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25)04-0071-03
在課程教學中,單元是基本組織單位與形式。我國從2003年開始,普通高中課程實施模塊教學。模塊,從本質上講,就是大單元。《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探索大單元教學。”至此,大單元這一概念在國家課程層面上正式明確提出。要做好大單元教學,領會大單元“大”之意蘊是前提,更是必要。
一、此“大”體現為對人的發展要求
大單元教學的目標是培養人。這必須要清晰且堅定。這不僅是邏輯起點,更是方向,培養“什么樣的人”應是一個有哲學高度、有意義的回答。
義務教育課程大單元教學指向學生發展“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方面核心素養,這是時代的具體要求。核心素養是素養的高級形態,是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接班人和建設者,為中華民族復興培養人,為
“人類命運共同體”安定及繁榮發展培養人。一句話,大單元教學是為了培養建設美好世界所需的人。這是最“大”,是大概念。這也是“大”需要體現及堅持的,是應有的哲學高度與意義。“立德樹人”是體現此“大”之根本,不可或缺。人之所以為人,是要有“(道或品)德”。大單元教學目標若失去此根本,其他再大,意義也不大,甚至危害更大。“核心素養”概念在21世紀初由經合組織率先提出,但各國對“核心素養”認知存在一定差異。
課程大單元教學,有其課程特征,即用自我課程特征實現課程目標、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也是課程自我的價值所在與追求。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要在發展學生“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核心素養中作出應然貢獻。
教學大綱時代,課程實施單元教學,只不過那時的單元,從教學時數來講,大多比較少,可稱為小單元,但小單元教學同樣是為了促進人發展這個大概念,這也是堅定不移的。如《小學體育課程暫行標準(草案)(1950年8)》提出“體育教學的目標:1.培養兒童知能、健美體格,以打好為人民、為國家的建設戰斗而服務的體力基礎。2.培養兒童游戲、舞蹈、體操等運動興趣和習慣,以發展身心,并充實康樂生活。3.培養兒童國民公德和活潑、敏捷、勇敢、遵守紀律、團結、友愛等品質,以加強愛國主義思想和集體主義精神。”[2]
在社會發展的不同時期,此“大”在具體內涵上會存在一定差異。社會越發展,內涵越會向高要求及完美方向奮進。
二、此“大”體現為(相對)系統與完整的內容體系建構
內容是目標實現的基本信息載體。指向課程目標實現發展核心素養的大單元內容具有(相對)系統與完整體系特征。這由以下方面決定。其一,課程規定性。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大單元教學是指對某個運動項目或項目組合進行18課時及以上相對系統和完整的教學。”“內容要求主要包括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技戰術運用、體能、展示或比賽、規則與裁判方法、觀賞與評價[3]。”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無論什么運動項目或項目組合大單元內容均要依此規定進行建構。其他課程根據自身特征,規定具有一定差異性。其二,內容內在邏輯性。在大單元中,內容比較多,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專項運動大單元內容有六個方面。這些內容“從何開始教”的回答,如排球運動大單元等,則是課程大單元內容內在邏輯性的體現。無論是課程某一個大單元教學,還是多個大單元教學。這樣的邏輯起點及過程需要確立。這也是大單元教學設計中的一個薄弱環節。其三,具體內容確定受課程物質條件和學情影響。大單元中的內容是具體的,無論是用1課時完成,還是2課時及以上,但具體的內容確定,受課程物質條件和學情影響,體育與健康課程尤為突出。如單手肩上投籃,如果是成人籃球與籃架,小學3年級大多學生則難以進行學習,須棄用。如果是小籃球與小籃架,則可行。這樣,系統與完整的大單元內容就非常明了。
大單元內容在不同年級呈現出不同程度的系統與完整的情形,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3~6年級”“專項運動技能的大單元”,似“中篇”;也存在系統與完整的情形,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7~8年級”,尤其是“9年級”,似“長篇”。這與教學時數有直接關系。時數越多,內容往往就越全面與深人,也就越系統與完整。
大單元具有“整體性”特征,似“整本書閱讀”,用“少、整”內容在連續時段發展人;小單元則是若干不同的“塊或點”,取的是“章或節”,用“多、片”內容在不同時段發展人。在連續長時段教學中,利于學生沉浸其中深刻體會與理解,如體育與健康課程18課時與36課時甚至更多課時的大單元相比差異較大。這樣的“幾本書閱讀”,利是顯而易見,特別是“每本”的系統與完整性,如體育與健康課程籃球運動能力提升等。
單元從小到大的變化運用,基于人、課程的差異性等,是否所有課程及內容皆適合,值得實踐中深入探證。
三、此“大”體現為高階學習方式與多類型活動運用
在單元教學中,高階學習方式和多類型活動運用,與基礎、內容屬性和時間多少等有很大關系。在小單元中,以基本知識或技術教學為主時,接受學習成為常態,學習活動類型也較單一。如體育課程單元教學內容:原地單手肩上投籃(初三,2課時)。第1課時基本部分學習流程:觀示范、聽講解、集體練習、個人練習和正誤對比及個人再練習;第2課時基本部分學習流程:教師提出原地單手肩上投籃復習要求、個人復習、小組復習、正誤對比及小組再練習和評價。當然,這種學習方式與活動類型也不是一無是處,如單位時間內獲得知識量要多等。
我國2001年第八次課程改革就積極“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4]。在小單元中,自主、探究學習很少得到運用,這不僅是單元時數少之故,還受內容屬性等影響。即使存在,也多是局部有點體現而已,或“蜻蜓點水”。如,請思考籃下單手肩上投擦板球,哪里是易中的籃板瞄擊點及為什么等?合作學習,體現變化多樣、深度的也很少。如體育課程多人對多人的教學比賽內容很少或沒有。當然,多類型學習活動也是。
在大單元教學中,高階學習方式與多類型活動能夠運用,這與時數多而內容(相對)系統與完整有很大關系。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籃球大單元1:二攻一等”。這些內容在小單元教學時,一般不會出現,一是那時以單個基本技術為主,二是教學時,需要一定的基本技能如運球、傳球和投籃等作為支撐,這些形成需要一定時間,然而此時又沒有。在“籃球大單元1”內容體系構建中,這些是不可或缺的。在時間有了保證與對學習方式運用深刻理解下,探究、合作學習就得到了運用,越是深入進行下去,此方式就會越廣泛,甚至包括完整的自主學習,即“自己作主”[5或“自己作主(不受他人支配)”[6]地學習。如在“籃球大單元:二攻一、三攻二”學習后,學生能夠根據情況確定“四攻三”等內容與目標,并運用探究、合作學習進行。但在一些大單元教學中,如體操類的自主、探究學習,其廣泛性就會受到一定限制。在大單元教學中,還能促成多類型學習活動得到廣泛運用。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積極倡導“教會、勤練和常賽”。在“教會”下,如體育與健康課程“籃球:5對5”,再安排“勤練”及“常賽”,不斷深刻理解籃球運動,促進人的發展。為了“教會”,除了觀示范、聽講解外,還會運用“勤練”或“勤練、常賽”等手段。在小單元,有的很少或沒有得到運用,如常賽。在大單元教學中,這些高階學習方式和多類型學習活動(廣泛)得以運用,是“大”現,對發展核心素養極其有利。
只有全面、深刻理解大單元“大”之意蘊,才能“大”立,也才能立“大”。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課程教材研究所.20世紀中國中小學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匯編(體育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4]鐘啟泉,崔允,張華,主編.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5]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S].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
[6]李行健,主編.現代漢語規范詞典(第4版)[S].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語文出版社,2022.
(江蘇省無錫市湖濱中學214031)(E-mail:798549071@qq.com)