四屆“一帶一路”百國印記短視頻大賽等全球性活動,并配合江蘇省各宣傳部門開展“GoJiangsu”外籍粉絲線下行、“HiJiangsu”外媒訪蘇、“ShowJiangsu”外籍攝影記者采風、“發現江蘇”外籍人士參訪體驗等區域性活動。無錫充分發揮高端活動的橋梁紐帶作用,借助其強大的國際影響力,精準觸達美聯社、雅虎財經、福克斯新聞、日本共同社等100余家境外主流媒體及通訊社,構建起連接無錫與世界的立體化傳播網絡。
2.整合全球資源,構建無錫國際傳播生態。無錫通過國際“朋友圈”擴容,發揮51個“友好城市”的紐帶作用,舉辦“看見無錫·友城同行”外國友城云游無錫、“尋味無錫”文化之旅等宣介活動。拍攝制作《我在無錫挺好的》短視頻,邀請在錫外籍人士講述在錫生活,以外國人視角講述無錫深厚的產業基礎、完善的城市軟硬件和優質的營商環境。依托紅豆、一棉等“走出去”企業,與當地媒體、智庫、民間組織加強交流合作,建立更加廣泛的國際輿論統一戰線。同時,無錫先后在法國和葡萄牙舉辦“絲竹的香頌——中國民樂無錫周”文化交流活動,積極參與承辦在德國舉辦的“2024大運河遇見萊茵河‘文明遇鑒’中國民樂江蘇周”,助力無錫打造“音樂之都”“愛樂之城”。
3.借力央媒矩陣,加強無錫國際傳播聯動。無錫通過與CGTN、新華社、中國日報、中新社等中央媒體的外宣平臺合作,不斷提升國際輿論的主導權,展示無錫國際形象。2022年11月,華爾街日報網站首頁推出《無錫:探路數字中國》重點報道,同時在商業、科技、人文等欄目進行推薦展示,傳播總量超過100萬次,充分展示以無錫為代表的中國數字經濟新高地。2022年12月,《時代》周刊雜志推出無錫專題文章《從無錫基因里看中國式現代化》,從無錫這座江南城市解讀中國式現代化基因,讓西方讀者更真切地感受“中國式現代化”所倡導的發展方式。2021年10月,《經濟學人》雜志發表《無錫:物聯網之城》專題報道,講述了無錫對技術創新的包容鼓勵、為企業提供服務的一視同仁等,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將真實的中國展現給全球讀者。
三、新任務探索:加強國際傳播能力本土化建設
無錫市外宣工作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講好中國故事,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等方面的戰略任務,將國際傳播與城市發展相結合,為提升城市國際傳播能力做出了有益探索。無錫努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本土化建設,推動對外宣傳從“闡釋無錫”走向“無錫闡釋”。
1.強化陣地建設,壯大無錫媒體集群。目前,無錫海外全媒體矩陣擁有22個獨立頁面(含“魅力無錫”英文網、臉書、推特、抖音賬號,“GOWUXI”無錫旅游英文網,宜興市、濱湖區、新吳區、經開區、惠山區英文網及海媒賬號等),覆蓋全球70個國家和地區,外文網站累計瀏覽量超過2000萬次。借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主流媒體力量,無錫在機制建設、品牌建設、陣地建設、隊伍建設上多維發力,持續建強無錫國際傳播融媒體中心、無錫國際傳播聯盟和中國故事共創會無錫基地,“魅力無錫”國際傳播矩陣全球粉絲數超257萬,無錫國際傳播聯盟成員擴容至45家單位和個人。同時,不斷升級“IPWUXI”城市形象國際傳播平臺,構建城市形象資源庫,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外宣品牌,在傳遞中國聲音、賡續江南文脈、講好無錫故事上不斷彰顯成效。無錫遠景集團、海瀾之家、長電科技、藥明康德、藥明生物、雅迪、新日、聞泰科技、朗新科技等9家“走出去”企業還積極開設運營海外社交媒體賬號,與官方國際傳播有力互補,共同助力講好中國故事。
2.“央地聯動 + 技術應用”,實現數字反哺。無錫市積極推進“中央媒體 + 地方資源”的深度合作,支持無錫重點媒體提升國際傳播能力。先后在2014年、2022年推進中國日報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江蘇總站與無錫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其中,成立于2011年12月的央視網無錫公司,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媒體的重要視頻生產、內容審核及輿情大數據服務基地,全面支撐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旗下多個新媒體平臺,每年向海內外生產分發視頻超過40萬小時。成立于2013年12月的中國日報網無錫公司,依托中國日報社北京總社、總網的力量,結合長三角地區豐富的新聞素材、人才資源,通過國際性活動的報道,豐富的資訊內容以及多元化的展示形式,讓中國故事觸達越來越多外籍人士和海外華僑。
無錫市借助AI大模型技術,提升了國際傳播效能。例如,由央視網為無錫量身定制的全國首個城市政務發布平臺形象數字人“歡曦”,其采用3D數字人先進技術,通過3D建模、多模態融合交互、自然語言處理、云計算和虛擬AI人工智能技術等科技手段打造。作為“無錫發布”和“魅力無錫”兩大平臺的形象代言人,實現互動式文化展示,推動文化交流與互鑒,提升無錫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
3.打造無錫智庫高地,推動人才高質量發展。無錫市與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國際傳播頭部媒體合作建立研究機構,為無錫國際傳播建設營造創新氛圍、厚植創新土壤。無錫市人民政府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技術局共建“人工智能協同創新中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江蘇總站蘇南記者站、新民晚報蘇南工作室落戶無錫;無錫市委宣傳部與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合作建設無錫城市傳播能力建設研究發展中心,無錫市錫山區與新華社新媒體中心共建新華社新媒體元宇宙聯創中心長三角基地;無錫市委網信辦與環球網共建環球網國際傳播基地長三角(無錫)中心,與中國社科院新聞研究所共建中國社會科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融媒體(無錫)實踐基地,與澎湃新聞共建“澎湃無錫運營中心”;依托新華網、東方網等智庫資源,成立無錫新媒體戰略研究中心。
無錫市委宣傳部進一步與中國日報網共建無錫國際傳播融媒體中心,打造具有更高辨識度的無錫文化IP。依托“IPWUXI”城市形象資源共享平臺,聯合“無錫發布”“魅力無錫”等賬號組建城市形象宣傳創作聯盟,通過組建一批近百人的海外社交平臺賬號運維團隊、掛牌一批“IPWUXI”創作聯盟工作室、組織一批圖片視頻等城市形象資源等舉措,進一步促進各方力量整合聯動。
四、結語
在全球傳播格局深刻變革的今天,無錫的國際傳播實踐不僅為城市自身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更為全國地方城市的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作為中國經濟開放的前沿陣地,無錫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通過內容創新、技術賦能、資源整合和人才培育等多維發力,成功構建了具有無錫特色的國際傳播體系,為國際受眾呈現了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式現代化城市樣本。
作者單位無錫廣播電視集團(臺)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
[2]趙楊,新形勢下地方媒體推進對外傳播能力建設探索[J].南方傳媒研究,2021(05).
[3]黃典林,張毓強.國際傳播的地方實踐:現狀、趨勢與創新路徑[J].對外傳播,2021(09).
[4]孫淼.地方媒體如何提升國際傳播能力——以寧波日報報業集團外宣合作實踐為例[].新聞戰線,2015(11).
[5]趙建國:論共情傳播[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21(06).
【編輯:杭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