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制造業的快速發展,數控機床作為現代工業生產的核心設備,其應用范圍日益廣泛,對數控技術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長。職業院校作為數控技術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承擔著為社會輸送高素質數控技術人才的重任。然而,當前職業院校在數控機床人才培養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如課程設置與企業實際需求脫節、實訓設備不足、師資力量薄弱等,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數控技術人才培養的質量。因此,深入探討職業院校數控機床人才培養中的問題,并提出有效的對策,對于提高數控技術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制造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職業院校數控機床人才培養的現狀
隨著現代工業技術的飛速發展,數控設備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從傳統的機械制造到航空航天、汽車制造、模具加工等高精尖領域,數控機床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近年來,國內對CNC機床的需求量持續增加,特別是在汽車、航空航天、模具等工業領域,對高精度、高效率的數控加工設備的需求越來越高。這一趨勢預計在未來幾年將持續下去,從而進一步推動數控機床產業的發展。數控機床產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對專業技能人才的巨大需求。然而,現實情況是具備數控編程、機床操作和維修等專業技能的人才相對匱乏,許多企業在招聘時難以找到合格的數控技術人員,特別是在一些新興產業中,隨著計算機控制技術的廣泛應用,對具備計算機和數控雙重技能的人才需求量更是急劇上升。在智能化生產時代,僅依靠熟練的工人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工業生產的需要。企業更傾向于雇傭具備復雜能力的綜合型人才,如數控編程、機械設計、數據分析等。這就要求數控技術人才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多學科的知識儲備和較高的綜合素質。因此,市場對數控機床人才的需求不僅在數量上增加,在質量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市場對數控機床人才的巨大需求,職業院校積極響應,紛紛開設了數控技術專業,以培養適應產業發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據統計,全國有數百所職業院校開設了數控技術專業,涵蓋了從專科到本科的不同學歷層次。這些院校通過優化課程設置、加強實踐教學、推進校企合作等多種方式,不斷提高數控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1]
二、職業院校數控機床人才培養中的問題
(一)師資力量不足
數控機床技術是一門高度專業化的學科,要求教師不僅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還需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操作技能。然而,目前很多職業院校在數控機床教學方面存在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由于數控機床技術的快速發展,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涌現,而部分教師的知識體系更新滯后,難以滿足教學需求。一些教師雖然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但在實際操作和新技術應用方面缺乏經驗,導致教學內容與實際生產脫節。2由于職業院校對數控機床專業教師的吸引力有限,難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一些有經驗的教師可能因為待遇、發展機會等原因流向其他行業或機構,導致教師隊伍不穩定。
(二)實訓設備條件有限
數控機床實訓是培養學生操作技能和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然而,目前很多職業院校在實訓設備方面存在條件有限的問題,制約了教學質量的提升。由于資金限制,一些職業院校無法購置先進的數控機床設備,導致學生無法接觸到最新的技術和設備,設備的數量也往往不足,難以滿足大量學生的實訓需求。這導致學生實訓時間有限,難以充分掌握操作技能。實訓設備的維護和管理也存在一定問題,一些設備由于長時間使用或維護不當,出現故障或性能下降,影響實訓效果。[3同時,缺乏專業的設備管理人員,導致設備維護不及時、不規范。
(三)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
課程體系是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核心框架,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技能掌握。然而,目前很多職業院校在數控機床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方面存在不合理的問題,部分職業院校的課程體系過于注重理論知識傳授,忽視了實踐操作和技能培養,這導致學生雖然掌握了大量的理論知識,但在實際操作中卻顯得力不從心。同時,一些課程的內容陳舊、過時,與當前制造業的發展需求脫節。課程體系中缺乏跨學科、跨領域的整合。數控機床技術涉及機械、電子、計算機等多個學科領域,需要跨學科的知識和技能支持。然而,一些職業院校的課程體系過于單一,缺乏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限制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四)缺乏校企合作機制
校企合作是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有助于實現教育與產業的深度融合。然而,目前很多職業院校在數控機床人才培養方面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機制。由于職業院校與企業的溝通渠道不暢、合作意愿不強等原因,導致校企合作難以深入開展。一些企業對于參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積極性不高,缺乏與職業院校合作的意愿和動力。同時,職業院校在尋求合作企業時也面臨一定的困難,難以找到愿意提供實訓機會和就業崗位的企業,即使存在校企合作,但合作的內容和形式往往較為單一、缺乏深度。一些校企合作僅限于學生實習、就業等淺層次的合作,缺乏在課程設計、教材開發、師資培訓等方面的深度合作。這導致校企合作的效果有限,難以滿足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需求。[4]
三、職業院校數控機床人才培養的對策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數控機床人才的培養離不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教師的專業技能和教學水平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未來的職業發展。因此,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職業院校數控機床人才培養的首要任務。職業院校應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專業技能培訓,包括數控機床的操作、編程、故障診斷與維修等方面的課程。通過培訓,使教師能夠及時掌握最新的技術動態,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水平,同時,鼓勵教師參加技能競賽,通過競賽檢驗和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職業院校應積極引進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專業技能的高水平人才,充實教師隊伍,這些人才可以是企業一線的技術骨干,也可以是具有深厚理論功底的專家學者,他們的加入將為教師隊伍注入新的活力,提升整體教學水平。為了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職業院校應建立完善的教師激勵機制,包括設立教學獎勵基金,對在教學、科研、技能競賽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給予表彰和獎勵;建立職稱晉升機制,鼓勵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
(二)改善實訓設備條件
實訓設備是數控機床人才培養的重要物質基礎,良好的實訓設備條件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提高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一方面,職業院校應加大對實訓設備的資金投入,購置先進的數控機床設備和相關配套設備,這些設備應能夠滿足教學和科研的需要,同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夠反映出未來制造業的發展趨勢。另一方面,在資金充足的基礎上,職業院校應建設功能完善的實訓基地,實訓基地應模擬真實的工作場景,為學生提供接近實際生產環境的實踐平臺。同時,實訓基地還應具備教學、科研、技能競賽等多種功能,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最后,為了確保實訓設備的正常運行以及延長其使用壽命,職業院校應建立完善的設備維護與管理機制。這包括定期對設備進行保養和維修,確保設備的精度和性能;建立設備使用登記制度,規范學生的使用行為;加強設備的安全管理,防止發生安全事故。
(三)優化課程體系設置
課程體系設置是數控機床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合理的課程體系能夠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職業院校應根據數控機床技術的發展趨勢和企業的實際需求,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和優化。將傳統的機床操作、編程、故障診斷等課程進行有機融合,形成一門綜合性的數控機床技術課程。其次,要注重課程內容的更新和拓展,使學生能夠掌握最新的技術動態。在課程體系設置中,還應突出實踐教學的地位,增加實踐教學的課時比例,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同時,要注重實踐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緊密結合,使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為了滿足不同層次和興趣的學生需求,職業院校應開設多樣化的選修課程,這些課程可以包括數控機床的高級編程技術、故障診斷與維修技術、CAD/CAM技術等,通過選修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技能水平。
(四)建立校企合作機制
校企合作是職業院校數控機床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通過校企合作,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率。職業院校應與企業共同建立校企合作平臺,為雙方的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和機制支持,平臺可以包括校企合作委員會、校企合作辦公室等組織機構,負責協調雙方的合作事宜和推進合作項目的實施。職業院校可以與企業開展聯合培養項目,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企業可以派遣技術人員參與教學和實訓工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就業指導;職業院校也可以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人才培訓服務,實現雙方的共贏發展。產學研合作是校企合作的高級形式,職業院校可以與企業、科研機構等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共同進行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工作,通過產學研合作,可以促進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提高職業院校的科研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職業院校數控機床人才培養中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這些策略的實施,將有助于提高職業院校數控機床人才培養的質量。同時,職業院校還應密切關注制造業的發展趨勢和企業對數控技術人才的新需求,不斷調整和優化人才培養模式,為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適應時代發展的數控技術人才。未來,隨著制造業的進一步發展,職業院校數控機床人才培養將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需要不斷探索創新,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歐陽笑梅,邱道權,王佳.數控技術應用專業群“四合貫通”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I].模具制造,2024,24(6):82-85.
[2]孫靜.OBE理念下數控技術專業高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3,26(18):224-226.
[3]張煒,馬進中,汪炳森.虛實融合的數控機床虛擬仿真實踐教學平臺建設與實現[I].機電工程技術,2023,52(9):114-117.
[4]甘志瑋.中職學校數控技術專業創新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電腦校園,2023:9106-9107.
基金項目:2023年度浙江省教育廳一般科研項目,項目名稱:“多元合作、產教融合”的長學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Y202352411)
作者簡介:
章卉(1982.08-),女,漢族,浙江龍泉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思政教育;
楊海平(1979.10-),男,漢族,浙江杭州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智能建造技術、職業教育及教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